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第二次义大利独立战争,也称为法奥战争、萨奥战争或是1859年义大利战争(法语:Campagne d'Italie de 1859),[1]交战双方为法国-萨丁尼亚联军和奥地利帝国,这场战争在意大利的统一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义大利独立战争 | |||||||||
---|---|---|---|---|---|---|---|---|---|
义大利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 |||||||||
《索尔费里诺战役中的拿破仑三世》,让-路易-埃内斯特·梅索尼埃的帆布油画,1863绘 | |||||||||
| |||||||||
参战方 | |||||||||
法兰西第二帝国 萨丁尼亚王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拿破仑三世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朱塞佩·加里波底 |
久洛伊·费伦茨 法兰兹·约瑟夫一世 | ||||||||
兵力 | |||||||||
: 170,000名步兵 2,000名骑兵 312门火炮 : 70,000名步兵 4,000名骑兵 90门火炮 |
: 220,000名步兵 22,000名骑兵 824门火炮 |
背景
在第一次义大利独立战争惨败给奥地利后,皮埃蒙特人了解到需要有盟友来支持他们。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王国的首相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也因此向其他欧洲列强寻求协助,特别是透过参予克里米亚战争的方式。战后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中,加富尔试图让其他列强对他们国家的统一有所关注与支持。他发现英法两国虽然同情萨国的处境,但却不愿意违背奥国的意愿,去帮助萨国夺占伦巴底和威尼西亚两块奥国领土以统一义大利。会后,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私下的一些讨论中(尽管那未经正式确认),让加富尔觉得法国是最有可能协助义大利的列强候选。
1858年1月14日,义大利烧炭党党员费利切·奥尔西尼试图刺杀拿破仑三世,这个企图让法国人普遍对义大利统一产生同情,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拿破仑三世本人,让他最后决定帮助皮埃蒙特去对抗奥地利,以平息义大利内部试图发动革命的运动与气氛。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在普隆比耶尔秘密会面后,签订了共同对奥战争的密盟条约:法国会在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受奥国攻击时予以协助,但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需以尼斯和萨伏依两地做为交换。这项密盟对双方都有其好处:一方面帮助萨国统一义大利半岛的计画(并由萨伏依王朝统治),另一方面也能削弱法国的劲敌奥地利。
由于法国只有在奥国先发动攻击的情形下才会给予援助,加富尔只得利用一连串边境的军事调度来挑衅奥国。这让奥国在1859年4月23日下了最后通牒:命令萨国停止一切的军事动员,然而萨国并不予理会,奥地利因此于4月29日向萨国宣战,从而将法国卷入了战争当中。[2]
兵力
参与义大利战争的法军占了全军的一半以上,下辖17万名士兵、2千名骑兵以及312门火炮。法军总指挥是拿破仑三世,全军区分为五个军团:第一军团由阿希尔·巴拉杰·迪里埃指挥,第二军团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指挥,第三军团由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指挥,第四军团由阿道夫·尼埃尔指挥,第五军团由拿破仑亲王指挥,而帝国近卫队则由奥古斯特·雷尼奥·德·圣让当热利指挥。
萨军拥有7万名士兵、4千名骑兵以及90门火炮,全军下辖5个师,分别由卡斯泰尔布鲁戈(Castelbrugo)、曼弗雷多·凡蒂、乔瓦尼·杜兰多、恩里科·西亚尔迪尼和多梅尼科·库基亚里指挥。阿尔卑斯兵团及亚平宁两个志愿兵团亦参与其中。总指挥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参谋为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
奥军在人数上较多,下辖22万名部队、824门火炮及2万2千名骑兵,并由久洛伊·费伦茨元帅指挥。
行动
开战之初,义大利上并无任何法军的驻扎,因此康罗贝尔元帅率军透过军事铁路进入皮埃蒙特。奥军指望在法军进入皮埃蒙特前,能够横扫脆弱的萨军以获得胜利。然而伦巴底的奥军指挥官久洛伊伯爵过于谨慎,在提契诺河附近漫无目的的行军一阵子后,才下定决心渡河发动攻势。不幸的是,在他决定渡河时却下起了大雨,这让萨军有机会以淹没部地区的方式阻碍他们行军,大大减缓了奥军进军速度。 虽然奥军在久洛伊的带领下最终仍攻抵韦尔切利,并威胁到都灵,但法萨联军却进逼亚历山德里亚,且卡萨莱蒙费拉托的波河旅团也逼退了奥军。5月14日,拿破仑三世来到亚历山德里亚,接掌了联军的指挥权。这场战争最初的战斗发生于5月20日的蒙泰贝洛,交战双方为史打狄昂(Stadion)率领的奥军军团及法军第一军团的其中一个师(由福雷率领)。奥军兵力虽然三倍于敌,却还是让法军取得了胜利,这使得久洛伊又更加的谨慎。六月初,久洛伊推进到马真塔的铁路中心,让他的部队分散各地。拿破仑三世派出部分军队进攻提契诺河,同时命其他大部分军力包抄奥军北侧。拿破仑三世的计画相当成功,迫使久洛伊只得率军东撤伦巴底的四角防线,不久后久洛伊也在那里被解除了指挥权。
随后皇帝法兰兹·约瑟夫一世接掌了奥军的指挥权,他计画坚守牢固的明乔河防线,以及后方的奥国领土。法萨联军攻占米兰后,他们继续向东进攻,因为他们希望能在普鲁士加入战争前就解决奥地利。奥军随后就发现联军停驻在布雷西亚,便决定他们要沿基耶塞河发动反击。两军在索尔费里诺不期而遇,引发了一连串混乱的战斗。一个法军军团在梅多莱顶住了三个奥军军团一整天的进攻,不让他们加入索尔费里诺的战斗。历经一日的混战后,法军攻破了奥军的防线,切割并包围了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率领的奥地利第八军团与奥军主力,被迫在波佐伦戈抗击部分萨军的围攻。虽然第八军团逐退并战胜了萨军,但奥军仍因为索尔费里诺的失利而被迫撤回四角防线。[3]
于此同时,朱塞佩·加里波第率领的“阿尔卑斯志愿兵团”在伦巴底北部的瓦雷泽和科莫接连击败奥军。另外法萨联军组成的3000名海军也征服了达尔马提亚地区的茨雷斯岛和洛希尼岛。[4]
和约
由于担心德意志的邦国会卷入这场战争,拿破仑三世便想赶快从战争中脱身,所以他和奥地利在自由镇签订了停战协定。奥地利割让给法国几乎整个伦巴底(曼切华、莱尼亚戈两要塞群及其附近区域除外),随后法国也将这些领土转交给萨丁尼亚王国。在战争初期遭到革命军驱逐的中义大利统治者,也在此时恢复统治地位。
拿破仑三世背著盟友签订这条和约的行为激怒了萨丁尼亚王国,加富尔本人甚至以辞职做为抗议。虽然自由镇停战协定的内容在11月的苏黎世条约得到再确认,但却从未生效施行。萨国占领了中义大利联合省,不愿恢复中义大利原先统治者的权利,让法国也无意强迫他们遵守协定内容。奥地利眼睁睁看著法国无力执行协定内容,也只能失望的离开了。虽然奥地利在1849年时成功镇压解放运动,一度成为欧洲的列强,但在这场战争后已完全的扭转,同时奥地利对义大利的影响力也日趋薄弱。
隔年(1860年),在英法两国的默许下,萨丁尼亚王国并吞了中义大利的几个邦国:帕尔马公国、摩德纳和雷焦公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及教皇国。同时法国也取得其萨伏依与尼斯做为补偿。这样的割让让义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底相当震怒(因为他是尼斯人),他本来想夺回尼斯,但随后转往远征西西里,最终促成了义大利的统一。[5]
1859年时间线
- 5月20日,法萨联军在蒙泰贝洛击败了奥军,迫使后者撤退。
- 5月26日,朱塞佩·加里波第率领的“阿尔卑斯志愿兵团”在瓦雷泽与卡尔·巴龙·乌尔班(Carl Baron Urban)元帅率领的奥军交战
- 5月27日,阿尔卑斯志愿兵团在圣费尔莫击败了乌尔班的奥军,攻入科莫
- 5月30日,法萨联军在帕莱斯特罗战役中击败了奥军。
- 6月4日,法军在马真塔战役中再次击败了奥军
- 6月21日/6月24日,法萨联军在拿破仑三世的带领下在索尔费里诺战役中击败了由法兰兹·约瑟夫一世率领的奥军。这激发了亨利·杜南去创建红十字会。
- 7月11日,法兰兹·约瑟夫一世由于面对匈牙利的革命压力,他与拿破仑三世在自由镇会晤并签订了停战协定。
参考
- ^ Arnold Blumberg, A Carefully Planned Accident: The Italian War of 1859 (Cranbury, NJ: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90); Arnold Blumberg, "Russian Policy and the Franco-Austrian War of 1859",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26, 2 (1954): 137–53; Arnold Blumberg, The Diplomacy of the Austro-Sardinian War of 1859, Ph.D. diss.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52).
- ^ The Second War of Italian Independence.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存档副本.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 ^ Luigi Tomaz, In Adriatico nel secondo millennio, Presentazione di Arnaldo Mauri, Think ADV, Conselve, 2010, p. 411.
- ^ 存档副本.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