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剑
在欧洲中世纪中期典型的剑(有时在理论上被归类为骑士剑,武装剑或全称骑士武装剑)是一种具有单手十字架状(即十字形)剑柄和剑刃长度约为70至80厘米(28至31英寸)的直型,双刃武器。这种类型经常被描绘在该时期的艺术品中,并且在考古学上保存了许多样本。
骑士剑 | |
---|---|
类型 | 剑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公元1000–1500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1千克(2.4磅) |
长度 | 90 cm(35英寸) |
刀锋长度 | 75 cm(30英寸) |
刀锋类型 | 双刃,直刃 |
握柄类型 | 单手十字架形状,带有球形装饰 |
10至13世纪罗马风格时期的中世纪中期的剑是从维京剑逐渐发展而来。这些剑的晚期型在中世纪后期(14世纪和15世纪)依旧继续使用,但通常作为随身武器,当时称其为"武装剑",与双手重型的长剑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大多数中世纪晚期的骑士剑保留了前几个世纪的剑刃特性,但也有15世纪幸存的样本采用了中世纪晚期专门用于对抗更重装甲对手的刺剑剑型。中世纪结束后,骑士剑发展成为几种近代单手直剑,如随身剑,护手刺剑,以骑兵为中心的黑骑兵剑和某些类型的笼手剑。
术语
"武装剑"('espées d'armes)一词最早在15世纪用于特指已不再作为主战武器的单手剑,并且正在被用作随身剑使用,[2][3] 但武装剑在现代术语中也可以指中世纪晚期中任何一种单手剑。名词"骑士的剑"或"骑士剑"是现代的返璞词,用于特指中世纪中期的剑。
剑在中世纪当代的名词术语有些变动。大多数情况下,在任何时期都简单地称为"剑"(英语"'swerde'",法语"espée",拉丁语"gladius"等)。在中世纪中期将剑称为"大剑"(grete swerd, grant espée),"细剑"或"短剑"(espée courte, parvus ensis)并不一定表示它们的形态,而只是指它们的相对大小。英国插画家尤尔特·奥克肖特同时是一位研究中世纪武器和盔甲的业馀历史学家指出,这种变化发生在中世纪晚期,从13世纪末开始,当时"杂种剑"作为早期长剑的类型出现,后来发展成为15世纪的长剑。[4]
剑通过与同时代艺术史中对应的罗马风格时期来鉴别(大约1000年至1300年),"罗马式剑(Romanesque Sword )"一词在英语中并没有得到显著应用,但在现时的法语(epée romane)、德语('romanisches Schwert)中更多的被应用,尤其是斯拉夫语言(例如捷克语románský meč等)。
历史
骑士剑在11世纪从维京时代的剑逐渐发展而来。十字护手的出现是最明显的形态发展。而11世纪时期使用诺曼剑作为过渡剑。早在10世纪,一些最锋利和最优雅的Ulfberht型维京剑(实际上是加洛林/法兰克人的剑)剑刃开始显现出更细长的几何形状,并将质心移近剑柄,从而提高了挥剑能力。[5]
中世纪中期的单手剑通常与盾或圆盾一起使用。当长剑在中世纪后期占主导地位时,单手剑被保留为一种常见的随身武器,特别是刺剑剑型,并称其为"武装剑",后来单手剑演变成文艺复兴时期的随身剑。
-
从剑鞘中拔出一把剑的细节,摩根圣经第28卷,约1250年。
-
士兵穿著锁子甲和剑,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的德国彩饰画,约1250年。
-
使用剑和圆盾战斗的插画,《马内塞古抄本》("冯•沙普芬伯格Von Scharpfenberg",第204页),约1305–1315年。
-
皇家军械库Ms. I.33第4页,一本关于用剑和圆盾战斗的战斗手册,约1300年。
-
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中用剑进行的马上战斗,法国大编年史第152页,约1415年。
-
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的画作,约1450年。
在中世纪时期结束时,刺剑型武装剑发展成为西班牙式护手刺剑和义大利式随身剑 两者都是现代护手刺剑的前身。在另一项发展中,schiavona是16世纪威尼斯总督的达尔马提亚保镖使用的一种较重的单手剑。这种类型影响了早期的现代笼手剑的发展,而笼手剑又发展成为现代骑兵佩剑(拿破仑时代)。
形态
最广泛的中世纪剑类型学是由奥克肖特在1960年所开展的,主要基于剑刃形态作分类。奥克肖特另外为剑柄球形装饰形状引入了附加的类型学。新近的类型学是1991年的Geibig。Geibig的类型学侧重于从中世纪早期到中期的欧洲大陆剑的演变时期(8世纪初至12世纪末),但并没有延伸到中世纪晚期。
骑士剑剑刃长度通常为69至81厘米(27至32英寸),但是现存考古样本的长度为58至100厘米(23至39英寸)。[6] 剑柄球形装饰在1000至1200年左右最常见的是如"巴西坚果"的外型,[7]其中剑柄伴有"轮状"球形装饰出现在11世纪,并在13至15世纪占主导地位。
然而,奥克肖特在1991年强调了一点,指中世纪的剑无法根据其形态确定其年代。虽然骑士剑式样的发展方向有一些大趋势,但许多最受欢迎的球形装饰,剑柄和剑刃风格仍在持续使用,并贯穿整个中世纪时代。[8]
剑刃
{{主条目: 奥克肖特类型学}} 中世纪中期常见的骑士剑属于X至XII型(11至12世纪初)。
X型是诺曼剑,在11世纪从中世纪早期的维京剑发展而来。 XI型显示了12世纪逐渐向更锥形的尖头剑刃发展。 XII型是XI型进一步的发展,在整个十字军东征时期都是典型的剑刃,外观是锥形剑刃和缩小的剑槽。子类型XIIa包括13世纪中叶可能是为了对抗改良型的锁子甲而发展起来的更长更重的"巨剑",这些类型是中世纪晚期长剑的前身(另见卡活剑)。 XIII型是13世纪后期典型的骑士剑。这种类型的剑具有长而宽,平行边缘于圆或翼形剑尖端达到尽头,并具有透镜形的横截面。剑柄变得更长,约15 cm以便必要时作双手使用。球形装饰大多是巴西坚果状或圆盘状。子类型XIIIa具有更长的剑刃和剑柄。这些类型是骑士的"巨剑"或Grans espées d'Allemagne在14世纪无缝发展成长剑类型。子类型XIIIb是形状相似但较小的单手剑。 被归类为XIV的类型一直发展到中世纪中期最后阶段(约1270年),并在14世纪初的几十年中仍然很受欢迎。经常被刻画在当时英格兰骑士的墓像上,但幸存下来的考古样本很少。[9]
中世纪晚期的"武装剑"作为骑士剑的延续,分类上对应于Oakeshott XV,XVI和XVIII型。
-
X型诺曼剑的复制品,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的典型
-
XI型剑的复制品,带有"三角帽状"球形装饰(D型),13世纪初的典型
-
保存在拖连奴的"圣莫里斯之剑"复制品,这是一把带有"巴西坚果状"球形装饰的XII型剑(A型)
-
"Tritonia"剑的复制品(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世纪博物馆,可追溯到约1300年),这是一把XIIIb型剑,带有罕见的"圆球状"球形装饰(R型)
-
带有"轮状"球形装饰的XIV型剑复制品,1270-1340年时期的典型
-
XV型剑复制品,15世纪早期至中期的典型
-
14世纪早期至中期典型的XVI型剑(K型)的复制品
-
15世纪后期典型的XVIII型剑(V型)的复制品
剑柄球形装饰
奥克肖特的球形装饰类型学将中世纪的剑柄装饰分为24类(有些带有子类型)。 A型是从经典的"维京剑"继承下来的"巴西坚果"形状。 B型包括更圆润的A形,包括"蘑菇"或"茶壶暖罩"形状。 C型是同样在维京剑中也有的"三角帽状"形状,D,E和F形是C形衍生的变体。 G型是中世纪剑中经常找到的圆盘状。H型是圆盘状的变体,边缘圆角脱落。这是整个10至15世纪最常见的形状之一。I,J和K是圆盘状衍生的变体。 L到S型是罕见的形状,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确定其年代。 L型具有三叶草形状;它可能仅限于12至13世纪的西班牙。 M型是维京时代多瓣型的特殊衍生变体,仅在数量非常有限的剑中发现(另见卡活剑)。 P型(盾形)和Q型(花形)甚至不知道有任何幸存的剑中能得到证实,只能从该时期的艺术品中知道。R型是一个"圆球状"的装饰,仅从少数考古样本中得知。
T到Z型是中世纪晚期使用的形状; T是"无花果"或"梨"或"香水塞"形状,在14世纪初首次使用,但只有在1360年以后才以出现,直到16世纪,有许多衍生形。 U是一种"钥匙状"类型,仅在15世纪下半叶使用。 V是15世纪使用的"鱼尾"装饰。 Z是"猫头"形状,显然只在威尼斯共和国使用。[10]
剑身铭文
中世纪中期的许多欧洲剑刃都有剑身铭文。剑身刻上铭文在12世纪特别受欢迎。这些铭文中有许多是错乱的一串字母,通常明显地受到宗教信仰表白书的启发,特别是短语“in nomine domini”和“benedictus”或“benedicat”。
12世纪剑身刻上铭文的风气是基于更早的9至11世纪,名叫Ulfberht剑的传统。一个可追溯到11世纪末或可能12世纪初,来自德国东部意外的发现,铭文结合了“Ulfberht”和“in nomine domini”短语(在这个发现中短语写法为“+IINIOMINEDMN”)。[11]
12世纪后期和13世纪的许多剑身铭文甚至更加错乱,与in nomine domini短语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有时类似于随机地刻上的一串字母,例如ERTISSDXCNERTISSDX,[12]+NDXOXCHWDRGHDXORVI+,[13] +IHININIhVILPIDHINIhVILPN+ (Pernik剑)等。[14] Geibig在1991年提出了8至13世纪剑身碑文的类型学。
参见
注释
- ^ Formerly kept in the Treasury of the Abbey of St. Maurice in the Valais, where it had been preserved in a leather case at least since the 15th century, i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Royal Chapel at Turin in 1591 along with the relics of the saint on the order of Charles Emmanuel I, Duke of Savoy. Saint Maurice of Turin (albion-sword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Oakeshott (1997:44).
- ^ George Cameron Stone, A Glossary of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Use of Arms and Armor, 2013, p. 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size of a sword has not hitherto determined its type, but here, and in swords of the 14th and 15th centuries, it will be found to do so. The reason here is partly that the XIIIa's are very big weapons, partly because in their own time they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their smaller contemporaries by the ter 'espées de Guerre' or 'Grete Swerdes'. [...] The two-hander of the 13th-15th centuries was not, as in the 16th, a specialised form of weapon; it was just an outsize specimen." (Oakeshott 1964, p. 42)
- ^ Peirce (1990:14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Oakeshott, Ewart. Records of the Medieval Sword. 1960.
- ^ Loades, Mike. Swords and Swordsmen. Great Britain: Pen & Sword Books. 2010. ISBN 978-1-84884-133-8.
- ^ "I must reiterate my firm belief that you cannot date a sword by its type, for most of the types – not all, as you will see – can span the whole of the medieval period. Nor can you use the forms of cross and pommel to date a sword – hardly ever. There are a few, mostly in use in the 15th century, which are dateable to a few decades, and can be identified with a region; but most of the pommel-types and cross-styles span the whole period; besides, within those types and styles there must be an infinity of variation – personal, regional and in some cases plain careless on the part of the cutler who made them." Oakeshott (1991:64).
- ^ Chad Arnow, Spotlight: Oakeshott Type XIV Swo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yarmory.com, 2004).
- ^ See myarmoury.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an online summary of Oakeshott's pommel typology.
- ^ Herrman, J. and Donat P. (eds.), Corpus archäologischer Quellen zur Frühgeschichte auf dem Gebiet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7.-12. Jahrhundert), Akademie-Verlag, Berlin (1985), p. 376.
- ^ T. Wagner et al., "Medieval Christian invocation inscriptions of sword blades", Waffen- und Kostümkunde 51(1), 2009, 11–52 (p. 24).
- ^ Magna Carta: Law, Liberty, Legacy, British Library Medieval manuscripts blog, 3 August 2015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ernik sword, Friedrich E. Grünzweig: "Ein Schwert mit Inschrift aus Pernik (Bulgarien)", Amsterdamer Beiträge zur älteren Germanistik 61 (2006).
参考
- Oakeshott, Ewart (1964), The Sword in the Age of Chivalry.
- Oakeshott, Ewart. Records of the Medieval Sword. Boydell & Brewer Inc. 1991. ISBN 0-85115-566-9.
- Loades, Mike. Swords and Swordsmen. Great Britain: Pen & Sword Books. 2010. ISBN 978-1-84884-133-8.
- Geibig, A. (1991), Beiträge zur morphologischen Entwicklung des Schwertes im Mittelalter.
- North, Anthony (1994), "Swords and Hilt Weapons" in: Anne Cope (ed.), Swords and Hilt Weapons.
- Peirce, Ian (199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eval Sword c.850–1300", in Christopher Harper-Bill, Ruth Harvey (eds.), The Ideals and Practice of Medieval Knighthood III: Papers from the Fourth Strawberry Hill Conference, 1988, Boydell & Brewer Ltd, pp. 139–158.
- Schulze-Dörrlamm (1995). Das Reichsschwert: Ein Herrschaftszeichen des Saliers Heinrich IV. und des Welfen Otto IV. Jan Thorbecke Verlag Sigmaringen.
- Seitz, H. (1967). Blankwaffen 1. Braunschweig: Klinkhardt and Bie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