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光典
蒯光典(1857年—1910年),字礼卿、理卿,号季述[1],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蒯德模之子。
早年随父在江南,善于学习。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此后负责贵州乡试,后担任总督刘坤一的主尊经书院讲席,后由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监督。光绪二十四年,任创办江宁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任淮扬海道,此后治理当地官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欧洲监督留学生,因与学生冲突,辞职归国[2],此后充任京师督学局长[3]。
参考文献
- ^ 清儒学案小传 ,3册19卷 ,486
- ^ 曹亚伯. 第十四章 楊篤生蹈海. 武昌革命真史 前编. 上海: 中华书局.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而梁度等三人挟手枪来伦敦,先至曹亚伯寓,曹见来势愤激,引至吴稚煇处,吴再三婉劝,始将三人手枪取出,而三人卒以手撃蒯,蒯因辞职
- ^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52):“蒯光典,字礼卿,安徽合肥人。父德模,见循吏传。光典幼慧,八岁能诗,随父官江南,所师友多当代名儒,闻见日扩,名亦日起。其论学务明群经大义,而以六书、九数为枢纽,治六书则必求义类以旁通诸学,识双声以明假借。性强记,有口辩,尤熟于目录掌故。有所论难,援据该洽,莫能穷也。
光绪九年进士,授检讨。典贵州乡试,与其副不相下,以狂倨见讥,然榜发称得士。充会典馆图绘总纂,精密胜于旧。中东兵起,发愤上书,不报,遂乞假归。总督刘坤一聘主尊经书院讲席。光典念国势弱,在列诸人惟鄂督张之洞有大略,又尝所从受业师也,因往说之洞慎选才俊,习武备,为异日革新庶政之用。之洞韪之,卒不果,而聘为两湖书院监督。二十四年,叙会典馆劳,以道员发江南,创办江宁高等学堂。大学士刚毅按事江南,司道百馀人同诣谒,独延光典密室纵谈国事,语切直。刚毅大憾,即议裁高等学堂。光典力争,不能得,拂衣去。坤一两解之,檄赴盐城丈樵地,樵地者,故盐场苇荡也。年馀得可耕之地七万五千顷,收入荒价亦钜万。领正阳关督销局,岁增销官引百数十万。会之洞代坤一为总督,以江南财匮,用不足,议增货釐。光典谓增新釐则病商,毋宁整齐盐课。之洞因奏陈两淮盐事衰旺,谓:“北盐视正阳销数,南盐视仪栈出数。光典为江南治盐第一,督正阳既有绩,请使主仪栈。期三年,成效必可睹。”诏允之。光典既莅事,以轮船驻大江三要区,首金、焦,次三江口,次沙漫洲,辅以兵艇,私枭敛迹。始仪栈出数不足四十万引,比三年,增引十馀万,岁益课釐银百五十馀万。乃益增募缉私兵队,日夕训练成劲旅,又于十二圩设学堂,建工厂,遂隐然为江防重镇。三十二年,按淮扬海道,加按察使衔。宝应饥民劫米,令潜逃。适光典舟至,剀切谕解之。而扬州亦以饥民劫米告,诇知猾胥阴煽众,即擒治胥。大吏怒,将穷其狱,以光典言得免。运河盛涨,光典先分檄河员增修堤,而自泊舟高邮守视。坝险工迭出,大吏以故事,视节候测水,檄启坝,不为动。历月馀启二坝,七月杪乃启三坝,下河六县获有秋。建言淮海灾区广,宜宽筹赈金,不宜设粥厂,使灾民麇集,费不赀,且生事。与布政使继昌议不合,会奉檄入都参议改定官制,遂去任。后江北赈事款绌而费糜,一如光典言。三十四年,命赴欧洲监督留学生。诸生不乐受约束,辄相訾謷,岁馀谢职归。诏以四品京堂候补,充京师督学局长。宣统二年,赴南洋提调劝业会,卒于江宁。”
- 严寿澂:〈从改善民生、革新行政到议员政府、普及教育——蒯光典政治思想述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