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德 (南音)

锺德(1860年—1929年)[1]:114,人称盲德[1][2][3],同行尊称德师[1][2]德叔[1]广东东莞[1][4]广州瞽师(男性失明艺人),擅唱南音,歌艺上有“盲公状元”称号[5][3]

锺德
男艺人
昵称盲德、德师、德叔
国籍 清朝(1860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起)
籍贯广东省东莞
出生1860年
大清广东省
逝世1929年
职业南音演唱家
语言粤语
音乐类型南音

生平

锺德终其一生都以广州为常居地。他幼年时父母双亡,寄养于亲戚家中。因天资聪敏、样貌端正娟秀,获广州富豪孔继勋家族收为瞽僮,在孔家的别苑岳雪楼服务。先随某姑(非失明者)学习音律,后拜著名瞽师北山为师。锺德长年于岳雪楼演唱,直至晚年时孔家衰落,才离开孔家四处卖唱或受聘于其他富户。[1]:114-115

据学者吴赣伯,锺德早年曾在广州西关一个失明艺人唱曲比赛获得首名,故得“盲公状元”称号。[4]

据掌故专家鲁金,锺德于1920年代受邀到香港演唱,备受一些富人及文人追捧[3]:164。据吴赣伯,锺德约于1918年获武彝茶楼礼聘,首次往香港演出,翌年再获邀往香港,在愉园演出。[4]

风格

锺德擅长地水南音中的“扬州南音”(“飏舟南音”之以讹传讹称呼)[2],一说此腔由他所创,一说非他所创但以他最为精湛。[4]

作品

锺德擅长《红楼梦》题材的曲目[2]。据学者梁培炽,锺德在岳雪楼时所唱的曲目,是孔家中的文人所作[1]:118,但据鲁金之说,锺德的红楼梦曲目,乃是出自古本南音《红楼梦》二十四曲,只有一首《祭潇湘》与二十四曲中的《哭潇湘》词句意境截然不同[3]:159。吴赣伯之说则与鲁金相近,他指广州以文堂曾出版南音《红楼梦》二十四曲,当时的失明艺人通常依照此本演唱,唯独钟德自行修改曲词,并将《哭潇湘》易名为《祭潇湘》。[4]

歌集《今梦曲》

1918年(民国七年)[2]或1919年[1]:118[4],《香港华字日报》总编辑劳纬孟辑录其中六首成歌集《今梦曲》出版。曲目如下:

  • 黛玉焚稿
  • 宝黛谈禅[5]
  • 潇湘听雨
  • 潇湘琴怨
  • 晴雯别园
  • 尤二姐辞世

歌集《增刻今梦曲》

白莲选又收集得八首,于1920年出版《增刻今梦曲》。曲目如下:[1]:120

  • 芦亭赏雪
  • 黛玉葬花
  • 夜访怡红[5]
  • 潇湘泣玉
  • 宝玉逃禅
  • 颦卿绝粒
  • 黛玉辞世
  • 怡红祝寿
  • 附:梅妃宫怨

唱片

曾灌录南音唱片,包括《祭潇湘》、《晴雯别园》、《潇湘琴怨》[1]:115、《宝玉相思》[3]:165-167

香港三栋屋博物馆藏有《祭潇湘》一曲的录音。[4]

家庭

锺德的妻子名为莲好,亦擅唱曲。两人无子,以侄儿过继[1]:116

徒弟

  • 瞽师盲福、盲浩、盲雄三人最为后人所看重。[1]:116
  • 瞽者亚贺:跟随晚年锺德卖唱,以箫和唱。[1]:115
  • 广州名门子弟盛献三(盛运策)[2][1]:116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梁培炽. 歌手鍾德及其今夢曲. 南音與粤謳之硏究. 香港: 旧金山州立大学亚美硏究学系. 1988: 114–128. 
  2. ^ 2.0 2.1 2.2 2.3 2.4 2.5 罗澧铭. 地道粵曲──南音. 顧曲談. 朱少璋校订. 香港: 商务. 2020: 32,34. ISBN 9789620758379. 
  3. ^ 3.0 3.1 3.2 3.3 3.4 鲁金. 最享負盛名的瞽師鍾德. 粤曲歌壇話滄桑. 香港: 三联. 1994: 155–167. ISBN 9620411730.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吴赣伯. 南音的代表人物及其傳承. 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 香港: 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 2006: 55–56. ISBN 9628321609. 
  5. ^ 5.0 5.1 5.2 潘兆贤. 瞽師鍾德與《今夢曲》. 粤藝鉤沈錄. 香港: 科华图书. 2001: 199–204. ISBN 96216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