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清朝)

黄裳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清代道士

生平

黄元吉于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馀年。于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乐育堂语录》在民国八年的重刊跋文,龙腾剑称“先生生于元代,《张三丰集》中叙述师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是书成于道咸年间,计时几历千载,而犹聚徒讲学,殆所谓留形住世之俦欤?”,认为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重刊跋文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影响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著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著作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参考资料

  • 黄裳,《道门语要》,真善美,台北市,1971年。
  • 黄元吉,《黄元吉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市,2003年。
  • 戈国龙,《新译乐育堂语录》,三民书局,台北市,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