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阵
鸳鸯阵是由明朝将领唐顺之首创、戚继光改良的阵法,用于对抗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1][2]因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其特点为“长短相杂,刺卫兼合”。[3]最终戚继光以此阵法,用最小的代价扫平东南沿海的倭患。[1]
阵法
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队,分别为队长一名、牌兵二名、狼筅兵二名、长枪兵四名、短兵(镋钯手)二名,以及一名负责伙食、不参与作战的火头兵。参加战斗的十一人,除队长外分成两伍,每一伍牌兵站在最前面,其后是狼筅兵,其后是两名长枪兵,最后是镋钯手。[1]因应南方复杂的地形,鸳鸯阵可视情况而变化为“三才阵”等阵形。[4]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赵长征. 戚继光御倭的鸳鸯阵战术 (PDF). 文史知识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2015, (9): 31–39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1).
- ^ 嗞儿歘嗲. 鸳鸯阵——革新战法 荡平倭寇. 博物 (中国国家地理). 2017, (10)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 ^ 陈学文. 义乌兵、戚家军与明代御倭战争及其他. 义乌方志 (义乌市人民政府). 2010, (4).
- ^ 吴承瑾. 陣法與身體: 晚明軍事文化中的鴛鴦陣 (PDF). 台北市: 政治大学: 82. 2016 [2022-05-02].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这是一篇与军事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