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TRA
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网络)),属于3GPP LTE 的空中介面[1],目前是 3GPP 的第八版本。与 HSPA 不同的是,LTE 的 E-UTRA 系一全新的系统,绝不相容于W-CDMA。它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低延迟和最佳化数据包的能力,用OFDMA无线接入给下行连接,SC-FDMA给上行连接。
特色
E-UTRA 具有如下的特色:
- 峰值下载速率(Peak download rates)为292 Mbit/s的为4x4的天线,143 Mbit/s的天线为2x2的20 MHz的频谱[2]。
- 峰值上传速率71 Mbit / s的每20 MHz的频谱[2]。
- 弹性化的频宽在1.25 MHz到20 MHz之间. :1.4 MHz,3 MHz,5 MHz,15 MHz和20 MHz的标准化。 相较之下, W-CDMA 一般只使用5 MHz频谱。
- 频谱效率(频谱效率) 增加到 2-4 倍,远较 3GPP (HSPA) release 6 要好。
- 低数据传输延迟
- 支持终端移动速度高达350公里/小时或500公里/小时(取决于频段)。
- 同时支持FDD和TDD的复式以及半双工FDD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
- 支持所有目前使用的频段的IMT系统由ITU-R的。
- 相较于3G网络,同样使用femtocell和picocell的小半径基站,然macrocell半径超过100公里,覆盖距离显著提升。
- 简化的体系结构:EUTRAN网络仅由eNodeB组成
- 支持互操作(inter-operation)与其他系统(如GSM/EDGE/UMTS/CDMA2000/WiMAX……)
- 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ed)的无线接口。
基本原理
虽然随着UMTS与HSDPA技术和HSUPA技术及其发展,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无线数据使用量预计将继续大幅增加,在未来几年由于需求的增加和提供的服务和内容上的搬迁,需要继续为最终用户削减成本。预计这一增长不仅需要更快的网络和无线电接口,但也更符合成本效益比,是现行标准可能的演变。 因此,3GPP的财团提出了要求。新的无线电接口(EUTRAN)和核心网络演进(系统架构演进SAE的),将满足这种需要。
EUTRAN 协定堆叠
EUTRAN 协定堆叠包含有[3]:
- 实体层[4]:执行从MAC所有讯息传输通道在空中接口。
- MAC层[5]:MAC子层提供了一组逻辑通道,它的RLC子层复用物理层到传输通道。
- RLC[6]:用于传送 PDCP 的 PDUs。它可以在3种不同模式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根据这个模式下,它可以提供: ARQ的错误校正,分割/串联的PDU,重新排序为序列交货,重复检测等等。
- PDCP[7]:对于RRC层提供数据传输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RRC[8]:播的系统信息相关的接入层和运输的非接入层 (NAS)的消息。
接口层协议栈的EUTRAN:
实体层(L1)的设计
E-UTR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根据不同的类别,可以使用终端以及波束形成的下行,以支持更多的用户,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处理能力需要对每一个手机。
EUTRAN 实体通道与讯号
下行 (DL)
下行有下列的实体通道[10]:
- 实体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承载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 自适应的重传需要通过PDCCH进行上行授权.
- 实体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用于通知 PDCCH 的长度.
- 实体混合ARQ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是使ACK/NACK的传输独立于 PDCCH的配置。PHICH占用的RE是在PBCH中指示的。
- 实体下行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DSCH的数据. PDSCH 上有支援 QPSK, 16QAM 以及 64QAM.
- 实体组播通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MCH)用于使用单一频道(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组播频道。
- 实体广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用于在Cell内传播系统基本资讯。
以及下列的讯号:
- 同步器 (PSS and SSS) 是指 UE 发现 LTE cell 和执行初始同步。
- 参考信号 (cell specific, MBSFN, and UE specific) 用于UE 针对不同的通道进行通道估计。
- 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PRS), 在第九个版本中加入, 是指 UE 使用 OTDOA 定位 (multilateration的一种)
上行 (UL)
上行支援三种实体通道:
- 实体随机接入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是手机发出的请求识别讯号[11]。
- 实体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USCH的数据。PUSCH 通道上可以存在TFCI。PDSCH 可支援 QPSK 模组,16QAM的并且根据用户设备类64QAM调制方式。PUSCH 是唯一的通道, 因为更大的带宽, 要使用 SC-FDMA。
- 实体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用于承载控制资讯. 请注意,仅包含控制信息的上行研究DL承认以及相关的CQI报告,所有的UL编码和分配参数已知的网络侧,并传讯给 UE在PDCCH。
以及下列的讯号:
- 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s, RS):RS存在于每个RB中,RS的位置会因发射天线的数量、CP的形式等不同而不同。
- 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SRS):由enodeB使用于评估上行通道, SRS是UE 发送的全频带参考信号。
使用者设备 (UE) 分类
在 3GPP 第 10 版协议中定义的 8 种 LTE UE 工作类型定义[2] 所取得最大数据速率和MIMO功能的支持.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
最大 L1 下行 数据速率 (Mbit/s) |
MIMO 实现下行速率的最大层面数 |
最大 L1 上行 数据速率 (Mbit/s) |
3GPP Release |
---|---|---|---|---|
NB1 | 0.68 | 1 | 1.0 | Rel 13 |
M1 | 1.0 | 1 | 1.0 | |
0 | 1.0 | 1 | 1.0 | Rel 12 |
1 | 10.3 | 1 | 5.2 | Rel 8 |
2 | 51.0 | 2 | 25.5 | |
3 | 102.0 | 2 | 51.0 | |
4 | 150.8 | 2 | 51.0 | |
5 | 299.6 | 4 | 75.4 | |
6 | 301.5 | 2 or 4 | 51.0 | Rel 10 |
7 | 301.5 | 2 or 4 | 102.0 | |
8 | 2,998.6 | 8 | 1,497.8 | |
9 | 452.2 | 2 or 4 | 51.0 | Rel 11 |
10 | 452.2 | 2 or 4 | 102.0 | |
11 | 603.0 | 2 or 4 | 51.0 | |
12 | 603.0 | 2 or 4 | 102.0 | |
13 | 391.7 | 2 or 4 | 150.8 | Rel 12 |
14 | 391.7 | 8 | 9,585 | |
15 | 750 | 2 or 4 | 226 | |
16 | 979 | 2 or 4 | n/a | |
17 | 25,065 | 8 | n/a | Rel 13 |
18 | 1,174 | 2 or 4 or 8 | n/a | |
19 | 1,566 | 2 or 4 or 8 | n/a |
注1:L1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数据不包括不同协议层间的开销损耗。
注2:Category 8指定的3.0 Gbps/1.5 Gbps是扇区级能接近的总数据峰值速率。单个用户的实际最大数据速率为1.2 Gbps的(下行)和600 Mbps(上行)[12]。
注3: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给出的是在使用 20 MHz 带宽时的速率。 当适用的带宽更小时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将会更低。
EUTRAN发布
- 版本8,2008年定版,是第一份LTE标准。
- 版本9,2009年定版,包括一些增加的实体层,如dual layer (MIMO)的波束传输(beamforming transmission)或定位(positioning)支持。
- 发布10,2011年定版,引入LTE强化功能,如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上行的SU-MIMO或中继(relay),用于处理L1峰值数据(L1 peak data)速率增加。
所有LTE的设计都保持向下相容性,版本8的client可以在版本10的网路上执行。
具体频带
3GPP TS 36.101中,表 5.5-1 的“E-UTRA工作频段”和 5.6.1-1 的“E-UTRA信道带宽”,[13]下表中列出指定频段的LTE和每个上市波段的信道带宽支持:
EUTRAN 工作频段号 |
上行工作频段 BS接收 UE发送 (MHz) |
下行工作频段 BS发送 UE接收 (MHz) |
双工模式 | 信道带宽(MHz) | 通用名称 | 简介 |
---|---|---|---|---|---|---|
I (1) | 1920 - 1980 | 2110 - 2170 | FDD | 5, 10, 15, 20 | IMT | 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100MHz频带 |
II (2) | 1850 - 1910 | 1930 - 1990 | FDD | 1.4, 3, 5, 10, 15, 20 | PCS A-F (Band 25 的子集) |
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频带 |
III (3) | 1710 - 1785 | 1805 - 1880 | FDD | 1.4, 3, 5, 10, 15, 20 | DCS | 数字蜂窝系统1800MHz频带 |
IV (4) | 1710 - 1755 | 2110 - 2155 | FDD | 1.4, 3, 5, 10, 15, 20 | AWS A-F(AWS-1) (Band 10 的子集) |
高级无线服务1700MHz频带 |
V (5) | 824 - 849 | 869 - 894 | FDD | 1.4, 3, 5, 10 | Cellular/CLR (Band 26 的子集) |
移动蜂窝网络850MHz频带 |
现已停用 被 Band XIX (19) 代替 | ||||||
VII (7) | 2500 - 2570 | 2620 - 2690 | FDD | 5, 10, 15, 20 | IMT-E | 扩展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600MHz频带 |
VIII (8) | 880 - 915 | 925 - 960 | FDD | 1.4, 3, 5, 10 | E-GSM | 扩展全球移动通信系统900MHz频带 |
IX (9) | 1749.9 - 1784.9 | 1844.9 - 1879.9 | FDD | 5, 10, 15, 20 | Japan UMTS 1700 / Japan DCS (Band 3 的子集) |
日本通用移动通讯系统1800MHz频带 |
X (10) | 1710 - 1770 | 2110 - 2170 | FDD | 5, 10, 15, 20 | Extended AWS A-I (Band 4 的超集) |
扩展高级无线服务1700MHz频带 IV (4) 扩展频段 |
XI (11) | 1427.9 - 1447.9 | 1475.9 - 1495.9 | FDD | 5, 10 | Lower PDC/LPDC | 个人数字蜂窝网络1500MHz频带 |
XII (12) | 698 - 716 | 728 - 746 | FDD | 1.4, 3, 5, 10 | Lower SMH/LSMH blocks A/B/C | 美国700MHz频带A/B/C块 |
XIII (13) | 777 - 787 | 747 - 757 | FDD | 5, 10 | Upper SMH/USMH block C | 美国700MHz频带C块 |
XIV (14) | 788 - 798 | 758 - 768 | FDD | 5, 10 | Upper SMH/USMH block D | 美国700MHz频带D块 |
保留 | ||||||
保留 | ||||||
XVII (17) | 704 - 716 | 734 - 746 | FDD | 5, 10 | Lower SMH/LSMH blocks B/C (Band 12 的子集) |
美国700MHz频带B/C块 XII (12) 子频段 |
XVIII (18) | 815 - 830 | 860 - 875 | FDD | 5, 10, 15 | Japan Lower 800 (Band 26 的子集) |
日本850MHz频带 |
XIX (19) | 830 - 845 | 875 - 890 | FDD | 5, 10, 15 | Japan Upper 800 (Band 26 的子集) |
日本850MHz频带 VI (6) 扩展频段 |
XX (20) | 832 - 862 | 791 - 821 | FDD | 5, 10, 15, 20 | EU Digital Dividend | 欧盟数字红利800MHz频段 |
XXI (21) | 1447.9 - 1462.9 | 1495.9 - 1510.9 | FDD | 5, 10, 15 | Upper PDC/UPDC | 个人数字蜂窝网络1500MHz频带 |
XXII (22) | 3410 - 3490 | 3510 - 3590 | FDD | 5, 10, 15, 20 | FDD 3500MHz频带 | |
XXIII (23) | 2000 - 2020 | 2180 - 2200 | FDD | 1.4, 3, 5, 10 | S-Band a/k/a(AWS-4) | S波段高级无线服务2000MHz频带 |
XXIV (24) | 1626.5 - 1660.5 | 1525 - 1559 | FDD | 5, 10 | L-Band(US) | L波段1600MHz频带 |
XXV (25) | 1850 - 1915 | 1930 - 1995 | FDD | 1.4, 3, 5, 10, 15, 20 | Extended PCS/EPCS A-G (Band 2 的超集) |
扩展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频带 II (2) 扩展频段 |
XXVI (26) | 814 - 849 | 859 - 894 | FDD | 1.4, 3, 5, 10, 15, 20 | Extended CLR/ECLR (Band 5/6/18/19 的超集) |
扩展移动蜂窝网络850MHz频带 V (5), VI (6), XVIII (18) 扩展频段 |
XXVII (27) | 807 - 824 | 852 - 869 | FDD | 1.4, 3, 5, 10, 15 | SMR (与 Band 5 相邻) |
专业移动无线电800MHz频带 |
XXVIII (28) | 703 - 748 | 758 - 803 | FDD | 3, 5, 10, 15, 20 | APAC | 亚太地区700MHz频带 |
XXIX (29) | N/A | 716 - 728 | FDD | 5, 10 | Lower SMH/LSMH blocks D/E (只用于载波聚合) |
美国700MHz频带D/E块 额外的载波聚合下行工作频段 |
XXX (30) | 2305 - 2315 | 2350 - 2360 | FDD | 5, 10 | WCS blocks A/B | 无线通讯服务A/B块2300MHz频带 |
XXXI (31) | 452.5 - 457.5 | 462.5 - 467.5 | FDD | 1.4, 3, 5 | 无线电450MHz频段 | |
XXXII (32) | N/A | 1452 - 1496 | FDD | 5, 10, 15, 20 | L-Band (只用于载波聚合) |
|
XXXIII (33) | 1900 - 1920 | TDD | 5, 10, 15, 20 | Pre-IMT (Band 39 的子集) |
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100MHz频带 | |
XXXIV (34) | 2010 - 2025 | TDD | 5, 10, 15 | IMT | 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100MHz频带 | |
XXXV (35) | 1850 - 1910 | TDD | 1.4, 3, 5, 10, 15, 20 | PCS Uplink | 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上行频带 | |
XXXVI (36) | 1930 - 1990 | TDD | 1.4, 3, 5, 10, 15, 20 | PCS Downlink | 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下行频带 | |
XXXVII (37) | 1910 - 1930 | TDD | 5, 10, 15, 20 | PCS Duplex spacing | 个人通讯服务1900MHz双工间隔频带 | |
XXXVIII (38) | 2570 - 2620 | TDD | 5, 10, 15, 20 | IMT-E (Band 41 的子集) |
扩展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600MHz频带 | |
XXXIX (39) | 1880 - 1920 | TDD | 5, 10, 15, 20 | DCS-IMT gap | DCS-IMT 1900MHz频带 | |
XL (40) | 2300 - 2400 | TDD | 5, 10, 15, 20 | |||
XLI (41) | 2496 - 2690 | TDD | 5, 10, 15, 20 | BRS/EBS | 宽带广播服务/教育宽带服务2500MHz频带 | |
XLII (42) | 3400 - 3600 | TDD | 5, 10, 15, 20 | TDD 3500MHz频带 | ||
XLIII (43) | 3600 - 3800 | TDD | 5, 10, 15, 20 | TDD 3700MHz频带 | ||
XLIV (44) | 703 - 803 | TDD | 5, 10, 15, 20 | APT | 亚太地区700MHz频带 | |
XLV (45) | 1447 - 1467 | TDD | 5, 10, 15, 20 | L-Band(China) | 中国L波段1400MHz频带 | |
XLVI (46) | 5150 - 5925 | TDD | U-NII | |||
XLVII (47) | 5855 - 5925 | TDD | U-NII-4 (V2X) | |||
XLVII (48) | 3550 - 3700 | TDD | CBRS | |||
未注册 | 1915 - 1920 | 1995 - 2000 | FDD | Extended PCS block H (AWS-2) (与 Band 25 相邻) |
||
未注册 | 1755 - 1780 | 2155 - 2180 | FDD | Extended AWS blocks G-J (AWS-3) (与 Band 4 相邻) |
||
研究中 | 1980 - 2010 | 2170 - 2200 | FDD | MSS (与 Band 1 相邻) |
各地区的部署情况
下面的列表显示了标准化的LTE频段及其使用区域,主要的LTE频带以 粗体 显示。
- EUTRAN 工作频段号双工模式为FDD的 I(1), III(3), VII(7), XXVIII(28),双工模式为TDD的 XXXVIII(38), XL(40) 适用于ITU的 1, 2, 3 类地区未来进行国际漫游
- EUTRAN 工作频段号双工模式为FDD的 VIII(8) 长期来看未来可允许在ITU的 1, 2, 3 类地区进行国际漫游
- EUTRAN 工作频段号双工模式为FDD的 XX(20) 适合在ITU的1类(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漫游
- EUTRAN 工作频段号双工模式为FDD的 II(2), IV(4) 适合在ITU的2类(美洲)地区漫游
EUTRAN 工作频段号 |
频带(MHz) | 通用名称 | 北美洲 | 拉丁美洲 | 欧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
---|---|---|---|---|---|---|---|---|
I (1) | 2100 | IMT | 否 | 否 | 瑞典(3) | 是 中国大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中华民国 (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台湾之星) |
安哥拉(Unitel), 南非(Cell C) | 未有部署 |
II (2) | 1900 | PCS A-F | 美国(C Spire) | 多明尼加共和国(Tricom), 巴拉圭(Personal) | 否 | 否 | 否 | 否 |
III (3) | 1800 | DCS | 否 | 多明尼加共和国(Orange S.A.), 委内瑞拉(Digitel GSM) | 是 | 中华民国(中华电信、远传电信、台湾大哥大)[14] 中国大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
是 | 是 |
IV (4) | 1700 | AWS A-F | 美国(AT&T, T-Mobile, BendBroadband, Big River Telephone, C Spire, Leap, Verizon), 加拿大(Bell, Eastlink, MTS, Rogers, Telus, SaskTel) | 墨西哥(Telcel), 巴拉圭(Copaco), 乌拉圭(Ancel) 计划: 阿根廷(Movistar), 秘鲁(Movistar) |
否 | 否 | 否 | 否 |
V (5) | 850 | CLR | 未有部署 | 未有部署 | 否 | 韩国(LG U+, SK Telecom) 中国大陆(中国电信) |
否 | 未有部署 |
VI (6) | 800 | 现已停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被 XIX (19) 代替 | 不适用 | 不适用 |
VII (7) | 2600 | IMT-E | 加拿大(Bell, Rogers) | 巴西(Claro, Oi, TIM, Vivo), 智利(Claro), 哥伦比亚(Une-EPM), 哥斯达黎加(ICE Celular) | 是 | 是 | 未有部署 |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未有部署) |
VIII (8) | 900 | E-GSM | 否 | 否 | 瑞典(Net4Mobility) | 韩国(KT) 中国大陆(中国移动) 中华民国(中华电信、台湾之星、亚太电信) |
未有部署 | 计划: 澳大利亚(Telstra) |
IX (9) | 1700 | UMTS 1700 | 否 | 否 | 否 | 日本(EMOBILE) (被 III (3) 取代) |
否 | 否 |
X (10) | 1700 | EAWS A-G | 未有部署 |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XI (11) | 1500 | LPDC | 否 | 否 | 否 | 日本(au) | 否 | 否 |
XII (12) | 700 | LSMH A/B/C | 美国(部分地区)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III (13) | 700 | USMH C | 美国(Verizon) | 玻利维亚(Entel Bolivia) | 否 | 乌兹别克斯坦(UCell) | 否 | 否 |
XIV (14) | 700 | USMH D | 美国(公共安全)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V (15) | 保留 | 保留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保留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XVI (16) | 保留 | 保留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保留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XVII (17) | 700 | LSMH B/C | 美国(AT&T)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VIII (18) | 850 | Japan Lower 800 | 否 | 否 | 否 | 日本(au) (被 XXVI (26) 取代) |
否 | 否 |
XIX (19) | 850 | Japan Upper 800 | 否 | 否 | 否 | 日本(NTT DoCoMo) (被 XXVI (26) 取代) |
否 | 否 |
XX (20) | 800 | EUDD | 否 | 否 | 是 | 卡塔尔(ooredoo) | 坦桑尼亚(Smile), 乌干达(Orange S.A., Smile) | 否 |
XXI (21) | 1500 | UPDC | 否 | 否 | 否 | 日本(NTT DoCoMo) | 否 | 否 |
XXII (22) | 3500 | 否 | 否 |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
XXIII (23) | 2000 | S-Band | 美国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IV (24) | 1600 | L-Band | 美国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V (25) | 1900 | EPCS A-G | 美国(Sprint) |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XXVI (26) | 850 | ECLR | 未有部署 | 未有部署 | 否 | 未有部署 | 否 | 未有部署 |
XXVII (27) | 800 | SMR | 美国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VIII (28) | 700 | APAC | 未有部署 | 未有部署 | 否 | 中华民国(远传电信) 计划:中华民国(台湾大哥大)[15] |
否 | 未有部署 |
XXIX (29) | 800 | LSMH D/E | 美国(AT&T)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 (30) | 2300 | WCS | 美国(AT&T)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I (31)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XXXII (32)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保留 |
XXXIII (33) | TDD 2100 | IMT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IV (34) | TDD 2100 | IMT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V (35) | TDD 1900 | PCS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VI (36) | TDD 1900 | PCS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VII (37) | TDD 1900 | PCS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XXXVIII (38) | TDD 2600 | IMT-E | 否 | 否 | 否 | 中国大陆(中国移动) | 否 | 否 |
XXXIX (39) | TDD 1900 | 否 | 否 | 否 | 中国大陆(中国移动) | 否 | 否 | |
XL (40) | TDD 2300 | IMT-2000 | 否 | 否 | 否 | 中国大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 否 | 否 |
XLI (41) | TDD 2500 | BRS/EBS | 否 | 否 | 否 | 中国大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 否 | 否 |
XLII (42) | TDD 3500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
XLIII (43) | TDD 3700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
XLIV (44) | TDD 700 | APAC | 否 | 否 | 否 | 中国 (未有部署) |
否 | 否 |
注释
- ^ 3GPP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page.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4).
- ^ 2.0 2.1 2.2 3GPP TS 36.306 E-UTRA User Equipment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7).
- ^ 3GPP TS 36.300 E-UTRA Overall descrip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36.201 E-UTRA: LTE physical layer; General descrip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36.321 E-UTR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36.322 E-UTRA: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36.323 E-UTR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specifica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36.331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3GPP TS 24.301 Non-Access-Stratum (NAS) protocol fo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Stage 3.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1).
- ^ 3GPP TS 36.211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Nomor Research Newsletter: LTE Random Access Channel.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 ^ 3GPP LTE / LTE-A Standardization: Status and Overview of Technologie, slide 16 (PDF). [2013-12-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2).
- ^ 3GPP TS 36.101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 ^ 中华电信4G LTE服务抢先开台第一 开创高速行动上网新纪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台湾大4G频段 iPhone5s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