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声明:如果有维基长官发现Sub105编辑质量仍旧偏低,请尽速将其送入监狱封禁,绝无怨言。拜托!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3:34 (UTC)回复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权力平衡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1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1
傀儡与面具,乃是人生必需品。

Sub105是根据维基WP:傀儡政策认可建立的帐号,它与已经永久除役的User:Lukacs帐号,属于同一用户

  • Sub105意指潜舰编号105
  • Sub105帐号不参加一切投票、提名、选举,不接受一切荣誉、编阶
  • Sub105欢迎维基管理阶层邀请它到维基监狱。


您好,Sub105!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 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类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DoraConan 2007年5月5日 (六) 15:33 (UTC)回复

霍布斯

在那个时代,霍布斯除了利维坦外,最知名的其实是他一连串别脚的科学论战。蛮讽刺的,虽然他可以说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但他在其他几个跨足更深、投注心力更多的科学领域反而都四处碰壁。大英百科的传记(需要付费注册)对于这些事件也记载了很大篇幅,所以我想目前的篇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于利维坦,我以后也会扩充这本书本身的条目—利维坦 (霍布斯)。另外Lukacs,我想你还是用原来的帐号比较好吧,我可以帮你把之前对话页的纪录修复回来。Lecter 咖啡馆♨ 20:53 2006年12月20日 (UTC)

很高兴看到你回来

回来就好。有兴趣好好写写台大条目吗?毕竟是您的母校。--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2:27 2006年12月24日 (UTC)

谢谢您,有时间我一定会帮忙的。祝您编辑顺利。今夜好梦,晚安。--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4:41 2006年12月27日 (UTC)

洛卡其,你好!

我是Tszkin,终于找到你啦,在此再三道歉,希望阁下能原谅我的错,我平时上学和上班时间很长,有时未能及时回顾,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优良条目选举中,为“自动”票再三致万二分歉意。

听说你住在欧洲,那里环境好何?近来好吗?

祝愿新年快乐

罪人,  甚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8:19 2006年12月29日 (UTC)上

歌词

正如你所说,不能张贴歌词全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57 2007年3月15日 (UTC)

洛卡其你好

请在是春天啦,欧洲的天气好吗?其实翻译的工作可找多赙个同工,会比较快上手。 近来忙吗?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甚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3:30 2007年3月27日 (UTC)

第四次动员令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译动员令生物动员令异国(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荐新条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暂时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Trueheart2005tw^_^ 07:29 2007年4月5日 (UTC)

Re:感谢问候

欢迎您啊。关于权力平衡,在英语维基有好几多个版本,你是想综合它们吗?--甚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04:49 2007年4月10日 (UTC)

海军军力图

海军军力图若不放最大看,很难了解内容,只看到3个圆形比例图,故这张照片不能像别的照片(非图片)那样给人快速直观的讯息。这图片的有价值之处在于数据,但数据应制成图表,或写成文字,用照片实为不宜,还是去掉,请见谅。至于有没有好的图,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此图好,又有别的好图,尽可以并存,但若此图不适宜,纵使无其他图,也不应用来充数。Hawyih 21:48 2007年4月18日 (UTC)

“我是国际政治与战略专业”、“因为该图是繁体中文吗”、“由您高兴吧。您学问大!”这都是对人而不对事的语言,我不接受,请你收回。无论我们谁的观点与处理方式更益于维基百科和维基百科的读者,但此事上你的风度是尽失的,我给你的留言中没有对人的评论。Hawyih 2007年4月20日 (五) 16:01 (UTC)回复
找这么多理论支持,先射箭后画靶,何必呢。不过我倒长了一点见识,原来只知道说话有自言自语的,原来留言也可以自写自语,你的留言中除了对说的我外,还给自己留一句——“第一句是对我自己,跟您没有关系”,感情您在自言自语,算我多情了。Hawyih 2007年4月21日 (六) 00:13 (UTC)回复
我的一点经验:第一条,在网上千万不能商榷道理、是非,譬如你刚才的第一次留言,就往往会拉出一段没完没了的裹脚布,成为孰是孰非争执routine的开始;第二条,尽量不要用“谢谢指教”、“呵呵”这些陈词滥调cliche,用了只会让自己气短。一点经验与你分享,也算bother你打这么多道理给我的回报。Hawyih 2007年4月21日 (六) 00:43 (UTC)回复
  • 我在自己的对话页自言自语一下,也算自我警惕。对别人的编辑、图片、重定向等维基作为,提出评论与修改的意见时,用语要谨慎。我自己也没有做好。应该反省。Sub105 2007年4月21日 (六) 01:19 (UTC)回复

还是再说一点点。其实我若把自己的立场去掉,站在一个中立层面,到不妨做点分析。两人如果要讲道理,要进行辩论,总要有一个议题。而这个议题却是最要命的,别人给你画个框框,你跳进去与他起舞,那就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事实上,谁设定议题,谁就赢了。我之前先提出一个议题,即你“对人不对事”,你便弄了那么一、二、三、四、五一堆理论、道理过来,目的无非一个,否定这个议题,即你没有“对人不对事”,不存在“对人不对事”的行为。然后,你提出我说的“充数”是否合当,是否用词适合,这样说是否是对其他用户的不尊重其,想让我钻进来。其实我也可以弄一堆道理、理论来否定你的议题,结论为我根本就不承认我有用词不当之处,“充数”的使用是完全是贴切的。但是,这不就正落了我先前说的routine俗套里了吗。所以,我若也弄一堆道理来,bother我打字,也bother你看,实在不是聪明之举。Hawyih 2007年4月21日 (六) 02:00 (UTC)回复

大国

由大家决定去留,请到互助客栈投票吧--阿仁 2007年4月25日 (三) 00:03 (UTC)回复

我曾声明不参加投票,何况我是傀儡帐号,没有投票权。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0:10 (UTC)回复

Sorry, I did not know about it. But to be fair to you and everyone, I will let the entire community makes the decision. You may not be able to vote, but you are allowed to voice your concern and garner support, good luck. --阿仁 2007年4月25日 (三) 00:13 (UTC)回复

“大家”是谁啊?投票率有无规定啊?既然我可以拉票,那选举人名册呢?发起投票的人要不要交保证金?呵呵,开玩笑的啦。各位随便投投啦。该条长官们决定存废前,小人先停工等候啰。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1:17 (UTC)回复

douglas

首先,均势可以表示维持现状这种观点不知道您是从哪听来的。据我了解,均势一词只适用于可以互相紧密影响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例如,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就不可以称为均势,因为他们互相之间影响很少;而支持现状可以称为均势吗?那么,中国统治下的东亚可否称为“均势”呢?另外,如果世界有了紧密的秩序,即无政府状态消失时,均势也随之消亡了,我想您没注意到的是这一点。中国的东亚,就属于这种情况(朝贡体系);当前的世界,多少有些类似(国际贸易体系)。均势意味着国际间的潜在对抗和(尤其重要的)制止任何一个大国独占熬头,现在的世界不符合这个情况。美-中对抗并不是均势的体现,因为其他大国无意利用这一点进行复杂的结盟。如果您查看更多最近的资料,会发现思想家们正寻求“恢复均势”,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均势了。我个人认为均势甚至在苏联解体之前就消失了。

另外,您弄混了战略国家和大国的概念。有些国家由于位于大国门口,或与大国有复杂的承诺,因而战略地位很重要,甚至他们的情况会影响世界;但这不等于他们是大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03:35 (UTC)回复

PS:关于那张图片本身,我认为提删的理由并不充分。不过,由于我是简体字使用者,也许不能发表太多意见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03:50 (UTC)回复

Sub105

很有帮助。首先,均势表示现状这一观点到处可以听到。例如,东亚的均势是美国的影响力并未消退反而有所加强,有人说是美国主导(primacy)还在上升,这就是现状,破坏这一现状就是破坏均势。均势就是美国维持优势的现状。如果中国的影响扩张到东盟或台海,美国优势退却,就是破坏均势了。

我原文不是说这是唯一正确的均势观,而是说这是一种观点--均势即现状。而这现状虽有一较为优势的力量反对挑战,但其他力量也使优势者的优势无法过度扩张,这样看,就又回到原始的均势观点。均势是“动态的”,有可能是一个强权与数个次强有合作又有对抗的状态,也可能是多极相互制衡。“现状”即此动态过程中,一段维持较长的力量对比态势。也就是Kissinger(1994) keeps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或Morgenthau (1954)"a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comes from power struggling states"。

您强调的似乎类似Waltz的观点,但Waltz(1979)更强调"balance will restore sooner or later",也就是说,打破一种现存的均势的作为,迟早会被均势的惯性拉回原状。这样看来,东亚朝贡体系能维持时,可以算一种均势。中国优势,但要expand excessive power,也会被惯性所抗拒。这就是Waltz所说,已经优势的大国,若对其他大国穷追猛打,犯了seeking for excessive gains的错误,一样会打破均势,遭致反弹。所以均势是动态的。当一个强权的internal build-up下降,均势的configuration会被重组,导致一种新的均势出现并稳定下来。

我的图没有混淆战略国家与大国。图中显示的,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大国。但是这些大国彼此间的均势和紧张关系,很大程度来自其他几个关键的中型强权。大国间关系以及它们与关键性的中型强权(战略国家)的关系,共同决定了和战的远因与近因。这就是我的图的总意旨。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4:13 (UTC)回复

RE

您提到了基辛格和摩根索的观点。这都是美国思想家,且不论他们的思想传统是否与欧洲思想的有别(美国从未经历过欧洲的条约体系和均势斗争)。我想,他们思想中有一点您或许没意识到:“a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comes from power struggling states”,表明国家间存在竞争;“虽有一较为优势的力量反对挑战,但其他力量也使优势者的优势无法过度扩张”,这需要占优势者本身有进一步扩张的企图,并确实被抑制。

“东亚朝贡体系能维持时,可以算一种均势”,非也。朝贡体系能维持,是因为中国本身并未有追求更大一步扩张的企图;当中国想这么做时,体系就完蛋了(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而中国的扩张被制止时,都是因为内部因素,而不是在大国战争中被打败(即使与阿拉伯的中亚之争也是如此,假如没有安史之乱,谁能说结果如何呢?毕竟阿拉伯人孤军深入)。维持太平的人不是其他国家,而是中国本身,因此这不是均势,而是霸权(也许与游牧民族的关系确实居于守势,但游牧民族谈不上参与国际体系)。在国际关系学上,霸权与均势绝对是描述的两种状态,这您也同意吧。否则罗马帝国也可看作是均势的特例了。

现在的国际体系,我比较支持这是一种“罗马人民的和平”。维持现状的,一是美国本身;二是其他大国根本不打算与美国对抗。如果真的产生了集团式的尖锐斗争,我想那时恐怕是有动态均势了。但是,如果大国之间本身力图避免冲突时,那是“保持和平”,而不是“维持均势”了。否则难道欧盟也是均势的产物吗?不过,确实存在地区均势,这是我最初论点的漏洞。我一直把真个地球当作观察点,这是冷战思想的残余了.... 某些局部地方,是存在均势状态的。但是这种均势是“非对称”和“一对一”,并不卷入更多大国。

关于那张图,我的意思是它的现在形式不适于大国这个单一条目。既然这个条目描述的是大国,那么就没必要把战略国家也包括进去,以免产生误解。所以我才在互助客栈留下那些话。总体上,我是支持保留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04:39 (UTC)回复

PS:我要下线了。我并不是国际关系学专家,也无意让您停止编辑此条目,请不要误解。我只是对这条目感兴趣罢了。我注意到刚才User:枫…秋絮改动了大国条目。他一直对这类条目很感兴趣的。也许您应该与他联络一下,或许能获得支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04:50 (UTC)回复
我已经把引起您不快的那些留言拿走了。如有冒犯,请您原谅。--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04:59 (UTC)回复

均势的进一步讨论转贴

很有建设性,比起之前所有来指教小人的,都有建设性。小人很愿意多交流。

您是专家,季辛吉与摩根索都是二战时期从德国移民美国的犹太人,他们都指责美国不懂欧洲的古老智慧。我想他们应该更多代表欧陆思潮,不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比较算是美国独有的国际关系观点,因为它更能反应美国的天命理论(Neo-Menifest Destinarianism,包括新里根主义)。

您抓到两个要点,霸权与均势在概念上的区别,以及“地区均势”的问题。这两点看得透彻。从某种角度来看,霸权意味著整个体系的均势被破坏,尽管还存在某些地区的均势。其唯一还没有达到的目标,是还没成为世界性的帝国罢了。霸权其实也在破坏现状,企图建立世界性的帝国,终结现代体系。但之所以还未能达到,或者很多时候单边主义遭受抵制,或许就是因为除了区域的均势,在整个体系的范围内,也存在著一个动态的均势,延迟并缓解它的企图。美国,军事预算相当于所有第二到第十三军事大国的总和。但说它能击败一个世界性的反美同盟(假设性的),恐言之过早。美国工业产出占世界35-40%,比其军事优势更逊一筹,这显示其latent power与hard power间有一个Gap的问题。所以当前体系似乎仍能认为存在一个有单一超强的动态均势吧。我这样看的。

至于中华帝国在东亚体系的历史,这个突破口很好。能否用均势研究,还是不能?恐怕需要更多古代史的材料。而且需要提出新观点。毕竟均势、现实主义这些都是西方历史的结晶。这才叫有偏向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自明(inherently)的扩张、攻势倾向(先不讨论守势现实主义)。但中华帝国的情形是如何,在当时其所处区域是否算是已经将“国际”体系结束了?还是说,中华帝国是一个霸权稳定论的霸主,但也处于一个动态均势之中,也被限制难以overstretch,这需要新观点,新材料。这也是我反对很多条目只搞“翻译”,不搞研究的理由。只搞翻译,以外语为尊,是假客观,是自我东方主义(self-orientalized)。谢谢。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10:48 (UTC)回复

RE2

很高兴能与您进一步交流。您的“突破口”思想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弄得像是你我在进行辩论交锋一样;然而须知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张图片的去留,而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倾向于您的观点的。当然我并非有意逃避与您的交流,只是在下实在有大西庇阿一文,已经几次被迫停工了....关于“自我东方主义”一词,我只能莞尔一笑了,因为“东方主义”这概念本身也是西方提出来的,我们拿来使用,很有点讽刺的意思,也类似于承认蝴蝶夫人效应的存在了。但是,说到不应该事事向外看齐,“洋人至上”,这点我也赞同

关于当前世界是否是霸权?(确实有学者认为已经形成全球霸权,不过更多人反对)显然单极并不等同于霸权,然而没有霸权也不等同于存在均势。我想我真正的突破口在于第3个:均势强调体系内部存在斗争。真的,如果所有国家都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势均力敌,我也不认为可以称为均势状态。也许是我理解有误,但我认为,均势作为一个概念的前提是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没有一种广泛追求和平的目标(一些国家采用均势理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到和平,而是避免自身利益受损,而且达到均势的方法之一是战争);其成员力图攫取利益,以至甘愿玩零和博弈。所以以前的均势表现为:国家自身拼命加强实力,同时缔结复杂的军事同盟。在当前的情况下,许多大国与美国有利益上的一致。从各国的国防预算看,并没有达到维持均势所需的水平。我想,只有在美国真的甘愿去侵犯他国的利益时,他自己成了这个半稳定的“现状”的破坏者,出现国际间的大对抗,才会促成您所说的均势的来临。否则,除非明显的竞争者(显然是某几国)国力飞速发展,这种奇怪的和平(只是大国之间的和平)就会长久持续下去。不过,也许存在这种可能?由于经济文化发展,各国消弭一切矛盾,那就直接实现“和谐世界”了(笑)。假如真的这样,那均势做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扔进坟墓了(其实我提出地区均势,本是承认自己看法的失败(我最开始说得像是均势状态已经灭绝了一样,见互助客栈);您却认为这是我找到突破口,真是...)。

关于搭便车行为(比如某几国出于长远利益明显容许美国向热点地区扩张并容忍当前体系的不平衡)和动态均势,请容我再作思考。--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5日 (三) 11:48 (UTC)回复

RE3

呵呵,请加油。维基很需要您这样真正认真的维基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6日 (四) 02:23 (UTC)回复

经过打个招呼

还记得我吗?洛卡其

近来见到阁下对维基的热情,便过来打个招呼。

近来好吗?

我爱黑涩会上课啦!美眉来找我吧!♥2007年10月27日 (六) 13:30 (UTC)回复

您创建的条目可能侵犯版权

欢迎参与中文维基百科。您所发表的条目“为全体藏人获得真正自治的备忘录”可能转贴了未经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协议下发布的网站内容,由于这有可能侵犯版权,内容已经隐藏了。即使已标明出处,但如未获原作者授权以GFDL转载内容,仍是属于侵犯版权的。维基百科不能收录侵权内容,请您理解。

不过您还是能够挽救那篇条目的。您可以在“临时子页面”用自己的话改写文章内容。如果您是文章的原作者,您可以到文章的讨论页、或当天的侵权审查页提出说明。希望您下次创建新条目时能秉持原创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来作为编写守则,切勿抄袭。谢谢您的参与,也期待能再次见到您的贡献。 —-‘Skjackey tse’ 2008年11月22日 (六) 05:10 (UTC)回复

首先,《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等来自中华民国法律、《台独党纲》等为公文,依据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属于公有领域。但是《为全体藏人获得真正自治的备忘录》于美国或中国内地写作,据两地版权法,皆不在公有领域之范围。最后,不论单纯的摘要或翻译皆为著作权法中的修改行为。冀能解答。-‘Skjackey tse’ 2008年11月24日 (一) 07:02 (UTC)回复
(*)提醒最佳做法:要求著作权人放弃著作权。(在下不想搬出一大堆law viewpoint,这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Skjackey tse’ 2008年11月27日 (四) 14:05 (UTC)回复

邀请讨论2011年香港春聚

邀请你的维基人是:拉叔(留言~) 2011年4月15日 (五) 05:49 (UTC)回复

致 《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读者:

我们想要让您知道,以2017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为期,共有针对方针与指引的新提案25项,已通过4项。谨就通过者加以介绍:

  • 特色图片标准已经修订,图像最少大小放宽至1000像素并订下例外条款。
  • 翻译指引已经修订,增加翻译注意事项。
  • 勇于提问指引已经确立,提醒用户要勇于发问,以达致减少争议。
  • 签名指引已经修订,提醒用户毋须于结构讨论页签署。


编撰小组

R96340
Aotfs2013
J.Wong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57 (UTC)

借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所发送

《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是第一份关注于维基百科政策建设的刊物,由R96340Aotfs2013J.Wong等编撰小组共同编撰,帮助社群成员掌握方针与指引的脉动。《维基百科政策公报》将以月为周期,于每月15日定期发刊,欢迎任何感兴趣于维基百科政策的维基人订阅《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若您没有主动订阅《维基百科政策公报》而收到《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是因为您被编撰小组认为是应掌握维基百科政策脉动的使用者,您可以将您的使用者名称从公报发送名单订阅清单中移除,并在您的使用者页面添加特殊分类以停止透过《维基百科政策公报》掌握维基百科政策脉动。

《维基百科政策简报》政策异动通知

我们非常重视使用者对于接受《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感受,在2017年12月号(创刊号)的发送后,我们注意到一些使用者对于简报的发送感到不适,对此我们感到万分遗憾,并且已于第一时间自相关清单中移除不愿继续收受简报发送的使用者。经过编撰小组审慎地评估与考量,我们决定在2018年1月号中取消对于引发一些使用者不适的List B的发送工作,为了在政策异动下维护您的权益,我们借由此则讯息向您通知相关政策异动;如您希望继续借由《维基百科政策简报》掌握中文维基百科之管理人员及方针指引变动,您可以将自己加入一份全新的专属清单以保持对于《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订阅。

感谢各位读者对于《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的支持,我们希望能与您共同努力使中文维基百科更加美好。


此则讯息由《维基百科政策简报》编撰小组借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发送于 2018年1月14日 (日) 16:16 (UTC)回复


投票通知:试行安全投票(SecurePoll)

 

由于2021年维基媒体基金会针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行动暴露了本地社群自治的一些问题,社群展开了一连串的讨论以尝试修补此前选举制度的漏洞。

参与讨论的编者认为,使用安全投票(SecurePoll,一种维基媒体内部投票系统)可能可以解决一些既有问题,包括拉票等,但是是否施行此制度则需要社群共识决定。

据此,现决定举行一场安全投票,以决定是否在管理人员选举中试行安全投票制度。本次投票有三个问题,除了第一题为测试题以外,其他问题的结果都可能影响中文维基百科的未来发展。

本次投票之投票期为2021年12月11日 (六) 00:00 (UTC)至2021年12月25日 (六) 00:00 (UTC)。

关于安全投票:
  1. 保密:阁下投票之内容将获得保密,除选举管理员以外无人可以得知。本次投票将由基金会职员担任选举管理员。
  2. 自由:阁下投票后到截止前,可以任意改票。新的投票内容将覆盖先前的投票内容。
  3. 公平:为避免傀儡操控投票结果,投票时将纪录一些技术数据,此与阁下平常编辑维基百科时相同。

参与投票

希望阁下能够踊跃参与投票!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1年12月11日 (六) 09:57 (UTC)回复


此讯息由大量讯息发送功能传送给所有合资格投票人(包括延伸确认使用者或管理员权限持有者,在投票开始时被封禁者除外)。
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收到所有透过大量讯息发送功能发送的讯息,您可以在您的使用者对话页内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个分类。

邀请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管治相关讨论

 

2024年管理人员制度改革意向调查经已结束,调整管理人员上任标准容许用户获得临时管理员权限设立仲裁委员会修订管理员长期无活动解任方针已获社群共识采纳,目前正在讨论实行的细节。请踊跃参与以上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1月5日 (五) 06:01 (UTC)回复


本条消息是使用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管理人员选举及问卷进行中

 

中文维基百科管理人员选举正在进行,ASidATannedBurgerManchiuUjuiUjuMandan四名用户参选管理员,另有行政员AT参选监督员。投票期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诚邀您踊跃参与投票并表达对候选人的意见。

请注意管理人员选举无当选限额,各候选人分开计票,支持票不限于一票。

投票连结 · 管理人员选举问答


社群亦正就未来仲裁委员会对管理人员除权的权力进行问卷调查,您可在上方投票链接找到表单匿名表达意见,或直接前往讨论页发表意见。


回馈请求服务已上线,诚邀您订阅有兴趣参与有关讨论的话题。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4:12 (UTC)回复

管理人员解任投票通告

 

Mys_721tx的管理员解任投票(第2次)正在进行,投票期为2024年7月12日7月26日,诚邀您踊跃参与投票。


投票须知
  • 依据方针,本次投票必须按照指定格式在安全投票的“投票留言”框内填写文字来进行投票,并给出理由
  • 由于技术原因,因而保留空白的投票选项,但空白选项是无效的,请在“投票留言”一栏留下您的投票及理由
  • 请注意,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仅能计入总有效票数,但不会计入得票比率
  • 在系统中,每个用户只有一票会被储存。您可以在投票期间重复更改您的投票,但系统只会储存最新的投票,并覆盖之前的记录。
  • 请尽可能让您的留言简洁。请注意,您的投票留言将在投票结束后打乱顺序并公开可见
指定格式
  • 支持解任:您的理由
  • 反对解任:您的理由
  • 中立:您的意见留言

建议在您的投票留言最前面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之后是冒号“:”,接着是您的理由。

明确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并给出理由,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不会计入得票比率,未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的为无效票


进入投票页面查看解任理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7月14日 (日) 14:31 (UTC)回复

邀请您参与管理人员任免及仲裁委员会制度讨论

注:此通告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于2024年9月21日 (六) 13:40 (UTC)寄送。若您未来长期或目前暂时不欲接收任何类似讯息,可考虑婉拒消息发送回复

管理人员及仲裁委员会选举(2024年10月)

 
管理人员选举
二〇二四年十月梯次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员选举一览
申请成为管理员一览 申请页 安全投票页
0xDeadbeef
ASid
ATannedBurger(申请续任)
S8321414
SCP-2000
申请成为行政员 申请页 安全投票页
Peacearth
申请成为监督员 申请页 安全投票页
Peacearth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人员选举正在进行。本梯次有五名用户申请成为管理员,并有一名管理员申请成为行政员监督员。您因符合投票资格而收到此讯息。

投票期从2024年10月25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8日 (五) 00:00 (UTC)结束,您可在右方(或上方)的一览工具栏找到每名候选人的个人选举页面及投票连结;诚邀您踊跃参与投票。请注意所有符合当选条件的候选人均会当选;各候选人的支持率均分别计算,支持票不限于一票

 
第一届 仲裁委员会选举
二〇二四年

经社群超过一年的持续讨论,中文维基百科仲裁委员会将在2025年1月正式成立,而首届仲裁委员会选举将在十一月举行。本届仲裁委员会选举共有16名编者参选,其中12名编者获确认符合参选资格。您因符合投票资格而收到此讯息。

您可点击此连结查看获确认符合参选资格的候选人名单及对应的参选声明和问答页面。

投票期从2024年11月1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15日 (五) 00:00 (UTC)结束,您可点击此连结参与投票;诚邀您踊跃参与投票。

请注意本届仲裁委员会选举共开放13个席位,首13名符合当选条件的候选人均会当选;各候选人的支持率均分别计算,支持票不限于一票

回馈请求服务已上线,诚邀您订阅有兴趣参与有关讨论的话题。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10月25日 (五) 06: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