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松文化(台湾话:Tsiáu-tshîng bûn-huà)为金属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1600~500年,主要分布在台南及高雄和屏东北部。[1]
本文化以台南永康区茑松的茑松遗址为代表。
工具
石器
茑松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不多,因此时已进入金属器时代,工具大多已经用金属制造。
- 石锤:敲击物品之用
- 凹石:推测为敲击贝类以取得贝肉之用[2]
- 石锛:刨削、加工木头之用[3]
- 石刀:收割麦穗之用
- 石簇:狩猎之用
陶器
多以素面红陶为主,多夹杂粉白碎粒,以圜底罐为主。[4]
参考资料
- ^ 黄文博. 第三章 第三節. 南瀛探索-台南地區發展史.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中文).
- ^ 陈珮瑜. 凹石.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 ^ 彭佳鸿. 石錛.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 ^ 朱正宜. 蔦松文化.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