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券

台湾银行券(日语: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为台湾日治时期流通货币,由台湾银行发行,实际使用年限约从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台湾第一个依照现代金融制度发行的货币。若除去清治时期不具“准备金”概念的银两汇票,台湾第一套纸钞是1899年9月发行的台湾银行券之壹圆银券。台湾银行券由“政府印刷局”代为承印,正面为凤凰图案,背面记有汉字“凭票在台湾银行随时换银壹;遇有将票私行假造或为改作,定按国律治罪不贷”作警语。

台湾银行券
金壹圆钞(正面)金壹圆钞(反面)
使用地区
法定货币 日治台湾
流通货币中国中国 中国福建上海等沿岸地区部分使用
发行历史
始发时间1895年
之前货币清朝货币台南官银票
废止时间1946年
之后货币旧台币
货币单位
 1(简作元)
 1/100(即日圆辅币硬币)
发行面额
硬币半钱、1钱、2钱、5钱、10钱、20钱、50钱
日圆辅币)
纸币1圆、5圆、10圆、100圆、1000圆
台湾银行券
- 常用:1圆、5圆、10圆
发行制造
中央银行台湾银行
印钞机构大日本帝国印刷局
台湾银行
此信息框显示的是该货币被废止前的最后状态。
台湾银行券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臺灣銀行券
日语名称
汉字 台湾銀行券
旧字体臺灣銀行券

简介

1897年(明治30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台湾银行法》,11月成立“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开始展开筹备台湾银行的工作。1899年(明治32年)3月日本政府修改《台湾银行法》,日本政府以100万元为额度认购台湾银行股份,同年6月正式成立“株式会社台湾银行”,同年9月26日开始营业,开启台湾银行券的发行。

台湾银行券依历次改版,总计有七大类别:银券、金券、改造券、甲券、乙券、台湾印刷券,台银背书券[2]

台湾银行券与日圆朝鲜银行券等值,台湾银行券为日本特意在台湾所发行的币钞。

1. 银券(银本位

为最早期版本的台湾银行券。其面额有:1897年(明治30年)9月29日,发行之壹圆银券,12月25日之伍元银券,1900年(明治33年)12月3日发行伍拾元纸钞,2月5日之拾元券。此时因距台湾银行6月之成立仅3个月,时间匆迫,钞券的图案未另行设计,直接采用日本钞券图案,仅修改颜色与文字;也并非按钞券面额大小依序发行[3]

2. 金券(金本位

为改造银券发行后的弊端,1903年(明治36年)9月16日,由总督府建议将银券改为与日本所流通相同的金券。1904年(明治37年)7月1日发行壹圆金券,8月26日伍元券,1906年(明治39年)8月1日再推拾元券。钞券的图案未另行设计,直接采用日本钞券图案修改颜色与文字[4]

3. 改造券

银券金券发行之时,准备时间都相对匆促。图案未另行设计,且纸质不佳,有易污染破损的缺点。改造券即为此发行,改善纸质,并重新设计图样。1915年(大正4年)9月1日起发行,面额又回复为四种。改造券发行时不回收金券,并行使用[5]

4. 甲券

1932年(昭和7年)台湾银行再对改造券进行改造,新券称之甲券。1937年(昭和12年)3月20日发行百元券,为此前未有的大面额[6]

5. 乙券

百元甲券发行后七年即1944年(昭和19年)下半年末发行乙券。外观大体无异于甲券。因应日本在二战末期的窘境,主要差异在以下两点:1. 于1944年(昭和19年)7月1日同日一并发行五元与十元券,四个月后发行壹圆券,发行密集程度为以往未见。2. 为提升印钞速度,钞券未印号码[7]

6. 台湾印刷券

又称“现地刷”。台湾银行所发行的钞券,自银券开始,一向为日本印制,再运来台湾发行。1944年(昭和19年)起盟军反攻,日军败退,7月盟军取得塞班岛后,日本完全失去制空权[8],海运受阻。台湾银行券改为由日本制版,运至台湾再印制,称为“现地刷”。1945年(昭和20年)5月30日起,为躲避盟军的轰炸,由总督府决定在金瓜石废矿坑下建立地下工厂,以芭蕉叶纤维制为原料印钞[9],印刷对象扩及百元钞[10]。为避免轰炸,成钞与此前钞券不同,并未集中,而是分散放置。现地刷与乙券相同,为提升印钞速度,未印号码[10]

7. 台银背书券

又称“武尊千圆券”。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后,物价严重上涨,台湾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11]。台银持续加印无号码钞券,但最大面额百元仅有百元,已不敷使用。乃将日本流通的大面额千圆券钞,空运来台,并经台湾银行背书,于8月19日流通上市。其本体为日本的武尊千圆券,于钞票背面左加盖印红色“株式会社台湾银行”,右加盖“头取之印”,作为台湾银行的背书。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台湾,11月8日省府宣告终止流通,为七种台湾银行券中流通时间最短者[10]

废止

1945年,台湾日治时代结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托改组后的台湾银行发行旧台币,以取代台湾银行券。

台湾银行券于1946年9月1日起与旧台币同等价收兑,共收兑34亿4仟3佰70馀万元;而该收回之银行券,全数予以销毁。

战时政策与影响

自1937年起,台湾银行券的发行数额暨趸售物价指数如下表所列[12][13][14]

时间 总发行额 数额年增率 趸售物价指数 指数增长率(%)
1937/06 75,498,000 -- -- --
1937/12 112,033,000 41.57 100 --
1938/12 140,018,000 24.98 116.6 16.6
1939/12 171,169,000 22.25 133 14.07
1940/12 199,685,000 16.66 151.3 13.76
1941/12 252,845,000 26.62 164.6 8.78
1942/12 289,274,000 14.41 162.7 -1.14
1943/12 415,554,000 43.65 2742 68.53
1944/12 796,080,000 91.57 460.12 67.8
1945/03 1,021,008,000 -- -- --
1945/08/15 (日本投降日) 1,433,190,000 -- -- --
1945/08/31 1,651,000,000 -- 1,171.7 154.65
1945/09/11 1,930,000,000 -- -- --
1945/09/30 2,285,000,000 -- 2,585.8 120.69
1945/10/25 2,897,873,519 190.57 -- --

以后,因应战争需求,在台金融措施也开始出现转变:

1. 发行无号码券

包含1944年下半年末于日本印制的乙券,及1945年起在台印制的现地刷。印制时不加注号码可增加印钞的速度,同时亦造成货币的浮滥。二种无号码券至1945年10月底,统计为5亿8仟1佰77万,占当时总发行额29亿的比例达2成。其中,现地刷时期扩增可印的百元钞占73%,共4亿2仟4佰69万2仟圆[15]

2. 台银背书之武尊千圆券发行与回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依当时的决定(日本大藏省为解决国内、外通货膨胀危机,推动"金融紧急措置令"),日本撤侨则在1946年3月才能完成。距离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尚有两个月空档。物价严重飞涨。台湾处于严重通货膨胀状况[11]。台银持续加印无号码钞券,但最大面额仅有百元,且亦不敷使用。经大藏省决定,将满载飞机的日本银行的钜额银行纸币(千圆兑换券)空运台湾[11]。此批钞券用以支付在台日机关的薪饷,预付到预期撤侨结束的次年(1955年/民国44年/昭和30年)3月[16]、退职慰劳金,使通货发行的膨胀速度更加快速[15]

武尊千圆券(银行兑换券)于1945年8月19日流通上市,至10月底的2个月内,发行7亿8仟4佰零28万(在日本钞券生产数量为810万张,等于计81亿日圆)[17],期间内趸售物价指数1,171.7膨胀为2,585.8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并于同年11月8日宣告终止流通,为七种台湾银行券中流通时间最短者[10]

1945年,台湾日治时代结束,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国民政府委托改组后的台湾银行发行旧台币,以取代台湾银行券。台湾银行券于1946年9月1日起与旧台币同等价收兑,共收兑34亿4仟3佰70馀万元;而该收回之银行钞券,全数予以销毁处理。

3. 武尊千圆券在日本本土状况

但在日本本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后(1945年),武尊千圆银行兑换券是在新日元钞券切换日语新円切替发行前的最高金额旧日元券纸币。其于1941年(昭和16年)已生产完毕。正式发行是在1942年(昭和17年)日本大蔵省通知中宣布的。因发行纸币权限已从大蔵省移转至日本银行。但因此券为发行权限转让后,但不能发行的大蔵省印制钞券。由于它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行的,因此日本银行将在其发行后亦将其保留数年。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7日(昭和20年)随即发行了包括丙二百圆券日语二百円紙幣#丙号券在内的钞券。武尊千圆银行兑换券于1946年(昭和21年)3月2日因新日元钞券切换而失效。

票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银行券)

相关钞券发行年份参酌《台湾钱币目录》第五版[18]

壹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直式台湾银行壹圆银券[19]
(silver one yen.$ 1)
明治32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宝”,
上有凤凰,下有双龙
图像印刷,在钞券之
四个角落有“台湾银行”
字样之水印文字。
橘黄色调
券面上注明
面额及说明文字,
“凭票在台湾银行
随时换银壹圆
遇有将票私行假造
或为改作
定按国律治罪不贷”
及英文兑换承诺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silver”。
银壹圆 明治32年(1899年) 不晚于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应台湾地方民情,
采用汉文说明。
发行时间:明治32年[19]
型式:直式
钞券尺寸(毫米):135 X 95。
  

直式台湾银行壹圆金券
(gold one yen.$ 1)
明治3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宝”,
上有凤凰,下有双龙
图像印刷,在钞券之
四个角落有“台湾银行”
字样之水印文字。
紫褐色调
券面上注明
面额及说明文字,
“凭票在台湾银行
随时换金壹圆
遇有将票私行假造
或为改作
定按国律治罪不贷”
及英文兑换承诺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gold”。
金壹圆 明治37年(1904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图案援用银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发行时间:明治37年[20]
型式:直式
钞券尺寸(毫米):147 X 85。
 
 
横式台湾银行壹圆券
(one yen.$ 1)
大正4年发行
蓝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壹圓等字样,
另在钞券下缘之兑换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
绿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在钞券上缘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缘之
兑换说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样。
壹圆 大正4年(1915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大正4年[21]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34 X 80。
  

横式台湾银行壹圆券
(one yen.$ 1)
昭和8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壹圓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绿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台湾银行券、
壹圆,1 YEN等字样。
壹圆 昭和8年(1933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8年[22]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28 X 67。
  

横式台湾银行壹圆券
(one yen.$ 1)
昭和1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壹圆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绿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台湾银行券、
壹圆,1 YEN等字样。
壹圆 昭和17年(1942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7年[23]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29 X 68。

五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直式台湾银行伍圆金券[24]
(gold five yen.$ 5)
明治3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宝”,
上有凤凰,下有双龙
图像印刷,在钞券之
四个角落有“台湾银行”
字样之水印文字。
橘黄色调
券面上注明
面额及说明文字,
“凭票在台湾银行
随时换金伍圆
遇有将票私行假造
或为改作
定按国律治罪不贷”
及英文兑换承诺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ve yen in gold”。
金伍圆 明治37年(1904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图案援用银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发行时间:明治37年[24]
型式:直式
钞券尺寸(毫米):160 X 100。
横式台湾银行伍圆券[25]
(five yen.$ 5)
大正3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五圓等字样,
另在钞券下缘之兑换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
咖啡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在钞券上缘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缘之
兑换说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ve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样。
伍圆 大正3年(1914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大正3年[25]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45 X 86。
  

横式台湾银行五圆券
(five yen.$ 5)
昭和9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五圆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褐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台湾银行券、
五圆,5 YEN等字样。
五圆 昭和9年(1934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9年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
横式台湾银行券 五圆[26]
(five yen.$ 5)
昭和1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五圆、5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褐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飞鸟印刷、台湾银行券、
五圆、5等字样。
五圆 昭和17年(1942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7年[26]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36 X 73。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发行壹圆、五圆及
拾圆券三种面额,其中
五圆券及拾圆券背面添加
“飞鸟”图。

拾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直式台湾银行拾圆金券[27]
(gold ten yen.$ 10)
明治39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宝”,
上有凤凰,下有双龙
图像印刷,在钞券之
四个角落有“台湾银行”
字样之水印文字。
绿色调
券面上注明
面额及说明文字,
“凭票在台湾银行
随时换金拾圆
遇有将票私行假造
或为改作
定按国律治罪不贷”
及英文兑换承诺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en yen in gold”。
金拾圆 明治39年(1906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图案援用银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发行时间:明治39年[27]
型式:直式
钞券尺寸(毫米):172 X 106。
  

横式台湾银行拾圆券
(ten yen.$ 10)
大正5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拾圓等字样,
另在钞券下缘之兑换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
深紫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在钞券上缘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缘之
兑换说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en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样。
拾圆 大正5年(1916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大正5年[28]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62 X 96。
  

横式台湾银行拾圆券
(ten yen.$ 10)
昭和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拾圆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黑/黄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台湾银行券、
拾圆,10 YEN等字样。
拾圆 昭和7年(1932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7年[29]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44 X 77。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30]
(ten yen.$ 10)
昭和1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拾圆、10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紫/靛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飞鸟印刷、台湾银行券、
拾圆、10等字样。
拾圆 昭和17年(1942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7年[30]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42 X 75。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发行壹圆、五圆及
拾圆券三种面额,其中
五圆券及拾圆券背面添加
“飞鸟”图。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31]
(ten yen.$ 10)
昭和18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拾圆、10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紫/靛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飞鸟印刷、台湾银行券、
拾圆、10等字样。
拾圆 昭和18年(1943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8年[31]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43 X 75。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发行壹圆、五圆及
拾圆券三种面额,其中
五圆券及拾圆券背面添加
“飞鸟”图。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32]
(ten yen.$ 10)
昭和19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拾圆、10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绿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飞鸟印刷、台湾银行券、
拾圆等字样。
拾圆 昭和19年(1944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9年[32]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41 X 77。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发行壹圆、五圆及
拾圆券三种面额,其中
五圆券及拾圆券背面添加
“飞鸟”图。

伍拾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横式台湾银行伍拾圆券[33]
(fifty yen.$ 50)
大正10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五拾圓等字样,
另在钞券下缘之兑换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
黑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图像
印刷,在钞券上缘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缘之
兑换说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fty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样。
伍拾圆 大正10年(1921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大正10年[33]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72 X 103。

百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横式台湾银行百圆券
(one hundred yen.$ 100)
昭和12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菊章
印刷,“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百圆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內閣印刷局製造”。
绿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
槟榔树图像印刷、台湾
银行券、百圆、100
YEN等字样。
百圆 昭和12年(1937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2年[34]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54 X 85。

券正面新增菊章系日本
皇室之象征,意喻期许
台湾岛内经济更佳。
背面图案另加“槟榔树”,
故俗称此券为“青仔欉”
闽南语发音)。
横式台湾银行券 百圆[35]
(hundred yen.$ 100)
昭和17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台湾神社图像印刷,
“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台湾银行券、百圆、100等字样,
另在钞券右侧及下缘之说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內閣印刷局製造”。
靛色调
图案为鹅銮鼻灯塔、
香蕉树、飞鸟图像
印刷、台湾银行券、
百圆、100等字样。
百圆 昭和17年(1942年) 民国35年(1946年)9月1日 发行时间:昭和17年[35]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53 X 82。

原发行之钞券由“大日本帝国
印刷局”印制,为节省成本,
故改于台湾就地印制。
由于物资缺乏,故采用
甘蔗纤维纸平版印刷,
因此较为粗劣。计有
拾圆、百圆券两种面额。
百圆券正面图案援例为
台湾神社,另背面图案为
“香蕉树”,故俗称此券
为“香蕉欉”(闽南语发音)。

千圆券

图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发行日期 失效日期 备注
  

台银背书券 武尊千圆券
(one thousand yen.$ 1000)
昭和20年发行

黑色调
图案为日本建部神社、日本武尊
图像、菊章印刷,“日本银行”、
日本银行兑换券、千圆、1000
等字样,另在钞券右侧及
下缘之说明文字“此券引換に
金貨千圓相渡可申候
”、
內閣印刷局製造”。
褐色调
日本银行兑换券、千圆、
1000 YEN等字样。
于钞面左侧加盖印红色
“株式会社台湾银行”,
右侧加盖“头取之印”,
作为台湾银行的背书。
千圆 昭和20年(1945年)8月17日(日本)
昭和20年(1945年)8月19日(台湾)
民国34年(1945年)11月8日(台湾)
昭和21年(1946年)3月2日(日本)
昭和20年(日本大藏省发行)
型式:横式
钞券尺寸(毫米):100×172

台银背书武尊千圆券,
台湾因严重通货膨胀,
且仅有百元券亦不敷使用。
日本大藏省决定,
将日本银行钜额银行纸币
(千圆兑换券)空运台湾使用,
共计发行7亿8仟4佰28万。
致台湾通货膨胀更加速恶化。

参照

参考资料

  1. ^ U+1B151
  2.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395,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3.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396~397,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4.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399~400,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5.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402~403,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6.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405,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7.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408~409,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8. ^ 林继文,1991,日本据台末期(1930-1945)战争动员体系之研究,页242
  9. ^ 林继文,1991,日本据台末期(1930-1945)战争动员体系之研究,页209
  10. ^ 10.0 10.1 10.2 10.3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209,410,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11. ^ 11.0 11.1 11.2 盐见俊二,2001,秘录终战前后的台湾-台湾史料3,页20,文英堂,ISBN 9789578811188
  12. ^ 林继文,1991,日本据台末期(1930--1945)战争动员体系之研究,页237~238。
  13.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304~307、321~323,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14. ^ 吴聪敏. 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 (PDF). 国史馆学术集刊. 2006-12, (10期) [2023-02-14]. doi:10.7058/BAH.2006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2). 
  15. ^ 15.0 15.1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209,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16. ^ 盐见俊二,2001,秘录终战前后的台湾-台湾史料3,页130~131,文英堂,ISBN 9789578811188
  17. ^ 袁颖生,2001,《台湾光复前货币史述》,页210,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570296754
  18. ^ 庄宏彬,2012,《台湾钱币目录》第五版,东南集邮社出版。
  19. ^ 19.0 19.1 直式台湾银行壹圆银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明治37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大正4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昭和8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昭和17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24.0 24.1 直式台湾银行伍圆金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25.0 25.1 横式台湾银行伍圆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26.0 26.1 横式台湾银行券 五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27.0 27.1 直式台湾银行拾圆金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大正5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昭和7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30.0 30.1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31.0 31.1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32.0 32.1 横式台湾银行券 拾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33.0 33.1 横式台湾银行伍拾圆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4. ^ 昭和12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 35.0 35.1 横式台湾银行券 百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