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语

臺灣語言之一

台湾客家语客家白话字:Thòi-vân Hak-fa;客家语拼音方案四县腔:toiˇ vanˇ hagˋ fa;客家语拼音方案海陆腔:toi van hag voiˋ),是台湾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语,主要源于粤东地区,以及部份闽南地区闽西地区,于1993年统计约有236.6万人使用[4]日治时期常被称作广东语,并出版诸多相关作品[5]

台湾客家语
toiˇ vanˇ hagˋ fa/Thòi-vân Hak-Fa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民国
区域主要集中于桃竹苗台中东势一带、六堆地区、花东纵谷
母语使用人数
237万[1]
语系
汉藏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中华民国台湾
承认少数语言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法定大众交通工具播报用语言之一[2]
管理机构 中华民国客家委员会
[3]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htia
Glottolog
2010年台澎金马各六岁以上在家中有使用该语言(可复选语言)者,于所在的乡镇市区人口中所占之比例。
本条目属于
台湾系列


前往台湾主题页

  台湾艺术 总览
  台湾历史 详细

台湾的客话优势腔为四县腔海陆腔,其中又以北四县腔较为强势,在公共场合如车站多采此腔发音。四县腔与海陆腔对同一个字的发音十分相似,但声调的调值却往往相反,形成两者在读同一句话时,出现声调你高我低、你升我降的情形。虽然两种腔调有声调转换的关系,但只会其中一种腔调的人和操持另一腔调者要进行对话时仍有难度。

台湾有14种客家腔调,除了上述北四县与海陆,尚有南四县大埔饶平诏安永定长乐等8个尚未失传的腔调,合称“四海永乐大平安”。其中永定、长乐两个腔调几乎完全退居个人家庭,另外还有几乎失传的丰顺腔揭西腔汀州腔平和腔南靖腔四海腔等6个腔调,目前较活跃而有完整分布区的为北四县、南四县、海陆、大埔、饶平、诏安,其之间语言互通的程度或族群人数,由大到小正好与“四海大平安”之次序相符。

2020年调查报告[6],客家民众使用四县腔者计有57.5%,南四县腔有1.3%,海陆腔为35.8%,大埔腔占4.1%,饶平腔占0.6%,诏安腔占0.7%。粤台片共计58.8%,漳潮片共计41.2%。由于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种以上客话次方言,统计数字加总会超过100%。

历史

台湾闽南语长期在台湾居强势地位,不少客家人因环境因素而能听解闽南语,甚至成为福佬客。1945年后又有国语运动,导致台湾客家语文化流失。据中华民国客家委员会2004年的调查,1974年以前出生的年轻客家人有3成能听解客语,而仅1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语言方面,1974年以前出生的客家子女约有60%使用华语、20%使用台湾闽南语、未满10%使用台湾客话。

客家话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罗肇锦,1990;黄宣范,1992)。[7]1990年罗肇锦在《台湾的客家话》提到:由于国语教育的独占,以及大众传媒的垄断,加上闽南人口的优势,台湾的客家子弟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人已无法用客话演讲,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人所说的已经是国语化的客话,二十岁以下的子弟在学校说国语,外出说台语,连回到家里都不说自己的母语。[7](罗肇锦1990:31)此情况也促使台湾客家人在1988年曾发起还我客家话运动[7]

2000年后,台湾人意识到保护客家文化和客话的重要性,设立行政院客家委员会、订定《客家基本法[8]以保护之,并规定客话为法定大众交通工具播报用语言之一。[9]2016年1月,具有父系客家血统的蔡英文于电视政见会中承诺,在她当选总统之后,会把台湾客语正式定为国家语言[10]。2017年12月29日客家基本法修正案三读通过,正式将台湾客语列为国家语言。[11]

目前台湾客家话的学术研究单位有:

台湾客家语划分

台湾客话之次方言大多以祖先原居住地命名,下依清代移民至台湾的客人之语腔及籍贯划分。

四县腔

四县腔(xi ien kiongˊ)[12],为来自清朝广东省嘉应直隶州,今梅州市下辖五县中不含大埔县的其他四县之移民口音,即州治程乡县(今梅江区梅县区)及五华县、丰顺县、镇平县(今蕉岭县)、平远县等四县,拥有六种声调(阴平调、阴上调、阴入调、去声调、阳平调、阳入调,四县腔去声调不分阴阳),是台湾客话次方言人数最众的一支,也是公众播音场合(如铁路捷运车站)所使用之标准。分布地为:

  1. 桃园市的中坜、平镇、杨梅(部分)、龙潭。
  2. 新竹县的关西(部分)、峨眉(部分)。
  3. 苗栗县的苗栗、造桥、公馆、头份 (部分)、南庄(部分)、三湾、大湖、铜锣、三义、西湖、头屋、卓兰(大部分)、通霄(部份)、后龙(部份)。
  4. 六堆地区:高雄市的美浓、杉林、旗山(部份)、甲仙、六龟。屏东县的竹田、万峦、内埔、长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树、九如(部份)、里港(部份)。
  5. 台东县的池上、关山、鹿野、成功、太麻里、卑南。
  6. 花莲县的吉安、花莲、寿丰、玉里、富里。

由于使用四县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苗栗县,所以有时又被称作苗栗腔,但使用此腔调的地方分布广而不只集中于苗栗县,故在实务上很少使用这个名称。

南四县腔

由于六堆地区与苗栗之四县腔于音韵、词汇有些许不同,有时又区分出北四县腔(苗栗)及南四县腔(六堆)。例如教育部出版之《部编版客家语分级教材》以及有南四县腔版本。教育部台湾客语辞典也将南、北四县腔的发音分别标示。

南四县腔与北四县腔的语音差异,可概括如下:[13]

  1. 舌根音(g、k、h、ng)声母或零声母与韵母-ien/-iad搭配时,南四县多读成-ian/-iad,例如:间(北 gienˊ;南 gianˊ)、挖(北 iedˋ;南 iadˋ)、年(北 ngienˇ;南 ngianˇ)。
  2. 南四县腔有n、l声母混用之情形,实际读成何者没有一定的规律。
  3. 南四县腔的名词词尾“仔”读成 eˋ,而形容词和副词词尾“仔”则有 eˊ、eˇ两种读音。

南四县腔与北四县腔的常见词汇差异如下表:

北四县 南四县 华语释义 举例
当 (dongˊ) 盖 (goi) 很~ 当靓/盖靓
忒 (tedˋ) 核 (hedˋ) ~掉、~完 食忒/食核
笑 (seu) 㖸 (nagˋ)
转 (zonˋ) 归 (guiˊ) 转屋下/归屋下
逐 (dagˋ) 每 (miˊ) 每~ 逐侪/每侪
遽遽 (giagˋ giagˋ) 遽啊 (giagˋ aˋ)

共快 (kiong kuai)

赶紧 遽遽去/遽啊去
𫗦娘 (buˊ ngiongˇ) 姐仔 (jiaˋ eˋ) 老婆
较 (ka) 过 (go) 比较~
尽 (qin) 最 (zoi) 最~
~兜 (deuˊ) ~等 (denˊ) ~们(复数人称代词) 佢兜/佢等
败势 (paiˇ se) 坏势 (faiˋ se) 对不起
恁仔细 (anˋ ziiˋ se) 多谢 (doˊ qia) 谢谢
~吂 (mangˇ) ~无 (moˇ) ~了没 食饱吂/食饱无
还吂 (hanˇ mangˇ)  还毋曾 (vanˇ mˇ qienˇ) 还没

南四县腔的内部也有细微差异。例如“正来尞”(再见),北四县腔都是zang loiˇ liau,但美浓则称作nang loiˇ liau;“佢等”(他们)在一般南四县腔为giˇ denˊ,在美浓称作iˇ nenˊ。亲属称谓部分,北四县腔习称祖母(父亲的母亲)为“阿婆”(aˊ poˇ),外祖母(母亲的母亲)为“姐婆”(jiaˋ poˇ),在美浓则分别称作“阿嬷”(aˊ ma)与“阿婆”(aˊ poˇ)。[14]

海陆腔

海陆腔(hoiˊ liugˋ kiongˋ),清朝时来自广东省惠州府的海丰(hoiˊ fungˋ)与陆丰(liugˋ fungˋ)二县(合称海陆丰)的客话口音(包含今日的海丰、陆丰、陆河三县,以及揭西普宁惠来部分地区[15]),拥有七种声调,在台湾客话人口中人数第二多,由于使用海陆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新竹县,所以或被称作新竹腔,其次为花莲县(因日治时代有不少新竹州的客家人前往花莲移民垦拓[16]);四县腔与海陆腔占了台湾客家人口的绝大部分。海陆腔各声调的调值与四县腔几乎相反,与粤语相近。分布地区为:

  1. 桃园市的观音、新屋、杨梅(部分)。
  2. 新竹县的新丰、新埔、湖口、芎林、横山、关西(部分)、北埔、宝山、峨眉(部分)、竹东、竹北(部分)。
  3. 苗栗县的头份(部分)、南庄(部分)、后龙(部分)。
  4. 花莲县的花莲、吉安、寿丰、光复、玉里、瑞穗、凤林、富里、新城。

海、陆二字分别取自清代海丰县陆丰县的首字。然今日台湾讲海陆腔的客家人,除了清代海丰县、陆丰县两地移民之外,还有来自龙川县河源县、永安县、归善县博罗县等地的移民,相当于现在的惠州市河源市广州市汕尾市

大埔腔

大埔腔(taiˋ pu+ kiong+),来自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今改隶梅州市)与丰顺县部分地区的客语口音。[17]大埔腔使用区域最集中的地区是在东势地区(今台中市东势石冈新社和平区),所以或被称作东势腔,分布地为:

  1. 台中市的东势、石冈、新社、和平、丰原。(前台中县长陈庚金、前立委林丰喜家族)
  2. 苗栗县的卓兰(中街、内湾、水尾)。

大埔腔在许多发音及音调上不同于其他腔调,下列举其与四县腔之不同处:比方“客”发 [kag^] 而非[hagˋ],“国”发 [guad^] 而非 [guedˋ] ,“饭”发“ponˋ”,“猫”发“ngiauˋ”而非“meu”,“听”发“ten+”而非“tangˊ”...等。然而与海陆腔类似,大埔腔亦有齿龈后音。[18]。与四县腔的六声调和海陆腔的七声调不同,大埔腔除六个本调外还外加超阴平去声变调共八个声调,总的听来音调较为低沉,较为复杂。大埔腔的词汇比较习惯不加上带词缀单音节衍声复词之词尾,例如儿子是“俫 laiˋ”,不同于四县腔之“俫仔 lai eˋ”。用字上,四县腔语尾助词之“忒 tedˋ”在大埔腔则讲成“撇 ped^”,“我们”为“恩等en+ nenˊ”而非“恩兜enˇdeuˊ”,“一样”较习惯说成“共款 kiung kuan^”而较少说成“共样 kiung iong”。[19]

饶平腔

饶平腔(ngiau pin kiongˇ)(卓兰:ngiauˋ pinˋ kiongˇ),为来自广东省潮州府(今潮州市)的饶平县的客语口音。分布地区主要在:

  1. 桃园市的中坜(芝芭里、兴南庄、三座屋、过岭)、平镇(南势)、新屋(犁头洲)、观音(新坡)、八德(霄里)。
    八德官路缺袁、张、邱姓
    大园区许姓、邱姓
    南崁、平镇南势、大仑王姓
    中坜芝芭里(前县长刘邦友、刘兴善家族)、双连坡刘姓(刘璞珍、刘奕坤家族),中坜邓姓,国立中央大学三座屋邱姓(邱奕胜家族)、张姓,过岭、新坡、芝芭里许姓(前县长许信良、前内政部次长许应深家族)、龙冈后寮陈姓
    新屋冨源陈姓,新屋刘姓
    杨梅山子顶许姓
    龙潭邱姓。
  2. 新竹县的芎林(纸寮窝、上山)、竹北市(六家)前新竹县长,台湾省主席林光华家族。
  3. 苗栗县的卓兰(老庄)。
  4. 彰化县的员林、永靖、田尾(已闽南化,但其部份音韵特征仍残留,形成闽南语偏漳腔的永靖腔)。
  5. 云林县斗六刘姓、莿桐乡饶平村。
  6. 屏东县的枋寮。
  7. 花莲县:部分地区。

因在原乡的地缘关系,其音韵系统与诏安腔接近。如见组遇摄三等部分字保有[-iu]韵(例:“去”kiuˋ),其他客方言读清颚龈擦音[ʃ-]者,有部分字在饶平与诏安皆读清唇齿擦音[f-](例:“水”fiˋ)。[20]

诏安腔

诏安腔(zhio^ onˇ kiongˇ),来自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云霄县的口音。因为位于闽南,语言上有不少与闽南语词汇相同,但又有许多特色词汇与音韵组合。[21]诏安客语在声调上的调值与饶平腔卓兰口音几乎相同。分布地位于:

  1. 云林县的仑背、二仑、西螺
  2. 桃园市桃园区八德区大园区大溪区的黄兴村,大溪区南兴的黄姓、龙潭区
  3. 台中市西屯区北屯区部分地区。(前议员廖学澍、前议长张廖贵专,现任议员张廖乃纶、张廖万坚家族)《张廖家族族谱》
  4. 新北市新店区的安坑庄。
  5. 南投县中寮乡部分地区。
  6. 嘉义县中埔乡境内的诏安厝。
  7. 台南市白河区境内的诏安厝。
  8. 宜兰县礁溪乡十六结、壮围乡壮六、员山乡蜊仔埤。

然今日除了云林县与桃园市,其他的诏安客家人分布区域均少有通诏安客语者。[21]

永定腔

永定腔的使用者多是来自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等三个县的移民。1970年代还有人可操持武平话,如今已改用闽南语台湾话。[需要解释]

长乐腔

长乐腔曾经作为台湾客家语七大腔调(四海永乐大平安)之一,由嘉应州长乐县(今梅州市五华)、惠州府永安县的移民带来。其语腔近于今梅州市五华县南部琴江流域的口音。杨梅老坑仍有长乐腔使用者,然已退居家庭内部使用。[22]

丰顺腔

丰顺腔是指来自于潮州府丰顺县揭阳县等两个县的移民,今日仅存桃园新屋等地尚有分布,已退居家庭使用,使用者大多转而使用其他腔调客家话,如新屋丰顺客多转用海陆腔,台中丰顺客今日多使用大埔腔。[23]

揭西腔

揭西腔源自揭阳县西部(今揭阳市揭西县),有时又称为河婆客家话。台湾河婆客家人来源主要均为战后随国民政府迁台,今日台湾河婆话主要分布于以下地区:[24]

  1. 屏东市林仔内
  2. 台东县卑南乡初鹿部落
  3. 新竹县竹东镇
  4. 花莲县凤林镇

汀州腔

汀州腔的使用者多是来自长汀县连城县宁化县归化县清流县等五个县的移民。汀州府是客家族群的祖地之一,然而汀州腔与通常的粤台片客家语不同,它属于北片客家语。另一支源于汀州府的永定腔,则是属于南片(粤台片)客家语,在台湾的北片客家语,祇有汀州腔一种(汀州府北部五县),今日汀州客家话多已退居家庭使用,使用者大多转而使用其他腔调客家话与闽南语台湾话。

  1. 新北市三芝区
  2. 彰化县的员林、永靖、溪湖。
  3. 桃园市的龙潭,观音江姓(前国大代表江瑞添家族),中坜吴姓(前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家族)、胡姓。
  4. 嘉义县的部分地区(“刘文科公”派下)

平和腔

从诏安腔中分化出来,主要为平和县移民使用,已退居家庭使用,使用者大多转而使用其他腔调客家话与闽南语台湾话。

  1. 桃园市桃园区八德区(前立法委员吕新民家族),中坜区平镇区大园区吕姓、黄姓。

南靖腔

从诏安腔中分化出来,主要为南靖县移民使用,已退居家庭使用,使用者大多转而使用其他腔调客家话与闽南语台湾话。

  1. 桃园市桃园区,吕姓(前任副总统吕秀莲家族)南靖话。
  2. 嘉义县水上乡境内的南靖。

混合区域

  1. 彰化县二林镇竹塘乡埤头乡日治时代日本人为了种植甘蔗招募苗栗、新竹等地的客家人前来移垦,而形成的客家新聚落,虽然聚落颇多,但都在源成农场范围的七界之内,因此,这些客家庄,才都被称为“七界内”。
  2. 南投县国姓乡:来自台中东势、苗栗卓兰和新竹等地前来的客家人,占了境内族群的75%。
  3. 南投县埔里镇:一百年前,来自台中东势、苗栗、桃园和新竹等地移居来的客家人,占了镇内人口结构的80%。
  4. 花莲县凤林镇:是一个客家镇,目前全镇客家人口约占百分之八十,系一百年来,相继自台北、宜兰、新竹、苗栗等地迁入者。

四海腔

罗肇锦于1998年提出“四海话”,指出四县话和海陆话混合以后,会产生有别于四县腔与海陆腔的新客家话(四海话),主要流行在四县与海陆的混合地区,如桃园平镇、杨梅,与花东纵谷地区。这种“四海话”成了今天最普遍的混合型客家话,也是未来台湾客家话的优势语言[25]

未知区域

  1. 彰化县溪州乡部分地区。
  2. 南投县的鱼池、水里、信义。
  3. 嘉义县中埔乡境内中埔、牛稠埔等地,还有枋子林、诏安厝、海丰厝、客庄等地,尚有疏疏落落的客家人。
  4. 台南市白河区:相对于白河大排竹村民以“福佬庄”自称,白河店仔口村民以“客庄内”自称。
  5. 宜兰县员山乡及三星,苏澳、冬山、礁溪、罗东部分地区。
  6. 花莲县花莲市部分地区。

语音

元音

下表以四县腔为主,其它腔调另予标明。[26]其中上排为国际音标,下排左为客家语拼音方案,下排右为台湾方音符号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高元音 [i]
i/ㄧ
[ɨ]
ii/匝
[u]
u/ㄨ
中元音 [e]
e/ㄝ
[ə]
er/ㄜ
[o]
o/ㄛ
次低元音 [ɛ]
ee
[ɔ]
oo
低元音 [a]
a/ㄚ
  1. ee、oo仅用于诏安腔。
  2. er仅用于海陆、饶平腔的小称词尾。
  3. 卓兰饶平腔、云林诏安腔、六堆高树等,无元音/ɨ/[来源请求]

辅音

下表以四县腔为主,其它腔调另予标明。[26]其中上排为国际音标,下排由左至右依序为:客语白话字客家语拼音方案台湾方音符号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龈后音 龈颚音 硬颚音 软颚音 声门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浊音 清音
鼻音 [m]
m ㄇ
[n]
n ㄋ
[ɲ]
ngi ㄬ
[ŋ]
ng ㄫ
塞音 不送气 [p]
p,b ㄅ
[b]
v,bb ㆠ
[t]
t,d ㄉ
[k]
k,g ㄍ
[ʔ]
(不标)
送气 [pʰ]
ph,p ㄆ
[tʰ]
th,t ㄊ
[kʰ]
kh,k ㄎ
塞擦音 不送气 [ʦ]
ch,z ㄗ
[ʧ]
chi,zh ㄓ
[ʨ]
chi,j ㄐ
送气 [ʦʰ]
chh,c ㄘ
[ʧʰ]
chhi,ch ㄔ
[ʨʰ]
chhi,q ㄑ
擦音 [f]
f ㄈ
[v]
v ㄪ
[s]
s ㄙ
[ʃ]
si,sh ㄕ
[ʒ]
si,rh ㄖ
[ɕ]
si,x ㄒ
[h]
h ㄏ
近音 [ʋ]
v* ㄪ
[j]
y (不标)
边音 [l]
l ㄌ
  1. bb用于云林诏安腔。
  2. 部份学者认为v应为/ʋ/而非/v/。[来源请求]
  3. 四县腔与南四县腔之z、c、s、ng /ts, tsʰ, s, ŋ/遇到介音/j/时会颚化成为/tɕ, tɕʰ, ɕ, ɲ/。前三者于客家语拼音方案必须写成j、q、x。至于其他腔调如海陆腔,由于没有颚化,因此仍记作z、c、s。
  4. 海陆腔、永定腔、饶平腔、诏安腔、大埔腔、卓兰腔有zh、ch、sh、rh /, tʃʰ, ʃ, ʒ/。六堆地区高树新埤佳冬的四县腔比其他地区的四县腔多出一辅音/ʒ/[来源请求]

声调

下表声调资料取自客委会教材。[13]

台湾客家语各次方言声调符号与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备注
例字
北四县腔(苗栗) vˊ 24 vˇ 11 vˋ 31 v 55 vdˋ 2 vd 5
南四县腔(美浓) v+ 33 vˇ 11 vˋ 31 v 55 vdˋ 2 vd 5
海陆腔 vˋ 53 v 55 vˊ 24 vˇ 11 v+ 33 vd 5 vdˋ 2
大埔腔 v+ 33 vˇ 113 v^ 31 vˋ 53 vd^ 21 vdˋ 54 超阴平 vˊ35
饶平腔(新竹) vˇ 11 v 55 vˋ 53 vˊ 24 vˋ 2 v 5
饶平腔(卓兰) vˇ 11 vˋ 53 v^ 31 v 55 vˋ 2 v 5 超阴入 vˊ 24
诏安腔 vˇ 11 vˋ 53 v^ 31 v 55 vdˊ 24 vdˋ 43
  1. v代表韵母,vd则为带塞音尾的韵母,亦即所谓入声韵;声调符号统一标示在右上方。
  2. 台湾客家语上声不分阴阳。
  3. 诏安腔g韵尾消失之阴入字,其调值为接近舒声的24;诏安腔g韵尾消失之阳入字,其调值归并到阳去调。

学者郑明中与他的学生从事了一系列的声学分析,发现所得出的声调资料与传统调查有些出入。[27][28][29]

传统调查与声学分析比较:苗栗四县客家话声调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罗肇锦(2007) 24 11 31 55 2 5
郑明中(2018) 34 31 42 44 43 54
传统调查与声学分析比较:东势大埔客家话声调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董忠司(1994) 33 113 31 53 32 5
郑明中(2014) 33 23 41 52 42 54
传统调查与声学分析比较:卓兰饶平客家话声调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吕嵩雁(1993) 11 53 31 55 32 5
郑明中(2014) 31 53 41 43 31 4

变调

四县腔之变调

阴平(24)后接阴平(24)、去声(55)或阳入(5)音节时,前字变调成低平调(11),类似阳平。

  • 新衫 (xinˊ samˊ) 读如 xinˇ samˊ。
  • 针线 (ziimˊ xien) 读如 ziimˇ xien。
  • 音乐 (imˊ ngog) 读如 imˇ ngog。

海陆腔之变调

1. 上声(24)后接任何音节时,前字变调成中平调(33),类似阳去。

  • 管理 (gonˊ liˋ) 读如 gon+ liˋ。
  • 好心 (hoˊ simˋ) 读如 ho+ simˋ。
  • 水车 (shuiˊ chaˋ) 读如 shui+ chaˋ。

2. 阴入(5)后接任何音节时,前字变调成低促调(2),类似阳入。

  • 竹东 (zhug dungˋ) 读如 zhugˋ dungˋ。
  • 铁锤 (tied chui) 读如 tiedˋ chui。
  • 叔伯 (shug bag) 读如 shugˋ bag。

大埔腔之变调

1. 阴平(33)后接阳平(113)、上声(31)、阴入(21)时,前字变调成高升调(35)。

  • 汤匙 (tong+ shiˇ)读如 tongˊ shiˇ。
  • 菅草 (gon+ co^)读如 gonˊ co^。
  • 猪肉 (zhu+ ngiug^)读如 zhuˊ ngiug^。

2. 两个阳平调(113)一起连读时,前字变调成中平调(33)。

  • 黄梨 (vongˇ liˇ) 读如 vong+ liˇ。
  • 葡萄 (puˇ toˇ) 读如 pu+ toˇ。

3. 去声(53)后接上声(31)、去声(53)、阴入(21)、阳入(54)时,前字变调成高平调(55)。

  • 卖米 (maiˋ mi^)读如 mai mi^。
  • 畅坏 (tiongˋ faiˋ)读如 tiong faiˋ。
  • 豆荚 (teuˋ giab^)读如 teu giab^。
  • 配合 (puiˋ hab)读如 pui hab。

音韵现象

中古音至今演变

次方言间音韵对应

下面比较客家语各次方言的读音异同:

声母

韵母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汉语一字多音的特殊现象。此种异读有两个特色:一是历史层次不同,二是语义不同。白读音(白话音)代表较古老的历史层次,文读音(读书音)则代表较晚的层次,因此后者比较接近现代标准汉语。语义的部分,以闽南语为例,“雨水”一词白读音为hōo-tsuí,即一般意义下的雨水;其文读音为ú-suí,指的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下表以台湾四县客家话为例,列举部分文白异读例字:[37][38]

汉字 白读 例字 文读 例字
bodˋ 发病bodˋ piang fadˋ 发生fadˋ senˊ
biong 放尞biong liau fong 放生fong senˊ
biˊ 飞biˊ fiˊ 飞行机fiˊ hangˇ giˊ
moˇ 无钱moˇ qienˇ vuˇ 无聊vuˇ liauˇ
diauˊ 鸟仔diauˊ eˋ niauˋ
dad 值钱dad qienˇ ciid 价值ga ciid
voi 毋会mˇ voi fi 开会koiˊ fi
gabˋ 合药仔gabˋ iog eˋ hab 合作hab zogˋ
fuˋ 苦瓜fuˋ guaˊ kuˋ 艰苦gienˊ kuˋ
heuˋ 口涎heuˋ lanˊ kieuˋ 人口nginˇ kieuˋ
henˋ 毋肯mˇ henˋ kienˋ 肯定kienˋ tin
taiˊ 老弟loˋ taiˊ ti 兄弟hiungˊ ti
sangˊ 学生hog sangˊ senˊ 生理senˊ liˊ
sangˇ 毋成人mˇ sangˇ nginˇ siinˇ 成功siinˇ gungˊ

书写系统

目前教育部《台湾客语辞典》、《部编版客家语分级教材》及客委会之客语能力认证教材,均以汉字为书写系统,佐以客家语拼音方案客家语拼音方案客语通用拼音均属于注音性质,并非文字。日治时期亦有广东语假名作为台湾客家语的拼音系统。

汉字

方言皆存在“方言字”,客语中也有自己的方言字。比如“𠊎”。可使用教育部的“好客输入法”输入[39] 或意传科技的“意传客文输入法”。

客家语拼音方案

原名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为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所公告的台湾客家语罗马拼音方案。

客语通用拼音

全名台湾客语通用拼音方案,属于1998年由余伯泉领导的小组拟定之通用拼音系统中的一部分。

客语白话字

又称客语罗马拼音,是西方传教士用来拼写客家话的文字。[40][41][42][43][44] 下文范例节录自诗篇1:1~1:3,并依照《客语圣经:现代台湾客语译本》采用汉字、白话字并行的方式:

Sṳ̍t-chhai Yû Fuk-hi ke Ngìn 实在有福气个人
Liá-chúng ngìn he sṳ̍t-chhai yû fuk-hi ke ngìn: 这种人系实在有福气个人:
Kì m̀ chhiùng fái-ngìn ke kie-mèu, 佢毋从坏人个计谋,
m̀ thèn chhui-ngìn ke kiok-phu, 毋跈罪人个脚步,
m̀ lâu méu-sṳ Song-ti ke ngìn cho-phân. 毋㧯藐视上帝个人做伴。
Kì chṳ́-yû fôn-hí Song-chú ke kau-sṳ, 佢只有欢喜上主个教示,
ngit-ya sṳ̂-sióng ngiên-kiu. 日夜思想研究。
Kì chhiong chung chhai hò-pa-sùn ke kó-chṳ́-su, 佢像种在河坝滣个果子树,
cheu sṳ̀-chiet kiet kó-chṳ́, 照时节结果子,
su-ya̍p m̀-voi châu-thet. 树叶毋会燥掉。
Kì só-cho ke sṳ chhiòn-phu sun-li! 佢所做个事全部顺利!

语言能力认证

自2005年起,中华民国客家委员会,即对台湾客家语的使用者,办理语言能力程度的认证。该认证,为“客语能力认证”。它的认证等级,区分为基础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专业级等六种。在该认证中,台湾客家语次方言,分有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等五种。而通过该认证者,会由客家委员会发给相应等级的“客语能力认证合格证书”,以证明通过认证者的客语能力程度。[45]

媒体

电视台

2003年7月1日,在时任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菊兰的支持下,“客家电视台”正式开播。[46]其为全台湾客家语(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发音的电视频道,亦是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旗下之电视媒体。

广播电台

宝岛客家广播电台

1994年9月18日,在锺肇政、梁荣茂、黄子尧、黄永达、陈贵贤等多人的共同筹划下,全世界第一家以客家话为主要广播节目语言的“宝岛客家电台”,正式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二段上播送。[47]

讲客广播电台

讲客广播电台为台湾的一家广播电台,是台湾第一家以客家话播音放送的全国广播电台,由客家委员会筹备设立,2017年6月23日开播。目前由客家公共传播基金会经营。

参考文献

  1.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aiwan - Ethnologue 14.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英语). 
  2. ^ 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民国89年(2000年)3月31日立法
  3. ^ 截至2005年9月,客委会对五种台湾客话的常用字词作了读音、用字规范,这种规范施行于客家语言能力认证考试中,但不对日常使用进行强制。
    除客委会外,香港崇正总会广东省教育厅台湾语文学会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机构亦进行了一些规范,但都没有达到正音正字的高度。
  4. ^ Ethnologue Report on Chinese Hakka. [200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5. ^ 野田岳阳《台湾土语丛志·广东语》(1900年)、志波吉太郎《广东语会话篇》(1915年)、刘克明《广东语集成》(1918年)、台湾总督府《广东语辞典》(1932年)、菅向荣《广东语の手引》(1933年)、河野登喜寿《广东语の研究》(1933年)等等。
  6. ^ 客家委员会。(2017)。105年度全国客家人口暨语言基础资料调查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转引自刘镇发(2001年)《客家——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第4章第3节"客家认同与二十世纪末的第二轮“客家热”"其中第4小分题“台湾—政治诉求”, 香港: 学术硏究杂志社. 刘镇发后来将书稿在客家讨论区帖文13-16楼公开: “客家”─ 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以及相关讨论)(頁1第13,14,15樓). 客家风情. 2007-02-26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客家”─ 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以及相关讨论)(頁2第16樓). 客家风情. 2007-02-26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8. ^ 客家基本法. 中华民国司法院. 2010-01-27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9. ^ 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 中华民国司法院. 2000-04-19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10. ^ 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第三場電視政見會 第一輪政見發表全文. 点亮台湾 LIGHT UP TAIWAN. 2016-01-08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11. ^ 客基法修正三讀 客語列國家語言.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12. ^ 本文音标采用客家委员会客语能力认证所使用的音标。
  13. ^ 13.0 13.1 客家委员会(编). 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 初版. 新北市. 2018. ISBN 978-986-05-6080-0. 
  14. ^ 黄莉萍(2007)。台湾美浓地区客语亲属称谓词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https://hdl.handle.net/11296/cnxtmn
  15. ^ 吴中杰. 〈臺灣海陸客家話的起源與形成〉.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2, (第五辑): 259-270. 
  16. ^ 客家族群在東臺灣的移墾 花蓮市公所-好客文化會館. [202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17. ^ 吴中杰. 〈台中東勢客家話的起源和形成〉. 第八届国际客方言学术研讨会. 2008: 591–599. 
  18. ^ 客语介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08-18.
  19. ^ 台灣客語四縣腔與大埔腔連讀變調現況調查分析. [201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0. ^ 徐, 贵荣. 饒平客家調查與語言論輯. 台湾: 五南. 2018: 228. ISBN 9789571197050. 
  21. ^ 21.0 21.1 陈, 秀琪. 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 台湾: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2008. 
  22. ^ 彭盛星. 《台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 台湾: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2004. 
  23. ^ 吕嵩雁. 豐順客家語言變異研究 (pdf). 2017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02). 
  24. ^ 吕嵩雁。(2016)。台湾河婆客语的源与变(研究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吕嵩雁。(2007)。台湾四海客语的音韵扩散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38(1),45-70。
  26. ^ 26.0 26.1 教育部。(2012)。客家语拼音方案使用手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郑明中、翁杰。(2018)。苗栗四县客家话单字调研究:传统调查与声学分析的比较。成大中文学报,61,179-216。
  28. ^ 郑明中。(2014)。东势客家话单字调的实验研究。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28(2),1-25。
  29. ^ 郑明中。(2014)。从实验语音学观点探讨卓兰镇饶平客家话的声调。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25,103-161。
  30. ^ 30.0 30.1 黄雯君(2005)
  31. ^ 31.0 31.1 朱心怡(2007)
  32. ^ 江俊龙(2003)
  33. ^ 赖桂玉(2013)
  34. ^ 赖文英(2004)
  35. ^ 彭盛星(2004)
  36. ^ 赖朝扬(2013)
  37. ^ 徐贵荣。(2004)。台湾客语的文白异读研究。台湾语文研究,2,125–154。
  38. ^ 赖文英。(2014)。台湾客语文白异读探究(研究报告)。
  39. ^ 教育部客家語拼音輸入法.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40. ^ 陈慕真。(2015)。白话字的起源与在台湾的发展(博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41. ^ 翁佳音。(2014)。十九-二十世纪客家话早期语料中的客语文字化历程:以客语圣经〈主祷文〉为中心之研究。
  42. ^ 蒋为文。(2013)。教会内台语白话字使用人口kap现况调查。台语研究,5(1),74-97。
  43. ^ 沈晓莹。(2011)。从客语圣经翻译看台湾教会客家运动(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44. ^ 刘敏贞。(2011)。比较两种客语圣经译本底背ke语音差异—用汕头客语圣经译本lâu现代客语圣经译本底背ke约翰福音为例。
  45. ^ 丘昌泰. 《臺灣客家》.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页78–79. ISBN 9787549508709 (中文). 
  46. ^ 陈运栋口述,刘泽民、江孟云访谈整理. 《文化研究尖兵—陳運棟校長訪談錄》.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5: 页220. ISBN 9789860471489 (中文). 
  47. ^ 范振乾. 《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 台北市: 前卫出版社. 2002: 页281. ISBN 9578013434 (中文). 

客语音韵研究

  • 朱心怡。(2007)。新竹“饶平”与“海陆”客话音韵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江欣洁。(2013)。马来西亚沙巴龙川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江俊龙。(2003)。两岸大埔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正大学。
  • 吕素慧。(2013)。福建永定高陂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吕茗芬。(2007)。屏东地区闽客双方言接触现象—以保力、武洛及大埔为例(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吕嵩雁。(2016)。台湾河婆客语的源与变(研究报告)。
  • 李俊彦。(2018)。广西恭城县龙虎乡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李泉禄。(2010)。武平中山镇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李珊伶。(2016)。闽西连城县赖源客家话研究—以下村、黄地村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李庭慧。(2014)。四川成都东山客家话研究—以三圣乡、黄土镇、木兰镇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李庆华。(2012)。灰寨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邱以正。(2013)。花莲凤林四海话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东华大学。
  • 邱玉珠。(2015)。屏东县长治乡四县客家话之内部异同研究(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邱仲森。(2005)。台湾苗栗与广东兴宁客家话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夏附闵。(2013)。福建省南靖梅林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徐汎平。(2010)。广东五华客家话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徐雨薇。(2009)。永定新旧移民之客家话比较—以杨梅镇秀才窝与芦竹乡羊稠村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徐秋莲。(2019)。马来西亚柔佛州古来惠州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徐贵荣。(2007)。台湾饶平客话音韵的源与变(博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徐瑞珠。(2005)。苗栗卓兰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徐贤德。(2014)。高树客家话语言接触研究(博士论文)。台北市立大学。
  • 涂政强。(2013)。桃园杨梅地区四海与海四客语语言接触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张孟涵。(2010)。关西饶平客家话调查研究—以郑屋、许屋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张为闵。(2008)。台海两岸海丰客语之变异及其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梁心俞。(2007)。印尼西加地区海陆客语接触研究(硕士论文)。辅仁大学。
  • 梁萩香。(2015)。泰国曼谷的梅县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陈秀琪。(2002)。台湾漳州客家话的研究—以诏安话为代表(硕士论文)。国立新竹师范学院。
  • 陈秀琴。(2013)。河婆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陈淑娟。(2002)。桃园大牛栏台闽语、客语接触之语音变化与语言转移(博士论文)。国立台湾大学。
  • 彭淑铃。(2013)。上杭古田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彭盛星。(2004)。台湾五华(长乐)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彭富美。(2019)。广西柳城县沙埔镇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彭瑞珠。(2013)。台湾、大陆、马来西亚三地梅县客话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曾钰娟。(2011)。台湾桃竹地区四海话演变趋向(硕士论文)。国立清华大学。
  • 黄秀媛。(2010)。揭西五云镇客家话的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黄怡慧。(2004)。台湾南部四海客家话的研究(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黄美珠。(2013)。国姓乡1948年来台之陆丰客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黄美莹。(2012)。广西省昭平县樟木林乡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黄素珍。(2013)。印尼坤甸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黄淑景。(2014)。新竹客家话海陆腔与饶平腔[ʒ-][v-]声母的比较(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黄雯君。(2005)。台湾四县海陆客家话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杨昱光。(2011)。关西湖肚饶平客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杨燕国。(2013)。关西六曲窝海陆客话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温秀雯。(2003)。桃园高家丰顺客话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师范学院。
  • 叶姗佩。(2016)。泰国曼谷的丰顺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廖俊龙。(2011)。台闽两地诏安客语语音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廖烈震。(2002)。云林县仑背地区诏安客话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市立师范学院。
  • 刘淑惠。(2014)。广西锺山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刘胜权。(2013)。粤北始兴客家音韵及其周边方言之关系(博士论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 郑玉华。(2013)。四川简阳客家话研究—以踏水镇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赖文英。(2004)。新屋乡吕屋丰顺腔客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 赖桂玉。(2013)。台湾桃园地区诏安客家话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赖朝扬。(2013)。台湾平远客家话研究—以湖口乡赖屋庄为例(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赖维凯。(2008)。高树大路关与内埔客家话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戴伶伊。(2012)。湖南平江县、攸县、新田县客家话音韵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 魏新仲。(2014)。广西省贺州市莲塘镇客家话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央大学。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