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
马尾,是一种发型,指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用一个皮套或其它的可以松紧的装饰品,将其扎起来竖在半空中的造型。该发型因看起来像马的尾巴而得名。如果将单马尾扎于侧边则称为侧马尾。
马尾不是辫子的一种,辫子乃是将头发分成小束之后再互相缠绕而成的发型,与单纯只有将头发扎起之马尾不同。称“马尾”为“马尾辫[1]”不但是一种赘词,而且容易使读者被误导。
马尾多半会位在头部后方的中间,或是颈部的下端,不过也可以集中在头部的一侧,或是头顶上方。若马尾分为两侧,会称为是双马尾。
女孩及成年女性的马尾
马尾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古希腊的遗物及艺术品中会有绑马尾女性的描,例如克雷塔斯(2000-1500 BC)时的湿壁画中就有描绘[2]。因此目前认为马尾是在古希腊出现的,之后会扩展到古埃及及古罗马等文化及区域的艺术品中,后来这些地方的艺术品中才出现类似马尾的发型[2]。
以前在欧洲及西方的文化中,马尾是女孩会绑的发型,但成年女性很少会绑马尾,一直到1920年代后才开始有成年女性马尾的流行。流行的原因大部份是因为美泰儿的第一套芭比娃娃,其发型就是女性喜欢的发型,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像桑德拉·迪伊(曾演出电影Gidget)等电影明星的带动[3]。
现在的成年女性及女孩常会绑马尾,可能是非正型场合、上班或是参与运动活动,也有可能在正式场合使用更正式的发型(例如辫子或是有发饰的马尾)。马尾是女学生流行的发型之一,马尾也容易整理,像女学生在体育课后就可以自行重绑马尾。马尾可以有时尚的风格,也有可能是运动风,有时低马尾可以作很别致的发型。
若在工作或是休闲时,不希望头发遮住眼睛,实务上就可以绑马尾。有些情形下,会为了安全考量而要将长头发绑起来(例如木工厂、实验室、体育活动、医院等),若没有强迫要绑发网,一般会改为用马尾或低马尾来保护头发。
男性的马尾发型
历史上的马尾发型
在十八世纪后半的欧洲,大部份的男性会留长发,也会用缎带绑住头发,发型类似现今的马尾[4],有时也会让绑住的头发放在丝质的袋子中。当时常见的发型是髡发(queue),在法文中的原意是“尾巴”,后来平民已不流行这种发型,但仍是欧洲军队强制的发型,一直到19世纪初期,英国陆军首先废除此发型规定,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大部份的军队已将强制发型改为短发。
中国的满族男子也是辫发,剔除头上前半部的头发,将后半部头发绑成辫子,在清朝时规定所有男士都要绑辫子,一直到民国初年才废除此规定。中文
日本江户时代(1683-1868)的男性也会留短的马尾[2],日本的相扑手会留扇型的马尾[2],此一发型一直延续到现今的相扑。
现代的马尾发型
在1970年代,许多男性会留长发,且将长发绑成马尾,此造型在1970年代的摇滚乐手中非常流行。
在1980年代末期,有些男性想要在发型上有个性,但又希望头发服贴,发型有机能性,就会留短的马尾(参照鲻鱼头)。史蒂芬·席格在电影《天龙战警》中的马尾就是一个例子。(参照髻)。
科学研究
C. F. van Wyk曾在1946年提出和头发有关的状态方程式[5]。
英国的科学家针对一些头发的样本,在指定长度以及随机曲率(或卷曲度)的情形下,预测马尾的形状。马尾形状方程式(Ponytail Shape Equation)描述马尾因为头发之间交互作用力产生压力而散开的情形[6]。
研究者针对一束头发发展了通用的连续体理论,将每一根头发视为弹性丝,有随机的本质曲率。因此提出了有关一束头发形状的微分方程,和弹力、重力等因素有关,并且提出简单的状态方程,描述使发束散开的压力和头发中随机曲率之间的关系[7][8],状态方程是四阶非线性的微分方程[7]。
长发公主系数(Rapunzel number)是和方程式有关的比例,计算头发的重力相对其长度的效果[7]。此数字会决定马尾是否会是扇形,或是弧形弯曲,且马尾末端大约会和地面垂直。短的 有弹性的头发其长发公主系数较低,会呈扇形。长的马尾长发公主系数较高,会因重力影响使其马尾末端大约会和地面垂直。
目前也已经知道为何慢跑者的马尾会左右晃动[9]。反复上下的运动没有稳定性,而马尾在人的后方,因此也无法持续性的前后晃动。任何轻微的颠簸都会导致上下运动变成左右摇摆的效果。
健康影响
若马尾绑的太紧,容易有牵引性脱发,有时也会头痛[11]:761[12]。目前已证实牵引性脱发和包括马尾在内的发型高度相关,若减少头发受到的张力,比较不会有牵引性脱发[13]。
另外,绑马尾的人因为绑马尾对头皮产生的张力,比较容易有颅外头痛[14],头痛也可能是因为绑马尾时拉扯到头皮上的神经,会因此产生轻微或严重的头痛或偏头痛[15]。许多绑马尾的知名艺人(如爱莉安娜·格兰德)在表演彩排及表演时会都长时间绑马尾,也会有头痛的问题[15]。
将马尾放松会让头痛以及疼痛减缓,但减缓程度因人而异[14]。
注脚
- ^ 参见 日本动漫迷使用术语列表
- ^ 2.0 2.1 2.2 2.3 Sherrow, V., (2019). "Encyclopedia Of Hair: a Cultural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nta Barbar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 ^ Whitaker, H. (2018, December 7).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onyta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herrow, Victoria. "Encyclopedia of Hair: A Cultural History"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310.
- ^ Wyk, C. M. V. (1946). "20—Note On The Compressibility Of Wool."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Transactions, 37(12).
- ^ 6.0 6.1 "Science behind ponytail reveal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 February 13)
- ^ 7.0 7.1 7.2 Goldstein, R. E., Warren, P. B., & Ball, R. C. (2012). "Shape of a Ponytail and the Statistical Physics of Hair Fiber Bundles[永久失效链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8(7).
- ^ Synopsis: Ponytail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14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Keller, J. B. (2010). "Ponytail Motion[永久失效链接]." 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 70(7), 2667–2672.
- ^ The 2012 Ig Nobel Prize Winners. Improbable Research. [August 1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ames, William; Berger, Timothy; Elston, Dirk (2005).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10th ed.). Saunders.
- ^ Freedberg, et al. (2003).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th ed.). McGraw-Hill.
- ^ Johns Hopkins Medicine. (27 April 2016). "All hairstyles are not created equal: Scalp-pulling and hair loss: What dermatologists need to know about African-American hairstyling practices and the risk of traction alopec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Daily.
- ^ 14.0 14.1 Blau, J. N. (2004). "Ponytail Headache: A Pure Extracranial Headache[永久失效链接]."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44(5), 411–413.
- ^ 15.0 15.1 Bakar, F. (2018, November 5). "Is wearing a tight ponytail all the time dangero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