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简称一票否决权,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各自拥有否决权,能对非程序性事项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进行否决,以达至对具有强制性的安理会决议的“大国一致”。即使非程序性事项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获得大部分成员国的支持,但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反对票(即行使否决权)便能使该决议草案被否决,若是常任理事国于投票时缺席或投弃权票则不视为否决。即便决议草案被否决,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仍能以联合国大会第377号决议等途径进行讨论;2022年4月2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大会第76/262号决议,要求在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之后将由联合国大会在10天内自动召开会议对此进行检视。
历史背景
否决权是为了保障联合国创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的权益而设立。
于1944年的联合国成立会议上,通过由美(美利坚合众国)、中(中华民国)、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五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时法国已战败,被纳粹德国占领,但其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地位、殖民力量和参与盟军活动皆由自由法国代表,使法国与其馀四国享有同等地位;而且当时英国积极为法国争取常任理事国资格,用以对抗苏联。
1958年10月4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正式建立后取代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所有权利。
授权法源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7条:
“ | 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
” |
否决权行使次数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历史上大部分的否决权都是由苏联所行使。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到2006年,美国是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2]。
至2023年,5个常任理事国共行使277次否决权:
在联合国成立早期,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安德烈·葛罗米柯曾多次投反对票,故此他又被称为“否决先生”(Mr. Нет)。事实上,历史上近半数的否决权的是由苏联行使的(在首10年就行使了80次)。苏联不断否决接纳新成员国,以报复美国拒绝接纳苏联的卫星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继承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俄罗斯仅少量行使其否决权。但在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府多次行使否决权否决关于南奥塞梯战争、克里米亚危机和中东(包括叙利亚)的决议草案。[3]
美国于1970年首次就罗德西亚危机行使否决权,并于1972年起单独行使否决权,以阻止制裁以色列的议案通过。自那时起至2006年,美国成为最常行使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主要用于否决批评及谴责以色列的议案(内格罗蓬特主义)。美国曾经二十馀次否决有关中东(包括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草案。[3]
1956年,英国曾与法国联手否决美国要求两国自第二次中东战争撤兵的议案。但是,当美国依据联合国大会第377号决议召开紧急会议,并通过撤兵决议后,两国便答应撤军。英国也曾就罗德西亚独立问题上行使否决权。英国政府在1989年之后便未再行使过否决权。
自1945年至1971年,安理会的中国席位都是由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只在1955年12月13日行使了一次否决权,以阻止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因中华民国宣称蒙古地区为中华民国法理领土之一部分。直至1960年,苏联宣称若蒙古不获接纳成为会员国,它会阻止所有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时值拉拢非洲友邦期间,之后中华民国便不再否决此等草案。
自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接手中华民国的“中国”议席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2年第一次行使否决权。
截至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否决权共18次,并且共11次与中东相关[2]。
法国不常行使其否决权。它在1976年否决承认科摩罗对马约特岛的主权,因当时该岛居民公投是否对脱离法国管治。2003年法国威胁美国否决有关美国入侵伊拉克的1441号决议,法、美两国因此起磨擦;而巴黎由于跟华盛顿和伦敦在此议题上交恶,站向北京与莫斯科一边。除此在外,法国在大部分决议均与英国、美国立场相近。法国政府在1989年以后便未再行使过否决权。
批评与争议
重组否决权
联合国安理会内的否决权是否合适,一直引起争议。主要的论点包括:常任理事国已经不再代表联合国内最稳定和负责任的成员国,而且否决权拖慢重要的决策过程。
由于安理会成立至今,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已大有改变,有争论究竟现任常任理事国是否最合适拥有否决权。另一反对现有保留否决权的论点是,它不利于迅速和平衡的政治决策。有言论质疑常任理事国可用否决权作为其盟邦的政治支援,如美国就曾多次否决谴责其盟邦以色列的议案;同理,中国和俄罗斯(苏联)也曾为朝鲜、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而对美国和英国祭出否决权。
支持保留否决权者相信这对于现今地缘政治仍是必须的;而且就算取消否决权,安理会仍会在全球议题上,受到“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影响[4]。
扩展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议席
应否增设常任理事国议席的议题引起热烈讨论,包括新常任理事国应否拥有否决权的议题。现任常任理事国乐意增设议席,但对扩展否决权抱不乐意甚至反对态度,声称此举会瘫痪安理会,使其失去效用。除此之外,由印度、德国、巴西和日本组成的“四国联盟”反驳说现时的安理会只代表1946年的世界,而非现时的。此四国声称,安理会须代表更多人口,否则会失去重要性,使联合国沦为国际联盟般。四国联盟已展开外交游说,使更多国家支持他们。
但由于国家利益或历史因素,“四国联盟”入常被现有的常任理事国或其他成员国所反对。
- 中国反对日本、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
- 美国只接受日本、印度和另一个非洲国家入常,但因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入常,因此美国政府不主张赋予新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 俄罗斯仅支持印度入常,对其他国家态度模糊。
- 英国、法国反对德国入常。[5]
- 意大利等国发起的“咖啡俱乐部”一直反对扩充常任理事国的名额。
苏联否决权继承问题
2023年9月,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他在会上呼吁剥夺俄罗斯的否决权,并表示乌克兰也有权继承苏联的否决权。[6]
参考文献
- ^ Security Council - Veto List. Dag Hammarskjöld Library Research Guide.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 ^ 2.0 2.1 Security Council - Veto List. Dag Hammarskjöld Library Research Guide.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 ^ 3.0 3.1 Library, Dag Hammarskjöld. Research Guides: UN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s & Outcomes Tables: Vetoes. research.un.org.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英语).
- ^ Can the United Nations Reform. Mount Holyoke College. [200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6).
- ^ Krishnan, Ananth. China ready to support Indian bid for UNSC.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16 July 2011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 ^ 烏克蘭也繼承蘇聯 澤倫斯基籲剝奪俄羅斯聯合國否決權. CNA.
外部链接
- Can You Bypass a U.N. Security Council Ve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late杂志
- 安理会否决权使用情况统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ecurity Council veto power us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eace.ca
-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反对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国官方网站
延伸阅读
- Bardo Fassbender, UN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and the Right of Veto: A Co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The Hague / London / Boston, 1998. ISBN 90-411-0592-1.
- Bardo Fassbender, 'Pressure for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in: David M. Malone (ed.),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21st Century,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Boulder, Colorado, and London, 2004, pp. 341–355.
- Bardo Fassbender, 'The Security Council: Progress is Possible but Unlikely', in: Antonio Cassese (ed.), Realizing Utopia: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 52–60.
- Lowe, Alan Vaughan; Lowe, Vaughan; Roberts, Adam; Welsh, Jennifer; Zaum, Dominik.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and War: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Since 1945. OUP Oxford. 2008-06-05 [2020-07-24]. ISBN 978-0-19-95334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英语).
- David Malone (ed),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21st Century, Lynne Rienner, Boulder, Colorado, 2004. ISBN 1-58826-240-5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