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俊(1896年—1981年),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县兴直堡新庄(今新北市新庄区[1]:488,企业家,为三阳工业庆丰集团创办人。

生平

黄继俊生于日治台湾时期,其父黄恩在台北开设杂货店。黄继俊毕业于兴直堡公学校(今新庄国民小学[1]:488台北国语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的前身),之后在台北担任公学校教员。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农会职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1947年,黄继俊从商,与陈远平合资,在台北市创立庆丰行,从事进出口业务,自汕头、香港、菲律宾等地进口民生物资到台湾。1948年8月,张国安进入庆丰行工作。

1950年,庆丰行自香港进口英国三枪牌(BSA)机车至台湾贩卖,销售良好。黄继俊开始从事机车进口。1952年,因为投入机车进口的公司变多,竞争变大,从英国进口的成本较高,黄继俊改为进口日本富士重工的机车。同时,因为政府规定,同一间公司不能进口同一辆机车的所有零件,黄继俊与其国语学校同窗柯光述开设的光隆行合作,以机车修理为名义,两间公司分别进口一半的零件,再彼此合作交换,组装成完整机车出售,首创台湾销售同一品牌机车先例。同年,本田宗一郎创办的本田技研公司,因为在欧洲采购零件的成本太高,公司财务出现问题,经介绍,黄继俊采购本田技研的机车引擎到台湾,安装在自行车上出售。这项合作是本田技研公司收到的首件海外订单,解决了他们的财务问题,黄继俊也因为这项交易获得很好的收益。

1953年,陈诚内阁开始鼓励台湾本土企业的创立。在出口扩张政策下,台币持续贬值,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变高,黄继俊决定由贸易转向零件生产。1954年,黄继俊与张国安合作建立三阳电机厂,生产脚踏车用电灯。

1960年,将庆丰行的油脂部门独立,成立丰达贸易公司,负责销售润滑油品、汽车化学用品。12月,庆丰行改组为庆丰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本田机车的进口。1961年,三阳电机改组为三阳工业,开始从事机车制造。庆丰公司改名庆澧股份有限公司,贩售汽、机车零组件、链条、输送设备、塑胶原料、金属五金等进口产品。1962年,与本田技研进行技术合作,生产机车,是台湾第一间机车制造厂,生产的机车,以本田(Honda)品牌销售到台湾。

1968年,成立展业公司,从事机车零件制造事业。1979年,展业公司改名鼎豪实业公司,为三阳实业的零件总代理。

1977年,创办南阳实业,从事汽车进口业务,为本田汽车的台湾代理。

1978年,成立金帝股份有限公司,为日本本田公司在台湾的总代理,贩售汎用引擎、发电机、船外机、农业机械等产品。

1979年,黄继俊身体出现问题。1980年,黄继俊之子黄世惠接任三阳工业董事长。1981年,黄继俊过世。

家庭

其长子黄世惠,原本在日本担任神经外科医师,黄继俊临终前回台湾接手家族企业。

参考资料

  1. ^ 1.0 1.1 新庄市志编篡委员会 (编). 《新莊市志》. 新庄市公所. 1998-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