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讨论:CGroup/IT

最新留言:10天前由Sanmosa在话题编辑请求 2024-05-13内发布

过去的讨论: Template talk:CGroup/IT

编辑请求

IT转换组里有一条“原文:bit;台湾:位元;大陆:比特;新加坡:位元;当前显示为:比特”(我是大陆用户),我觉得这一条是不恰当的,会造成一些错误转换,例如词条SSE2中,在大陆简体模式下,就出现了“AMD64 的 64 比特处理器”这种几乎没人会这么说的转换结果。希望把这一条规则删去或改正,谢谢 --175.169.193.192留言2014年9月5日 (五) 15:4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请协助加入 zh-hans:固件; zh-hant:韌體 的转换
参考: 韧体的条目
--36.234.219.164留言2015年1月30日 (五) 00:07 (UTC)回复

已全域转换。--Jimmy Xu 2015年1月30日 (五) 03:01 (UTC)回复
加进去了,因为全域转换已取消的缘故--578985s留言2015年1月31日 (六) 05:4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1104行的{ type = 'item', rule = 'zh-cn:归档; zh-tw:归档;' },会导致大陆写法的“压缩软件”和港台写法的“归档软件”无法正确转换,希望有人帮忙改正,谢谢了 --Star0566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07:38 (UTC)回复

“歸檔”和“压缩”互相转换会有歧义吧……—— 2015年4月18日 (六) 08:18 (UTC)回复
即使在港台“压缩软件”和“归档软件”也不是一回事吧。—Chiefwei - - 2015年4月18日 (六) 08:3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加入{ type = 'item', original = 'Watson', rule = 'zh-cn:沃森; zh-tw:华生;' }, ,见华生 (人工智慧程序)汤玛斯·J·华生的字词转换。 --118.170.162.201留言2016年2月2日 (二) 08:29 (UTC)回复

请在页面转换,不予加入转换组。--1=0欢迎河北维基人加入QQ群331736133 2016年2月12日 (五) 02:40 (UTC)回复
@Alexander_Misel为什么?在跟IBM相关及其相关产品的条目大都会提到此名,例如IBMIBM研究院问答系统深度学习深蓝 (电脑)ThinkPadJikes研究虚拟机等,使用满大量的,为什么拒绝加入?--118.170.165.168留言2016年2月17日 (三) 10:38 (UTC)回复
@118.170.165.168你若能保证绝大多数(超过85%吧)IT组中的Watson都是这么转换的就可以。否则依然要一个个在页面转换。--1=0欢迎河北维基人加入QQ群331736133 2016年2月18日 (四) 01:03 (UTC)回复
@Alexander Misel有任何过度转换的例子吗?--118.170.166.212留言2016年2月18日 (四) 10:08 (UTC)(我用浮动IP,不用ping我)回复
我查Google没有发现例子,我帮你吧。--1=0欢迎河北维基人加入QQ群331736133 2016年2月18日 (四) 10:25 (UTC)回复
@Alexander Misel你写成简体的“生”了,正确应该是“生”才对。--118.170.166.212留言2016年2月18日 (四) 12:3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台湾人是说读卡机,救我10多年记忆来说真的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8%AE%80%E5%8D%A1%E6%A9%9F&ie=utf-8&oe=utf-8&gws_rd=cr&ei=HegqV5SKOMqu0ATq_LrQDw 请在读卡机页面 更正台湾正确说法"读卡机" --218.174.253.210留言2016年5月5日 (四) 06:30 (UTC)回复

完成。--Jimmy Xu 2016年5月13日 (五) 16:23 (UTC)回复

编辑请求

constructor;建構子⇒大陆:构造函数;建構子⇒新加坡:构造函数;

参考Google及此条目构造器 大陆应为构造器 台湾为建构子 Tw22538留言2016年5月11日 (三) 04:00 (UTC)回复

“的类的”错误

Category:电脑的类别变成了分类:电脑的类的{ type = 'item', original = 'class', rule = 'zh-cn:的类的; zh-tw:的類別;' },,是否多字了,还是有特别的需求。后面已有带标点的规则。--YFdyh000留言2016年5月31日 (二) 16:38 (UTC)回复

已去除。—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06:24 (UTC)回复
还会有问题,分类:电脑的类暂时加了条转换规则。但笔记型电脑服务器等条目的分类还会如此。能改成单向转换吗--YFdyh000留言2016年6月1日 (三) 07:17 (UTC)回复
之前已经是单向了,但是“类别”一词太常用,很容易过度转换,已全部去除。—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10:22 (UTC)回复

SOC

我知道这个缩写在台湾叫做“系統單晶片”,按照此转换组,转换到简体中文时会成为“系统单片机”,总觉得不太妥当。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AndyHe829留言2016年10月22日 (六) 08:59 (UTC)回复

简体中文肯定要把前面的“系统”去掉;话说台湾那边似乎也有叫“晶片系統”的,对应上感觉是舒服很多。另外不知道那个microcontroller的英文怎么对应到单片机的。——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1月6日 (五) 14:28 (UTC)回复

render zh-tw:彩現

前几天在 l10n-tw 问了一些土著,听说“彩現”基本都用在自动麻将桌一家的软体,主要用的还是“算圖”之类的。另外自由软体圈偏爱“算繪”。——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1月6日 (五) 14:3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 原文:Help and Support;大陆:帮助与支持;台灣:説明與支援;当前显示为:帮助与支持
  • 原文:help document;大陆:帮助文档;台灣:説明文件;当前显示为:帮助文档

“説”是日本汉字,应改为“說”。--117.136.5.7留言2017年1月27日 (五) 04:08 (UTC)回复

 完成 --N-C16留言2017年1月27日 (五) 05:1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提议新增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转换规则

原文: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位版权管理⇒台湾:数位版权管理;大陆:数字版权管理;

现在经常没有转换,须手动处理。--张损留言2017年3月3日 (五) 11:34 (UTC)回复

 完成. --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3日 (五) 19:26 (UTC)回复

建议取消“内存”与“記憶體”的相互转换

  请求已处理

这两个完全不是同一个东西。

台湾的“記憶體”指memory,在中国大陆叫做“存储器”。

中国大陆的“内存”指RAM,是“内部存储器”(internal memory)的简称。

“存储器”分为“内存”与“外存”。“内存”是RAM,“外存”是硬盘、光盘、软盘、U盘。

英文 memory
中国大陆 存储器
台湾 記憶體
    
英文 random-access memory (RAM)
中国大陆 随机存取存储器、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
台湾 隨機存取記憶體、暫存記憶體

相关文献可参考中国大陆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类的教科书,网络书籍也有,例如:[1]。 -- Yejianfei留言2017年4月23日 (日) 14:57 (UTC)回复

 完成. 像这种明显的错误直接改就行了,我认为不需要请求编辑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5:07 (UTC)回复

模块:CGroup/IT “优化”转换问题

英文的optimize一词,在简体和繁体中分别为“优化”和“最佳化”;这点在IT转换组的source code line 783有正确体现。但是,在接近末尾的line 1311,又有一行"zh-tw:最佳化; zh-cn:最优化;",这样对于原文“最佳化”在zh-cn就会转换成“最优化”,而无视了line 783的规则。我猜测应该是为了防止原文的“最优化”被过度转换为“最最佳化”,那么如果是这样应当把line 1311做成单向转换,但我不知如何这样做。请问如何解决?--Jack980517留言2017年6月11日 (日) 22:29 (UTC)回复

同问。—— 烈羽 2017年6月16日 (五) 08:48 (UTC)回复
zh:最優化; zh-hant:最優化; zh-tw:最優化;--122.100.75.52留言2023年4月12日 (三) 16:35 (UTC)回复

模块:CGroup/IT document-oriented 简繁转换问题

document-oriented 这个词,试了下暂时没找到权威机构的翻译,类似于 Object-oriented 在 zh-cn 被翻译为 “面向对象”,在 zh-tw 被翻译为 “物件導向”, zh-cn 这边的讨论使用较多的是“面向文档”,想问下 zh-tw 是怎么翻译这个词的?看到不少维基人写相关条目使用 文档導向 ,但是 Google 上相关搜索结果较多的是 文件導向,zh-tw 好像也不使用 文档 这个词。 --春上冰月留言2017年6月19日 (一) 03:09 (UTC)回复

文件导向。--122.100.75.52留言2023年4月12日 (三) 16:38 (UTC)回复

“引导”(boot)和“启动”(startup)应该是不同的

File:Msconfig.png

看上图,再对比一下英文版的图,第二个tab是“引导”(boot),第四个tab是“启动”(startup)。

在台湾繁体中文系统上,这两个分别显示成“开机”和“启动”。 --Yejianfei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6:16 (UTC)回复

关于电子邮件电子邮箱

这是两种东西,虽然e-mail address有时会简称为e-mail,但“电子邮件”总不能跟“邮箱”对等吧?这些错误转换导致我在飞行面条怪物中看到“收到了超过60,000封邮箱”。

附:大陆通常称e-mail为“电子邮件”,称“e-mail address”为“电子邮箱”(或“电子信箱”,加“地址”二字亦可)。简称就算了吧,容易产生歧义。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9年1月3日 (四) 21:41 (UTC)回复
@Ma3r 完成。-- tang891228 留⁠言 2019年1月8日 (二) 11:57 (UTC)回复
@Tang891228看起来不错。谢谢。 -- 铁塔·抵制日货联盟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2:3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本转换组中的规则“原文:array;大陆:数组;台湾:阵列”造成一个已知的错误转换,见Hello World#派生影响#对其他电子产品的影响大陆简体版,“现场可编程逻辑门数组”一词并非常用术语翻译。劳烦更正本规则,谢谢。 --Yqszxx留言2019年2月22日 (五) 04:46 (UTC)回复

加入至模块:CGroup/Electronics,并在该条目加入Electronics转换组。--Xiplus#Talk 2019年2月22日 (五) 04:5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19-08-15

  请求已处理-- Sunny00217 2019年8月16日 (五) 07:11 (UTC)回复

将台湾繁体 类比器 改为 模拟器--Stardusstt留言2019年8月15日 (四) 16:46 (UTC)回复

这里附上台湾论坛网址 https://m.gamer.com.tw/forum/C.php?bsn=33617&snA=31 基本上台湾没有根本没人用 类比器 , Google 随便搜就可以证明 , 而且这应该是最近被修改的 ,以前都是 模拟器

-- Stardusstt 2019年8月16日 (四) 1:51 (UTC)

编辑请求 2019-11-06

  请求已拒绝

大陆中文:端口

台湾繁体:通讯埠

详情:可以通过Google搜索“通讯埠转发”

原因:为了避免台湾网友修改“通讯埠转发”导致“端口转发”简体中文的显示不正常。

--九千鸦留言2019年11月6日 (三) 15:39 (UTC)回复

完成。--Jimmy Xu 2019年12月11日 (三) 22:27 (UTC)回复

如何在某个公共转换组中调用其他的转换组

今天浏览NVIDIA GeForce 10系列条目时,发现“纳米(zh-tw:奈米)”一词并没有被转换,该条目调用了IT公共转换组,但IT转换组中并无单位(Unit)名词转换,为将来便于维护,想问一下有没有可能在IT转换组中链入Unit转换组以解决问题?--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6日 (二) 13:11 (UTC)回复

忒有钱这不就是本末倒置...,如果缺少相应的转换应该是添加相应的转换模组而不是把两个模组和再一起,目前模块:CGroup/IT大小为177,472位元组,而的模块:CGroup/Unit大小为10,532位元组,虽然是不至于突破系统容量极限,但这么多的内容会影响维修,造成日后添加内容的困难。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6月16日 (二) 13:27 (UTC)回复
Milkypine您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就像链接一样调用其他的转换组而不是全篇复制(想想条目中如何使用模板,我设想中的方法与这个类似)。--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6日 (二) 13:31 (UTC)回复
那么用G2=Unit不就好了?如果连结起来,这么大的数量也是一种负担。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6月16日 (二) 13:39 (UTC)回复
这意味着IT相关条目(尤其是涉及硬件、芯片的相关条目)都需要手工维护,有点麻烦……--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6日 (二) 19:38 (UTC)回复
既然IT相关条目又不是每个都会用到奈米(像是Adobe与制程的关系?),把每一个涉及硬件、芯片的相关条目加入G2=Unit应该也不是很大的工程...吧。总得来说,这样的方式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会有分类不就是想方便添加与调整,让IT能够链接一样调用Unit转换组当然做得到,但为什么不把每个条目加入G2=Unit而是选择这种方式呢?反正都是麻烦,那么你现在放弃肯定会比较轻松。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6月17日 (三) 03:04 (UTC)回复
可以考虑将纳米的转换式加入到IT公共转换组,因为这个词在IT组还算常用?——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6月17日 (三) 00:32 (UTC)回复
@cwek: 能不能提供使用“纳米”这单位的IT条目例子?谢谢。--SCP-2000 2020年6月17日 (三) 05:24 (UTC)回复
例如酷睿。--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7日 (三) 10:42 (UTC)回复
很奇怪,条目源码如果都写纳米納米则可以转换,但奈米似乎不行。SCP-2000cwek--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7日 (三) 10:50 (UTC)回复
(~)补充:以上发现是建立在未加入Unit转换组的情况下产生的。--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7日 (三) 13:10 (UTC)回复
那倒可能是全域转换表的漏洞-- Sunny00217 2020年6月17日 (三) 12:00 (UTC)回复
但在NVIDIA GeForce 10系列条目上,奈米可以顺利的转换为纳米納米,可以提供发生问题的条目吗?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6月17日 (三) 12:02 (UTC)回复
(:)回应:麻烦看一下我的最新回复,搞不好是全域转换表有问题。--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6月17日 (三) 13:1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0-09-23

  请求已处理

请删除底下这两项:

   原文:regular;正则⇒台灣:正規;當前顯示為:正規
   原文:regular;正則⇒台灣:正規;當前顯示為:正規


  • 原因:上面的规则会造成错误的翻译。
 regularization / regularize (machine learning terms),在台灣被翻作「正則化」。
 上述錯誤的規則影響了這些相關條目。
  • 为什么regularization应该被翻作“正则化”?
 因为机器学习里有另一个词normalization,通常翻作“正规化/规格化/规范化”。
 normalization和regularization的意思完全不同。
 为了避免误解,regularization应该被翻作“正则化”。
 在台湾官方翻译里:http://terms.naer.edu.tw/
 regularization也被翻作“正则化”。

--Ashiato留言2020年9月23日 (三) 04:1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0-12-15

  请求已拒绝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9日 (二) 03:52 (UTC)回复

{ type = 'item', original = 'widget', rule = 'zh-cn:控件; zh-tw:控制項;' },

--AHEXP留言2020年12月15日 (二) 04:39 (UTC)回复

@AHEXP请求来源(中国大陆的转换和台湾的转换都要)。另外,我查到的台湾翻译是“图形使用者介面元素”和“界面工具集”,没有“控制项”,“控制项”对应的词语是“control”。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6日 (三) 06:08 (UTC)回复
大陆简体里,控件=Control,widget=小部件、小组件。两者转换,目前没想到问题。--YFdyh000留言2020年12月16日 (三) 07:15 (UTC)回复
不好意思,我原意是询问是否添加”控件“到”部件“(而非”控件“到”控制项)的转换。我当时在Module:CGroup/IT#C里发现之前已有
原文:control;陆:控件;台灣:控制項;当前显示为:控件
,于是直接复制这一段,却忘了修改zh-tw的文字。
我印象中台湾繁体使用的是”部件“一词([2]),所以询问是否需要"控件"和”部件“的转换。如果您是台湾繁体使用者,请告诉我您的想法。
另外,已有的
原文:control;大陆:控件;台灣:控制項;当前显示为:控件
会造成控件里显示为”控制项“(我认为它应当是“部件”)。假设我提出的新的转换是正确的,是否需要删除它? AHEXP留言2020年12月16日 (三) 17:25 (UTC)回复
@AHEXP然而我查到的台湾翻译是“小工具”、“小型应用程式”、“图形使用者介面元素”和“界面工具集”(上面已经给了出处),请解释为何应该转换为“部件”,而非“小工具”、“小型应用程式”、“图形使用者介面元素”或“界面工具集”。关于转换冲突的问题,如果你的提议转换是正确的话,我会让新的转换替换旧的转换,旧的转换会不复存在。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8日 (五) 05:28 (UTC)回复
“部件”容易造成过度转换,如发动机部件、核心部件等。--YFdyh000留言2020年12月18日 (五) 05:40 (UTC)回复
同意您的看法。这次先暂时不改、保留现有的吧。 AHEXP留言2020年12月18日 (五) 22:55 (UTC)回复
依提请人所请关闭请求。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9日 (二) 03:5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0-12-17

  请求已处理

{type = 'item', original = 'Republic of Gamers', rule = 'zh-cn:玩家国度; zh-tw:玩家共和國;' },

来源:大陆官网台湾官网。--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0年12月17日 (四) 16:53 (UTC)回复

@忒有钱请检查Module:CGroup/IT#R。--Easterlies 2020年12月18日 (五) 01:07 (UTC)回复

关于“upload”一词的使用

  请求已拒绝

当前情况是认为“上传”与“上载”的关系为因简繁语言使用区不同而不同,但根据上传条目内容的介绍,“上载”为旧时针对“下载(download)”而言的翻译,目前广泛译作的是“上传”(即简繁都广泛使用此词)。故而目前没有此转换之必要,反而会造成如special:permalink/63554701的情况。故而提请修改。--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3日 (日) 15:33 (UTC)回复

@Lantx不同意以上表述,“上载”至今仍为繁体常用词(至少在香港)。上传条目内容的介绍说的是各地均用“上载”,而非“上传”(条目中的来源:[3][4])。我会建议单向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SANMOSA SPQR 2021年1月5日 (二) 02:25 (UTC)回复
@Sanmosa您所说的情况,我又去确认了一下上传页面的原文内容,恰说明当前的转换是存在问题的。正如在下使用简体页面看到的,目前的转换使得所有的简体都将上载转换为了上传。同理可知,强行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也是错误(按阁下所说,似乎香港同样也存在上传一词,此操作相当于彻底消灭上传一词)。条目内容指的是“当局”采用上载,但当局采用并非采用某名称的理由,更非强制进行转换(参见上传的talk页讨论)。上传一词并非习惯用语不同,而是与上载同样在使用的词汇,在下不明白为何此处要强行按区域转化使用。在下认为此并非因地区而翻译不同,而是两种翻译并行,故而应删除当前的转换。当然也欢迎台湾编者介绍一下此词的使用状况。--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5日 (二) 14:42 (UTC)回复
@Lantx根据个人生活,我认为“上传”的使用量大于“上载”的使用量,虽然“上载”也为常用词,但“上传”明显更常用(至少在  香港)。 涡轮增压 2021年1月5日 (二) 16:12 (UTC)回复
@TurboHKG不,我的见解是香港常用的只有“上载”,“上传”并不常用。“上传”完全是误译。SANMOSA SPQR 2021年1月6日 (三) 01:13 (UTC)回复
@Sanmosa我认为这可能纯属个人习惯问题,因为我身边朋友都用“上传”比较多。 涡轮增压 2021年1月6日 (三) 16:40 (UTC)回复
我觉得应该取决于实际上的用例。我搜出来的结果是经过在地化以后“上载”较多。SANMOSA SPQR 2021年1月7日 (四) 00:02 (UTC)回复
不论是较多也好,较少也好,强制单向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也是不符合要求的。--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7日 (四) 07:41 (UTC)回复
@Lantx条目一般而言对同一事物应保持相同称呼,否则会为读者造成困惑。我不能合理假定所有不熟悉科技者都清楚“上传”与“上载”同义。SANMOSA SPQR 2021年1月7日 (四) 15:06 (UTC)回复
@Sanmosa所以在条目引言或第一部分处应写明上传或上载,便可以假定不熟悉者能够知道二者阐述的是同一件事。同时,保持相同称呼这一点要求在下存疑。--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7日 (四) 15:20 (UTC)回复
@LantxWikipedia:格式手册#和文章内文一致SANMOSA SPQR 2021年1月8日 (五) 01:01 (UTC)回复
@Sanmosa 您大可去看看Google Drive,Dropbox和YouTube 等上使用的语句,它们都使用“上传”而非“上载”。我想,对于不熟悉科技的读者来讲,这些平台和软体才是他们认识"upload"一词含义的主要来源。 涡轮增压 2021年1月7日 (四) 18:08 (UTC)回复
Google经常误译和忽略实际地方用语差别,不能作准。Google香港模式下,“分享萤幕”都能翻译成“停止分享萤幕”,我只可无言。SANMOSA SPQR 2021年1月8日 (五) 01:01 (UTC)回复
多日未取得回复,作不通过论。会另就本人在上方提出的事实使用情况另外提出编辑请求。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4:25 (UTC)回复
@Sanmosa阁下并未回复在下“您所说的情况,我又去确认了一下上传页面的原文内容,恰说明当前的转换是存在问题的。正如在下使用简体页面看到的,目前的转换使得所有的简体都将上载转换为了上传。同理可知,强行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也是错误(按阁下所说,似乎香港同样也存在上传一词,此操作相当于彻底消灭上传一词)。条目内容指的是“当局”采用上载,但当局采用并非采用某名称的理由,更非强制进行转换(参见上传的talk页讨论)。上传一词并非习惯用语不同,而是与上载同样在使用的词汇,在下不明白为何此处要强行按区域转化使用。在下认为此并非因地区而翻译不同,而是两种翻译并行,故而应删除当前的转换。当然也欢迎台湾编者介绍一下此词的使用状况。”此留言。--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0日 (三) 04:42 (UTC)回复
@Lantx我认为我并没有必要就此点回应,因为我的主要论点根本不是条目声称官方上常用哪个词,我的主要论点一直都是一般人的常用词都是“上载”。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7:48 (UTC)回复
@Sanmosa参见TurboHKG的意见,在下认为此并非因地区而翻译不同,而是两种翻译并行。TurboHKG给出了相关网页的翻译,您认为不作数,但您并未给出一般人常用上载一词的根据,您之前援引的内容即为在下之前所言官方内容。--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0日 (三) 10:34 (UTC)回复

建议取消{ type = 'item', original = 'analog', rule = 'zh-cn:模拟; zh-tw:類比; zh-hk:模擬;' }之转换

  请求已拒绝

虽然“analog”在台湾翻成“类比”,但若内文中有提及到模拟(simulation)方法时,在台湾正体中会将原先的词汇“模拟”转换成错误的词汇“类比” (例如:电脑模拟->电脑类比),形成过度转换。考虑到部分IT系列条目会提及到模拟方法,影响条目也许众多,故建议取消{ type = 'item', original = 'analog', rule = 'zh-cn:模拟; zh-tw:類比; zh-hk:模擬;' }转换组。--Steven |_-。) 2021年1月3日 (日) 16:20 (UTC)回复

@StevenK234是否只有“电脑模拟”不应转换?抑或有其他含“模拟”的词汇亦不应转换?如有其他含“模拟”的词汇亦不应转换,且未另行设置防止过度转换的转换组,请列出相关词汇。SANMOSA SPQR 2021年1月5日 (二) 02:12 (UTC)回复
此案请求撤回。经以“类比”搜索得知此案可能会影响众多正确转换的条目,遇到模拟(Simulation)过度转换成为类比的这个情形我还是直接自行人工转换好了。--Steven |_-。) 2021年1月5日 (二) 11:21 (UTC)回复
 未完成。--东风留言2021年1月5日 (二) 14:44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1-08

  请求已处理

台湾正体模式“完全屏蔽”会转换成“完全萤幕蔽”。--AHuRh留言2021年1月8日 (五) 11:10 (UTC)回复

@AHuRh感谢提报,估计是“原文:full screen;全面屏⇒台灣:全螢幕;全面屏⇒香港:全屏幕;全面屏⇒澳門:全屏幕”导致的,正在尝试修缮。--Kirk★ # 2021年1月9日 (六) 16:02 (UTC)回复
 完成Special:Diff/63628605/63652424--Kirk★ # 2021年1月9日 (六) 16:14 (UTC)回复
@KirkLU感谢,台湾正体模式可以改成“完全封锁”。--AHuRh留言2021年1月9日 (六) 16:2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1-16

  请求已处理

加入{ type = 'item', original = 'EULA', rule = 'zh-cn: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zh-tw:終端使用者授權合約;' }, --212.95.135.51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09:11 (UTC)回复

 完成 2021年1月17日 (日) 12:1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1-20

  请求已拒绝

根据之前的搜索情况,所有地方均常用“上载”为“upload”的翻译,且“上传”属“upload”的误译,故建议单向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如无合理异议,将于7日后进行修改。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4:28 (UTC)回复

我的感觉是完全相反,且上文“涡轮增压”也有提出。我认为很多人不理解“上载”是“上传”的含义,前者极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4:56 (UTC)回复
@YFdyh000我认为我们两个人应该不是生活在平行时空,但我肯定我身边的人全部都是用“上载”,没有人用“上传”。我问他们“上传”是甚么,他们完全不知道。我看了一大堆香港和台湾网站,都是在用“上载”,没有用“上传”的。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7:49 (UTC)回复
在中国大陆,除非你找特定的专业软件、文献或咬文嚼字,不然没人用“上载”。你可以找找看,下载软件、网速测试软件有多少称“上传”,多少用“上载”。--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7:58 (UTC)回复
就涡轮增压提出的论点,我上面也已经回应过,这里我再重复一次:Google等科技公司经常误译和忽略实际地方用语差别,例如在Google香港模式下,“分享萤幕”都能翻译成“停止分享萤幕”(意思完全相反),因此Google等科技公司的翻译不能作准。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7:52 (UTC)回复
常用软件存在特定的翻译错误和疏失,不代表能磨灭所覆盖用户的普遍性,也不是专业的(学术的)就是普遍的、为大众接受的。--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8:01 (UTC)回复
@Sanmosa台湾几乎只用上传,google搜寻数量差了几十倍。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也有收上传。在台湾模式下我认为不该转换。 --AHuRh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11:25 (UTC)回复

@Sanmosa在下已于互助客栈设立讨论,请勿于达成共识之前进行操作。--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0日 (三) 11:34 (UTC)回复

撤回。根据实际情况另提一案。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2日 (五) 10:53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1-22

  请求已拒绝

设定台湾正体对“上载”/“上传”的转换为“上传”(保留香港繁体对“上载”/“上传”的转换为“上载”)。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2日 (五) 10:53 (UTC)回复

应先征得共识。另需检查过度转换风险,见客栈/条目探讨。--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2日 (五) 11:08 (UTC)回复
先撤回,现时讨论胶著,这里就不浪费社群资源了。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日 (一) 07:00 (UTC)回复
在下认为您当时不应该在讨论结束达成共识之前,就来提出申请。--懒癌哪天行Lazy, as no today's excuse. 2021年2月1日 (一) 10:2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2-01 meta-programming

  请求已处理--Tiger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6:06 (UTC)回复

把第 920 行

{ type = 'item', original = 'meta-programming', rule = '超編程=>zh-tw:超程式設計; 超編程=>zh-hk:超程式設計; 超編程=>zh-mo:超程式設計;' },

变更为

{ type = 'item', original = 'meta-programming', rule = '超編程=>zh-tw:超程式設計; 超編程=>zh-hk:超程式設計; 超編程=>zh-mo:超程式設計; 超編程=>zh-cn:元编程;' },

大陆基本上不使用“超编程”这种表达, 请参考下述搜索结果与 元编程 的相关性。

关于上载与上传的使用问题

  请求已处理下方已经完成--Tiger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6:06 (UTC)回复

具体参见Module_talk:CGroup/IT#关于“upload”一词的使用。下面做简单介绍:

  1. 当前情况是认为“上传”与“上载”的关系为因简繁语言使用区不同而不同。
  2. 当前的简繁转换造成了如special:permalink/63554701的问题,并且直接造成在下在阅读条目内容时的理解错误。
  3. 引述在下观点“您所说的情况,我又去确认了一下上传页面的原文内容,恰说明当前的转换是存在问题的。正如在下使用简体页面看到的,目前的转换使得所有的简体都将上载转换为了上传。同理可知,强行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也是错误(按阁下所说,似乎香港同样也存在上传一词,此操作相当于彻底消灭上传一词)。条目内容指的是“当局”采用上载,但当局采用并非采用某名称的理由,更非强制进行转换(参见上传的talk页讨论)。上传一词并非习惯用语不同,而是与上载同样在使用的词汇,在下不明白为何此处要强行按区域转化使用。在下认为此并非因地区而翻译不同,而是两种翻译并行,故而应删除当前的转换。当然也欢迎台湾编者介绍一下此词的使用状况。”

特此发至此处进行讨论。--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0日 (三) 04:58 (UTC)回复

我的意见是:(1)条目所显示的字词应该至少在各种中文显示模式下分别地保持一致,以符合Wikipedia:格式手册#和文章内文一致的要求。(2)“上传”为误译,“上载”为各地的常用词,我基于常用词的考量因为应该单向转换所有“上传”为“上载”。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11:14 (UTC)回复
(!)意见Wikipedia:格式手册#和文章内文一致的要求和社群一贯做法违背,应当修改以反映社群一般做法。例如,电脑条目中,若使用香港繁体阅读,则同时有大量“电脑”和“计算机”的内容出现,使用大陆简体时亦然。又如轿车的条目中,正文同时使用“轿车”和“房车”;SUV条目中,混用“运动型多用途车”和“SUV”。又如手机页面中,大陆简体同时使用“移动电话”和“手机”,香港繁体同时使用“流动电话”、“手提电话”和“手机”,而台湾正体同时使用“行动电话”、“手提电话”和“手机”。Yangwenbo99 2021年1月20日 (三) 22:38 (UTC)回复
“上載”不是各地的常用词,至少在台湾就不是,台湾几乎都是用“上傳”。另外,我不能接受“误译”的说法,为什么中文的称呼必然是翻译自英文,而不能是中英文各有其源起与更迭呢?在下认为阁下的说法与“‘红茶’是误译,‘黑茶’方为正确”一样,因此无法接受。-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1月20日 (三) 11:59 (UTC)回复
因为“上載”一词就是来自英文。而“红茶”是先于 "black tea" 产生的中文词汇。Yangwenbo99 2021年1月20日 (三) 22:38 (UTC)回复
中国大陆使用“下载上传”。--安忆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16:10 (UTC)回复
(▲)同上。--东风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16:16 (UTC)回复
  吐槽 不清楚S君的“上传为误译”说法从哪来、有多少根据,但突然很想断言下载也是个误译,下传才是正道。你看卫星数据都叫做下传。[开玩笑的]--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16:21 (UTC)回复
对于应当译作“上载”的原因,在下已在上载中原因各地当局的用法。依据之前的讨论内容,似乎“上载”、“上传”在华语各地皆有广泛使用,皆可接受,不应强制转换。Yangwenbo99 2021年1月20日 (三) 22:38 (UTC)回复
我也是在这个标题下第一次听说上載。不敢说没有例外,但是台湾绝大多数就是使用上傳下載。-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1月21日 (四) 03:49 (UTC)回复
请不要使用转换功能作为正名之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月21日 (四) 04:05 (UTC)回复
(!)意见- 呃,那个...我有在微博就看到过很多中国大陆的人使用很多是“下载上传”的用法,所以是上载或上传应该也可能因个人用词而异吧(英文似乎真的是上载没错)--懒散不常编辑的鱼🐠留言) 2021年1月26日 (二) 07:43(UTC)

下面总结诸位讨论内容,得到下面两类观点,敬请诸位直接在同意的观点下进行投票和讨论。--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3日 (六) 05:23 (UTC)回复

  • 观点一:采用地区词转换,内地和台湾用上传,香港用上载,理由是采信各地普遍用词,但要注意过度转换问题。采纳此观点者请表明过度转换问题以及大陆、台湾“上载”一词出现时该如何解决的看法。
(+)赞成1。应该使用最高使用率的词汇,其他使用率较低的词汇的使用率可能受到其他地方的用词的干扰,各类搜寻器和科技公司翻译用词不能排除这类干扰,因此我非常肯定香港只用“上载”。中国大陆对“上载”的使用可能受到台湾、香港等地的用词的干扰,不清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用词如何。台湾的情况不清楚,可能是受到干扰,可能是真的有两种翻译。避免转换的方法很简单,“上-{}-載”。即使最后的结论是2,该条目的用词仍须统一,以符合Wikipedia:格式手册#和文章内文一致的要求。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3日 (六) 09:25 (UTC)回复
  • 观点二:不进行地区词转换,因此也不存在过度转换问题。理由是事实上大陆与台湾都有使用“上传”“上载”二词的地方,并非地区词转换功能所应用的范畴。采纳此观点者请表明是否香港存在一样的情况,是否需要地区词转换。
(+)赞成2,并非地区词转换功能所应用的范畴。--安忆Talk 2021年1月23日 (六) 05:36 (UTC)回复
(+)赞成在下认为香港采用转换。--Lantx有事请讲 2021年1月23日 (六) 09:18 (UTC)回复
(+)倾向支持,至少对于大陆和台湾是完全(+)赞成。另请注意,Wikipedia:格式手册#和文章内文一致明显不符合惯例,应当修改(在下发起了一个讨论)(援引Wikipedia:何谓忽略所有规则#图表)。Yangwenbo99 2021年1月23日 (六) 16:08 (UTC)回复
(+)赞成--. - . .-. -. .- .-.. -... .-.. ..- . - .- .-.. -.- 2021年1月25日 (一) 11:53 (UTC)回复

加入关于font的备注

  请求已处理--Tiger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5:57 (UTC)回复

请在{{HideF}}下一行加上以下内容:

备注:
* 此表格对于font的转换不适用于需要区分typeface(字体)和font(字型)的场合。在提及这两者区别的条目中,请用<code>-&#123;-|zh-cn:字体;zh-tw:字型&#125;-</nowiki></code>撤销转换。

--Artoria2e5 讨论要完整回复请用ping 2021年2月6日 (六) 12:1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2-19

  请求已处理--Tiger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5:57 (UTC)回复

1472和1473行修改为:{ type = 'item', rule = '上传=>zh-hk:上載; }, 当前的编辑是在页面全保护之前的两次编辑(2014年,2018年),并不能真实反映共识。经过讨论大陆和台湾两地并无侧重,二者都有使用。香港仅使用上载。具体参见上方讨论。--懒癌哪天行Lazy, as no today's excuse. 2021年2月19日 (五) 14:49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3-16

  请求已处理

根据Special:PermaLink/64781842#Module转换组定义转换项时,能否不用填写_type_=_"item"_?简化源码格式。--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01:05 (UTC)回复

Item函数的定义应该统一从其他模组汇入,以免日后修改不一致。--Xiplus#Talk 2021年3月16日 (二) 01:36 (UTC)回复
@Xiplus考虑到只是一个简单的函数,放在全局有一些弊端——编者看不到逻辑,得写格式说明和另行查看。引入了全局依赖,更容易改坏、更难改版,大改还是得改所有页。目前,统一用法我感觉不到很明显的意义,所以local了,有更复杂、更成熟的逻辑再共享代码可能比较好。--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02:09 (UTC)回复
现在不就是要全面修改吗?不需要格式说明吧,整个页面的其他项目就是满满的范例了。--Xiplus#Talk 2021年3月16日 (二) 02:56 (UTC)回复
编者得看文档或函数才能知道参数1、参数2是什么。如果函数改了定义,所有引用也得改,当前设计没那么健壮,如果用命名参数格式又不容易那么简(以及可以不用辅助函数直接用解析模块处理)。--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6日 (二) 03:14 (UTC)回复
如果不同的页面采用不同的格式,更可能会造成编者在其他CGroup页面误用其他格式,统一格式让编者在所有页面都可以用一套标准进行编辑,习惯后自然就不需要每次读文档。--Xiplus#Talk 2021年3月19日 (五) 07:07 (UTC)回复
@Xiplus如需再改格式,您与Kanashimi讨论 | 贡献)可以协调一下,用什么函数名和格式,然后AWB批量替换。后来从local yesno = require('Module:Yesno')写法来看,统一写法也可行。--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3日 (二) 09:30 (UTC)回复
刚看到Special:Diff/64887535,看上去不错。之前因为格式各异,统一写法的把握不足,所以各处local了。--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3日 (二) 09:33 (UTC)回复
一些会轻微影响使用方式和外观显示的编辑,如代码重构和视觉最佳化,需在提交编辑请求后等待七天,无争议方可进行修改。等待时间已七天,现准修改。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3日 (二) 07:34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4-30

  请求已处理。--东风留言2021年4月30日 (五) 09:20 (UTC)回复

Item('data center', 'zh-cn:数据中心; zh-tw:資料中心;'),加上香港翻译“數據中心”。--61.222.202.137留言2021年4月30日 (五) 08:56 (UTC)回复

 完成。--东风留言2021年4月30日 (五) 09:2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5-28

  请求已拒绝

原本:

Item('pixel', '画素=>zh-cn:像素; 画素=>zh-sg:像素; 画素=>zh-my:像素; 画素=>zh-hk:像素; 画素=>zh-mo:像素;'),

建议改为:

Item('pixel', '画素=>zh-cn:像素; 画素=>zh-sg:像素; 画素=>zh-my:像素; 画素=>zh-hk:像素; 画素=>zh-mo:像素;像素=>zh-tw:画素'),

台湾一般来说使用画素--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5月28日 (五) 10:0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5-30

  请求已处理

pixel在台湾的研究领域常被称为像素,因此建议回复上一动。--三天境留言2021年5月30日 (日) 10:29 (UTC)回复

@AlexwikixAl2m025304你们两个先讨论。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31日 (一) 09:06 (UTC)回复
@AlexwikixAl2m025304请你们两个尽快来这里说明“画素”和“像素”的使用情况。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2日 (三) 02:01 (UTC)回复
@Sanmosa常用名称为“画素”,研究专业领域才称“像素”。-- 2021年6月2日 (三) 13:51 (UTC)回复
@Pseudo ClassesAlexwikix问题在于IT转换组也被大量学术性、专业性的条目使用,因此也有必要考量学术性、专业性的条目会否出现大规模误转的情况。再不然,把这个编辑请求也送去客栈都可以。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4日 (五) 09:37 (UTC)回复

个人只是因日常生活较常听见画素一词,且日语、韩语汉字也是称为画素,才提出此请求,若学术界常称像素的话那没意见 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6月2日 (三) 17:16 (UTC)回复

@Alexwikix:命名必须使用常用名称,您的编辑请求没有问题。-- 2021年6月3日 (四) 16:49 (UTC)回复

就书面文字的使用情况而言,“像素”的使用率高于“画素”;[1]若是日常谈话,“画素”的使用率则略高于“像素”。由于学术界使用“像素/画素”一词的热度会高于一般人的日常,[2]因此提出编辑请求。--三天境留言2021年6月6日 (日) 07:38 (UTC)回复

[来源请求] 2021年6月6日 (日) 16:38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2. ^ 像素校正、像素深度等复合词不常用于日常生活

编辑请求 2021-05-31

  请求已处理

image macro在台湾的对应名称应为“哏图”。这个条目中已经说明,“梗”字在此是“哏”字的误用,标题应以正确用法为尊,讹用称呼可以另外在内文中说明。--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5月31日 (一) 04:11 (UTC)回复

@Tiouraren有争议性,建议先在客栈处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31日 (一) 09:07 (UTC)回复
@Tiouraren如果6月7日前收不到任何回应,我会拒绝编辑请求。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2日 (三) 02:02 (UTC)回复
 完成:经查,“梗”字仅能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而“哏”能作为名词和形容词使用。“哏图”中的“哏”应为形容词,用来修饰后方的“图”,因此没有争议,可立即进行修正。 2021年6月2日 (三) 13:46 (UTC)回复
(~)补充:“梗”字与“滑稽”沾不上边。 2021年6月2日 (三) 13:47 (UTC)回复
@Pseudo Classes不好意思,我的意见是“梗图”具备高常用性,而且“梗图”在简体也有相当的使用量,为表慎重,我认为此事仍然应当交由客栈处理,并由客栈决定实际的转换内容。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4日 (五) 09:35 (UTC)回复
@Sanmosa我是基于Wikipedia:格式手册#共用名中的“尽量使用精准的用词而避免有歧义的用词”完成编辑请求,此决定有指引支持。如果您有异议,应该是重开一个编辑请求,而不是推翻结果。 2021年6月5日 (六) 09:3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6-06

  请求已处理

Item('package of software', 'zh-cn:软件包; zh-tw:软体套件; zh-hk:软件套件;'), 因各地区专业用语习惯不同,请协助新增上述语项,谢谢。--MarkusLiang留言2021年6月6日 (日) 21:5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6-14

  请求已处理

Item('Command-Line', 'zh-cn:命令行; zh-tw:命令列;'),


Item('sign-in information / login information', 'zh-cn:登录信息; zh-tw:登入资讯;'),


因各地区专业用语习惯不同,请协助新增上述语项,谢谢。--211.20.51.235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07:53 (UTC)回复

(1)Command line原为单向转换,现直接替换为拟议的(第一个)双向转换。(2)log in原为单向转换,现改为双向转换,配合既有的information双向转换亦可得出拟议的第二个转换的效果,故拟议的第二个转换不予加入。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7:2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7-02

  请求已处理

Item('extended reality', 'zh-cn:扩展现实;zh-tw:延展實境;'),
Item('mixed reality', 'zh-cn:混合现实;zh-tw:混合實境;'),
Item('simulated reality', 'zh-cn:模拟现实;zh-tw:模擬實境;'),

--绀野梦人 肺炎退散 2021年7月2日 (五) 11:58 (UTC)回复

@Yumeto 完成,另请记得使用预格式化标签。 2021年7月3日 (六) 20:4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7-04:重码率

  请求已处理--Zest 2021年7月7日 (三) 01:22 (UTC)回复

请在“防止过度转换”中增加“简体:重码率;繁體:重碼率”。 否则,许多输入法条目里的“重码率”会被错误转换成“重位元速率”。

Item('rate of coincident code', 'zh-cn:重码率;zh-tw:重碼率;'),

--Cangjie6留言2021年7月4日 (日) 10:4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7-05

  请求已处理--Zest 2021年7月7日 (三) 01:23 (UTC)回复

Item('Artificial Neural', 'zh-cn:人工神经; zh-tw:类神经;'), 此名词在台湾的学术专有名词为类神经,在中国则为人工神经。普遍用在生物以及资讯科学及其衍生演算法。因此请求协助新增编辑,谢谢。--MarkusLiang留言2021年7月5日 (一) 21:4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7-08

  请求已处理

Item('DNA sequencing', 'zh-cn:DNA测序; zh-tw:DNA定序;'), Item('Sequencing', 'zh-cn:测序; zh-tw:定序;'),

依照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DNA测序应该翻为DNA定序会比较正确,这也是台湾生物以及资讯学术界常用字汇。 额外请教一个问题,是否定序亦可加入修订?谢谢!如果可以,也请协助额外将 Sequence 纳入。--MarkusLiang留言2021年7月8日 (四) 15:22 (UTC)回复

@MarkusLiang加入后者应该是OK的,已处理。既然加入了后者,而前者与后者的差异仅在于DNA字样的有与无,那就算不加入前者,前者的转换效果也一样能达到,所以前者我就不加入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7月10日 (六) 11:4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7-13

  请求已处理

请删除第321行Item('community', 'zh-cn:社区; zh-tw:社群;'),,大陆也在使用社群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百度百科都有对应义项。--BlackShadowG留言2021年7月13日 (二) 11:11 (UTC)回复

如此会将“社区->社群”的转换也取消,而zh-tw似乎需要转换为“社群”,所以建议将此行改为单向转换:Item('community', '社区=>zh-tw:社群;'),──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Tigerzeng讨论贡献)于2021年7月24日 (六) 08:58 (UTC)加入。回复
 完成,只有单向转换,因此下方虚拟社群的转换就删除了。 2021年7月24日 (六) 19:5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08-17

Item('LaserDisc', 'zh-cn:激光视盘; zh-tw:雷射影碟; zh-hk:镭射影碟;'),

大陆地区在DVD蓝光光盘超高清蓝光光盘全息通用光盘磁光盘通用媒体光盘增强型通用光盘等名词中向来将disc翻译成“光盘”,据此LaserDisc应译作“激光光盘”。--Njsgdsza留言2021年8月17日 (二) 06:20 (UTC)回复

前面同意,但是“光盘”的“光”不就是“激光”么?所以我认为,“LaserDisc”应该就译作“光盘”。而且“LaserDisc”似乎并没有“影”的含义吧?如果是“激光碟”的话,好像应该对应于“视频光盘”;如果是电影的话,“电影光盘”应该更常用。--铁塔留言2021年9月30日 (四) 18:03 (UTC)回复

建议删除“原文:digital video;简体:视频;繁体:影片;当前显示为:视频”这一行

大陆的“视频”一词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视频信号”,比如“视频会议”;二是指“视频短片”,比如“短视频”(非常短的短片)。而“影片”一词在大陆指“电影”(偏重内容方面);而在港台除了指“电影”之外,也指“视频短片”?所以,这两个词不适合相互转换。比如,在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用“影片”就会被转换成“视频”,而大陆并不会把“电影”称作“视频”;反过来,如果说“视频会议”,转到繁体又会变成“影片会议”……--铁塔留言2021年9月30日 (四) 17:50 (UTC)回复

那在谈论一部电影时的内文中就直接用“电影”一词,避免使用“影片”,这样就好了吧。

觉得这个转换不该被拿掉

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10月8日 (五) 04:4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0-08

  请求已拒绝

请求新增: “中国大陆:充值;台湾:储值”--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10月8日 (五) 04:38 (UTC)回复

 未完成:“充值”和“储值”不在资讯科技的范畴,请提交至游戏等转换组。 2021年10月8日 (五) 18:3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0-11

  请求已处理

Item('boot', 'zh-cn:引导; zh-tw:启动; zh-hk:开机;'),一行应该删除,引导和启动都是常用词,做成了太多转换问题。--138.19.149.42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0:58 (UTC)回复

 完成,改为单向转换。 2021年10月12日 (二) 14:5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0-21

  请求已处理

Item('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zh-cn:电脑产生图像; zh-tw:电脑合成影像;'), Item('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zh-cn:电脑成像; zh-tw:电脑合成影像;'),

有关 CGI,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的正式翻译名称为电脑合成影像。然而,维基百科上的简体版常翻译为电脑产生图像或者简称为电脑成像。为了正确翻译和理解,应该将维基台湾繁体的 CGI 统一为电脑合成影像。请新增,谢谢。--MarkusLiang留言2021年10月21日 (四) 17:35 (UTC)回复

调整提案如下:
Item('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zh-hans:电脑产生图像;zh-hant:電腦合成影像;'),
Item('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電腦產生圖像=>zh-tw:電腦合成影像;電腦產生圖像=>zh-hk:電腦合成影像;電腦產生圖像=>zh-mo:電腦合成影像;'),

@MarkusLiang“电脑成像”应该是“电脑合成影像”的简写没错,因此我不认为需要第二条转换。你可能可以考虑对条目发起移动请求Sanmosa WÖRK 2021年10月23日 (六) 13:37 (UTC)回复

 完成,另请提案人注意,维基百科并不会单方面采用官方翻译名称,采用与否应是取决于使用次数的多寡。 2021年10月25日 (一) 19:29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0-26

  请求已拒绝

 Item('boot', '開機=>zh-cn:引导; 開機=>zh-tw:啟動; 開機=>zh-hk:開機;'),

改成

 Item('boot', '啟動=>zh-cn:引导; 啟動=>zh-sg:引导; 啟動=>zh-my:引导;'),
 Item('boot', '開機=>zh-cn:引导; 開機=>zh-sg:引导; 開機=>zh-my:引导;'),

台湾常用“启动”和“开机”。--2001:B011:9825:159E:EC23:E26:7503:8AFC留言2021年10月26日 (二) 15:36 (UTC)回复

 未完成,请留意启动不一定等于开机,谢谢。 2021年10月26日 (二) 16:3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0-29

  请求已处理

Item('refresh rate', 'zh-cn:刷新率; zh-tw:重新整理頻率;'),
Item('refresh rate', '再新率=>zh-cn:刷新率; 再新率=>zh-sg:刷新率; 再新率=>zh-my:刷新率;'),

--36.231.62.176留言2021年10月29日 (五) 14:21 (UTC)回复

请问“再新率”是哪里的用法?您这样的转换,“再新率”将无法显示。 2021年10月30日 (六) 20:18 (UTC)回复
同上。建议只加入第一个拟议转换。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1日 (一) 07:37 (UTC)回复
无回应,故无法达成共识。 2021年11月7日 (日) 18:58 (UTC)回复
想来个败部复活:提案修改如下:
Item('refresh rate', 'zh-cn:刷新率; zh-tw:重新整理頻率;'),
@Pseudo Classes请直接当成是我自己的提案处理。Sanmosa WAM 2021年11月24日 (三) 14:57 (UTC)回复
@Sanmosa建议您下次再重开一个讨论,谢谢。此外,您都执行编辑请求了,直接把no改成ok就行了。 2021年11月24日 (三) 15:50 (UTC)回复
已执行方面,是我忘了,抱歉。Sanmosa WAM 2021年11月25日 (四) 05:39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1-10

  请求已处理

Item('run', 'zh-cn:运行; zh-tw:執行;'),

建议将上述行删除,zh-cn两种写法都有用的,且后者在执行董事等词语中出现过度转换。另外开头术语在线可以改为内部链接。--Kethyga留言2021年11月11日 (四) 00:08 (UTC)回复

改为设置单向转换。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11日 (四) 03:4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1-11-21

  请求已拒绝

加入

 Item('refresh rate', 'zh-cn:众包; zh-tw:群眾外包;'),

---KRF留言2021年11月21日 (日) 01:18 (UTC)回复

@Kerolf666是否确定简体环境下基本不使用“群众外包”,而繁体环境下基本不使用“众包”?Sanmosa WAM 2021年11月21日 (日) 09:26 (UTC)回复
简体我不清楚,但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用众包,而台湾不会这样用,中华民国的国教院双语辞典上crowdsourcing的对应翻译只有群众外包。-KRF留言2021年11月21日 (日) 10:47 (UTC)回复
(-)反对:应采用使用次数较频繁者,更何况众包也会出现于繁体教科书上。[1] 2021年11月21日 (日) 18:09 (UTC)回复
 未完成 2021年11月26日 (五) 04:31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栾斌; 陈苡任. 電子商務:應用與科技發展 第3版. 沧海图书. 2019. ISBN 978-986-98097-0-2. 

编辑请求 2021-12-04

  请求已处理

在“防止过度转换”处增加

Item('PPTV', 'zh-hans:PP视频; zh-hant:PP視頻;'),

理由:“PP视频”是中国的影音串流平台,系统误转为“PP影片”。--36.231.98.235留言2021年12月4日 (六) 13:2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01-06

  请求已拒绝

Item('code', '程式碼=>zh-cn:代码; 程式碼=>zh-sg:代码; 程式碼=>zh-my:代码;'),

建议新增一行

Item('code', '代码=>zh-tw:程式碼;'),

在简中原始码的页面里, 目前无法显示台湾常用的"程式码"--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OrcaWings讨论贡献)于2022年1月6日 (四) 21:49 (UTC)加入。回复

误转过多,如语言代码、颜色代码--SunAfterRain 2023年6月27日 (二) 12:07 (UTC)回复

关于namespace

  请求已处理

去年Special:固定链接/68199534#关于zh-hans/zh-Hans-CN中namespace的翻译讨论中确定了将namespace的简体中文名称由“名字空间”改为“命名空间”,本CGroup是否需要一并更改?@Winston SungXiplus--SolidBlock留言 2022年2月18日 (五) 14:14 (UTC)回复

在下缺少变更所需权限。
CC @Xiplus--Winston Sung留言2022年9月3日 (六) 09:37 (UTC)回复
@Winston Sung不过以现在的保护等级你是可以改的, 完成--SunAfterRain 2023年6月9日 (五) 08:1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03-05

不知道log out在大陆的正式称呼是否为退出,但这个转换显然过度了,伊朗核协议里面出现了美国2018年登出伊朗核协议的错误。故请求删除,至少改成单向转换。 光能合成者 2022年3月5日 (六) 10:35 (UTC)回复

Special:diff/70468453,暂时加了个禁止转换。--Kethyga留言2022年3月5日 (六) 11:02 (UTC)回复
莫名其妙,简直应该是要考虑申请保护的级别。Hk2022留言2022年5月7日 (六) 16:31 (UTC)回复

Item('sensor', 'zh-cn:传感器; zh-tw:感测器;'),

请改为

Item('sensor', 'zh-cn:传感器; zh-tw:感测器; zh-hk:感应器;'),--UU留言2022年3月21日 (一) 09:28 (UTC)回复

Item('proximity sensor', 'zh-cn:接近传感器; zh-tw:邻近感测器;'),

请改为

Item('proximity sensor', 'zh-cn:接近传感器; zh-tw:邻近感测器; zh-hk:距离感应器;'),--UU留言2022年3月21日 (一) 09:33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04-19

  请求已处理

更改“Item('communication', '通訊=>zh-cn:通信; 通訊=>zh-sg:通信; 通訊=>zh-my:通信;'),”为“Item('communication', 'zh-hant:通訊;zh-hans:通信;'),”。所有“通信”在繁体语境下均作“通讯”。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9日 (二) 11:19 (UTC)回复

@Sanmosa我没看错的话,该行下面一行就是一个通信不应转换为通訊的例子。所以还要这样修改吗?--Tiger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4:42 (UTC)回复
@Tigerzeng也就那个孤例,总而言之繁体基本上不用“通信”。Sanmosa Χαίρε, ω χαίρε, Ελευθεριά! 2022年5月29日 (日) 04:29 (UTC)回复
@Sanmosa我知道繁体不用通信,我关心的是通信不转为通訊,而是其他词的情况--Tiger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10:33 (UTC)回复
已有权限自行为之。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54 (UTC)回复

编辑请求:香港繁体应为音讯非音频

  请求已拒绝

如题,视频-->影片、短片同理,烦请协助!Hk2022留言2022年5月7日 (六) 16:25 (UTC)回复

 未完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0月17日 (二) 12:05 (UTC)回复

烦请更改IT公共转换组

烦请更改IT公共转换组,香港繁体应为音讯或录音,而非音频!Hk2022留言2022年5月7日 (六) 15:21 (UTC)回复

其它类似的“音頻軌”、“音頻輸入”、“音頻輸出”、“音頻檔”、“音訊設定檔”在香港繁体下的转换是否也要全部改为“音訊XXX”?望各位香港用户复查。--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5月8日 (日) 01:51 (UTC)回复
Audio([5])=音频([6])--Nostalgiacn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02:18 (UTC)回复
香港从来不会把Audio翻译成“音频”(政府用词不知道为什么是用大陆用语)。倾向会改成音讯/录音、录音轨、音讯输入/输出、录音档等,虽然麻烦,但应该需要逐个来检视选用哪个词。——玖宸 2022年5月9日 (一) 10:41 (UTC)回复
凡是讲来源,香港也有几百万人,一个人说应该是XX,不代表一定是XX。
这边找一下资料,台湾的国家教育研究院的记录中Audio作为电子计算机名词的翻译有“音讯;音频;声讯;声频”。并没有归到两地用语差异。
具体到专有名词,研究院的记录翻译也不是IT转换组那样,audio track是“声迹,声道,音频磁轨”等,其他转换表没有的情况,audio sequence也翻译作“音频序列”。
有些词本来就是通用的,强制划分地区词,强调不同。当年搞转换表的时候真的有点过于死板。个人认为应该直接删掉Audio相关的强制转换。--Nostalgiacn留言2022年5月10日 (二) 04:32 (UTC)回复
绝不可能是“音频”,香港的语感不适应这种字根。Sanmosa Χαίρε, ω χαίρε, Ελευθεριά! 2022年5月29日 (日) 04:30 (UTC)回复
音“频”唯一的理解是 frequency ,你举的例子绝大部分也该说成音讯,甚至直接一个“音”字,例如audio track 就音轨,你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就该像楼上说的把所有音X从公共转换组中删调。我真不知道引用一个飞行服务队网页来源是想证明甚么。Hk2022留言2022年6月13日 (一) 12:00 (UTC)回复

编辑请求:group

没有听说过“组群”这种说法,在网上也查不到,简体中文微信里的“群组”叫“群聊”。--纽西兰玫瑰🥰 2022年6月16日 (四) 06:32 (UTC)回复

至于group notice的“群组提示”和“组提示”也没有找到,应该是“群组通知”和“群通知”吧。纽西兰玫瑰🥰 2022年6月16日 (四) 06:38 (UTC)回复

编辑请求:access

访问太常用了,比如金正恩访问中国不会是金正恩存取中国,这个转换带来的麻烦比较大。是删除还是怎样我就不管了。我就提醒一下。光能合成者留言2022年8月14日 (日) 10:58 (UTC)回复

建议改为单向转换:存取=>zh-cn:访问。PATLABOR 英格拉姆Akina 40th Talk 2022年9月3日 (六) 04:49 (UTC)回复
单向可能也不一定好,在纯粹的IT主题条目中转不到台湾用字,可能需要减少在时事新闻中加入关联不大的转换组。--Kethyga留言2022年9月3日 (六) 04:59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09-03

  请求已处理

在“防止过度转换”处增加

Item('數位發展部', 'zh-hant:數位發展部; zh-hans:数位发展部;'),
Item('數位發展部', 'zh-hant:數位部; zh-hans:数位部;'),

理由:防止机构名称过度转换。--PATLABOR 英格拉姆Akina 40th Talk 2022年9月3日 (六) 04:51 (UTC)回复

@Patlabor Ingram 完成--Tim Wu留言2022年10月16日 (日) 13:2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0-11

  请求已处理

Database的香港地区词应为“资料库”。参见香港法例第614章《法例发布条例》 ──第2条 释义。
请求将

Item('database', 'zh-cn:数据库; zh-tw:資料庫; zh-hk:數據庫;'),

改为

Item('database', 'zh-cn:数据库; zh-tw:資料庫; zh-hk:資料庫;'),

--Mosowai留言2022年10月11日 (二) 23:19 (UTC)回复

 完成 2022年10月13日 (四) 19:5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0-27

  请求已处理

添加zh-hans:主流媒体; zh-hant:主流媒體;[7])--GnolizX留言2022年10月27日 (四) 18:00 (UTC)回复

@GnolizX 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19:0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0-30

增加转换
Item('traversal (tree)', 'zh-hant:走訪;zh-hans:遍历;'),--LLnnn252 2022年10月29日 (六) 18:06 (UTC)回复

修改英文用字 Item('graph traversal', 'zh-hant:走訪;zh-hans:遍历;'),--LLnnn252 2022年10月31日 (一) 06:2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0-31

  请求已拒绝

原文:Item('log', 'zh-cn:日志; zh-tw:纪录档;'),Item('Master Boot Record', 'zh-cn:主引导记录; zh-tw:主开机纪录;'),

建议改为:Item('log', 'zh-cn:日志; zh-tw:记录档;'),Item('Master Boot Record', 'zh-cn:主引导记录; zh-tw:主开机记录;'),

在台湾“记录”“纪录”通用,在法律公文中使用前者作动词,使用后者作名词;但在 IT 用语中 Apple、Google 与 Microsoft 皆将 log file 译为“记录档”,https://terms.naer.edu.tw/ 中搜寻 log file 也是“记录档”或“日志档”而非“纪录档”;Google 搜寻“记录档”约有 55,900,000 项结果,Google 搜寻“纪录档”约有 26,200,000 项结果

Microsoft 将 MBR (Master Boot Record) 译为 MBR (主开机记录)--人工知能留言2022年10月31日 (一) 12:08 (UTC)回复

无人关注。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55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1-04

  请求已拒绝

请考虑将“超级计算机”词组加入公共转换组。当前超级计算机条目本身的标题进行了手工转换,但是其他条目中提到supercomputing/supercomputer时没有进行转换(例如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读起来很别扭。

 Item('supercomputer', 'zh-cn:超级计算机; zh-tw:超級電腦; zh-sg:超级电脑;'),

--Chenxiaoqino留言2022年11月4日 (五) 03:36 (UTC)回复

显然若是computer的规则都无法转换了那这条也没意义了--SunAfterRain 2023年6月9日 (五) 08:1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1-08

  请求已处理

Item('nm', 'zh-hans:纳米; zh-hant:納米; zh-tw:奈米'), 常用词语。->>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11月8日 (二) 07:49 (UTC)回复

@Ohtashinichiro 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19:0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取消“开机=>zh-tw:启动;”

  请求已处理

台湾会用“开机”来翻译“boot”,不用强行转换。--125.227.205.43留言2022年11月16日 (三) 02:10 (UTC)回复

 完成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9日 (一) 03:3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2-12

  请求已处理

建议将big data中zh-tw的“巨量资料”改为“大数据”,如下(或直接删除这条)

Item('big data', 'zh-cn:大数据; zh-tw:大數據; zh-hk:大數據;'),

国家教育研究院中以“大数据”和“巨量资料”同时作为big data的翻译,但衍伸的名词几乎全都是用大数据。

民间和企业(Oracal, Google, AWS等)也都用大数据作为翻译,从来没听过有人讲成巨量资料。--LLnnn252 2022年12月12日 (一) 06:30 (UTC)回复

@LLnnn252 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19:0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2-15

  请求已处理

Item('data frame', 'zh-cn:数据帧; zh-tw:資料框; zh-hk:數據幀;'),
Item('frame', 'zh-cn:帧; zh-tw:影格; zh-hk:幀;'),

zh-tw的“影格”是指影片的帧且少用,网路上也几乎找不到相关用法,“讯框”的翻译较正确也较为普遍,建议改为:

Item('data frame', 'zh-cn:数据帧; zh-tw:資料訊框; zh-hk:數據幀;'),
Item('frame', 'zh-cn:帧; zh-tw:訊框; zh-hk:幀;'),

--LLnnn252 2022年12月15日 (四) 07:46 (UTC)回复

 完成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9日 (一) 03:2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2-25

  请求已处理

“video”一词的香港用语转换错误,“视像”仅用于“视像通话”或“视像会议”等场合,“影片”对应Youtube等的video。 但后者实际上切换至“香港繁体”模式时,被一并转换成“视像”。--Mahogany (留言) 2022年12月25日 (日) 15:22 (UTC)回复

 完成,请检查。——勿用“进行”污染中文,要言简意赅。 匣赶以乙精写 2023年5月10日 (三) 11:0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2-31

  请求已拒绝

Item('quality', '质量=>zh-tw:品质; 质量=>zh-hk:质素; 质量=>zh-mo:质素;') 应改成 Item('quality', '质量=>zh-tw:品质; 质量=>zh-hk:质素; 质量=>zh-mo:质素;') 只有简体中文的“质量”才是对应到繁体中文的“品质”--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40.112.54.137讨论)于2022年12月30日 (五) 18:03 (UTC)加入。回复

请求无法被执行,因为改完后这行就失去意义了--SunAfterRain 2023年6月10日 (六) 14:2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1-08

  请求已拒绝

建议新增Item('hazard', 'zh-hant:危障; zh-hans:冒险;'),--LLnnn252 2023年1月8日 (日) 11:18 (UTC)回复

@LLnnn252请提出证据以合理证明此转换的必要性。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9日 (一) 03:29 (UTC)回复
久无回应。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5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1-14

  请求已处理

参见视讯压缩图像类型,需要转换“frame”(畫格/帧)。--DvXg 📬 2023年1月14日 (六) 12:03 (UTC)回复

 完成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9日 (一) 03:2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1-17

  请求已处理

参考响度战争,失真(distortion)被错误转换为有损(lossy)。鉴于两词所处语境几乎重合,提议将其视为不可控的过度转换删除。--DvXg 📬 2023年1月17日 (二) 13:49 (UTC)回复

 完成,已删除--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28日 (二) 06:38 (UTC)回复

multi-tasking 规则导致“许多工具”在 zh-cn 下被过度转换为“许多任务具”

  请求已处理

Item('multi-tasking', 'zh-cn:多任务; zh-tw:多工;'),

例子:

检索更多 源代码中出现的“许多工具”

--春上冰月留言2023年5月5日 (五) 08:31 (UTC)回复

 完成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9日 (一) 05:3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5-05

  请求已处理

在许多情况下,对象(target)和物件(item)之间存在错误转换。有鉴于这两个词的常用程度,应当删除或移出这个转换组。--114.45.12.72留言2023年5月5日 (五) 10:22 (UTC)回复

会导致简体的服务对象转换为繁体的服務物件。可能以后需要把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拆分出具体的软件技术或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Kethyga留言2023年5月25日 (四) 04:06 (UTC)回复
 完成,是说按照这种转换法找对象都变找物件了--SunAfterRain 2023年6月10日 (六) 14:1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6-13

  请求已处理--SunAfterRain 2023年6月27日 (二) 12:05 (UTC)回复

鉴于如同Module_talk:CGroup/IT#编辑请求_2022-03-05退出过度转换成登出的情况层出不穷,提议将下列这条

Item('log out', 'zh-hant:登出;zh-hans:退出;'),

改成单向转换

Item('log out', '登出=>zh-cn:退出;登出=>zh-my:退出;登出=>zh-sg:退出;'),

(若一星期内无人提出异样将迳行依Wikipedia:保护方针#需进行公示修改)--SunAfterRain 2023年6月13日 (二) 03:35 (UTC)回复

我注意到Special:Diff/77848059Special:Diff/77848083中添加了“zh-hant:登出;zh-hans:退出”以覆盖这个,请问这个是否也会造成过度转换?--SolidBlock留言 2023年6月27日 (二) 12:34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07-26

  请求已处理

增加:

Item('like', 'zh-cn:点赞; zh-tw:按讚; zh-hk:讚好;'),

--36.232.16.214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0:34 (UTC)回复

依据:

https://zh-tw.facebook.com/help/216630288356463

https://zh-hk.facebook.com/help/216630288356463

https://zh-cn.facebook.com/help/216630288356463 --36.232.16.214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0:38 (UTC)回复

 完成Gohan 2023年11月2日 (四) 03:35 (UTC)回复

疑似转换错误:简体字“社会”某些情况下会被转换成“社交”

如题,在“维基百科:可靠来源/布告板”简体字“社会”在“海外民主社会媒体”中会被莫名转换成“海外民主社交媒体”(如图)。这是转换错误还是自动纠错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MINQI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6:59 (UTC)回复

Module:CGroup/IT#SItem('social media', 'zh-hans:社会媒体; zh-cn:社交媒体; zh-tw:社群媒体; zh-hk:社交媒体;'),。我查了一下,大陆使用“社会媒体”的频率也不是很高,似乎不需要转换。--Ghren🐦🕒 2023年7月26日 (三) 07:34 (UTC)回复
@MINQI:Ghren说的是实情吗?如果是的话,那我也支持这个提议。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8:00 (UTC)回复
他说的对,就我所知大陆一般将“social media”翻译为“社会化媒体”或“社交媒体”而非“社会媒体”。我一直以为“社会媒体”指的是民间媒体  囧rz……。--MINQI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8:11 (UTC)回复
@Ghren:那应该是该转换规则漏了个“化”字了,提ep吧。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10:24 (UTC)回复
还是别转换了,因为“社会媒体”也是对的只是使用的很少,“社会化媒体”也使用的很少,没必要特地设置——将“社交媒体”简繁转换成“社群媒体”即可。--MINQI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2:46 (UTC)回复
social media我印象里中国都是译成社交媒体的啊,应该没必要特别转换,特别是会搞出这种民主社交错误的情况下--本次为您服务的是魔女 2023年7月26日 (三) 17:37 (UTC)回复
“海外民主社会媒体”是这样断句:“海外(这里也可以断?)民主社会(断句)媒体”,是的话,可以用手工断词机制来打断转换。至于zh-hans的写法,中国大陆应该没有这样用语,但新、马不确定有没,如果没有的话,那就“social media”在简体用语根本没有“社会媒体”的用法,那就可以移除掉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8月1日 (二) 00:5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3-10-30

  请求已处理

增加关于SoC的转换:

Item('System on a chip, SoC', 'zh-cn:单片系统; zh-tw:單晶片系統;'),

否则,诸如Windows 11等软件条目中出现的單晶片会被错误的简体化为单片机。 或者就要给所有这类条目都加上已经包含SoC这一项的Electronics公共转换组,但在已经使用了本模板的软件条目中出现SoC还是挺常见的。--Nullizer留言2023年10月30日 (一) 14:26 (UTC)回复

 完成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49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4-05-13

哏圖 香港稱爲 梗圖 (其實兩者都不太常用,但“梗”肯定比“哏”常用,我個人“meme圖”“梗圖”“表情包”混用)
原文:image macro;大陆:表情包;大马:梗图;臺灣:哏圖;
原文:image macro;表情图⇒大陆:表情包;表情圖⇒大陆:表情包;表情图⇒臺灣:哏圖;表情圖⇒臺灣:哏圖

另外bitrate的轉換使用“位元率”應該比“位元速率”好吧,bitrate沒有太多“速”的意思,概念有點像flowrate。--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5月13日 (一) 12:05 (UTC)回复

@Pseudo Classes我就说你当初在#编辑请求_2021-05-31的处置不妥当了吧。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21日 (二) 14:35 (UTC)回复
返回到“CGroup/IT”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