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巴罗

罗伯特·约瑟夫·巴罗(英语:Robert Joseph Barro,1944年9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目前为哈佛大学保罗·瓦尔堡经济学讲座教授、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与小罗伯特·卢卡斯托玛斯·萨金特等人,皆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

罗伯特·巴罗
出生 (1944-09-28) 1944年9月28日80岁)
 美国纽约市
居住地 美国
国籍 美国
母校哈佛大学 Ph.D. 1970
加州理工学院 B.S. 1965
知名于李嘉图等价假说
经济增长
动态不一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经济学
机构哈佛大学 1987-
胡佛研究所 1995-
NBER 1978-
罗彻斯特大学 1975-82, 1984-87
芝加哥大学 1972-75, 1982-84
博士导师Zvi Griliches
博士生Zvi Hercowitz
Xavier Sala-i-Martin

生平

巴罗于196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但在学校听了理查德·费曼的物理学课程后,认为自己无法到达物理学界的顶端,决定改攻读经济学。1970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4年,巴罗以一篇刊于《政治经济学报》,题为《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的论文而声名大噪。文中以社会大众是理性预期和有远见的、政府发行公债弥补减税所流失的收入等一些假设下,阐述政府发行公债并不会对民众产生财富效果,以及民众会增加储蓄来因应预期未来政府会因支付公债利息和本金所提高的课税。这篇论文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布兰德-梭罗模型认为政府发行公债,长期可对民众产生财富效果的结论,所作的直接回应。此论文为总体经济学领域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论文的李嘉图等价是目前学界相当重要的论点之一。

1976年,巴罗发表了其第二篇具重要影响力的论文《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角色》(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刊载于《货币经济学学报》),主张当理性的经济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资讯不对称能够对总体经济造成实质效果,但预期性的货币政策变动则无法产生任何影响。虽然巴罗后来旧题重游,严以律其此篇论文,但无疑地这篇论文仍有著相重要的地位,它整合了货币的角色于新古典经济学中,并且将一般均衡理论和总体模型作了融合。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