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2月5日)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2年8月6日) |
丁客(英语: DINK / DINKY)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19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顶客族,或是丁克家庭。DINK是“Dual(或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略字,意为“双薪水、无子女”的夫妻。[1]
定义
顶客族除了双薪水、无子女的明显定义之外,还有一些普遍特征:常见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夫妻双方身体健康而主动不生育,且平均教育文化程度较高。双薪通常指两份相当高的薪水,但也有两份微薄的薪水。
顶客家庭的关键在于夫妻同心,都能接受终身无子女的生活。
顶客族在今日已经是许多不同领域学者研究的方向,过去仅在行销或人口观察上流行,但今日在健康医疗方面也逐渐探讨了顶客族的健康问题,并大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例如在20几岁是顶客族的家庭,到了中年忽然间很想要孩子,高龄产妇的比例增高。
此外,也有不少小家庭虽不养小孩,却养了宠物,并与宠物培养出深刻的亲情,造成了顶客族里有相当高的比例爱好宠物,和宠物美容、保养等风潮。这样的顶客族也叫做顶宠。
论点
- 时代的发展,令人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多元化,认为结婚生子不是人生必经之路。
- 国家福利制度的齐全完善,令养儿防老的旧观念逐渐过时淘汰(此情况在欧洲尤其常见)。
- 女性的经济日渐独立和文化程度提高,使得女权意识日渐觉醒。
- 现代育儿成本过高,如果不能优生优育,那么宁缺毋滥。
- 觉得人生苦短、非常烦乱,不愿让孩子也来承受世事之苦,类似于反出生主义的哲学。
- 更乐意执著于事业之乐。
- 两人世界也可以很快乐,此已足矣。
- 在自己对婚姻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不想要孩子。
- 觉得不向往天伦之乐,没有儿女承欢可以活得很充实。
- 现代婚姻的许多真人真事足以证明生孩子其实不是巩固婚姻的方法。
- 觉得生了孩子,孩子只会变坏,只会忤逆父母。
- 认为人口密度过高不适合生育。
- 在阶级体制下,不想受到不平等阶级关系的剥削与压迫,作为消极的抵抗或阶级斗争,即“躺平的韭菜不好割”的概念。[2]
顶客家庭的利与弊
家庭变迁、观念多元是社会变迁的缩影。随著时代的发展,顶客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相信,而且顶客族的一个显著贡献是有利于缓解人口过剩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如资源紧张、竞争残酷等等。
不过,也有些人认为生育率的日渐降低不利于对人类的繁殖生息,人口老龄化也是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长年严重);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社教化等多种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生活方式,这也是令社会越来越多人可理解的;不过孕育儿女有时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同时,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著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俗称“悔丁”、“白丁”。
然而,养育子女所需要的时间和心力,并非人人都有能力负担。现今社会转变快速,竞争激烈,子女教育、课馀活动的养育成本也较从前多,儿童和青少年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从前大。某些地区的教育政策又经常改变,前景不明朗,令人不敢生育。有些人本身已经因为生活压力而精神紧张,甚至有情绪问题,生育不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对下一代的身心发展有不良影响。
而且,由于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离婚之后的家庭破碎或者虽然没离婚、但家庭气氛压抑烦乱,这些对于孩子的伤害往往非常痛苦的,“童年定终身”,很多破碎家庭及不幸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内心受挫、抑郁内向、对婚姻产生剧烈恐惧等等。
参见
参考文献
-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326-5325-6.
- ^ 我的夢想不是勞動!美國為何也吹起「躺平」運動.
今年4月“躺平主义”在网路上迅速走红,厌倦了熬人的职场,中国年轻人不再相信这番折磨的尽头有什么升华与救赎,干脆躺平了,不努力也是一种反抗。这个看似不成气候的消极宣言,却引起网民广大的讨论,不但中国官方媒体出言抨击,竟然连太平洋对岸的美国都有所共鸣。“不只是中国的千禧世代体悟到工作是虚假的偶像,我同样也是,”作家罗森布在《纽约时报》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