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印度尼西亚代表团
印度尼西亚代表团于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印度尼西亚(印尼)历来首支夏季奥运会代表团。代表团团员包括三名男运动员,以人数计是规模较小的代表团之一。结果所有运动员都未能赢得奖牌:举重选手张庆辉以第8名的成绩完成男子轻量级举重赛事,田径选手马兰·苏达莫佐以第20名的成绩完成男子跳高赛事,泳手哈比卜·苏哈科则无法从预赛中出线。
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印度尼西亚代表团 | |||||||||
---|---|---|---|---|---|---|---|---|---|
IOC编码 | INA | ||||||||
NOC | 印尼奥林匹克委员会 | ||||||||
网站 | nocindonesia | ||||||||
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赫尔辛基) 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 | |||||||||
运动员 | 3 | ||||||||
参赛项目 | 3个大项 | ||||||||
旗手 | 义工 | ||||||||
|
背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前称荷属东印度,原为荷兰殖民地,在1945年宣布独立,并于1946年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体育联会(Persatuan Olahraga Republik Indonesia,PORI),行使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职能。1948年正值独立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印尼共和国体育联会在中爪哇省梭罗市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并试图参加同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但是不成功。1951年印尼派团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第一届亚洲运动会;翌年印尼共和国体育联会改称印尼奥林匹克委员会,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承认,并首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夏季奥运会[1][2]。
印尼代表团共派出三名男运动员参赛,他们是跳高选手马兰·苏达莫佐、泳手哈比卜·苏哈科和举重选手张庆辉(Thio Ging Hwie)[3],都是从参加1948年全国运动会和1951年亚运会的印尼选手当中挑选出来的选手[4]。苏达莫佐在青年时期曾经以战士的身分参与独立战争,并参加1948年全运会和1951年亚运会,两次均以1.89米的最佳成绩获得奖牌(全运会金牌和亚运会铜牌)。后来苏达莫佐还成为印尼空军的中校[4][5]。张庆辉是第一位代表印尼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华人[6]。参加开幕典礼的印尼代表团掌旗官不是参赛选手[7]。印尼代表团只有三名运动员,是1952年夏季奥运会参赛人数最少的代表团之一,只是多于中国、英属圭亚那、巴拿马的一人参赛,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列支敦士登的两人参赛[3]。
运动员
田径
24岁的马兰·苏达莫佐是当届奥运会印尼唯一一位田径选手,他参加的项目是男子跳高赛事。他在参加B组资格赛的时候顺利跳出1.80米、1.84米和1.87米的高度,位列小组第14名(总成绩第26名),晋级决赛。他在决赛中没有试跳1.70米,而是从1.80米起跳,一次跳过。不过他跳了三次还是跳不过1.90米这个高度,结果以第20名的成绩完成赛事,比获得金牌的美国选手沃尔特·戴维斯少了0.24米[4][8][9]。
运动员 | 项目 | 资格赛 | 决赛 | 来源 | ||
---|---|---|---|---|---|---|
成绩 | 排名 | 成绩 | 排名 | |||
马兰·苏达莫佐 | 男子跳高 | 1.87 | =26 | 1.80 | =20 | [8][9] |
游泳
哈比卜·苏哈科是当届奥运会印尼唯一一位泳手,在参加男子200米蛙泳赛事预赛的时候以以2分51.3秒的成绩完成赛事,位列小组第5名,未能晋级[10]。
运动员 | 项目 | 预赛 | 来源 | ||
---|---|---|---|---|---|
时间 | 排名 | 备注 | |||
哈比卜·苏哈科 | 男子200米蛙泳 | 2:51.3 | 5(第五组) | 未能晋级 | [10] |
举重
举重选手张庆辉参加的是男子轻量级举重赛事。他在作赛期间完成三次军式推举(97.5公斤、102.5公斤和105.0公斤),在这部分和另外五名选手并列第一。进入抓举比赛,他第一次试举便成功举起87.5公斤,不过第二次试举92.5公斤失败;第三次试举的重量和第二次相同,这次他成功了。进入挺举比赛,他先后举起120.0公斤、125.0公斤和130.0公斤。结合三个项目的最佳成绩之后,最后他以327.5公斤的总成绩位列第8名,比金牌选手,美国的河野汤米少了35公斤。[11][12]
运动员 | 项目 | 军式推举 | 抓举 | 挺举 | 总计 | 排名 | 来源 | |||
---|---|---|---|---|---|---|---|---|---|---|
成绩 | 排名 | 成绩 | 排名 | 成绩 | 排名 | |||||
张庆辉 | 男子轻量级 | 105 | =1 | 92.5 | =18 | 130 | =6 | 327.5 | 8 | [11] |
参考资料
- ^ Grasso, John; Mallon, Bill; Heijmans, Jeroe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5-05-14: 265 [2018-07-11]. ISBN 978-1-4422-48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 ^ Sejarah. National Sports Committee of Indonesia. 2018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印度尼西亚语).
- ^ 3.0 3.1 Fernan Rahadi. Sejarah Indonesia di Olimpiade. Republika. Jakarta. 2016-08-04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印度尼西亚语).
- ^ 4.0 4.1 4.2 Helsinki yang Pertama, dan Pasti Bukan yang Terakhir. Kompas. Jakarta. 2012-07-25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印度尼西亚语).
- ^ Keteladanan Sudarmodjo. Kompas. Jakarta. 2012-07-25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印度尼西亚语).
- ^ Randy Wirayudha. TOP FILES: Pertama Kali Ikut Olimpiade, Indonesia Hanya Kirim Tiga Atlet...Siapa Saja Mereka?. Okezone (Jakarta: MNC Media). 2017-05-27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8) (印度尼西亚语).
- ^ 15th Olympic Games Opened as 70,000 See Rites in Rain. The Milwaukee Journal.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52-07-19 [2016-08-12].
- ^ 8.0 8.1 Sports Reference – Athletes – Maram Sudarmodjo. Sports Reference.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9.0 9.1 Sports Reference – 1952 Helsinki – Athletics – Men's High Jump. Sports Reference.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 ^ 10.0 10.1 Sports Reference – Athletes – Habib Suharko. Sports Reference.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11.0 11.1 Sports Reference – Athletes – Thio Ging Hwie. Sports Reference.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 ^ Sports Reference – 1952 Helsinki – Weightlifting – Men's Lightweight. Sports Reference.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