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日语:
重庆大轰炸 | |||||||
---|---|---|---|---|---|---|---|
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 |||||||
遭到轰炸后的重庆 | |||||||
| |||||||
参战方 | |||||||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蒋中正 陈诚 刘峙 |
东久迩宫稔彦王 杉山元 井上成美 山口多闻 大西泷治郎 | ||||||
兵力 | |||||||
数百架飞机 一些 88毫米高射炮 | 数百架飞机 | ||||||
伤亡与损失 | |||||||
死于轰炸者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 数十架日军战斗机、轰炸机被击落 |
据不完全统计,在1938-1943年5年间日军对重庆实施218次战略轰炸[3],中国方面则指控日军1938年2月至1943年9月间出动飞机9513架次,空袭重庆及附近地区200余次,投放包括细菌弹在内的各类炸弹2.16万枚,炸死1.19万人,炸伤1.41万人,炸毁房屋1.76万幢[4]。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由日本陆、海军航空队联合进行的“地毯式轰炸”,是继德国空军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5]。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中国军民的抵抗士气。
为纪念大轰炸罹难者,重庆市自1998年以来,在每年的6月5日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全城拉响防空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6]。
发起
背景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展对中国的全面侵略。11月,中华民国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17日撤往汉口,再于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随后在1938年华北、华中战场日军依序将国军击退,中国的沿海精华区几乎被日军完全占领;依照普通国家的输赢定义,此时的中国几乎失去了首都、所有主要对外港口,日本认为这时候国民政府应该主动向日本媾和。
然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依然没有让步之迹象,撤往重庆将日军作战的南北轴线改为向西方向的仰攻,继续和日军长期对抗;日军虽然在1938年对华中精华地带发动武汉会战,国库的财力及作战部队的冲力已经几乎耗尽。另一方面日本参谋本部也认为扩大战线进入广袤中国大地作战的情况超出能力负担,特别是其大本营必须考虑与苏联的战略态势弹性,会由此受到制约,没有能力攻入当时四川的首府重庆。在各种压力下日军开始寻找各项军/经手段逼使重庆政府收手,日本方面认为战略轰炸亦成为一种可能可以成功的作战方式。
1938年底,日本开始对重庆进行战略轰炸。虽然中国方面指控日本从1938年2月18日对重庆东南方的广阳坝机场轰炸为首开战略轰炸重庆之始[7],但在1938年日军尚未攻陷华中据点,且日本并不存在足以自华中沿岸机场长距离轰炸的技术及机型,故对重庆进行空中军事行动也主要是侦查或式小规模袭扰为主,而非有组织性的大规模航空作战;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12月2日后日军大本营对华中方面军下令开始向重庆实施“由空中入侵对敌军战略中枢加以攻击同时进行空中歼灭战”,这项命令公文为“最高指令大陆命第241号”,为日军正式有组织性对重庆城市地带进行战略轰炸之开端,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
在大本营命令下,日本帝国陆军部、海军部才进行直接协调,拟出相关轰炸计画,目标是“陆海军航空部队协同在全中国各要地果敢地进行战略、政略的航空作战,挫败敌人继续战斗的意志”。[8]包括重庆、兰州等主要城市都被列在战略轰炸的目标中,但限于机队规模,足以结合海、陆军空中兵力轰炸者只有重庆。
五三、五四大轰炸
目前日军战史上纪录第一次的对重庆战略轰炸是1938年12月26日,由日本陆军航空队自汉口派遣12架九七式轰炸机及10架伊式重轰炸机,当日下午1点飞抵重庆上空轰炸,但发现重庆上空云层浓厚根本找不到目标,因此只草草扔完炸弹后无功而返。在1939年1月7日、10日、15日再度发动攻击,共投掷了10.8公吨的各型炸弹,但同样的也没办法评估轰炸成效。日军在前几次的轰炸发现四川盆地的多雾气候让轰炸定位非常困难,一年间只有5月到10月能见度较好;加上日军也清楚对于中国内陆的资料不足,贸然发动大规模攻击只会遭受无意义损失,因此大本营后续补派了“要求前线部队加紧训练,预定于1939年秋季发动作战”的命令;而且陆军手上的九三式轰炸机无论是载弹量还是航程都不足以担负任务,九七式轰炸机亦尚未转换完成,手上只有少量自日本的盟友义大利购买之BR.20轰炸机(日军命名为伊式重轰炸机)执行任务,不过缺乏护航的轰炸机队在814空战中已经证明了是拦截机最好的目标,因此为了避开战斗机采用命中率低的高空轰炸,因此自1938年底到1939年前半年的轰炸日军虽损失不大,但国府也没多少损失。
因此,1939年5月,海军航空队接手陆军任务使用九六式轰炸机执行任务。5月3日及4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由汉口机场(武汉王家墩机场前身)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国、法国等各外国驻华使馆,连日本盟友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9]
1939年间,日本飞机飞了14,138架次轰炸,并投下60,174枚炸弹。根据中方计算,造成28,463人死亡、31,156人受伤,13,871栋房屋遭到摧毁。[10]日本于1939年的大规模轰炸主要为此次,因为随后发生的张鼓峰事件与诺门罕事变将日本空中军力的注意转向,再一次的发动大规模攻击则是要等到1940年。
八一九大轰炸
1940年5月,日本大本营指示由陆、海军联合实施空中作战,由陆、海军联合发动“101号作战”,同时对中国后方轰炸。陆军第三飞行集团主要以山西运城为基地,海军第一、第二联合航空队主要基地为汉口。主要兵力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36架、中型攻击机90架(不含备用机)。[11]
由当时日本帝国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岛田繁太郎大将备忘录”中记载当时海军轰炸重庆的片段纪录,101号作战的主要攻势集中在1940年7月28日至8月31日,海军在这段期间共轰炸20批次,使用了2050架次陆上攻击机、201架次舰攻/舰爆、99架次舰战、39架次侦查,消耗94枚800公斤(八〇番)炸弹、2906枚250公斤(二五番)、11148枚其它型号炸弹,共15036枚各式炸弹。8月19日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海军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重庆2,000多户民居被毁。到1940年9月初的统计,当年日军对重庆实施72架次轰炸,共发动4445批机次攻击,投掷了3千吨以上的各型炸弹。
六五隧道惨案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风口被炸塌引致洞内通风不足。据幸存者时后回忆,当天有内奸为日军飞机发信号,日军是有目标地轰炸洞口和通风口的[12],洞内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践踏,以及大量难民窒息,估计死者数以千计。
告终
当时日本海军在中国有两个联合航空队,分别是由山口多闻少将指挥的第一联合航空队及大西泷治郎指挥的第二联合航空队。1940年8月18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向岛田繁太郎指挥的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发出无线电通知,称“为了准备越南行动,第一联合航空队将于9月5日撤回本土”。从此开始到 1941年中以后,日军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海军两个联合航空队陆续从中国完全撤出。
至此,中国战场仅存陆军第三飞行师,其编制规模多半不超过200架,顶多维持对前线的空中掩护,无法实践1940年的空中轰炸规模。同时,第三飞行师下属轰炸机部队第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少将在1940年8月任官后多次同乘轰炸机视察对重庆轰炸效果,也参加了101号作战。在远藤少将战后的回忆录中,陈述当时他目睹轰炸机多次差点炸到靠泊在重庆的美国炮舰,加上陆军为了南进政策无法抽出部队攻占重庆,对重庆的战略轰炸也变成不人道、破坏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且没有战略意义的作战任务。且在重庆轰炸的同时,德国空军也在对伦敦实施战略轰炸,日本驻德英武官回馈给本国的资料也让航空军官省思对敌军首都战略轰炸的实际效果;因此在102号作战结束后,1941年9月3日他向上级单位第三飞行集团指挥官木下敏中将提出“重庆爆击无用论”,[13]该论点在陆军高层中也得到重视。
虽然陆军高层没有批示停止轰炸,但用兵幅度在1941年晚期开始显著收缩。至1941年底日本对美宣战后,轰炸重庆逼迫国民政府乞和的想像也就毫无意义,战略轰炸造成的军事打击也不具决定性效果;虽然日军仍然持续对重庆进行轰炸,但主要集中在重庆周遭的军工厂区域。到了1943年8月以后,重庆周边防空雷达站部署完毕,美国陆军驻华空军特遣队扩编为第十四航空队后,重庆周边已经有6座机场、至少400架的美军及国军战机防卫驻守,对日军来说深入重庆的轰炸危险性大增,日军空袭重庆的频率遽减;国军纪录有案最后一次遭日军空袭为1944年12月19日,梁山、万县、开县三个地区遭到轰炸,为重庆大轰炸的终结。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关于重庆大轰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档案、报刊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记载,然而各种档案文献资料记载和众多调查研究成果的人员伤亡数据各不相同。造成上述不同数据的原因主要是对重庆大轰炸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资料来源等不同而各有差异。[14]
统计时间 |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伤亡时间范围 | 数据来源 |
---|---|---|---|---|
1942 | 30136 | 9141 | 1938~1941 | [16] |
1945 | 15737 | 1938~1941 | [17] | |
1986 | 8059 | 9207 | 1938~1941 | [注 1] |
1987 | 9218 | 13908 | 1938~1943 | [18] |
1992 | 9900 | 10233 | 1938~1941 | [19] |
1994 | 11178 | 12856 | 1938~1941 | [20] |
2001 | 11889 | 14100 | 1938~1943 | [21] |
2002 | 11889 | 14100 | 1938~1943 | [22] |
2002 | 近30000 | 1938~1943 | [23] | |
2005 | 23600 | 31000 | 1938~1943 | [24] |
财产损失
重庆大轰炸期间关于财产损失的情况,各种档案记载及文献研究资料说法不一,存在直接损失报送不完整,种类繁多,交叉重复现象;间接损失难以估量,时间久远不便折算等各种问题。[25]
如房屋损毁数《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一书统计,1939年至1941年,因日机轰炸造成的房屋损毁9570栋31481间;《重庆大轰炸》统计为9250栋33300间;《重庆市防空志》统计为17452栋37182间;《重庆通史》统计为“炸毁房屋17608栋,使繁华的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财产损失无法计数”;《日本侵华暴行实录》统计为17462栋。[26]
中国的反击
情报战
当时蒋介石的炮兵顾问韦伯被日本人收买,向日军提供大量军事情报,对重庆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还参与日本伞兵空降绑架蒋介石的计划[27]。在美国密码专家赫伯特·奥斯本·亚德利的帮助下,中方最终得以找到内部潜伏的间谍。
战略意义
重庆大轰炸是二战期间对参战国首都(陪都)大规模轰炸之一重要战例。日方原本希望依靠“无差别轰炸”促使中国军民投降,但国民政府在八一九大轰炸后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确认重庆为“陪都”,且“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作为报复行动,1944年之后,从中国成都起飞的美国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日本为此次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
历史图片
-
国军飞机观察员
-
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
-
重庆市民抗战情绪高涨
注释
- ^ 重庆市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统计
参考文献
引用
- ^ 存档副本. [202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 ^ 防卫庁防卫研修所戦史室‘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戦’(戦史丛书 74) 朝云新闻社、1974年7月
- ^ 前田哲男. 戦略爆撃の思想―ゲルニカ・重慶・広島. 凯风社. 2006. ISBN 4773630094.
- ^ “重慶大轟炸”受害者代表馬福成在大阪作證. 新华网. 2014-05-23 [2016-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Herbert Bix. 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2001: 364.
- ^ 重庆举行“重庆大轰炸”纪念活动,数百人惨案隧道遗址前献花. 澎湃新闻. 2016-06-05 [201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日军进行重庆大轰炸目的:摧毁中国抗战意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7-20. - 新华网,2014-07-10
- ^ ([//web.archive.org/web/20210322044918/http://www.flyingtiger-cacw.com/new_page_736.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兰州空战
- ^ “五.三”、“五.四”大轰炸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1-09. - 新华网,2005-07-31
- ^ REX 的《天空》:第四章 日本戰略轟炸作戰,1939年到1940年 (第二部份). [201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4).
- ^ [《浴血长空》],陈应明、廖新华,航空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6年。
- ^ “大隧道惨案”亲历记. [201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4).
- ^ 爱知大学リポジトリ 爱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张鸿鹏‘远藤三郎と重庆爆撃 ──“北进”から“南进”への国策転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潘洵 2013,第188-189页.
- ^ 潘洵 2013,第189页.
- ^ 重庆空袭损害展览会的统计. 国民公报. 1942-04-06.
- ^ 重庆市档案馆 (编). 重庆市政府档案0061:15:4001. 中华民国国史馆档案302:1431.
- ^ 周开庆. 四川与对日抗战.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
- ^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重庆市档案馆 (编). 重庆大轰炸. 重庆出版社. 1992. ISBN 7-5366-1909-X.
- ^ 范伟业; 蒋韶; 李有国. 重庆市防空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ISBN 7-5621-1067-0.
- ^ 重庆市文化局; 重庆市博物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编). 重庆大轰炸图集. 重庆出版社. 2001. ISBN 7-5366-5303-4.
- ^ 周勇. 重庆通史. 重庆出版社. 2002: 905. ISBN 7-5366-5837-0.
- ^ 徐朝鉴; 王孝询. 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 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大轰炸研究中心 , 编. 重庆大轰炸.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ISBN 7-5621-2644-5.
- ^ 潘洵. 重庆大轰炸及其遗留问题. 光明日报. 2005-08-23.
- ^ 潘洵 2013,第189-199页.
- ^ 潘洵 2013,第201页.
- ^ 蒋介石重庆官邸被炸 军统截获可疑无线电信号. 凤凰网. 2010-05-26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来源
- 书籍
- 潘洵.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ISBN 978-7-100-09834-2.
- 周勇. 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证人证言.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1. ISBN 978-7-229-03768-0.
- 徐 (Xú), 露梅 (Lùméi). 陨落 (Fallen): 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 - 抗战空军英烈档案大解密 (A Decryption of 682 Air Force Hero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WWII and Their Martyrdom). 东城区, 北京, 中国: 团结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126-4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