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直接攻击炸弹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英文: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简称JDAM),是由波音公司为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开发的一种空投炸弹配件,装在由飞机施放的传统炸弹上,将本来无控的传统航空炸弹转变为可控,并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弹药的导引功能是由炸弹尾翼控制附件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或惯性导航系统提供,与美军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等多种军用飞机的火控系统相容,JDAM的单价约两万美元。装配了JDAM的炸弹重量一般在500—2,000英磅(227—907千克)之间。
历史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遇到现有精准导引武器性能不足的问题。1992年,美军开始开发能够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的精准导引弹药,于1997年研制出第一枚JDAM,并于1998年到1999年其间通过了测试。在GPS的辅助下,JDAM的“圆概率误差”(美军测试标准)可达到13公尺,但事实上性能甚至更高,一架B-2轰炸机可于高空一次投放80枚500磅(230公斤)的高爆JDAM,在2003年的演习中,除了4部敌卡车从车顶被贯穿,一个防空阵地的9部车体也被直接命中,达成破坏了跑道和全部附属模拟建物,甚至直接砸中了机棚里模拟飞机的油桶这样小的目标,这样单单使用哑弹一次出击,理论上已经够彻底摧毁一个野战机场,显示出强大的“精确饱和攻击”战力。[1]。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本弹药首次用于实战。自美国本土起飞的B-2轰炸机在战争期间投下600多枚JDAM。
JDAM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也被投入使用。
在2022年的测试中,一架F-15E打击鹰式战斗轰炸机投下的2000磅JDAM击沉了靶船。反舰JDAM增加了空军低成本大量优势的反舰能力。[2][3]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美国于2023年3月向乌克兰提供JDAM-ER,并正整合至乌军的米格-29战斗机及Su-24战斗轰炸机[4]、苏-27战斗机[4][5]。至同年4月26日,乌军MiG-29于巴赫穆特战役中,向俄控区投掷4枚500磅级JDAM-ER炸弹,为该型号炸弹首次于苏式军机上应用[6]。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期间,以军亦有应用JDAM,炸毁加沙地带的多个军事目标及民用设施。
衍生型
- 2,000磅(907千克)级:
- GBU-31(V)1/B(美国空军)Mk 84通用炸弹
- GBU-31(V)2/B(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Mk 84通用炸弹
- GBU-31(V)3/B(美国空军)BLU-109硬化穿透炸弹
- GBU-31(V)4/B(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BLU-109硬化穿透炸弹
- 1,000磅(454千克)级:
- 500磅(227千克)级:
性能参数
- 全长(含套件与弹头):
- GBU-31(V)1/B:152.7英寸(3,880 mm)
- GBU-31(V)3/B:148.6英寸(3,770 mm)
- GBU-32(V)1/B:119.5英寸(3,040 mm)
- 发射重量(含套件与弹头):
- GBU-31(V)1/B:2,036磅(925公斤)
- GBU-31(V)3/B:2,115磅(961公斤)
- GBU-32(V)1/B:1,013磅(460公斤)
- 翼展:
- GBU-31:25英寸(640 mm)
- GBU-32:19.6英寸(500 mm)
- 最大射程:15 mi(24 km)
- 发射升限:45,000英尺(13,700米)
- 制导方式: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Guidance System,IGS)
- 单价:每套约21,000美元(2001财政年度)
- 部署日期:1999年
- 生产状况:已进入全速率生产(Full-Rate Production,FRP)。预计总生产数量为240,000套,其中美国空军158,000套,美国海军82,000套。
LJDAM
在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中,美军使用了JDAM炸弹但是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命中率不佳[7],所以波音公司研发了增设在JDAM系统弹头的精准雷射导引装置(PLGS)-DSU-38/B寻标器,并将加装PLGS的JDAM命名为LJDAM (Laser JDAM)。导引装置除了原来的GPS全球定位系统(GPS)又增设了惯性感测器(INS)可以接受地面人员或是战机所发出的雷射光束导引来攻击目标。在2004年美国空军跟波音公司成功的完成以LJDAM击中移动中的敌运输车辆之测试[8]。
2007年6月11日,波音公司宣布以2800万美元承包美国空军所拥有的600枚(400枚为空军所有,200枚为海军所有)雷射寻标器的合约[9]。根据波音公司称已经在美国的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由F-16及F-15两型战斗机完成以12枚500磅的LJADM向高速逃逸的车辆投掷的测试。
直到2007年波音争取美国海军所需要的反干扰JDAM合约才终于拿下并在2008年开始交付[10],这个系统相当于内建GPS的反干扰系统。之后陆续部属在美军的B-52H轰炸机[11],驻伊拉克的F-16战斗机及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12]。不过虽然反干扰,但当雷射寻标器故障或被压制时,仍然可以以JDAM的GPS导引来攻击目标。
参见
参考资料
- ^ 存档副本. [202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8).
- ^ AFRL technology makes new weapon for sinking ships a reality. Air Force.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Losey, Stephen. Air Force destroys target vessel with ship-killing JDAM. Defense News. 2022年5月4日.
- ^ 4.0 4.1 不只是莫斯科挨炸,乌军24小时连炸十多个俄军目标,杀手锏还在后面_中华网. 3g.china.com. [2023-07-19].
- ^ Winged JDAM Smart Bombs Are Now Operational In Ukra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rive/The War Zone. 2023-03-06.
- ^ David Axe. A Symphony Of Bomb Blasts: One After Another, Four Ukrainian JDAMs Apparently Strike Russian Positions In Bakhmut. Forbes. 2023-04-26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 ^ Dual Mode Guided Bomb. Deagel.com.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5).
- ^ Boeing Scores Direct Hit in Laser JDAM Moving Target Test. The Boeing Company. July 11, 2006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4日).
- ^ Boeing Awarded Laser JDAM Contract (新闻稿). The Boeing Company. June 11, 2007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 ^ Boeing Completes JDAM Anti-Jamming Developmental Flight Test Program (新闻稿). The Boeing Company. June 18, 2007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 ^ Boeing Press Release, 15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8日).
- ^ Germany become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ustomer of LDJA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7-25., Boeing.com
外部链接
- Boeing: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oeing (McDonnell Douglas) JDAM - Designation Syste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roduct Update: JDAM
- Precision Strike Weapons
- Diamond Back Range Extension Kit
- How Smart Bombs 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MASK Overview
- Safeguarding G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April 2003, Scientific American
-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oeing JDAM gall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uTube上的Video of a JDAM explosion
- JDAM Matures (Australian Avi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DAM-ER (Extended Range) 15 October 2008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