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黄

明朝官员

袁黄(1533年12月26日—1606年8月14日),原名仪甫,又字坤仪,后改名,更字庆远学海,又号了凡[1]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人,改入籍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万历进士,曾任主事拾遗之官,赠尚宝司少卿。崇信佛法,六十九岁时,将一生的体验写成著名的劝善文《了凡四训》。

袁黄
大明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籍贯南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族裔汉族
原名袁表
字号字仪甫,又字坤仪,更字庆远
号学海,又号了凡
出生嘉靖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1533年12月26日)
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逝世万历三十四年七月十一日
(1606年8月14日)(72岁)
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墓葬 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惠民街道
新润村独社浜
配偶殳氏
亲属高祖父袁顺、曾祖父袁颢
祖父袁祥、父袁仁
(子)袁俨,天启五年进士
出身
  • 隆庆四年庚午科举人
  •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同进士
著作

生平

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靖难之变夺取建文帝皇位,袁家因与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往来,被燕王抄家。袁了凡的先祖(袁顺)幸免于难,四处逃亡,后定居于吴江

袁黄于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2]袁父(袁仁)不欲其为官,而希冀其习医。后遇云南孔先生传邵雍皇极经世》,并为其卜算一生之荣枯寿夭。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

隆庆三年(1569年)遇金陵栖霞山云谷禅师,讲行善积德,改造命运之理,还传授给他《准提神咒》。袁黄如大梦初醒,自号为了凡,以此明其悟立命之说,不欲落凡夫窠臼之志。袁了凡曾做记功、过的表格,称之为“功过格”,功过格在晚明甚为盛行,[3]刘宗周弟子张履祥更称“竟为近世时人之圣书。”[4]

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任宝坻县令。后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此时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万历朝鲜之役,随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兵入朝鲜。李如松与日倭谈判,佯称将赐厚禄,日倭信以为真,没有设防。如松遂袭破日倭于平壤。袁了凡认为李如松此举有损国威,并斥责其部下滥杀无辜,冒领军功。[5]倭兵袭击袁了凡,了凡以三千兵力击退之,而李如松却败于倭兵。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袁了凡被停职返乡。居乡期间又参与编修《嘉善县志》等。卒年七十四岁。天启三年(1623年),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军功,赠尚宝司少卿(从五品)。[6]

著作

所著《了凡四训》,享誉后世,并被拍成大型《了凡四训电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与《了凡四训电视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另现存《袁了凡文集》共收入袁了凡著作17种,包括:训儿俗说、静坐要诀、祈嗣真诠、袁生忏法、静行别品、河图洛书解、劝农书、皇都水利考、诗外别传、历法新书、宝坻政书、禹贡图说、了凡四训、摄生三要、两行斋集、群书备考、史汉定本等。

评论

王夫之曾批袁了凡对于经义的解释,识见狭小,引人错误。[7]

纪念建筑

袁黄纪念馆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嘉兴府志》:袁黄,号了凡,博学负才名。万历丙戌进士,授宝坻令,赋役繁累,积逋巨万,条奏蠲除,乞减旧额。升兵部职方主事,时东征关白,赞画军前,平壤之役,李如松诱倭报捷,诸将窃级争功,黄以三不可,面折不挠。会有幕客冯仲缨习朝鲜事,黄使往谕之,倭遂服。同列刘黄裳忌功,与李如松构衅,谪归。闭户著书,力行功过格。尤精象纬历法,参订古今图史及舆地医卜,刊刻成书。子袁俨,字若思,能绍家学,登天启乙丑进士,令高要,邑疲剧,以勤劳卒于官,民感之,立祠奉祀。
  2. ^ 章宏伟:〈袁了凡生卒年考〉,《中国道教》,2007年,6期
  3. ^ 《吴江县志》称:“万历以来,李贽、袁黄之说盛行于世。”
  4. ^ 《杨园先生全集》卷五
  5. ^ 彭绍升〈袁了凡先生传〉载曰:“提督李如松,以封贡绐倭,倭信之,不设备,如松遂袭破倭于平壤。”
  6. ^ 《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明人传记资料索引》426:袁黄,字坤仪,一字了凡,吴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知宝坻县,有善政,擢兵部主事。日本侵朝鲜,佐经略宋应昌军往征,多所策画,中察典免归。黄博学尚奇,凡河洛象纬律吕水利戎政,旁及句股堪舆星命之学,莫不究渉。有两行斋集、历法新书、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群书备考。尝导人持功过格,鄕里称为愿人。
  7. ^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死法之立,总缘识量狭小。如演杂剧,在方丈台上,故有花样步位,稍移一步则错乱。若驰骋康庄,取涂千里,而用此步法,虽至愚者不为也。”

书目

官衔
前任:
管应凤
明朝宝坻县知县
万历年间
继任:
张兆元
乌程贡生
以通判署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