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

现存体型最大的鸟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相较于其他鸟类,鸵鸟的习性其实与草食哺乳类较为相近。

非洲鸵鸟
化石时期:更新世至今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
科: 鸵鸟科 Struthionidae
属: 鸵鸟属 Struthio
种:
非洲鸵鸟 S. camelus
二名法
Struthio camelus
Linnaeus, 1758
亚种
现鸵鸟分布图

特征

雄鸟可以高达2.5公尺,最大体重可达155公斤,雌鸟较小,两翼退化,翅羽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平衡身体,翅羽在寒冷的季节用来覆盖无羽毛的大腿以保持体温及交配时用来求偶发情,成鸟也常用翅羽来保护幼鸟及穴中的蛋。鸵鸟为走禽平胸鸟类。所以有胸骨,龙骨突不发达。头比例小,脑约重40公克,颈长约90公分,腿长约1公尺,足具2趾,由第3趾和第4趾演化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2趾鸟。雄鸟黑色,尾羽白色,是非常有价值的装饰羽毛。

翅膀上的羽毛和别的飞行鸟类的硬翅膀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是绝热的。在上面还有爪子。漂亮而修长的双腿有助于他们长时间的快速奔跑,而消除疲倦感,用2趾站立,大的那个就像是蹄。这是鸵鸟的独特的适应性,为了应付突来危险而快速奔跑。鸵鸟的巨大眼球,带着浓黑的眼睫毛,是陆地生物中最大的眼球,只有的眼球比之更大。鸵鸟视力佳,一个眼球重达60公克,可看清3至5公里远的东西,其瞬膜(第3眼睑)有阻挡沙砾及保护眼睛之功能。

成年雄鸟羽毛为明显黑白色,翅羽及尾羽为纯白色,颈部稀疏的细羽中裸露出蓝灰色或桃红色皮肤,大多数公鸟在颈部裸毛下缘还有一圈白毛,上嘴壳及双腿前缘及两趾背部鳞片会呈现桃红色。雄鸟体形较雌鸟大,身高约200至250公分,最高可达270公分,体重约100至150公斤,雄性鸵鸟在繁殖时,会露出一个类似哺乳动物阴茎的器官,用于和雌鸟接合。成年雌鸟全身羽毛多数为灰褐色,嘴壳及双腿无桃红色。雌鸟体形略小,身高约175至190公分,体重约100公斤。

幼鸟羽毛为刺状浅黄色软毛,毛顶端为黑色,颈部带有黑色的斑点。在3个月大后需经多次更换羽毛,雄鸟羽毛颜色要到11个月大才开始显现。[2]

习性

 
鸵鸟的巢穴

鸵鸟不会飞,但善跑(时速可达65公里/小时,或40/小时)。一般由雄鸟带领几只雌鸟群居,生活在非洲沙漠地带和荒漠草原。他们退化了的小翅膀被雄性鸵鸟在交配时展示。也可以用来给小鸟遮阴。

鸵鸟过著游牧般的群居生活,一般5-50只左右,在他们旁边常常伴有其它食草动物,比如斑马,羚羊。鸵鸟属于草食性单胃禽类,他们主要吃浆果和肉茎植物,也会吃动物如蝗虫,蚂蚱。

鸵鸟采食多种类的青草,有时也采食灌木和树木的青绿部分。在干燥环境下,鸵鸟可采食多汁植物以补充水分。有时鸵鸟也采食小动物(如无脊椎动物和小脊椎动物),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的来源。

啄食动作占鸵鸟每日行为很大的部分,一方面为了进食,另一方面能使鸵鸟了解周围环境。鸵鸟对鲜艳物体特别感到兴趣,鸵鸟每日的重复动作可达2000~4000次,此种行为对圈饲鸵鸟有时会发生胃食滞的问题,故对幼鸟就应教导其哪些可采食和如何采食。

由于它们没有牙齿,鸵鸟会吞食一些小石子帮助磨碎胃里的食物。鸵鸟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可以借助摄取植物中的水分来生活。然而,它们是非常喜欢水的,常常洗澡。它们有着良好的视力,可以很远就发现掠食动物,比如狮子。

成年鸵鸟最主要的天敌是狮子花豹猎豹,由于它们速度太快,猎食者在抓到它之前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行为

鸵鸟为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抵御天敌靠粗壮的大腿和快速的奔跑能力,它们可持续奔跑20至30分钟,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每步距离可达3至5公尺。 [3] 鸵鸟其实是非常胆小的动物,当掠食者缓慢的靠近它们,鸵鸟会毫不畏惧的向前反击,但当掠食者高速冲向他们,鸵鸟会害怕的跑给敌人追。曾经有狗花了两小时与一只鸵鸟展开考验耐力的追逐,但最后鸵鸟却因为疲倦而跪坐在地上喘气,被狗逮个正著。原因是因为狗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冲向鸵鸟,让鸵鸟感到害怕,用所以鸵鸟就跑给狗追,狗再以惊人的耐力不间断的追逐鸵鸟,最后让胆小的鸵鸟跑到累坏。狗成功的抓到这只敏捷的鸵鸟[来源请求]

当受攻击走投无路或面对较弱小的敌人时,鸵鸟会用腿向前踢,但不会向后或侧踢,其中最大的趾头有一长趾甲,在攻击敌人时容易造成敌人的伤害,而且其准确性及力量都很高。

鸵鸟是天生敏感警觉的群居动物,因此鸵鸟群在进食或饮水时,常见至少有1只鸵鸟警戒,当其它鸵鸟抬头时,负责警戒的鸵鸟才低头饮水。同群鸵鸟一般没有进食等级制度,只要有空间,鸵鸟之间极少表现出因进食而互相攻击的行为。[4]

与普遍流传的误解不同,鸵鸟其实是不会把自己的头埋到沙子里来躲避危险的。[5]这个错误观念可能起源于古罗马作者老普林尼所写的一段有关鸵鸟话。[6]但这可能是误解了鸵鸟为了帮助消化纤维食物而埋头在沙中吞进沙子和鹅卵石的时候。[7]又或者如国家地理学会所建议,这是鸵鸟通过放低自己身体、压低脖子来更好地隐蔽的一种防御行为。鸵鸟的羽毛可以较好地与沙土融为一体,从远处看时产生了它们“把头埋在沙子中”的视像。[8]还有一种可能,由于鸵鸟是将蛋放在沙子里保管,孵化时不时地需要用鸟喙来旋转、翻动鸟蛋。挖洞、放蛋、翻转,这些时刻都可能在被人看到后误解了。[9]但不论如何,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躲避危险的传言,使得“鸵鸟心态”成为一个常见的熟语

寿命

野生鸵鸟的寿命为30至40年。人工饲养者则会更长寿,可达50至60岁。

繁殖

 
鸵鸟蛋

鸵鸟在2到4岁达到性成熟;雌鸵鸟要比雄鸵鸟早六个月。野生鸵鸟虽然有一夫一妻制,但通常以一夫多妻制为主,多为1公2母。交配季节为每年三四月份到九月。

母鸟面对发情对象时会有直立、排尿、排粪和出现其他动作,并以发出嘶声、啄、踢等动作驱赶其他母鸟或其他非目标的雄鸟。公鸟的求偶行为通常稍晚,当求爱开始时会表现出极大的敌意,将翅膀高举,尾竖起,以此姿势发出嘶声,向其他公鸟或其他动物作出威吓,有时也以此姿势追赶所选择的母鸵鸟。当公母鸵鸟配对后,它们会选择远离大群体的地方,继续求偶行为,而公鸟两翼会左右摇摆,围绕在母鸟身旁跳“求偶舞”,有时母鸟会一起跳。[10]

交配过程很特别,由一群雌鸵鸟进行打斗,根据胜利的顺序排定与雄鸵鸟的交配顺序[11]。筑巢的工作主要由公鸟负责,偶尔母鸟也会参与筑巢,鸵鸟喜欢在沙地筑巢,公鸟会在母鸟开始产蛋前就在巢的附近守卫,对巢穴的安全十分警觉,故在繁殖季节时公鸟会变得较具攻击性,母鸟在产蛋期间也可能较具攻击性,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驯良的。

鸵鸟蛋重量可达1.3公斤,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鸟蛋,但其实鸵鸟蛋相对鸵鸟的身体而言比例是所有鸟中最小的。野生母鸵鸟每只每次生产蛋约8~15只,因每窝有多只母鸟产的蛋,所以每窝约可有20至15只蛋,年产蛋约30至40颗;在驯养的状态下,因产蛋后就被取走,因此产蛋数较多,一般年平均产蛋数为60至100只。

鸟蛋白天由雌鸟孵化,晚上则由雄鸟孵化。孵化期平均为42天,自然孵化时,公母鸟会轮流孵化,白天由母鸵鸟孵,晚上由公鸟孵。鸵鸟对孵蛋的保护意识很强,孵蛋时经常将头放在地上,此举是预防被其他动物发现,此时的鸵鸟极具攻击性,受攻击时会进行反抗以保护蛋。在野外情况下,蛋育孵化后,养育幼鸟的工作由公鸟负责。鸵鸟蛋重约1,100至1,800克,是鸡蛋重量之20至30倍,蛋壳呈光亮白色至奶油淡黄色,蛋壳厚而且坚硬。[11][12]

分布

鸵鸟产于非洲稀树草原,共有五个亚种及一种驯养鸵鸟种,其中阿拉伯鸵鸟绝种

远古时期中国分布有鸵鸟,山顶洞人许昌人等遗址中皆有发现鸵鸟蛋壳,后来消失[13]

亚种

  • 北非鸵鸟,亚种名S.c.camelus(红颈鸵鸟)。颈和腿较长,腿较细及强健,脚较大。头顶为秃顶,有斑点及有短的棕色羽毛。育成鸟和成熟母鸟皮肤为淡黄色,成熟公鸟身体为红或粉红色,在繁殖季时头部、颈部和腿部会变深红色。公鸟身体羽毛为黑色而尾巴和翅膀为白色。母鸟身体羽毛为深褐色,边缘、尾巴和翅膀颜色较为灰白。北非鸵鸟以前活动范围遍布在北非,现在分布在茅利塔尼亚衣索比亚
  • 东非鸵鸟,亚种名S.c.massaicus(红颈鸵鸟)。颈部环窄。头顶部份秃顶或全部被羽毛覆盖。颈部和大腿皮肤为粉红灰色,到繁殖季变为鲜红色,公鸟在繁殖季节变色更加明显。分布范围为坦尚尼亚肯亚
  • 南非鸵鸟,亚种名S.c.australus(蓝颈鸵鸟)。源自南非,头顶全部被羽毛覆盖,颈部为灰色,没有颈部环。颈部皮肤是青灰色,到繁殖季变为红色。尾巴为灰暗到鲜黄褐色。其他羽毛颜色与其他亚种相似。雄鸟的脚部鳞片呈鲜红色,无白色颈环。分布于南非、波札那辛巴威,现在限于一些野生公园和纳米比亚的北部。
  • 叙利亚鸵鸟或阿拉伯鸵鸟,亚种名S.c.syriacus(红颈鸵鸟)。有最纤细的羽毛。分布在阿拉伯沙漠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由于人类滥杀,此种鸵鸟已于1941年绝种。
  • 驯养鸵鸟,亚种名S.c.var.domesticus(黑颈鸵鸟)。比野生的亚种小,腿和颈子较短,身体较长较宽,喙较短,羽枝较宽圆。母鸟的羽毛较白。目前人工饲养的鸵鸟或称驯养鸵鸟(S.camelus Var. dosmesticus),是一种变种而非亚种,一般称黑颈鸵鸟。[14]

历史

人类开始接触鸵鸟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时代,当时已有鸵鸟羽毛交易之记载。

中国,早在东汉时就有由西域进贡驼鸟的记录[15]唐武宗李炎墓中也曾出土鸵鸟石雕。

而圣经提到鸵鸟的频率也很高。欧洲13世纪十字军东征,鸵鸟羽毛成为战利品之一,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的肖像也佩带著鸵鸟羽毛。18世纪后期,法国玛丽·安东妮开始了上流社会以鸵鸟羽毛为装饰的风气。在19世纪,这种风气因伊莉莎白一世蔓延到英国,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经济不景气和自然爱好者发起的抵制活动,加上化学纤维的出现,使羽毛贸易急速下降。[16]

用途

食用

鸵鸟肉可作食用,外观及口感类似精瘦牛肉,鸵鸟肉含必需胺基酸含量高,较低热量、较低胆固醇,另外亦含丰富的、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铁含量比牛肉还高,而鸵鸟肉的锌含量是的17倍,生蚝的2倍。 [17]

鸵鸟蛋亦是受欢迎且常见的食用蛋。

鸵鸟皮

鸵鸟皮革制品轻软、透气、柔韧、美观、耐用。

参见

参考文献

  1. ^ Struthio came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8.7.24]. 
  2. ^ 鴕鳥型態-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3. ^ San Diego Zoo's Animal Bytes: Ostri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ndiegozoo.org. Retrieved on 21 August 2012.
  4. ^ [ptdetail.phtml 鸵鸟的社会行为-台湾区人工饲养鸵鸟协会]
  5. ^ Gosselin, Michael. "Ostrich".. Natural History Notebooks.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2). 
  6. ^ Kruszelnicki, Karl. "Ostrich head in sand".. ABC Science: In Depth.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7). 
  7. ^ Ekesbo, Ingvar. Farm Animal Behaviour: Characteristics for Assess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 CABI. : p.181 [2019-03-17]. ISBN 9781845937706. 
  8. ^ "Ostrich Struthio camelus"..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9. ^ "Do ostriches really bury their heads in the sand?".. Science World British Columbia.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0. ^ 鴕鳥交配行為.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11. ^ 11.0 11.1 Bertram, Brian C.R. The Ostrich Communal Nesting Syst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9780691087856. 
  12. ^ 鴕鳥的繁殖生態.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13. ^ 存档副本.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14. ^ 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 鴕鳥之種類.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15. ^ 《后汉书》卷4〈孝和孝殇帝纪〉:“孝和皇帝……。十三年,……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章怀太子注:“《西域传》曰:‘……条支国出师子、大雀。’郭义恭《广志》曰:‘大爵,颈及身膺蹄都似橐驼,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馀,食大麦,其卵如瓮,即今之驼鸟也。’”
  16. ^ 鴕鳥交易歷史-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17. ^ 鴕鳥肉之營養成分-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延伸阅读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驼鸟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