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馒头果
兰屿馒头果(学名:Glochidion lanyuense Gang Yao & S.X. Luo)为叶下珠科叶下珠族馒头果属下的一种。
兰屿馒头果 | |
---|---|
兰屿馒头果的描绘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
科: |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
属: | 算盘子属 Glochidion |
种: | 兰屿馒头果 G. lanyuense
|
二名法 | |
Glochidion lanyuense Gang Yao & S.X. Luo
|
形态
兰屿馒头果与披针叶馒头果(Glochidion lanceolatum)外观相似,最大的差异在于此新种的雌花通常为腋生且为单生(单顶花序),偶见两朵。雌花的花梗与子房通常密布硬直毛(strigose),花柱卵形柱状,基部亦被硬直毛。果的直径约 1 公分[1]。
特征 | 披针叶馒头果(G. lanceolatum) | 兰屿馒头果(G. lanyuense) |
---|---|---|
雌花 | 腋生聚伞花序,约6-15朵花 | 腋生单顶花序,多为1朵花,少数2朵 |
雌花的花梗 | 光滑无毛 | 密布硬直毛 |
子房 | 光滑或有疏柔毛 | 密布硬直毛 |
花柱 | 近圆锥形 | 短圆柱状 |
雄蕊 | 4-6枚 | 3枚 |
生态特性
兰屿馒头果目前已知的生育地仅限于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东县兰屿岛上。在低海拔路边的阔叶林可见。[1]
发现历史
2020年由 Gang Yao 等人在《PhytoKeys》期刊发表。此报告根据植物标本馆的标本,以及文献查对,针对中华民国台湾的馒头果属进行修订,经过学者分类处理后,目前台湾有 8 种 3 变种,共 11 个分类群[1]。
此物种的模式标本于1998年9月16日采集于中华民国台湾,台东县兰屿乡红头,路边的阔叶林中,采集号为 C.M. Wang 03521,正模式标本号为IBSC-0330741!。此物种因模式标本采集地为兰屿,故种小名以拉丁化的词汇“lanyuense”命名[1]。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Gang Yao. Zhu-Qiu Song, Bin-E Xue, Shi Shi, Yu-Ling Li, Shi-Xiao Luo.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genus Glochidion (Phyllanthaceae) in Taiwan, China. PhytoKeys. 2020, 159: 137-159. doi:10.3897/phytokeys.159.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