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齿兽超科

细齿兽超科学名Miacoidea),又名古裂脚兽,是已灭绝侧系群总科,传统上分为两类,包括细齿兽科古灵猫科。它们是原始的肉食性动物,生存于3300-65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细齿兽超科是一个包括一些细齿兽类的侧系群,仅在食肉目以外。故此,细齿兽超科是食肉形类顶部群的组合。食肉形类包括了细齿兽超科及食肉目,但不包括肉齿目。细齿兽超科被认为是食肉形类的基底。

细齿兽总科
化石时期:65–33 Ma
古新世始新世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兽形类 Theriimorpha
演化支 兽型类 Theriiformes
演化支 Trechnotheria
演化支 歧兽类 Cladotheria
演化支 原磨楔齿类 Prototribosphenida
演化支 Zatheria
演化支 磨楔齿类 Tribosphenida
亚纲: 兽亚纲 Theria
下纲: 真兽下纲 Eutheria
演化支 有胎盘类 Placentalia
高目: 北方真兽高目 Boreoeutheria
总目: 劳亚兽总目 Laurasiatheria
演化支 有阴囊类 Scrotifera
大目: 猛兽有蹄大目 Ferungulata
上目: 猛兽上目 Ferae
演化支 泛食肉类 Pan-Carnivora
演化支 食肉形类 Carnivoramorpha
总科: 细齿兽总科 Miacoidea
Cope, 1880

由细齿兽超科至细齿兽科与犬型亚目,及古灵猫科至猫型亚目演化是古新世及始新世末期的趋势,在北美洲欧亚大陆都有出现。支序分类学分析显示不同的细齿兽超科演化成不同的食肉目分支。古灵猫科与猫型亚目都是只有两颗臼齿及较长的头颅骨。而细齿兽类要直至古新世最末期才出现,并有较短的头颅骨,而跟骨腓骨没有接触。根据化石纪录,这两类都可以追溯至古新世早期。[1]细齿兽科演化成现今的犬型亚目(即浣熊),而古灵猫科则演化成猫型亚目(即鬣狗猫鼬)。

大部份细齿兽超科都是细小像的食肉动物。它们可能吃无脊椎动物蜥蜴鸟类及细小的哺乳动物,如鼩鼱科负鼠目,而其他亦有吃昆虫的。一些物种是栖于树上的,其他的则在陆上生活。它们的牙齿及头颅骨都显示它们不较现今的食肉动物发展完好。

分类

 猛兽有蹄类 Ferungulata 

真有蹄类 Euungulata  

 猛兽类 Ferae 

鳞甲目 Pholidota  

肉齿目 Creodonta  

 食肉形类 Carnivoramorpha 
 ? 

Ravenictis

古灵猫科 Viverravidae

 ? 

"Sinopa" insectivorus

细齿兽超科 Miacoidea

细齿兽类 Miacidae  

食肉目Carnivora  

参考

  1. ^ Kemp, T.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mm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47-252. ISBN 019850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