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
政治大清洗,通常伴随着血腥暴力与法外处决屠杀等
肃清,是一个政治术语,即整肃清洗,意指政府或组织清除某些被视为身份不正的人或团体。在肃清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流血事件,也可以是通过非武力来解决的。然而,在历史上,不少的被肃清者被软禁、监禁、驱逐、流放、处死甚或记录抹煞;但也有的仅是开除、降职、免职、罢黜一切职权,有时事后能得到平反。
词源
“肃清”一词早见于西晋文学家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当时是指削平之意。其后,肃清除了有削平之意外,还有整顿的意思,《通典》﹕“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置牧如故,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至宋朝,这词引申为“彻底清除”之意。此后,肃清有了当今把某人或团体清除的含意[1]。
“肃清”的英文为“purge”,此词最早见于英国内战。1648年,保皇派与苏格兰人发动暴动,清教徒革命的领导人奥利弗·克伦威尔击溃对手,并命令其部下新模范军托马斯·普莱德上校(Thomas Pride)占领了议会,把不服从他的议员全部破门,事件后来被称为“普莱德肃清”(Pride's Purge),这是英语世界中首次使用这词汇来形容把某团体除掉。
此外,“purge”一词还常见于共产政权[2],比如在1930年代发生在苏联,由斯大林发起的政治血腥镇压和屠杀迫害运动大清洗的英文就是Great Purge。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肃清罢黜,最后含冤而死;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邓小平也曾三度被肃清。
著名的肃清事件
- 曹操暗杀未遂后的报复(后汉)(199年)
- 日本的长屋王之变 (729年)
- 日本的应天门之变 (866年)
- 日本的安和之变(969年)
- 明洪武末年的胡蓝之狱
- 西班牙的犹太人驱逐令(1492年)
- 瑞典斯德哥尔摩惨案(1520年)
- 法国圣巴多罗买大屠杀(1572年)
- 法国的九月屠杀 (1792年)
- 清朝北京的祺祥之变 (1861年)
- 中华民国上海的四·一二事件 (1927年)
- 纳粹德国的长刀之夜 (1934年) 肃清冲锋队中的反对派
- 苏联的大清洗 (1930年代)
-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镇压(1930年代)
- 中共的整风运动 (1942年-1945年)
- 日本在日据时代的新加坡大量屠杀华人
- 中华民国的二二八事件(1947年)
- 北韩的八月宗派事件 (1956年)
- 中国的西藏事件(1959年)
- 印尼在1965年至1966年间对共产党及亲共产党华人的清洗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镇压反革命(1950年-195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右派斗争(195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 柬埔寨的红色高棉多次内部清洗(1975年-1979年)
- 衣索比亚德尔格政府多次内部清洗(1975-1987)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多次内部清洗(1978-1979)
- 萨达姆政权发动的复兴党整肃(1979年)
- 大韩民国的光州事件(1980年)
- 北韩的金正日对原接班人金平日和曾在东欧留学军官的清洗(1992年-1997年)、深化组事件(1997年-2000年)
- 2016年土耳其政变失败后总统埃尔多安对政军界发动的2016年土耳其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