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叶利钦

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注 1](俄语: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罗马化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发音:[bɐˈrʲis nʲɪkɐˈlaɪvʲɪtɕ ˈjelʲtsɨn]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苏联俄罗斯政治人物,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任期为1991年至1999年。曾历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

鲍里斯·叶利钦
Борис Ельцин
叶利钦的官方肖像
 俄罗斯第1任总统
选举:19911996
任期
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总理伊万·西拉耶夫
奥列格·罗伯夫(代理)
(本人兼任)
叶戈尔·盖达尔(代理)
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
谢尔盖·基里延科
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
谢尔盖·斯捷帕申
弗拉基米尔·普京
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1991年-1993年)
前任维塔利·沃罗特尼科夫(作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继任弗拉基米尔·普京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期
1990年5月29日—1991年7月10日
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前任维塔利·沃罗特尼科夫
继任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代理)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莫斯科委员会第一书记
任期
1985年12月23日—1987年11月11日
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前任维克托·格里申
继任列夫·扎伊科夫
个人资料
出生(1931-02-01)1931年2月1日
 苏联俄罗斯乌拉尔区布特卡
逝世2007年4月23日(2007岁—04—23)(76岁)
 俄罗斯莫斯科
墓地 俄罗斯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国籍 苏联
(1931年—1991年)
 俄罗斯
(1991年—2007年)
政党独立人士(1990年—2007年)
其他政党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1961年—1990年)
配偶奈娜·叶利钦娜
1956年结婚—2007年结束
母校乌拉尔国立技术大学
宗教信仰俄罗斯正教会[1]
获奖
一级祖国功勋勋章
列宁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荣誉勋章
签名
中央机构职位
  • 1986年-1988年:第26届及第27届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 1985年-1986年:第26届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成员
  • 1981年-1990年:第26届及27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叶利钦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联共产党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政权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最后他更曾以武力镇压方式消灭异见者。他任内虽奉行自由主义制和民主制,却在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中破坏了民主制度,不过他也全力推动私有化市场经济,成功获取西方的部分经济支援,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但此举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失败的政策更造成寡头保守派与普丁的崛起。[2][来源可靠?][3][来源可靠?]

1996年,叶利钦在一场有争议的选举中连任总统。他在苏联解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言行举动鼓励了俄罗斯联邦内部的分离主义。车臣在其任内以类似叶利钦的方式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叶利钦被迫在任内两次向车臣发动攻击,此行为使叶利钦在车臣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并产生数次死伤惨重的恐怖行动。

1999年12月31日,在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宣布辞职[4],当时全国民众对他选择突然离开的决定感到震惊[5]。而时任总理的普京出任代总统,从此叶利钦的政治生涯便告结束。

叶利钦辞职后保持低调,偶尔公开批评他的继任者。叶利钦于2007年4月23日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去世[6]

早期生活

1931年2月1日,叶利钦生于苏联乌拉尔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塔利察区布特卡村英语Butka, Russia一个农民家庭。在出生时接受东正教神父洗礼,由于神父粗心大意导致叶利钦差点溺死于水桶里,因此父亲取名为“鲍里斯”,其在俄语中意为勇士、斗士。[7]父亲尼古拉·伊格纳季耶维奇·叶利钦在1934年被指参与煽动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8],出狱后曾做建筑工。母亲克拉吉雅·瓦西里耶夫娜是一名裁缝。

叶利钦在七年级时由于在毕业典礼上严厉批评班主任而被开除,转入彼尔姆州别列兹尼基市普希金第一中学并于那里毕业。于1950年入读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并于1955年毕业,学位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叶利钦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中学开始练习排球,大学时担任年级体育部长,并在市排球队效力,获运动健将称号。童年时的他跟同伴偷了两颗手榴弹,带到附近的树林拆解,但叶尔钦却拿起锤子敲打手榴弹,结果手榴弹爆炸,导致他的左手失去两根手指。

大学毕业后,叶利钦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型管道建筑托拉斯担任工长,由于工作中勤学技术,和工人打成一片,因此不久后就被提拔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第13工程局建筑工程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对上级桀骜不驯的作风,多次在公开场合严厉批评工程局局长,因此被调至第13工程局下属的重工业联合体担任总工程师。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娜结婚,育有两女——叶莲娜和塔季扬娜。

苏共时期

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共产党,同年9月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建筑局局长,并兼任市家庭建筑联合体总工程师,其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产党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在担任州党委第一书记期间就表现出十分亲民的作风,时常与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等人进行座谈;1981年苏共26大上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期间与时任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总经理的雷日科夫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区委第一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日后进入中央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5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捩点。该年4月起他担任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6月接替多尔吉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中分管建筑的书记;同年12月获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巴契夫亲自提拔,接替契尔年科的余党和戈巴契夫政治上的对手格里申,成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这是戈巴契夫在政治局肃清反对派势力计划的一部分。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党政机构,任内和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时一样多次与普通市民、干部、知识分子进行座谈,鼓励他们提意见。还多次明察暗访,揭露各行业黑暗面。厉行反腐,一次撤换了莫斯科33个区委书记中的23个,并且撤掉了包括市内务局、克格勃主席在内的多个局委的一把手职务。叶利钦与其它苏共官僚不同的是上下班都是自掏腰包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因此被许多人(包括戈巴契夫)批评为沽名钓誉。

在中央,叶利钦更大的转折点出现在1987年11月11日。当日,政治局开会讨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70周年的报告草案,叶利钦突然发难,提出了20几条意见,严厉批评了戈巴契夫的政策,因此被免除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职务,调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8年2月17日,被进一步革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5月失去部长职衔。

不过,与苏共关系陷于谷底,却让他在另一个政治方向迎来的新生,1989年戈尔巴乔夫推行全国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以89.4%得票率当选苏联人民代表,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叶利钦代表的“苏共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结束近30年的党内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9][10]

苏联解体

1991年,戈巴契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苏联旧体制触发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的既得利益,便准备以政变改变苏联的现状。

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巴契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巴契夫。

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尔钦声称协助戈巴契夫推动苏联的改革,随后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各军队返回原驻地。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政变遂告失败。不久叶尔钦即施压令苏联共产党宣布解散,戈巴契夫亦宣布辞去该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11月6日,苏联共产党的解散正式生效。

同年年底,叶尔钦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维埃联盟。联盟内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红色帝国在于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巴契夫宣布辞职,将病入膏肓的俄罗斯政权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尔钦取代了戈巴契夫大部分的权力,正式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

黑色十月

 
叶利钦与比尔·克林顿

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爆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执意推行西方总统制,而俄罗斯国会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最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会议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刚被叶利钦免职的鲁茨科伊,将接替其总统职务。

9月24日开始,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最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左派及俄罗斯民族主义报纸被禁,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11]主要由左派及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组成的反对派则指事件中超过两千人被杀。此事件使俄罗斯重新拉回限制自由民主的威权体制。

 
1997年的叶利钦

1996年总统大选,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俄罗斯金融寡头及西方国家害怕叶利钦落选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叶利钦获得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金融寡头的一致支持。即使如此叶利钦的支持率仍然非常低,最后叶利钦通过选举舞弊击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候选人留加诺夫,成功连任总统。[12]

任内表现

叶利钦当政期间,虽然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过大的总统权力,让俄罗斯的政治过程成为个人领导,过快的经济改革却让俄罗斯经济陷于崩溃,作风过于威权与强势也让人有所批评。而短期国债的发行更导致俄罗斯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阁员与总理更迭过快也导致政局不稳。对叶利钦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车臣独立问题,车臣战争的悬而未决,大大地损害了叶利钦于国民心中的地位。[5][13] 踏入2000年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指叶利钦当时的民望,仅得大概2%。[14] 而到了2001年的俄国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戈巴契夫应对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困境负责。

辞职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离开克里姆林宫,身旁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和代总统普京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遴选普京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改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15][16]

史学家Arkady Ostrovsky认为叶尔辛与普丁达成了由普丁来保护叶尔辛贪腐的交易。因为之前普丁也曾保护贪腐的上司─圣彼得市市长,叶尔辛对普丁保护贪腐上司的能力有信心,使得普丁于四位继承人中出线。[17]

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叶利钦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俱全,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

2000年5月7日,叶利钦出席了其继任者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总统就职仪式[18]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在中国大陆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是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指“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大陆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19] 而有“小叶利钦”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20]

叶利钦淡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3日,别斯兰人质危机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21] 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评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22]

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在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科尔。俄国媒体形容,叶利钦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去世

 
叶利钦的葬礼,2007年4月25日。
 
叶利钦之墓

叶利钦在2007年4月23日因心衰竭[23][24][25][26]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逝世,享年76岁。《共青团真理报》援引专家的话说,叶利钦3月25日到4月2日对约旦进行的访问是发作的原因之一[23]。死后他的遗体被安放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供人瞻仰[27]。2007年4月25日,葬礼在新圣女公墓进行[28]

这是继1894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后的113年中,叶利钦是第一位死后举行教堂葬礼的俄国首脑。

俄国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在他葬礼日为全国哀悼日,国旗降半旗,当天一切娱乐节目推迟[29]

葬礼当日早上,仪式在东正教救世主大教堂进行后,随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处女公墓下葬;在下葬期间,先由士兵的拥护下到达墓地前。在墓地前,叶利钦的两名女儿以及太太先后向叶利钦遗体道别,而叶利钦太太更为其夫作吻别及少少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东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后,叶利钦的遗体的棺本下达至墓地的土地时,军方随即向叶利钦发放礼炮及奏起俄罗斯国歌后,整个国葬的仪式完成。

参与葬礼的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前美国总统老布殊克林顿、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主要领导人以及其他北欧国家元首等。

叶利钦妻子奈娜·叶利钦娜和女儿叶莲娜、塔季扬娜皆有参加葬礼。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宣布他葬礼日为全国哀悼日时说:

(叶利钦的)担任的总统使他为俄罗斯人民记住,使他为世界人民记住。...他的任期中,崭新的民主俄罗斯诞生了:一个自由、开放与和平的国家。一个国家,真正权属人民。...(他是)第一位因点子与抱负,为俄罗斯公民强力支持的总统。由于鲍里斯·叶利钦决心与努力,一个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的制度诞生了。这个制度给予人民自由表达思想,自由选择俄罗斯政权之权利,允许人民实现创造和立业之计划。这个制度使得我们开始建立一个真正有用的联邦。...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勇敢、热心、有活力的人。他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国家领导人。他在捍卫自己职位时勇敢而坦诚。...叶利钦勇敢承担他追求一切的责任。(纪念)他为俄罗斯与俄罗斯人民做过和尝试去做事情。而且他总是先俄罗斯人民艰难之困苦为困苦。[30]

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叶利钦去世后发表哀悼声明,称对这位对国家有功有过的人的家庭表示最深切的哀悼。[31]

著作

  • 《我的自述》1990年,中文版1992年东方出版社;1988年12月-1989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选举纪事
  • 《总统笔记》1994年,中文版1995年东方出版社;1990年5月-1993年9月首任总统记述
  • 《午夜日记》2000年,中文版2001年译林出版社。1996年-1999年连任后的记述

纪念

 
新圣女公墓的叶利钦纪念墓碑
 
叶利钦中心及其纪念雕像

2008年4月,新圣女公墓的一座叶利钦纪念馆落成,一支军队合唱团表演俄罗斯国歌《俄罗斯联邦国歌》,歌词反映俄罗斯的新状态[32][33]

2015年11月,鲍里斯·叶尔钦总统中心在叶卡捷琳堡开幕。[34][35]


荣誉与奖项

俄罗斯联邦和苏联:
其他国家:
机构奖项:
宗教奖项:
头衔:

评价

世人对于叶利钦评价呈两极分化。西方国家大多数对其赞美。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俄罗斯左派、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都对其口诛笔伐,认为叶利钦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正面

  •   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叶尔辛)为国家立下大量功绩,但同时亦背负了很多严重错误,堪称悲剧命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叶利钦在任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他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利钦的不幸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挚友。[36]
  •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叶利钦总统是历史性人物,在重大时刻为他的国家服务。在苏联解体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奠定俄罗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国家历史上首位民选首领。”[37]
  •   欧洲联盟主席巴罗佐:“他拉近了东西方,把对立变成合作。”
  •   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会怀念叶利钦的勇气、坚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胜利,引领俄罗斯走向民主。”
  •   英国首相布莱尔:“当我听到叶利钦逝世的消息之后,感到非常悲哀。他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   德国总理默克尔:“叶利钦对于俄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我们将铭记于心。”
  •   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叶利钦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像所有伟大的政治家一样,没有逻辑可遵循。叶利钦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38][39]
  •   俄罗斯总统普京2007年12月19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叶利钦有历史功绩[40]
  • 俄新社2007年报道称有政治学家认为叶利钦的功绩有:没有迫害苏共党员(有观点认为八一九事件后在11月6日叶利钦在他的第169号行政命令终止苏联共产党在俄罗斯的活动是迫害活动)、取消新闻检查制度(有观点提出此评论不正确,俄罗斯1993年宪政危机中叶利钦禁止俄罗斯民族主义及左派报章刊物的发行,日后此类报纸才恢复出版[41])、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保卫俄罗斯民主自由体制、私有化房屋使数百万人拥有了自己住房[42]

负面

  • 前苏联异议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2000年称:“叶利钦时代的结果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生活等所有基础领域都被摧毁或洗劫……我们还要继续洗劫和摧毁俄罗斯,直到一切荡然无存吗?”[43]在2008年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更是评价道:“叶利钦同样对人民生活不负责任他努力使国有财产尽可能快地转入私人之手,他听任俄国的财富毫无阻拦地受人掠夺。为了得到地方诸侯的支持,他直截了当地要求实行分离主义,促使通过了使俄罗斯国家四分五裂的决议。这就剥夺了俄国的当之无愧的历史作用和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则报之以大声喝彩。”他还曾在2000年叶利钦下台后认为应该起诉他。[44][45]
  • 俄新社2007年评论:“大多数政治家以及与政治没有丝毫关联的俄罗斯人都认为叶利钦在以下事件上犯了错误:1991年《别洛韦日协议》的签订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为1991年水平的一半;1992年价格放开和由此导致的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3年剥夺了大多俄罗斯人占有的苏联集体财产份额的私有化运动,且在当年10月时由叶利钦当局与最高苏维埃冲突导致的炮打白宫;1995年车臣战争;1996年导致金融寡头大肆掠夺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大拍卖;1998年造成国家金融体系彻底崩溃的经济危机。”[42]
  •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2013年3月30日俄新社公开演讲中认为,苏联解体的责任应由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负责,因为叶利钦所主张的改革方针是“不负责任的”[46]
  •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1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近一百年内俄罗斯历任领导人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鲍里斯·叶利钦奉行的政策是最不受欢迎[47]
  • 前苏联异议作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在1996年曾激烈批判叶利钦,认为俄罗斯丢掉了大国地位和失去影响力[48][49]
  •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报道叶利钦去世文章称:“他(叶利钦)掌控俄罗斯的时候是在一个混乱状态下,然后又让俄罗斯陷入另一种混乱的状态在1999年移交政权的时候。”并且称在叶利钦的执政时政策让“穷人失去一辈子的积蓄在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50]”。
  • 欧盟在1999年抨击俄罗斯在车臣的政策,遭到叶利钦反击[51]
  • 张春桥在1992年1月21日的家书中写道:“早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我们党就指出 :赫集团的上台,是资产阶级上台。这不是乱戴帽子,而是事实……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不过是扮演了赫鲁晓夫五世、六世的角色,全面地公开地实行反动的资产阶级专政罢了……苏联人民上了当,受了骗。我觉得叶利钦这个人很可爱,他公开讲反对共产主义,雷厉风行地搞私有化,搞市场经济,不像戈尔巴乔夫那样羞羞答答,拖泥带水,明明是搞资本主义,却打着苏联苏共、‘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类旗号。叶利钦的可爱之处,就是他能够擦亮苏联人民的眼睛,启发人民的觉悟。当然,他的真面目还是掩饰起来的,不然早就被识破了。”[52]

相关条目

注释

  1. ^ льцин/Yeltsin,中国大陆、香港译叶利钦,台湾译叶尔钦叶尔辛

参考文献

  1. ^ ПОХОРОНЫ Б.ЕЛЬЦИНА ПРОХОДЯТ ПО ВСЕЙ ПОЛНОТЕ ЦЕРКОВНОГО ПОМИНОВЕНИЯ. Pravoslvie.ru.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叶利钦的高光时刻·宪政危机. 
  3. ^ 【魯斯濱】蒲亭的俄羅斯到底是不是民主國家? I. 俄羅斯剛步入民主時遇到的危機. 
  4. ^ (俄)葉利欽自传—我的自述. 
  5. ^ 5.0 5.1 存档副本 (PDF). [2013-0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6. ^ Former Russian leader Yeltsin dead. CNN. 2007年4月23日 [2007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20日). 
  7.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他终结了苏联 选择了普京_历史频道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8. ^ Timeline of a Leader. CBC. October 1998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9. ^ 谢志强; 罗斌. 外囯政要会谈纪实.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2021-07-08]. ISBN 978-7-5438-241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10.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140 [2021-07-08]. ISBN 978-7-81054-67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11. ^ 中青线上-青年参考:揭秘1993年“黑色十月事件”中叶利钦的近卫军 2007年1月31日
  12. ^ 存档副本. [2014-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13. ^ 存档副本. [201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4. ^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October 7, 2002. [200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5. ^ 详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职. 新浪新闻. 1999-12-31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6. ^ BBC:叶利钦辞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9年12月31日
  17. ^ Arkady Ostrovsky <制造俄罗斯> 中文版 P286起
  18. ^ 普京就任俄总统 任命卡西亚诺夫为代总理.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19. ^ 中医让叶利钦返老还童 《环球时报》 (2001年7月10日第六版)
  20. ^ 明报:晚年享福 周游列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7年4月24日
  21. ^ Mikhail Gorbachev and Boris Yeltsin Speak out Against Putin’s Reforms. MosNews.com. 2004-09-16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9). 
  22. ^ Putin Was Right Choice for Russia—Boris Yeltsin. MosNews.com. 2006-01-30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23. ^ 23.0 23.1 У первого президента не выдержало сердце. Komsomolskaya Pravda. 2007-04-24 [200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俄文)
  24. ^ Ельцин умер от остановки сердца. Lenta.ru. 2007-04-23 [200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俄文)
  25. ^ Russian ex-president Yeltsin dies. BBC. 2007-04-23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6. ^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Yeltsin dies. Sky News. 2007-04-23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27. ^ BBC News Yeltsin to lie in state in Mosco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24 April 2007
  28. ^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who helped bring demise of Soviet Union, dead at 76. Fox News Channel. 200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29. ^ President's decree of mourning day. 2007-04-23 [200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8).  (俄文)
  30. ^ Vladimir Putin`s Address on the Occasion of Boris Yelstin’s Pass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remlin, 23 April 2007. Retrieved: 24 April 2007
  31. ^ In quotes: Reactions to Yeltsin deat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April 2007.
  32. ^ Levy, Clifford J. Reactions to a New Yeltsin Memorial, as to His Legacy, Are Mixed.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5-05 [201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33. ^ Russia Remembers Yeltsin. Voice of America. 2008-04-23 [2010-11-03]. [失效链接]
  34. ^ 要蒲亭照顧好俄羅斯 葉爾欽紀念館揭幕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RFI.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5-11-26 [2024-03-08] (中文(繁体)). 
  35. ^ Ельцин Центр. Ельцин Центр. [2024-03-08] (俄语). 
  36. ^ 外交部發言人:中國對葉利欽逝世深表哀悼.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37. ^ President and Mrs. Bush Saddened by the Death of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Yelts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hite House, April 23, 2007. Retreived: 2007-04-23
  38. ^ Lettre de condoléances de M. Jacques CHIRAC à la suite du décès du Président Boris ELTSIN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5-09. Présidence de la République, April 23, 2007. Retrieved 2007-04-23.
  39. ^ In quotes: Reactions to Yeltsin death. BBC. 2007-04-23 [200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6). 
  40. ^ 普京表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性转变. 俄新网. 2007-12-19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1. ^ Yeltsin Orders Referendum on a New Constitution. 纽约时报. 1993-10-16 [2014-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42. ^ 42.0 42.1 鲍里斯·叶利钦功过由后人评说. 俄新网. 2007-04-24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3. ^ 抵制索契冬奥会有些不近情理.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2-02-10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44. ^ 俄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逝世 一身傲骨一生争议. 中国日报网.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 
  45. ^ Солженицын как бескомпромиссный критик. Interfax.ru.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俄语). 
  46. ^ 戈氏开讲谈改革 俄高层劝其勿再提“重建”. 俄新网. 2013-04-01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7. ^ 民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仍是最不受欢迎的俄领导人. 俄新网. 2012-02-02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8. ^ Alexander Zinoviev. 英国卫报. 2006-04-24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49. ^ Alexander Zinoviev. 英国每日电讯报. 2006-04-24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50. ^ Boris Yeltsin. 英国每日电讯报. 2007-04-23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51. ^ World: Europe Yeltsin warns critics over Chechnya. BBC. 1999-11-17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52. ^ 张春桥. 张春桥狱中家书.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5: 111–112. ISBN 978-962-996-700-0. 

外部链接

政府职务
前任者:
首任
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继任者:
弗拉基米尔·普京
前任者:
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
俄罗斯联邦代总理
1998年3月23日-1998年3月23日
继任者:
谢尔盖·基里延科
前任者:
奥列格·洛博夫
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1991年11月6日-1992年6月15日
继任者:
叶戈尔·盖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