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式底火
针式底火(Pinfire)顾名思义就是子弹底火中以针状物击发子弹的结构。一般底火击发方式为击槌击打弹壳的底部与以击发子弹,例如凸缘式底火;或者击槌击打枪机中的撞针,撞针向前突撞弹壳底火击发子弹,例如中心式底火。
针式底火完全异于两者;它的位置在弹壳底部中央,另外有一根预留的细小浮动撞针从外连结,斜插入弹壳扺在底火上,枪枝的击槌就必须打在这根小小的撞针上来击发子弹。
历史
针式底火可以说是自从金属弹壳发明以来最早也最实际的发明;由卡西米尔·勒福舍于1828年发明,但是一直到1835年才取得专利。然而喀希米尔的发明与专利却又一直要到1852年他过世之后,才由他的儿子尤金·勒福舍(Eugene Lefaucheaux)推广,并于1850年代到1880年代大行其道一时。
尤金将这种弹药运用在左轮手枪上,因此又被称为“勒福舍手枪”(Lefaucheux pistols),并且大量生产。勒福舍子弹与手枪的流行原因为相对于其他的后膛装填小口径武器来说,它的子弹装填比较容易并且快速,所以人们只好容忍子弹上的撞针往往所引起的麻烦与困扰,更甚者在弹药受潮的状况下,勒佛歇子弹比其他子弹还要来的可靠一些,能够发射的机率比较大。凭借著这些当时的优点,靠著针式底火起家的勒佛歇子弹就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并且制造出各种口径,从5mm~15mm不等,甚至更大的子弹口径都有。
当时欧陆各国陆军,包括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瑞士以及瑞典等国家也就广泛地采用这种子弹,连美国也在南北战争之中大量引进 1854 年式勒福舍左轮供骑兵使用,尽管许多美国官兵仍然比较偏好柯特制造公司与其他本土军火商生产的前膛装填左轮在有效射程内的威力优势。
有些国家的海军也跟进采用。这些“海军勤务”的弹药通常使用黄铜制的弹壳以增加对海上空气里盐分侵蚀的抵抗力。
针式底火最后还是被凸缘式底火以及中央式底火所取代,原因就在于前面所提到的问题;采用其他两种底火的子弹装填枪枝速度绝对比针式底火子弹快上好几倍,装填针式底火子弹必须对准膛室药室后方的导槽,而不像其他两种底火的子弹只要直接塞进药室或者弹仓/匣,反过来说针式底火子弹是不能用在弹仓/弹匣中;如果射手因为不论是装填、搬运、携带针式底火子弹时,只要抵触到弹壳上小小的撞针,就会发生走火而造成意外。所以在初期没有竞争者以及赶时髦的情形下,从1890年最后一款采用针式底火子弹的左轮枪出场以后,呼风唤雨一时的勒佛歇式针式底火子弹就落寞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现况
尽管针式底火子弹不再是主流,并不代表已经完全停产。有些厂商针对古董枪玩家仍然在进行制造与贩售,甚至超迷你小枪,例如口径只有2mm而已,也适用于针式底火;凸缘式底火与中心式底火的威力太大,会把这么小的弹头直接在枪膛中炸碎。针式底火也可以重新装填,不过复杂程度有过柏丹式底火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