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格式手册/存档5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古典音乐条目的定义句探讨
问题 | 古典音乐条目的定义句如何规范? |
---|---|
问题背景 | 已知古典音乐的名称由几个部分组成:(i)调性、(ii)编号、(iii)体裁、(iv)作品号、(v)别称。以贝多芬 F 小调第 6 号交响曲为例,在英文中其全称可为“Symphony No. 6 in F Minor, Op. 68, "Pastoral"”。古典音乐拥有一套严谨的体系,则在中文维基中(需不需要,如果需要的话,)如何对应给出一套严谨的命名规范,尤其是按照 WP:MOSBOLD 的规范如何界定粗体的范围? |
我的解决方案 | 有几种方式:
前两种方案视作品号为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位置可以较为便宜地改动;第三种方案则视作品号为名称刚性的一部分,位置不能任意变动。 对于带有别称的古典音乐作品,也有几种风格:
另外,古典音乐几乎都是西方舶来。则其外文名应当包含上述的哪些部分,又当如何布置? 同时,WP:MOSALBUM 规范认为音乐专辑和歌曲名称应当括在书名号内,则是否可以外推得出古典音乐名称也应该括进书名号内的结论? 实际上“编号”部分也有两种风格。其一为维基上已成事实规范的“第 x 号”,其二则为以汉字编号,如“F 小调第六交响曲”者。 |
-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0:50 (UTC)
- 严格来说要你加书名号的是这个“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书名号”
还有你的政府,但这只是条目内,你有看过哪个条目名称用到书名号吗,这都是内容规范?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1月27日 (三) 12:22 (UTC)- @Milkypine:在提议中已经提到讨论的是条目开头的定义句而非条目名称,我知道维基百科在古典音乐的条目名称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规范。在上面我确实有表述不清之处,还请见谅。-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3:26 (UTC)
- 参酌本地标注原文的习惯,上面那个范例或许应该写成“F小调第6号交响曲‘田园’,作品号68(德语:Sinfonie Nr. 6, F-Dur op. 68 "Pastorale",英语:Symphony No. 6 in F Minor, Op. 68 "Pastoral"),俗称《田园交响曲》”之类的。——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月27日 (三) 13:13 (UTC)
- 参见User:Anakharsis/沙盒 ——羊羊 (留言|贡献) 2021年1月27日 (三) 13:34 (UTC)
- 但个人喜欢把作品号括号起来,并使用Op.-- ——羊羊 (留言|贡献) 2021年1月27日 (三) 13:40 (UTC)
- 而且觉得现在“对序号是10(不含)以上的作品,‘号’字省略”的规定缺乏一致性…… ——羊羊 (留言|贡献) 2021年1月27日 (三) 13:43 (UTC)
- @Anakharsis:有没有可能将用户 Anakharsis 的论述加以讨论修改之后通过表决使之成为维基百科的正式格式指引?-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5:27 (UTC)
- 就目前的案例来看,作品号并没有加上书名号(例如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肖邦)),有名称才会加上书名号(例如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话说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算甚么类型?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1月27日 (三) 13:54 (UTC)
- 西小协算没有序号的吧,他就写过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羊羊 (留言|贡献) 2021年1月27日 (三) 14:10 (UTC)
历史人物条目Infobox中的出生、死亡地点、籍贯及国家归属应统一使用原称
不应一边用现代名称,一边用古代名称。现名可以加括号放在后面。芄兰(留言) 2021年3月18日 (四) 18:32 (UTC)
- 有混淆历史的可能,用不同名称的原因就是想区别历史时期。就像我们会将清朝时的“惠阳县”称为“归善县”,而不会称为“惠阳县”;反过来我们会将清朝以后的“惠阳县”称为“惠阳县”,而不会称为“归善县”。我们不会将礼萨汗掌政前的伊朗称为“伊朗”,也不会将礼萨汗掌政后的伊朗称为“波斯”。因此,我个人不甚同意此提案。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1 (UTC)
- 当然,如果说的是同一历史时期(而非跨历史时期)的话,统一用同一名称反而是应该的。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6 (UTC)
- 你理解错。我指的是一个隋代出生的人,在唐代死去,则应分别使用对应的原称;而非一个用隋唐原称,一个用今天名称。如果他在今天才死,那确应用今天名称。总之他何时死,就应用何时的地名。芄兰(留言) 2021年3月19日 (五) 00:57 (UTC)
- 那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这不是常识吗,究竟是发生甚么事情了?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9日 (五) 03:54 (UTC)
- 郑成功,有人写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死于南明承天府,应该写肥前国平户、大明承天府(或者东都明京)。芄兰(留言) 2021年3月20日 (六) 15:12 (UTC)
- 您要这样写是应当、合理的,但麻烦在括号里附注现今的行政区划,这也是极度必要的。-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3月20日 (六) 20:24 (UTC)
- 他上面不就说了“现名可以加括号放在后面”吗?他不会否定这种做法。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1日 (日) 10:00 (UTC)
- 您要这样写是应当、合理的,但麻烦在括号里附注现今的行政区划,这也是极度必要的。-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3月20日 (六) 20:24 (UTC)
- 郑成功,有人写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死于南明承天府,应该写肥前国平户、大明承天府(或者东都明京)。芄兰(留言) 2021年3月20日 (六) 15:12 (UTC)
- 那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这不是常识吗,究竟是发生甚么事情了?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9日 (五) 03:54 (UTC)
- 你理解错。我指的是一个隋代出生的人,在唐代死去,则应分别使用对应的原称;而非一个用隋唐原称,一个用今天名称。如果他在今天才死,那确应用今天名称。总之他何时死,就应用何时的地名。芄兰(留言) 2021年3月19日 (五) 00:57 (UTC)
- 当然,如果说的是同一历史时期(而非跨历史时期)的话,统一用同一名称反而是应该的。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6 (UTC)
- @芄蘭:你打算就此增订格式手册条文吗?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6日 (五) 09:59 (UTC)
- 建议增加“历史人物条目资讯框(Infobox)中的籍贯、出生、死亡地点,应使用该人物所处年代的原称。可在括号内附注现今名称。”国家归属暂不写了,感觉有争议。芄兰(留言) 2021年3月27日 (六) 15:14 (UTC)
- 有争议的话循事实论述即可,我们现在有WP:PB,这不是只有两岸四地相关的才适用。上面草拟的条文可行(但会微调),我看看适合加入的位置。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8日 (日) 00:51 (UTC)
- 建议增加“历史人物条目资讯框(Infobox)中的籍贯、出生、死亡地点,应使用该人物所处年代的原称。可在括号内附注现今名称。”国家归属暂不写了,感觉有争议。芄兰(留言) 2021年3月27日 (六) 15:14 (UTC)
- 建议在WP:格式手册和WP:分类、列表与导航模板加入以下一条:
“ | 各条目及资讯框模板中所列出的一切地点、行政区划、籍贯及国家归属等,均使用其所处年代的称呼。如有需要,可在括号或适当的栏位(如有)内附注现今名称及国家归属。国家归属当依《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规定,以事实论述(De facto disclosure)为主。 | ” |
以上。我感觉这不只Infobox和人物条目才需要适用,而且也符合编辑习惯。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8日 (日) 01:04 (UTC)
Wikipedia:格式手册#地区用词的格式(指引)
像其他标题一样,用两个等号来造这个外部链接的标题(参阅上面的“标题的格式”)。
这个“造”是什么意思?制造?生产?Manufacture?只有我觉得不合华文语法、惯例吗?还有“这个外部链接的标题”指外部链接章节的标题,是否有些太口语化了?
|
|
或者:
- 用两个等号编写外部链接的标题
- 用两个等号产生外部链接的标题
- 用两个等号制造外部链接的标题
- 用两个等号标示外部链接的标题
谢谢! — XComhghall(留言) 2021年7月17日 (六) 07:30 (UTC)
- 这个字并不会产生歧义,仅仅是读起来不顺口而已,因此没有问题需要修改——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1年7月23日 (五) 12:44 (UTC)
- 不顺口本身就是个问题。晦涩难懂的条文会让人不想去读。写出来的东西是给别人看的,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Milky·Defer 2021年7月25日 (日) 13:34 (UTC)
- @MilkyDefer:有道理。(&)建议改为“造出”。因为“产生”“制造”“标记”“得到”等都说的过去,为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按原字扩充。这句话在Wikipedia:格式手册#因特网及地址的格式而不是#地区用词的格式。这个字在该页面的最初版本就是这样——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1年7月27日 (二) 09:43 (UTC)
- 同意XComhghall的说法“撰写”,使用此词会使说明专业化,其他说法真的不太像“格式手册”会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语感和专业度。Bus Follower(留言) 2021年7月28日 (三) 08:31 (UTC)
就语言冗杂修订Wikipedia:格式手册的提案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目前,某些地区习惯使用更长的词句,例如使用“出现……的情况”“……化”“进行……”等。为了保持并改善条目的可读性和简洁性,提案在格式手册中新增章节,规定条目应该在多种具有相同含义,同等清晰、可读与通用的表达方式中,采用长度较短的方式。--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3月15日 (二) 13:02 (UTC)
- 不同意。这提案是不尊重地区差异的情况,本质上有违WP:5P2。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6日 (三) 01:47 (UTC)
- 1.我的意思不是将一个地区的说法改成另一个地区的,而是把不必要的词省略,比如把“进行把胡萝卜的位置改变到桌子上的动作”改为“把胡萝卜放到桌子上”。2.这种改变不应该不丢失或改变原意,仅仅是语句上的修饰。不知道哪里“有违WP:5P2”了?--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3月17日 (四) 10:10 (UTC)
- 汉语有很多种,上例正是不同语种之间的差距,“进行”据称在某些语种属于书面语言,没有“进行”才不正常。“XX性”、“最XX之一”、“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理。--7(留言) 2022年3月17日 (四) 10:26 (UTC)
- @落花有意12138:“最佳化”是繁体地区常用的词汇,“优化”是中国大陆常用的词汇,两者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按照你的逻辑的话,“最佳化”相对于“优化”而言是存在可省略部分的词汇,因此会被“优化”替换,这明显是不合理的。这是一种情形,另一种情形是我把所有的“优化”都替换成“最佳化”,这也是不合理的。对较长或较短的词句的使用本身可能就已经体现不同地区的中文使用上的差别(但我完全不认同上方Jarodalien的“语种论”),我就拿“2019冠状病毒病”来说,新加坡的叫法是“2019冠状病毒疾病”,“疾病”与“病”明显是具有相同含义、同等清晰、可读与通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因此按照你的逻辑“2019冠状病毒疾病”应该全部改成“2019冠状病毒病”,但“2019冠状病毒病”与“2019冠状病毒疾病”是地区词关系,因此把“2019冠状病毒疾病”全部改成“2019冠状病毒病”会产生不尊重地区差异的情形。我能明白并理解你提出这提案的用意是好的,但这提案在执行上实在有太多bug了,我没办法支持。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7日 (四) 12:29 (UTC)
- 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会关闭提案--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3月18日 (五) 00:42 (UTC)
- 1.我的意思不是将一个地区的说法改成另一个地区的,而是把不必要的词省略,比如把“进行把胡萝卜的位置改变到桌子上的动作”改为“把胡萝卜放到桌子上”。2.这种改变不应该不丢失或改变原意,仅仅是语句上的修饰。不知道哪里“有违WP:5P2”了?--落花有意12138 论 回复请ping我 2022年3月17日 (四) 10:10 (UTC)
-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允许特例中全角空格的使用,但一般不应使用全角空格。”???
“特例”是指什么?“一般不应使用全角空格”是指一般不使用空格,还是一般使用小空格“ ”——版本不同(留言) 2022年7月16日 (六) 22:53 (UTC)
- 特例,比方说,官方名称里真的有个全角空格。一般使用半角空格。--Ma3r(留言) 2022年7月17日 (日) 06:24 (UTC)
跨年份(度)的体育赛季条目命名
2022年了,希望解决相关条目命名格式不一致的问题。过去讨论存档:2009年2月、2012年11月、2014年7月、2018年12月、2021年10月。
“2020–21 ABC(season)”在中维该命名为以下哪种(假设须加上“年”)
- “2020-21年(度)ABC(赛季)”
- “2020年-21年(度)ABC(赛季)”
- “2020至21年(度)ABC(赛季)”
- “2020年至21年(度)ABC(赛季)”
- “2020/21年(度)(赛季)ABC”
- “2020-2021年(度)ABC(赛季)”(年份全展)
- “2020年-2021年(度)ABC(赛季)”(年份全展)
- “2020至2021年(度)ABC(赛季)”(年份全展)
- “2020年至2021年(度)ABC(赛季)”(年份全展)--寒吉(留言) 2022年6月30日 (四) 15:51 (UTC)
- 列出过去讨论中曾被引用的方针与指引:WP: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WP: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WP:格式手册#时间、数字、度量衡。
- 参阅WP:常用名称:“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讨论达成共识之后应将共识加入WP:命名常规。
- 我的意见:支持6及9。--CaryCheng(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2:59 (UTC)
- 根据其他条目标题来看,部分用户创建条目时会用错连接号,所以可以考虑弃用,暂时支持8或9。--东风(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3:20 (UTC)
- 补充说明,“赛季”对有些联赛来说未必会使用到,例如以“联赛”做结尾的体育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en:2022–23 Premier League)、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21-2022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或是官方命名 “2021-2022赛季CBA联赛”)、超级篮球联赛(“2021-22 年(第 19 届)SBL 超级篮球联赛”,但条目直接使用常用准则命名即“第十九季超级篮球联赛”)。另外Category:热带气旋季也有牵涉到相关问题,只是维基上应该九成五以上还是牵涉到体育赛季较多。提供现存其他命名方式之一,“ABC2020赛季”(Category:广州足球俱乐部、Category: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赛季)。--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4:49 (UTC)
- 第七或第九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7月1日 (五) 14:23 (UTC)
- 支持6,其次7。9也可以,但如果格式要全面统一就不合适,因为“2020年到2021年”我觉得也可以。--YFdyh000(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3:22 (UTC)
- 是否全面统一还有待商榷,但至少同个联赛的赛季格式要统一,比如Category: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就需统一,也须解决连接号问题。您是第一位提出要使用“到”字的用户,过往讨论都提出使用“至”字,所以我才只列出“至”字方案。--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4:15 (UTC)
- “到”稍显白话,“至”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7月12日 (二) 15:03 (UTC)
- 是否全面统一还有待商榷,但至少同个联赛的赛季格式要统一,比如Category: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就需统一,也须解决连接号问题。您是第一位提出要使用“到”字的用户,过往讨论都提出使用“至”字,所以我才只列出“至”字方案。--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4:15 (UTC)
建议空格尽量全形,尤其引作品名,新闻标题等
东亚文字预设已是全形,空格也应全形以保持一致美观,就算作品名用半形,除非在欧文(拉丁字,阿拉伯数字等)字元间,如官方半形则另注
例:
《标 题 A 1》
《标 题,A 1!》--捍粤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7:56 (UTC)
- 输入较为不便,也可能其他问题,社群观点为一般不使用。全形符号很多,各出版物有不同偏好。此外,条目正文中目前通常不留间距空格(所谓“盘古之白”),但指引中同时允许专有名词的“先到先得”。--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8:44 (UTC)
关于条目定义句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在事件相关的条目里,有编者用“某事件是某事件”这样无意义的句子,还有逻辑不通的句子,例如“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22年9月8日傍晚过世之后,英国王室与英国政府就葬礼及王位继承相关的一系列政府行动,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应”----女王的离世就是女王的离世,怎么会“是政府行动”、“是各国反应”呢?因此,关于条目定义句的规则急需补充,否则将有更多强行迎合格式而违反中文语法的情况出现。--🐹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0日 (六) 18:31 (UTC)
- 已有WP:BEGIN,但目前不是正式指引。这些问题是中文功底问题,有些是生搬硬套。“是”哪怕改成“条目介绍”也好,或者重构语句,该指引也提到“引言第一句并非必要是条目名称不可”。--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0日 (六) 21:10 (UTC)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的条目定义句是我添加的:
“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22年9月8日傍晚过世之后,英国皇室与英国政府就葬礼及王位继承相关的一系列政府行动,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应。 | ” |
- 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的规则与WP:BEGIN互相矛盾;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是正式指引,WP:BEGIN不是。
- 依照正式指引编辑是正确做法。
- WP:LS(即WP:BEGIN的导言段落,非正式指引):“序言章节在条目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介绍条目的主题、概括条目的重点。”我所添加的条目定义句概括了整个条目的重点,符合WP:LS这一段落的要求。
- 如果社群共识通过WP:LS成为正式指引,或是通过WP:BEGIN段落成为正式指引,或是修订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那我就不会坚持添加这段条目定义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04 (UTC)
- “条目定义句”没有说必须用“是”。“一般来说,条目名称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词。”应适用常识,构成语病就不一般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5 (UTC)
- 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一般来说,条目名称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词。如果这样做有困难,也请无论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条目名称,越靠前越好。”只要改写的条目定义句符合指引,我就不会反对。--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05 (UTC)
- 阁下的意见似乎是改写成这样:
- “条目定义句”没有说必须用“是”。“一般来说,条目名称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词。”应适用常识,构成语病就不一般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5 (UTC)
“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条目介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22年9月8日傍晚过世之后,英国皇室与英国政府就葬礼及王位继承相关的一系列政府行动,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应。 | ” |
- 这样改写符合指引,我不反对。--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6 (UTC)
- 我记得“本条目介绍……”并不符合要求。--🐹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29 (UTC)
- “本条目”是MOS:自提。“介绍”等用词,在xx的争议、批评、列表等条目中印象中不算少见。--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23:56 (UTC)
- 我记得“本条目介绍……”并不符合要求。--🐹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29 (UTC)
- 这样改写符合指引,我不反对。--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6 (UTC)
- WP:BEGIN足矣。--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6 (UTC)
- 只要社群共识通过WP:BEGIN段落成为正式指引,我就不会坚持添加这段条目定义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05 (UTC)
- 导语句一般是希望导语主语是条目名称,这在物类的条目是合符常规的(对物进行另一个通用性质的定义),但对于事类似乎有点啰嗦,可能会出现拆词写法的需要(例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22年9月8日傍晚过世之后,………………)——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8 (UTC)
- 是的,应用在“事类”有时会有困难,但不是做不到,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以及入侵科威特都可以做到。也因为过去社群认知到有时会有困难,所以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才会说至少要在第一段用上条目名称(请见上方引述)。
- 我认为伊利沙伯二世之死会难以撰写条目定义句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个条目标题根本不符合WP:常用名称。不论在中文或是英语的可靠来源,都没有使用“伊利沙伯二世之死”当作主题、标题或关键字来报导女王驾崩相关的新闻及活动。毕竟这个条目其实是为了减少伊利沙伯二世的篇幅,从中拆分一个段落独立而成。
- 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尽我们的中文写作能力去将条目定义句写成符合格式手册规则的格式。--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48 (UTC)
- 我认为是格式手册应该向通常的表达靠近。大多数的媒体在报道事件时都会直接说“某地发生某事件”或者“某事件在某时某地发生”,强行要求写成“某事件是……”反而不合常理。--🐹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36 (UTC)
- 虽然但是啊,中央社可是使用了“英国女王辞世”作为一系列报道的专题合集名称的,你的这个论点二不能成立。--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4日 (三) 04:46 (UTC)
- 你说的对。后来我看到BBC用“Death of Queen Elizabeth II”当新闻标题,与英维的条目名称算是一致;如果我一定要抬杠的话,“伊利沙伯二世之死”和“英国女王辞世”仍是差异很大的两个词语,而“英国女王辞世”应该是比较好的条目标题。不过都要推WP:BEGIN成为正式指引了,这些小芝麻就让它过去吧。--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4日 (三) 05:03 (UTC)
- 我已经参考英文维基百科重新翻译了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建议尽快将其列为指引,避免出现不合常识且无意义的定义句。--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1日 (日) 10:15 (UTC)
- 感谢阁下贡献,建议阁下迳至WP:互助客栈/方针提案,或是将此讨论移动过去,交付社群决议。
- 提醒阁下WP:BEGIN仍有一处与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有冲突:
WP:BEGIN |
|
---|---|
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 | 一般来说,条目名称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词。如果这样做有困难,也请无论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条目名称,越靠前越好。 |
- 可能要同步修改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10:32 (UTC)
- 由于上方讨论中有提议建立新的指引,因此将讨论串移动至方针版。现提议将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章节确立为正式指引,并将Wikipedia: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章节内容替换为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
。——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 (+)滋磁----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11日 (日) 17:11 (UTC)
- 几个月前我才提过序言章节/列明来源,照这速度2024初应该可以全篇通过。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2年9月11日 (日) 18:09 (UTC)
- 我关心的是执行起来是什么效果。--🐹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2日 (一) 04:32 (UTC)
- 就条目首句的写法,WP:GA里收录的、导向各个优良条目的小介绍可以算作“成功案例”。--🐹通辽汗国驻维基百科临时代办(讨论·贡献·成就) 2022年9月12日 (一) 04:37 (UTC)
- 我建议可以在条文通过后,把整个段落替换成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
即可。--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1 (UTC)- 可是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的内容,有非常多没有写进WP:BEGIN,不太适合整个段落替换。--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8 (UTC)
- 基本上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已经涵盖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的内容了:
- “另外,有关非中文概念、中文无通用译名等条目,可以在提及条目名称后,在括号里加上原文称号。”,这不需要写入格式手册,用常识就能知道标注外文需要加括号;
- “如果该名称的来源是外文,请在括号里加上标明语言的外文原名。……”,这个在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外语名称有详细说明;
- “如果该条目的题目有多于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都要以粗体显示。”,与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标题和别名的加粗矛盾,序言章节格式手册规定只有“常见的缩写或简称”才要加粗;
- “请您尽可能在首句带出文章所属的主题。如:”,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内文连结有详细说明。
- 因此直接用{{main}}替换即可,此外,英文版的en:Wikipedia:Manual of Style也没有专门提到条目定义句。--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2日 (一) 10:23 (UTC)
- 好吧,我还是有疑虑,不过不反对,就依照阁下的意见提案。--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33 (UTC)
- 基本上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已经涵盖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的内容了:
- 可是WP: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的内容,有非常多没有写进WP:BEGIN,不太适合整个段落替换。--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8 (UTC)
- 好像还行。"伊利沙伯二世之死"不适合当首句的第一个词语,不应强求。--Temp3600(留言) 2022年9月15日 (四) 15:50 (UTC)
- 讲一句实在话,创建“xxx之死”作为条目名真的适合吗?这岂不是又一个创建标准不一,和页面存废讨论问题大致类似。请问读者要知道某人之死的原因有什么实质意义吗?--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12:06 (UTC)
- 埃及艳后和约翰·列侬表示...,话说从技术层面,有理由禁止这类条目的建立吗?毕竟他们都符合关注度不是嘛。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2年9月17日 (六) 16:07 (UTC)
- 维基百科应该是不会阻止“xxx之死”作为正式条目名称才对。但这样是不是像“安倍晋三之死”就不应该重定向至“安倍晋三遇刺案”呢?难说。可能是要先看有无明确死因吧,倘若没有则再用“xxx之死”作为名称。--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21:31 (UTC)
- 这种目前应该还没有命名常规或惯例,“xxx之死”应该是翻译自英维的“Death of xxx”,虽然英文中形容某人的死亡基本都是用“Death”,与死因关系不大;但中文有很多写法,比如“xxx去世”、“xxx病逝”、“xxx身亡”之类的写法都是比较可用的,如果有需要可能可以制定一个命名常规。--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36 (UTC)
- 不要忘记还有“xxx死了”、“xxx病亡”等明显带有倾向的写法。中文不去关注抽象哲学概念,春秋笔法倒是玩了几千年,唉。--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5:09 (UTC)
- 或许在该讨论串是明显的两回事吧。但是希望以后看哪个有勇气的编者敢提出关于“xxx之死”系列的名称是否该订定一个命名常规,顺便看看是否该考虑有无明确死因为优先,如确定死因不明或者无明确死因才用的作法,如同上面举例的安倍晋三。--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18日 (日) 18:09 (UTC)
- 不要忘记还有“xxx死了”、“xxx病亡”等明显带有倾向的写法。中文不去关注抽象哲学概念,春秋笔法倒是玩了几千年,唉。--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5:09 (UTC)
- 安倍晋三的例子似乎比照了刺杀案的命名,这些刺杀案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不过本讨论讨论的是定义句格式,不是某些条目如何命名。--绀野梦人 2022年9月20日 (二) 00:25 (UTC)
- 就看谁以后想要提出这提案吧,总之在此讨论串显然就是两回事,不用哈拉了。以后如果出现这提案也不用特别邀请喔,实话实说而已,要不然干嘛举例安倍晋三的例子?--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20日 (二) 04:47 (UTC)
- 这种目前应该还没有命名常规或惯例,“xxx之死”应该是翻译自英维的“Death of xxx”,虽然英文中形容某人的死亡基本都是用“Death”,与死因关系不大;但中文有很多写法,比如“xxx去世”、“xxx病逝”、“xxx身亡”之类的写法都是比较可用的,如果有需要可能可以制定一个命名常规。--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36 (UTC)
- 维基百科应该是不会阻止“xxx之死”作为正式条目名称才对。但这样是不是像“安倍晋三之死”就不应该重定向至“安倍晋三遇刺案”呢?难说。可能是要先看有无明确死因吧,倘若没有则再用“xxx之死”作为名称。--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21:31 (UTC)
- 埃及艳后和约翰·列侬表示...,话说从技术层面,有理由禁止这类条目的建立吗?毕竟他们都符合关注度不是嘛。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2年9月17日 (六) 16:07 (UTC)
- (纯粹的措辞建议)“无论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条目名称,越靠前越好”这句话语气太强烈了,应该用弱化一点的“仍然建议”、“请考虑”之类的表达。用“无论如何”恐怕在日后又要造成困扰,让大家不明白究竟为什么当初要用这么强烈的表达,以致于在特殊情况下难以变通。--Tiger(留言) 2022年9月18日 (日) 00:02 (UTC)
- 目前的提案是将Wikipedia: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这一章节直接替换成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
,提案通过后“无论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条目名称,越靠前越好”这句话会去掉,新条文中的对应描述是“如果条目名称本身已是正式的或被广泛接受的名称,请在第一句话中以粗体显示,并应尽量放得越前越好”。--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26 (UTC)
- 目前的提案是将Wikipedia:格式手册#条目定义句这一章节直接替换成
- Wikipedia:忽略所有规则,毛泽东之死、蒋中正之死没有用这种定义句,且明显比“之死是什么”这种读起来通顺--Kethyga(留言) 2022年9月20日 (二) 00:48 (UTC)
- 所以提案将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列为指引,提议条文中有要求“如果条目命名在首句难以自然地被使用,那请不要试着以重复变换谴词的方法把命名塞进去。”--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20日 (二) 12:26 (UTC)
- (&)建议:WP:BEGIN自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提案迄今,社群无反对意见,其他意见均已获得提案人正当合理的回应。依WP:7DAYS,提议进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23日 (五) 04:53 (UTC)
- 确实可以考虑开始公示了,上面提到的“xxx之死”那是另外一回事,跟这个讨论串是毫无关联的。以后看谁有想要提出这类型的讨论吧,现在这个“xxx之死”讨论已经告段落了。--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2年9月23日 (五) 09:30 (UTC)
公示7日,2022年10月1日 (六) 06:55 (UTC) 结束:WP:BEGIN自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提案迄今,社群无反对意见,其他意见均已获得提案人正当合理的回应。依WP:7DAYS进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24日 (六) 06:55 (UTC)
- (?)疑问:MOS:BEGIN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段首,但WP:BEGIN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这样的重定向设计不会让人混淆吗?--Maccomcre(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2:26 (UTC)
- @BlackShadowG:烦请阁下回应。--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7:37 (UTC)
- @Maccomcre:依阁下建议,已将MOS:BEGIN也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第一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9:43 (UTC)
✓ 通过:公示已达7日,未有新的修订意见,WP:BEGIN提升为正式指引获得通过,谢谢所有参与讨论的使用者。--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10:47 (UTC)
-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捷径重定向问题
@CaryCheng:我的建议不是这样,而且对比英文版,MOS:BEGIN是指向段首而不是第一句,所以看来错的是WP:BEGIN,而MOS:BEGIN本来是对的。所以CaryCheng你现在的更改反而有问题,MOS:BEGIN和WP:BEGIN应该重定向到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段首才对。--Maccomcre(留言) 2022年10月2日 (日) 11:05 (UTC)
- 已将MOS:BEGIN和WP:BEGIN均重定向至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段首以与英文维基百科保持一致。此外,由于本文为格式手册,更加推荐使用MOS开头的捷径,因此我已经把WP:BEGIN移除{{shortcut}}。--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0月2日 (日) 13:59 (UTC)
WP:格式手册有关百分数等的格式问题
现行条文对百分数的处理与常见用法不符,亦不合en:MOS:PERCENT;同时,弧度、梯度的情形需要补充。 --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08:07 (UTC)
- 用明朝剑斩清朝官是不是搞错什么,英维不适用中维,而内文写道“建议”并非强制执行。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02 (UTC)
- 提及英维是因为西文是百分数如此表记的借入来源。如果这种建议既不合外语借入来源,也找不到相关的本语种标准,更不反映站内实际的使用情况(如百分数这个条目本身),那么这样的所谓“建议”显然是需要被修正的,否则任何误植的条文都可以用这一条辩护了。--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19 (UTC)
- 如果您非要为这一条辩护的话,请自君始(您的用户页所上用的框就不符合这一规定)。--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21 (UTC)
- 常见用法无异议、参考英维标准无异议。但是,应该查一下依据的标准和当初讨论。台湾国际单位制手册第 9 版 (2019)第39页称“国际公认的符号%(百分比)可以与 SI 一起使用。使用时,应有一空格分隔数字和符号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BIPM第37页为相同表述,"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ymbol % (percent) may be used with the SI. When it is used, a space separates the number and the symbol %.",应是此项来源。en:Percent sign#Correct_style则详细提到了各语言常用的不同间隔风格。我觉得可以讨论条文是否要参照英文,依中文的实际情况和常见用法,允许或建议通常使用不符合该国际标准的规范,信息框、学术条目等领域又是否要例外。中国大陆的规范待查。--YFdyh000(留言)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43 (UTC)
- 感谢补充国际单位制的有关条文,不过台版标准第42页(PDF第46页)的“(10±0.01)%”像是自身亦不符本标准。另外,百分数本身并不由国际单位制定义,在数学教学中一般也不将其视作单位(如99%通常视若同0.99的数,惟更强调由比例导出)。
- 在数字排版领域,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内文实际使用的是无空格样式,其参考的已发布标准《日语排版需求》的3.1.10条e项则明确百分号前不加空格且不可断行,可做参考。--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6:00 (UTC)
- 台版标准第42页(PDF第46页)的标题是"第 1 届 CGPM,1889 年",段落是"考量"。
- 现行条文写得很明确,跟计量单位(SI)字母符号并用时加空格,麻烦请先点内连去看这是哪七种计量单位。这个段落只是在讲 SI,所以引用的是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BIPM,而 % 会被一并纳入是因为这个条文写的就是"跟计量单位(SI)字母符号并用时"(条文内文),而 % 是可以跟 SI 并用,这个时候 % 前面要加空格(symbol % (percent) may be used with the SI ... a space separates the number and the symbol %)。
- 你想要一个跟 SI 无涉,针对无量纲采用空格的说明,建议另开一条,不要并在 SI 那条里面混杂,这样既不符合 SI 对于空格的使用规定,也让人搞不清楚该条目是不是专门在讲 SI 的空格使用。
- --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6日 (日) 05:25 (UTC)
- 不明白第一项是什么意思,引文也应该遵循排版要求。不过我认同国际单位制的要求的确如现行。
- 现行条文并未明确“并用”,界定“并用”也缺少明确界限。这条提议算是要替代而非增补这条实际上(de facto)并未完全被中文(乃至CJK)接纳的关于百分号的国际计量局规定:在数字排版领域的可参考标准中,《日语排版需求》的3.1.10条e项明确百分号前不加空格,而紧随的f项就给出了“75.123 4 kg”的例子。原条文中的“在反映一个具体数量时”是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即使要另开一条也需要改动既有的这一条,当然(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是需要再修订草稿,改变条文中指定的上游标准的。
- 原条文使用百分号的方式,在维基的环境中大约只有计算式的情形下会用到(如计算热机效率 )。可以考虑在正文(遵循数字排版规则)和公式(遵循国际单位制要求)环境下作不同的规定。
- --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07:48 (UTC)
- 那是一个 quote,基本上就是照搬,不会为了刻意符合现代呈现标准去调整他,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去纠结46页不符合,没意义。
- 请问 % 是哪种 SI?这属于有读内连就懂。W3C 标准跟 SI 标准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针对 SI 的论述你要拿 W3C 标准来作依据?
- 另开一条的部分你误解了。
- (好比说原条文是在这个星号)"在反映一个具...除外(例:89°、12′、3″)。"
- (<- 换行打个星号以后,这边放你的另开一条)
- 你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调整你想要的条文形式,我对此并无意见。
- --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7日 (一) 06:58 (UTC)
- 引用W3C标准是因为格式手册提及关于数字与符号配合使用的规定只此一处,抱歉可能因为提案中没有改动上游标准的引用造成了误解。我对您对SI标准的解释并没有异议,只是 (1) 站内外的实际使用都更接近W3C标准;(2) W3C标准更综合,其面向数字排版的特点也更适合维基作为网站的格式手册引用。我明白现在的提案还需要更改,但是希望能在再一次修改提案之前先收集对“是否应当明确一般正文中百分号使用时无前导空格”这一点的意见。目前提案修改的大略想法是 (1) 替换原条文,引用W3C标准指引正文格式;(2) 将国际单位制的“并用”适用于公式环境,明确其与W3C标准在百分号运用上的不同。--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2 (UTC)
- 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首先他还只是个 draft。其次他的作用是什么呢?根据目的里面讲的"作为实现这个责任的基础,本文整理了中文(汉字)书写系统在排版上的需求。一方面说明需求事项以明确描述中文排版之需求与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与既有标准(如Unicode)的对应,冀求透过本文有效地促进实作。"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说你想要直书,而非我们现在维基百科使用的横书,那他就会把这个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来去看看网页标准怎样可以达到这样的需求。你哪怕引用NIST标准去支持加空格,或者引用芝加哥格式去支持不加空格,我都没有意见。但是你引用《中文排版需求》,然后说 % 前面加不加空格怎样。我直接问一句,请问加不加空格按一个空白键处理的这个事情,在网页排版上是有什么困难之处,需要什么技术攻克,以致于到会需要写到排版需求里面去呢?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断行空白,那也顶多就是找 Unicode 的不断行空白,不是吗。当然你也可能想说你并不是引用 W3C 标准,只是用其中用到 % 的情况当作例子。而在排版需求的讨论中贡献者 kecrily 提到的"如 CSS 和 UI 设计中,普遍不加空格"就解释了这个情况,因为排版需求中大部分是处理 CSS 和 UI 设计,对吧?--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8:39 (UTC)
- 不对,您可能对《中文排版需求》所面向的领域有所误解。虽然这份标准由W3C旗下的兴趣组编写,但它所希望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基于Unicode的数字排印,包括书籍印刷(如Adobe InDesign)、广告印刷(如Adobe Illustrator)、数字出版(如EPUB)等等,而非限于网页或者应用程序。其前辈《日语排版需求》,也是对JIS X 4051(日本语组版规则)标准的明确、细化与引导。虽然其对术语的使用有注意与CSS标准的相容性,但整篇标准事实上没有一处提到CSS、没有提到某项需求应当使用哪个CSS属性去实现,而是在总结中文排印的标准(事实上只有标点符号的使用部分有较为明确的明文标准)与常规。您说的
- 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首先他还只是个 draft。其次他的作用是什么呢?根据目的里面讲的"作为实现这个责任的基础,本文整理了中文(汉字)书写系统在排版上的需求。一方面说明需求事项以明确描述中文排版之需求与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与既有标准(如Unicode)的对应,冀求透过本文有效地促进实作。"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说你想要直书,而非我们现在维基百科使用的横书,那他就会把这个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来去看看网页标准怎样可以达到这样的需求。你哪怕引用NIST标准去支持加空格,或者引用芝加哥格式去支持不加空格,我都没有意见。但是你引用《中文排版需求》,然后说 % 前面加不加空格怎样。我直接问一句,请问加不加空格按一个空白键处理的这个事情,在网页排版上是有什么困难之处,需要什么技术攻克,以致于到会需要写到排版需求里面去呢?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断行空白,那也顶多就是找 Unicode 的不断行空白,不是吗。当然你也可能想说你并不是引用 W3C 标准,只是用其中用到 % 的情况当作例子。而在排版需求的讨论中贡献者 kecrily 提到的"如 CSS 和 UI 设计中,普遍不加空格"就解释了这个情况,因为排版需求中大部分是处理 CSS 和 UI 设计,对吧?--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8:39 (UTC)
- 引用W3C标准是因为格式手册提及关于数字与符号配合使用的规定只此一处,抱歉可能因为提案中没有改动上游标准的引用造成了误解。我对您对SI标准的解释并没有异议,只是 (1) 站内外的实际使用都更接近W3C标准;(2) W3C标准更综合,其面向数字排版的特点也更适合维基作为网站的格式手册引用。我明白现在的提案还需要更改,但是希望能在再一次修改提案之前先收集对“是否应当明确一般正文中百分号使用时无前导空格”这一点的意见。目前提案修改的大略想法是 (1) 替换原条文,引用W3C标准指引正文格式;(2) 将国际单位制的“并用”适用于公式环境,明确其与W3C标准在百分号运用上的不同。--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2 (UTC)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说你想要直书,而非我们现在维基百科使用的横书,那他就会把这个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来去看看网页标准怎样可以达到这样的需求。
- 这一点完全是不正确的,这篇标准的“需求”是对中文排印既有的实践的总结,而不涉及由谁实现、如何实现、在哪里实现。最明显的一处是,3.5节“行内调整”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无法用已经大致稳定、有实际浏览器实现的CSS属性实现,反而是同样草案中的CSS Text Module Level 4还在等待《中文排版需求》完成相关条文一并交由浏览器厂商参考。您在这个问题上完全颠倒了需求和实现(CSS)的关系。--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44 (UTC)
- 上面那一段解释了我为什么要提问"W3C 标准跟 SI 标准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针对 SI 的论述你要拿 W3C 标准来作依据?"因为白话来讲就是没有关系,不该作为依据。接下来对于你提到的"更接近W3C标准"、"W3C标准更综合"云云,他当然综合,他把所有中文排版在网页技术上遭遇到的困难都列出来说明可以怎么达到,或者以后要怎么促进实作去达到。他就是一个需求整理,一个当你排不出排版的时候,你可以去翻查对照到有什么技术可以帮助你达成那种排版,并不是一个告诉你应该用什么排版的标准。用维基百科来比喻的话,就是 Help 命名空间中某个列出所有模板然后跟你说什么情况可以用什么模板去解决的教学,不代表你在写条目的时候就要用上该 Help 的所有模板,或者是里面有讲示亡号可以用 box 模板,就错误地跑去每个已逝人名加 box 模板,这种文件不是这样运作的。--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01 (UTC)
- 续上,您说的“网页技术上”不实,整篇标准通篇没有说是仅面向网页排版,兴趣小组挂在W3C名下并不能说明这是网页专用的,其编写目的也有填补中文排印标准的空白的考虑,而非仅限于中文网页排版标准。我当然知道这篇标准不是像芝加哥格式手册一样涉及语法、大小写一类细则、对应维基MoS的格式手册,但“此处是否加空格”这个问题不同于大小写,它和“此处是否可以断行”这个问题结合得相当紧密,后者则是一个排印问题,这也是我引用这项标准的原因。当然,我也同意加入西文的既有格式手册作为参考能更有说服力,但我不同意您对《中文排版需求》乃至《日语排版需求》与格式手册的空格问题完全无关的论断。--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58 (UTC)
- 对我来说就是挑一个领域(例如网页技术)举完例子就好了,我没有打算穷举的意思,因为这样既容易失焦,也容易搞不清楚我们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好比说我认为这并不是适用于我们现在在讨论的维基编辑应该在原始码编辑(我知道有其他如视觉化编辑方式,但是我不会提,因为对于讨论没有帮助)中 % 前面要加空格还是不加空格。而请问一下你在努力把书籍、广告、数字印刷都拉进来,然后在最后面还补上"相关条文一并交由浏览器厂商参考"的例子,你有注意到你讲的东西完完全全佐证了这就不是给使用者必须采纳哪种排版(例如横书、直书的挑选),而是让厂商去了解有这些排版需求,让他们实作出相关细节,当使用者要这样排(且这种需求是有所本,例如里面说这个是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那个是轻小说在用,的时候),就可以透过厂商的实作来排出这样的排版。所以在你穷举领域以后,问题还是一样啊:“请问加不加空格按一个空白键处理的这个事情,在网页排版(甚至是你提到的书籍、广告、数字印刷中)上是有什么困难之处,需要什么技术攻克(如你所说需要"相关条文一并交由浏览器厂商参考"),以致于到会需要写到排版需求里面去呢?”--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21:48 (UTC)
- "此处是否可以断行"当然是一个问题,不然我也不会抛出来"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断行空白",这在我前面贴过的讨论中也提到"Latex ... U+202F"、"IEEE 的标准里也有些单位与数值间用的是 U+00A0",但即便该 issue 已关闭,你有看到 Draft 中有多出任何应使用 U+202F、U+00A0 的条文吗?可以拜托你,哪怕去那个 issue 里面看到哪些标准,英国出的《Writing for Home Office Science 》、IEEE 的标准,甚至是上面你自己贴内连得芝加哥格式,抓哪个出来用都可以,因为这些都是要求作者去遵循的格式标准,都塞子弹给你了,为什么你就是要纠结在一个不适合的引据上纠缠不清呢?--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22:02 (UTC)
- 我同意用格式手册做引据啊,第一条留言我就引用了英维的MoS,要换成上游“一手的”手册我当然也没有意见,但是终归还是需要一个搭得上边的中文的(或者CJK的)标准做补充“中文确实有在这么用”啊。--DvXg 📬 2022年10月19日 (三) 04:55 (UTC)
- 从一开始我就直接打算对标英维的MoS为准,有人异议我才拉了CLREQ出来做论据,为什么您一直觉得是我非要拉这个做标准?至于用哪个Unicode码位做空格原条文和提案都没有涉及啊,如果想明确用{{nowrap}}还是
阻止断行,这是要补充另一项条文了罢。--DvXg 📬 2022年10月19日 (三) 05:02 (UTC)- 我误解我询问"你在为什么针对 SI 的论述你要拿 W3C 标准来作依据?"之后您对于 CLREQ 的说明是在强调该理据是有依据的,是我过多于纠结在旁支上了。至于要找跟中文搭得上边的标准,台湾的标准与检验期刊中国际标准对SI单位之书写建议和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法定度量衡单位使用指南,以及国家标准草案构成及格式指引前面有提到一些 CNS 标准,本身也有一些撰写标准,你看看用不用得上。不断行的议题也是在这些旁支讨论中延伸冒出来的,若确定要加空格,有需要可以再另案讨论或觉得合适的话就对这个部分补充。--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20日 (四) 00:14 (UTC)
- 续上,您说的“网页技术上”不实,整篇标准通篇没有说是仅面向网页排版,兴趣小组挂在W3C名下并不能说明这是网页专用的,其编写目的也有填补中文排印标准的空白的考虑,而非仅限于中文网页排版标准。我当然知道这篇标准不是像芝加哥格式手册一样涉及语法、大小写一类细则、对应维基MoS的格式手册,但“此处是否加空格”这个问题不同于大小写,它和“此处是否可以断行”这个问题结合得相当紧密,后者则是一个排印问题,这也是我引用这项标准的原因。当然,我也同意加入西文的既有格式手册作为参考能更有说服力,但我不同意您对《中文排版需求》乃至《日语排版需求》与格式手册的空格问题完全无关的论断。--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58 (UTC)
- 42页的考量与前文的关系?不太懂“跟计量单位(SI)字母符号并用”概念,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如何与百分比符号共用。--YFdyh000(留言) 2022年10月16日 (日) 09:34 (UTC)
- 显然原文之“89°、12′、3″”指的是不用“89 °”、“12 ′”、“3 ″”,而非指合作为“89°12′3″”。另外,百分比是数学符号而非计量单位(一百分之六十七不就是〇・六七吗?),本来就不受相关规则约束,也因此无需另行规定例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0月16日 (日) 12:46 (UTC)
- 啊,这处改动就是为了表示度分秒连写时不分开,您觉得这种格式不正确么?另外我确实认为百分比不是单位,但先行条文将其列出了,改为作为易于混淆的概念做出提示可能也是有必要的。--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13:11 (UTC)
- 我觉得原文不是这个意思,当然连写的时候确实也是不分开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0月17日 (一) 05:23 (UTC)
- 这处算是想要利用举例来间接明确更多格式上的要求吧,要明文明确也可以?另外,也许应当在MOS:DATENUM明确分和秒应使用Unicode的专用码位,不应使用西文引号代替?--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7 (UTC)
- 我觉得原文不是这个意思,当然连写的时候确实也是不分开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0月17日 (一) 05:23 (UTC)
- 啊,这处改动就是为了表示度分秒连写时不分开,您觉得这种格式不正确么?另外我确实认为百分比不是单位,但先行条文将其列出了,改为作为易于混淆的概念做出提示可能也是有必要的。--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13:11 (UTC)
- (&)建议用JavaScript或服务器后端解决,不管在源代码里输入32cm还是32 cm,都自动呈现成合适的样子。至于合适的样子是什么,可以另外讨论。--Gqqnb(留言) 2022年10月23日 (日) 09:11 (UTC)
- 如何达到条文要求属于implementation的范畴,不在方针讨论之列。MoS恰恰是要讨论什么是“合适的样子”。--DvXg 📬 2022年10月24日 (一) 09:36 (UTC)
修订提案
- ^ SCC 14 Conventions for Metrication of IEEE Standards (PDF). IEEE. 2017-10-31 [2022-10-29] (英语).
- ^ Joseph Wright. siunitx – A comprehensive (SI) units package (PDF). [2022-10-29] (英语).
- ^ 中文排版需求. W3C. [2022-10-29].
- ^ 日本語組版処理の要件 - 分割禁止. W3C. [2022-10-29] (日语).
- ^ 法定度量衡單位使用指南 (PDF). 经济部标准检验局. [2022-10-29] (中文(台湾)).
根据意见进行了一部分修订,部分细则也许可以参照英维移入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并加以扩充?DvXg 📬 2022年10月29日 (六) 10:57 (UTC)
- (-)反对,这是要有间隔,而不是要有空格。这应该是技术层面去解决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2日 (三) 02:58 (UTC)
- 所有的西文和中文标准来源都用的是空格(
space character
而非spacing
),您提出只是用间隔的依据是什么呢?况且我的提案反而是收窄了空格的使用范围。 - 中文和西文之间的间隔不用空格,是因为有相关的排版特性支持(Word的“自动调整中文和西文的间距”、CSS在实现中的
text-spacing
等等),而单位前的间隔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排版特性支持,并且也不可能在没有语义支持的情况下完成(排版引擎如何分辨长度“100 m”和带后缀的编号“100m”?)。如果是想借由模板完成的话,一是LaTeX的包siunitx
最终实现也还是落到了空格,二是这对中维翻译条目的所有编者全篇改用模板也不现实,三是想要通过CSS的padding
或margin
实现的话是会影响行首行尾的正常排版的,不知道您中意的不用空格字符的解决方案是什么?--DvXg 📬 2022年11月2日 (三) 04:54 (UTC)- 根据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00:1992《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一些其他单位的应用推荐》的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其中也只建议数值与符号之间保留适当空隙,而未要求加空格。而从日常工作和中文期刊中遇到的书写要求经验来看,也未见有要求加空格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2:31 (UTC)
- 中文物理期刊确是普遍加空格的:物理学报、光学学报。赞同David Xuang君所言,单位前的空隙不像中西文间的间隔一样易于自动实现,加空格是实现标准所要求的“空隙”的最自然手段。--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26 (UTC)
- 看了物理学报的投稿模板,并未要求加空格,而且发表的文章中(至少你提供的这篇)也是有时加有时不加。另我又看了一下《化学进展》的投稿模板,也未要求加空格,而且模板中自己也是有的有空格,有的没有。我认为中文出版物的这个现象可能是受英文出版的影响,但中文本身并无规定和习惯(至少在我的经验中都是不加空格的);也可能是不同领域的学术习惯问题导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8:45 (UTC)
- 相反,我认为有时不加空格恰恰是母语为汉语的人习惯性的忽略单词间的空格,日常对话中即使在连用两个外来西文词的时候,人们也常常忘记中间的空格。私以为这里加空格的原因在于:阿拉伯数字作为语法上的数词,而单位缩写则是语法上的量词,两个语法成分不同的词自然不是一个词;数字的文种虽然“中性”,单位缩写则明显是西文,两者连用应视同插入的西文;那么,中文中插入的西文自然应当适用西文的书写规则。--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17 (UTC)
- 两篇论文中,我看到的计量单位字母前都是有空格的,不知是否有遗漏的情况。《化学进展》的投稿模板里有空格和无空格都有出现(“8 cm×5 cm 以内”“宽度不超过8cm”),或许模板本身并不严谨,不及出版的论文成品有说服力。--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5:35 (UTC)
- 看了物理学报的投稿模板,并未要求加空格,而且发表的文章中(至少你提供的这篇)也是有时加有时不加。另我又看了一下《化学进展》的投稿模板,也未要求加空格,而且模板中自己也是有的有空格,有的没有。我认为中文出版物的这个现象可能是受英文出版的影响,但中文本身并无规定和习惯(至少在我的经验中都是不加空格的);也可能是不同领域的学术习惯问题导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8:45 (UTC)
- (▲)同上--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30 (UTC)
- 这就是我之前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啊,空格也好padding、spacing也罢,您钟意的实现方案到底是什么呢?--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19 (UTC)
- 中文物理期刊确是普遍加空格的:物理学报、光学学报。赞同David Xuang君所言,单位前的空隙不像中西文间的间隔一样易于自动实现,加空格是实现标准所要求的“空隙”的最自然手段。--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26 (UTC)
- 根据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00:1992《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一些其他单位的应用推荐》的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其中也只建议数值与符号之间保留适当空隙,而未要求加空格。而从日常工作和中文期刊中遇到的书写要求经验来看,也未见有要求加空格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2:31 (UTC)
- 关于“反而是收窄了”,现行条文“国际计量局建议”,新条文“应插入”,语气是强化了。建议维持建议级别。--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3:19 (UTC)
- 完成,改动比较小,就直接用删除线改掉了。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22 (UTC)
- 所有的西文和中文标准来源都用的是空格(
- 对“百分号前应插入空格”有异议。以例子中的“质量分数”搜索到这篇论文,未见百分号前有空格者。标准中的规定看似未被普遍遵守,我觉得没有写入格式手册的必要。简单处理的话,把百分号直接从条文中删除即可。--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5:35 (UTC)
- 大陆GB 3100未见百分号相关规定,而之前讨论中有用户找到的台湾政府标准沿用了这条SI的规定,大概可以找找台湾的学术论文,或者是政府标准(比如计量、环境监测相关的)?--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05:47 (UTC)
- 如果最后没有地区普遍使用的话,那么
支持将百分号直接并入度分秒比照处理或者可以直接限定在非中文环境(公式)适用?--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05:48 (UTC)- 以“質量分率”为关键词搜索台湾的论文,一篇混杂无定章,另一篇只在图内出现百分号前空格,图外则百分号前无空格。--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5日 (六) 06:40 (UTC)
- 您有什么想法么?除了公式内应该还需要沿用SI格式之外,我不太确定其他地方是不是就完全不用了。--DvXg 📬 2022年11月8日 (二) 15:57 (UTC)
- 以“質量分率”为关键词搜索台湾的论文,一篇混杂无定章,另一篇只在图内出现百分号前空格,图外则百分号前无空格。--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5日 (六) 06:40 (UTC)
- (-)反对:持续在最终方针文字定案内容中夹杂没必要加入方针的外部草稿文件作为案例,隐示或暗示W3C标准建议该做法,或使用类似方式为符合W3C标准的做法。--Anghualee(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9:16 (UTC)
- ……那么中文排版的实践情况用什么引证呢,还是说条文内此处不言自明不需要引证呢。--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20 (UTC)
- 另外反对“持续”的说法:这明明才是第二稿,而这处引证是第一稿这一点被人质疑之后才加进去的,之前你在意见中只表达了“这不是对应领域的标准”而不是“此文件不能作为对既有中文排版实践的参考”,这里也确实只是作事实参考而非标准引用,“持续在定案内容中”明显不实。要是只是不想把这个插进引用、只需要有讨论存档作参考那就直接提出来,不要这样虚增一顶“持续忽略其他用户意见”的大帽子。--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31 (UTC)
- 另外,顺便再回应一下您之前提供的几份标准链接: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缺“一般情形下中文对百分号的使用”的参考,而非“在SI体系下使用百分号”的参考,两者对百分号的处理事实上就是不一致的。您提供再多计量、技术写作方面的标准,也都只是SI标准的延伸。而百分号并不只在度量衡体系下使用,其最常见的应用——增长率,并不与SI所定义的物理量相绑定:人口增长率的单位“人”、经济增长率的单位“不变价美元”,都和SI的单位体系没有关系,这里需要的是中文传统出版、新闻传媒领域的相关标准(就像AP和NYT的格式手册)。--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50 (UTC)
Lt2818方案
我提个修改方案吧,条文在Wikipedia:格式手册#空格。
说明如下:
- 删除“国际计量局”字样,其规范有未被普遍遵守的情况,格式手册不必与之挂钩。其他外部规范也同样不必写入。
- 百分号就是个例子,百分号前是否加空格没有共识,公式内亦然,因此从条文中删除了百分号。
- “半角”指的是宽度,由于更窄的空格亦可接受(如前一提案提到了“窄不间断空格”),故而删去。
- 从Help:数学公式可见LaTeX中使用“窄不间断空格”的场景远不止计量单位。如果要讲公式的话,另行单独叙述可能更合适,这里就不加了。
- 前一提案中的deg似乎不是中文里规范或普遍使用的单位(与rad不同),没有写入。
- 前一提案中“不使用西文单词缩写符号”的总括有些问题,百分度
g
也可以说是西文单词缩写符号。我就用“……之类符号”代指了,没想到更好的总括短语。 - 度分秒虽然不是“字母符号”,但有必要体现出和前半句例子中“45 °C”的差别,不宜删去。
- 从89°12′3″的连写足以推出三种符号单用时的写法,不必赘述。
行文字眼从“推荐”到“建议”,语气从强到弱。
--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9日 (三) 06:02 (UTC)
- 由于具体用法和共识仍模糊,倾向保持“建议”而非“推荐”,以免出现争议时据此力争。其他暂无意见。--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9日 (三) 12:48 (UTC)
- 如果最后只是取消百分号的空格要求也可以,毕竟事实标准也会成没有空格,不过条纹内“度分秒”前最好还是加一个“惟”之类的连词明确一下语义。--DvXg 📬 2022年11月15日 (二) 09:04 (UTC)
- 加了一个“但”,不知是否更好些。“惟”可能被理解为排他性,“但”作连词使用时只表示转折。--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15日 (二) 10:04 (UTC)
- 没其他意见的话就 公示7日。--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24日 (四) 04:19 (UTC)
关于条目内是否应该在章节标题中加入链接及旗帜的问题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似乎过去这个话题讨论过了,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中写道:
“ | 请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链接,因未必所有的浏览器都能清楚显示这样的标示,最合适的做法是把那些链接放到标题下内容的首句中。也请不要在标题中使用<math>标记,否则目录会产生混乱。 | ” |
我对过去已经有的情况也是见到一则删一则,不过今天在改2023年中华民国外交危机时遭遇了User:Tp0910的不同意见。摘录原文如下:
“ | 无论是格式手册还是章节标题,皆只提到“尽量避免”,没有明文禁止。建议先在2023年中华民国外交危机开个讨论,若多数同意更改,则当遵守,否则应回复至争议前的状态。 |
” |
然而据我理解,似乎“尽量避免”的意思是多数同意加入才能加入,否则应当尽量不加入。既然提到了在条目讨论页开讨论,不如直接在互助客栈开讨论征求意见来的方便。--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4日 (二) 14:32 (UTC)
- 我的认知是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是专章,且开宗明义提到:
“ | 此页是英语维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维基百科尚无采纳共识。此页直到社群采纳前都是一篇论述,因此内容仅供参考。 |
” |
- 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事,就是没有违法(“尽量避免”不等于“不应该”、“禁止”),剩下的就是“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若多数同意删除,也无话可说,愿赌服输嘛。且
因未必所有的浏览器都能清楚显示这样的标示
,也没有具体说明是哪种浏览器,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Tp0910(留言) 2023年4月4日 (二) 14:49 (UTC) - @百战天虫、超级核潜艇、Hsingmingchang:,因争议是该条目引起,故请条目建立者以及增补旗帜(内容)者参与讨论,要保留或删除。--Tp0910(留言) 2023年4月4日 (二) 15:22 (UTC)
- 谁有道理听谁的,方针没有道理也一样可以不听。如果目录设置链接,手机点击标题展开时就可能误触(比如纯链接标题刚好排满一行)。而且我们有{{main}}或正文,目录加入链接讲真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目录不设链接已经是事实上的约定了。--洛普利宁 2023年4月4日 (二) 15:47 (UTC)
- 诚如上边所言,确实可能有误触。如果真的不利于某些浏览器的读者,那就改吧。--超级核潜艇(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05:53 (UTC)
- 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是经社群商议并采纳的格式指引,依指引应该避免在标题中使用连结。--CaryCheng(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0:16 (UTC)
- 至少不应该添加旗帜。国际关系专题大规模滥用旗帜的情况至今尚未改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4月5日 (三) 13:49 (UTC)
- @Ericliu1912:也不止国际关系专题,很多事件条目(尤其示威条目,不论地区)也有一大堆用户极度热衷于滥用旗帜。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5 (UTC)
-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 哎,我还是来提个案吧(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
|
|
- 以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7 (UTC)
- == XX ==、=== XX ===、==== XX ====、===== XX =====.....等格式的标题禁止使用任何语法,举例而言这些语法包含[[XX]]、[XX]、<ref>XX</ref>、{{XX}}、'''XX'''、''XX''.....等--Rastinition(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4:39 (UTC)
- 我都可以,反正除了有几篇我建立的条目外,我是不会在章节标题加入旗帜、连结,所以不会有戒断症候群。--Tp0910(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5:45 (UTC)
- 另外,旗帜等图片太多,可能会造成某些手机浏览的时候卡顿或崩溃,或者直接不显示图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4月6日 (四) 02:16 (UTC)
- 更新一下提案(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
- 另外,旗帜等图片太多,可能会造成某些手机浏览的时候卡顿或崩溃,或者直接不显示图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4月6日 (四) 02:16 (UTC)
- 以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7 (UTC)
|
- 以上,@Rastinition。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6日 (四) 15:23 (UTC)
- 有点欠考虑了。字词转换语法是否需要禁止?还有,斜体和粗体有的时候有用的,比如说一些固定只能斜体的场合如生物学名之类的。如果要一并考虑阻止,是不是要提供一些替代的取标题方案?--MilkyDefer 2023年4月6日 (四) 17:05 (UTC)
- @MilkyDefer:有道理,有些情况下在章节标题中应用转换是有必要性的。然而,我还是想不到把拉丁生物学名写在章节标题的理由,我一向是反对章节标题中出现任何斜体和粗体的。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7日 (五) 00:23 (UTC)
- 有点欠考虑了。字词转换语法是否需要禁止?还有,斜体和粗体有的时候有用的,比如说一些固定只能斜体的场合如生物学名之类的。如果要一并考虑阻止,是不是要提供一些替代的取标题方案?--MilkyDefer 2023年4月6日 (四) 17:05 (UTC)
- 以上,@Rastinition。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6日 (四) 15:23 (UTC)
- 看到这两个方案其实我是有点一言难尽的,按理来说“尽量避免使用”本来就应该能做到差不多这个效果的——而且也能赋予弹性,但执行力度实际上却非常奇怪(也许是中维太缺少判例了),我所见到的唯一一个不会被人反驳的就是Wikipedia:V。考虑到现在的情况,我给一个(+)倾向支持好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6日 (四) 20:30 (UTC)
- 还是明确定义比较好(请
勿
在标题中使用连结),否则就不会出现这篇讨论了,原本以为是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或是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的认知争议(请尽量避免
在标题中使用连结),结果是在Wikipedia:格式手册/旗帜#不应使用于条目正文可以找到答案。我对于提议条文的括号部分,由于我没有使用也不清楚,就不表示意见。--Tp0910(留言) 2023年4月6日 (四) 20:57 (UTC)- 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页面置顶文字叙述是英语维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维基百科尚无采纳共识。
- 这是en.wikipedia.org的连结en:MOS:NOSECTIONLINKS,和zh.wikipedia.orgWikipedia:格式手册/章节标题纪录的内容不完全一致,== XX ==、=== XX ===、==== XX ====、===== XX =====.....等格......的意见与en:MOS:NOSECTIONLINKS原文概念相同
- 部分文字提到These technical restrictions are necessary to avoid technical complications and are not subject to override by local consensus. Bing机翻后显示这些技术限制对于避免技术复杂性是必要的,并且不受当地共识的约束。
- 目前我这段文字在陈列已知事实,其他的不表态(包含对哪个版本的支持或反对)--Rastinition(留言) 2023年4月6日 (四) 22:55 (UTC)
- 还是明确定义比较好(请
- 我认为“尽量避免”在章节标题使用任何语法足矣,没必要把话说死而禁止使用。但我必须强调,所谓“尽量避免”就真的是尽量避免,编者应像《泷冈阡表》里欧阳修的父亲‘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一样,千方百计、搜索枯肠、竭尽一切努力避免使用这些语法,如果最后还是使用了,那应该是不得不如此、唯一、最好、必须的做法。这个我无法举例,因为我想不到有什么标题是“求其不用语法而不得”,但我不排除存在这种标题的可能性。-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3年4月6日 (四) 23:12 (UTC)
- @克劳棣:我这里能想到两个例子:1. 有必要说明不同之情况下使用的斜体学名(如上面User:MilkyDefer所说)。 2. 仅出现有限次的字词转换(貌似我自己就用过若干次)。某种角度来看这二者似乎确实是无法避免的(对于1.是有内容上的必要性,对于2.是有语言上的必要性)。我所反感的是大量在标题里塞链接和旗帜,给我的观感就是,链接/旗帜放在正文里会掉价,必须放标题里提一下价文章才更好看。我也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哪来的,至少我所浏览的维基计划里,中维是独此一家这么搞得。--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7日 (五) 00:03 (UTC)
关于给条目内容(包括模板)套用字体格式的一个封禁案例
- Special:diff/69393029/69715419(Template: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之后相应用户因此被封禁(经过复核过)(Special:diff/73549272),讨论意见中引用依据之一为WP:MARKUP。
- 作为备存记录。——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8日 (二) 02:09 (UTC)
规范注音要求
水晶球一下:粤语包括在“其他汉语方言与条目主体直接相关的可以标注”,具体标注方法不在此提案讨论范围之内。
条文如果通过,放在格式手册“表格”一章后。--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20 (UTC)
- @落花有意12138:不赞同在条文中将粤语直接定性为“方言”的做法,请参考我在我的论述中的说明。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3:28 (UTC)
- 把粤语定性为汉语方言的提案都将反对。在实际使用上粤语以及其他汉语系语言(包括闽语等)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在标音上应视作外语处理。不要硬把粤语定性为中文方言后又要加例外。--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3:44 (UTC)
- @Sanmosa, LuciferianThomas: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不是此提案讨论的范围,重点是“注音”。--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57 (UTC)
- 既然不是这个提案要处理的东西,那就不要写会引起“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的争论的东西进来。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04 (UTC)
- 那阁下为啥要把政权中心的用词写进提案。--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0 (UTC)
- 加入外语注音标准。@Sanmosa, LuciferianThomas:提案里没有写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如果你们认为是语言,按照语言的方法标注,如果认为是方言,按照方言的方法标注。——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8 (UTC)
- @落花有意12138:这样仍然会造成执行上的问题,参见WP: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3年7月#关于注音的问题。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Sanmosa:具体标注方法不在此提案讨论范围之内,提案旨在规范“应该注音”的情况。--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0 (UTC)
- “具体标注方法不在此提案讨论范围之内”,但提议条文里却写道“应标注官话读音”,这又是甚么情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3 (UTC)
- 是我漏了的情形。这里“水晶球一下”就是为了防止因为粤语复现上面的讨论,但是还是这样了。
- @sanmosa:您提到的讨论是提议要不要标上粤音,此提案应该包括这一点。——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0 (UTC)
- “具体标注方法不在此提案讨论范围之内”,但提议条文里却写道“应标注官话读音”,这又是甚么情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3 (UTC)
- @Sanmosa:具体标注方法不在此提案讨论范围之内,提案旨在规范“应该注音”的情况。--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0 (UTC)
- 方针指引应当清晰,既然“汉语方言”有极大争议和歧义,与其留着制造更多争议,不如移除?--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2 (UTC)
- 已修改。为了防止因为粤语是不是方言复现这里的讨论,采用回避的态度全包括上。——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17 (UTC)
- @落花有意12138:这样仍然会造成执行上的问题,参见WP: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3年7月#关于注音的问题。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加入外语注音标准。@Sanmosa, LuciferianThomas:提案里没有写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如果你们认为是语言,按照语言的方法标注,如果认为是方言,按照方言的方法标注。——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8 (UTC)
- @Sanmosa, LuciferianThomas: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不是此提案讨论的范围,重点是“注音”。--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57 (UTC)
- 本人觉得大致上没有问题,但鉴于香港人最常用粤语,在“香港繁体”下标注注音应该要用粤拼还是汉语拼音?--ItMarki探讨人生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1 (UTC)
- 我自己的话自然是觉得标粤语同音字或粤拼为宜。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我的意见是,上面列出的三个“知名词语”我只知道第三个怎么念。你有何权力断定某个词语是知名词语?--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8 (UTC)
- @MilkyDefer:那么这里改成成语可以吗?--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5 (UTC)
- 魑魅魍魉也是成语,你知道怎么念吗?--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6 (UTC)
- 如果我知道,阁下又该如何应对?不过我知道您的意思了,这一条删掉吧。--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00 (UTC)
- 魑魅魍魉也是成语,你知道怎么念吗?--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6 (UTC)
- @MilkyDefer:那么这里改成成语可以吗?--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5 (UTC)
- 我还可以追加一点:为何只使用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字表来判断“常见字”?这样说,廿、卅这两个字所有粤语母语使用者基本上都知道怎么用粤语读,但mandarin的使用者通常不知道怎么用mandarin读。有些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常见字在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可能罕用,反之亦然。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9 (UTC)
- @sanmosa:没有找到这些地区的常用字表,请您帮助一下--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19 (UTC)
- 说起来,我想起了User:UjuiUjuMandan。维基百科不是幼儿读本,他给出过一个假定的最低文化水准。以这个水准来预估哪些字需要标注读音似乎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5:07 (UTC)
- @MilkyDefer:这些常用字形表涵盖大部分常用字,可以假定大部分读者都可以读基本的汉语。您可以看一下这些字,帮助核对一下是否合适维基百科。--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1:08 (UTC)
- 感觉可以像赭山 (78049863),将{{标音}}放到注释里,像台湾的重编国语辞典同时标注注音和汉语拼音,港澳显示汉语拼音和粤拼利于两文三语。--Kethyga(留言) 2023年7月20日 (四) 15:45 (UTC)
- @Kethyga:(-)反对在注释里标音,读者不知道注释里有注音,怎么会看呢。可以在后面加括号标记,和外文并列标注。( ✓ )同意港澳可以同时显示汉语拼音和粤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0:53 (UTC)
- 那我必须得问了,灰猫嘲鸫我该怎么处理,是要把标音放在学名后还学名前?而且地区用词模板可不支援把标音放在第一个字上啊...—WiToTalk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0 (UTC)
- @T45614631:我的建议是:
- 灰嘲鸫(“鸫”,拼音:dōng,注音:ㄉㄨㄥ。台湾作灰猫嘲鸫。学名:Dumetella carolinensis)
- 但是我觉得还是地区词转换比较好一些。--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11:57 (UTC)
- 那我必须得问了,灰猫嘲鸫我该怎么处理,是要把标音放在学名后还学名前?而且地区用词模板可不支援把标音放在第一个字上啊...—WiToTalk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0 (UTC)
- @Kethyga:(-)反对在注释里标音,读者不知道注释里有注音,怎么会看呢。可以在后面加括号标记,和外文并列标注。( ✓ )同意港澳可以同时显示汉语拼音和粤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0:53 (UTC)
- 大陆可以直接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为标准吗?--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20 (UTC)
- 还是用GB 2312码定义的3755常用字为准?台湾的部分要用教育部的4808常用字还是Big5码的5401常用字?如果刚好是夹在中间的593字怎么办?例如“芯”字就是这593字之一,但是此字是在大陆的常用字列表以及香港的常用汉字列表中,所以这个字到底需不需要注音?我觉得是不需要,另外请见这个台湾大陆香港以及日本韩国的常用汉字比较表--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27 (UTC)
Sanmosa版本
哎,我还是提一下我自己的版本好了:
|
以上。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1:19 (UTC)
- 又回到为什么是粤拼的问题。甚至教育局的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都最少提供三种粤语标音选项,中大粤语审音配词字库也提供了六种粤语标音选项;使用耶鲁拼音的人(体现于粤语的拼音文)也显然非常多。何以评判应该使用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作为唯一标准?--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1:47 (UTC)
- 主要是常用性的问题。先说耶鲁拼音,粤语的拼音文不完全是耶鲁拼音,因此实际上真的在使用耶鲁拼音的人没你说得那么多;然后说黄锡凌与刘锡祥方案,这两个方案的常用度也著实比较低,至少我在中学期间基本上完全没接触过这两套方案(但粤拼我有接触过)【这里我还要提一点,中大粤语审音配词字库网站名义上确实提供了六种粤语标音选项,但实际上我只能用粤拼,其他的我完全选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我那边的技术问题】;再说教育学院拼音方案,提出这个方案的香港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自己现在都改用粤拼了;至于广州话拼音方案这套中国大陆官方的方案,中国大陆自己的著作也不一定会用。不过我也考虑到权威性的问题,粤拼是香港政府官方上使用的粤音拼式,香港各大学基本上都使用粤拼,因此粤拼也具备充分的权威性在中文维基百科使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2:17 (UTC)
- 嗯。能解释就好。另,粤语和闽南语同为汉语分支,闽南语视为外语般标记,粤语却视为正统。我虽认同
就香港繁体与澳门繁体模式而言,由于香港与澳门的读者普遍均以粤语(而非官话)学习中文书面语
的说法,但中文维基百科究竟是“官话维基百科”还是“书面现代标准汉语维基百科”有待商榷。汉语分支当中是否有其他语言可直接用以阅读书面标准汉语我不清楚。--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2:37 (UTC)- @LuciferianThomas:理论上所有汉语分支都能用于直接阅读中文书面语,只不过如果真的照著来读的话可能有相当程度上不符该汉语分支的口语习惯(就算是粤语也有一些,比如“的”、“地”在粤语口语中不常用作结构助词,但书面语上我们还是经常这样写)。解放军就做过台语(闽南话)宣传片,只不过其中的用词因为过分偏向书面语而并不符合台湾人的台语口语习惯。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2 (UTC)
- 既然粤语和闽南话都存在“直接阅读官话书面语会有语法不相容问题”,那为何粤语获得特殊地位可以跟官话同等做标记,而闽南语则视作外语,没有同等安排呢?--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9 (UTC)
- @LuciferianThomas:台语在历史上已经演化出白话字这种一度获广泛使用且完全拉丁化的书面文字(而非仅是拼音),所以白话字(以及跟白话字高度相似的台罗)像是外语一样标记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一度强力推行国语运动,现在多数台湾人的第一语言是Mandarin(国语),而到了现在台湾的学校也是用Mandarin(国语)而非台语来学习中文书面语的,台语反而要另开一课;这是一个很致命的分别,因此香港人熟悉粤语多于Mandarin,但台湾人熟悉Mandarin多于台语。再者,这里也要考虑到白话字、台罗(还有福州话的平话字等)的拼写方式跟粤拼不同:白话字、台罗、平话字等在多音节词里会用连字号将字与字之间连为一体,也会将句首的字母大写(例:Pe̍h-ōe-jī),但粤拼完全没有这种做法(例:bak6 wa2 zi6)。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59 (UTC)
- 既然粤语和闽南话都存在“直接阅读官话书面语会有语法不相容问题”,那为何粤语获得特殊地位可以跟官话同等做标记,而闽南语则视作外语,没有同等安排呢?--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9 (UTC)
- @LuciferianThomas:理论上所有汉语分支都能用于直接阅读中文书面语,只不过如果真的照著来读的话可能有相当程度上不符该汉语分支的口语习惯(就算是粤语也有一些,比如“的”、“地”在粤语口语中不常用作结构助词,但书面语上我们还是经常这样写)。解放军就做过台语(闽南话)宣传片,只不过其中的用词因为过分偏向书面语而并不符合台湾人的台语口语习惯。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2 (UTC)
- 嗯。能解释就好。另,粤语和闽南语同为汉语分支,闽南语视为外语般标记,粤语却视为正统。我虽认同
- 主要是常用性的问题。先说耶鲁拼音,粤语的拼音文不完全是耶鲁拼音,因此实际上真的在使用耶鲁拼音的人没你说得那么多;然后说黄锡凌与刘锡祥方案,这两个方案的常用度也著实比较低,至少我在中学期间基本上完全没接触过这两套方案(但粤拼我有接触过)【这里我还要提一点,中大粤语审音配词字库网站名义上确实提供了六种粤语标音选项,但实际上我只能用粤拼,其他的我完全选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我那边的技术问题】;再说教育学院拼音方案,提出这个方案的香港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自己现在都改用粤拼了;至于广州话拼音方案这套中国大陆官方的方案,中国大陆自己的著作也不一定会用。不过我也考虑到权威性的问题,粤拼是香港政府官方上使用的粤音拼式,香港各大学基本上都使用粤拼,因此粤拼也具备充分的权威性在中文维基百科使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2:17 (UTC)
- 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标准发音不同,最好在台湾正体模式给出两种读音的注音,大陆简体模式给出两种读音的拼音,可用注脚呈现。如为“荨麻”添加注脚“臺灣:ㄒㄩㄣˊ ㄇㄚˊ;中國大陸:ㄑㄧㄢˊ ㄇㄚˊ”/“台湾:xúnmá;中国大陆:qiánmá”。--绀野梦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50 (UTC)
- 确实要这样做,马来西亚、新加坡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4:16 (UTC)
- 既然都做成这样了,为何不直接加个小图标把人带到维基词典算了…?--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4:28 (UTC)
- 好像也确实是这样一回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9 (UTC)
- @Sanmosa:好主意,可以在不常用字附近加上维基词典的链接。--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12:18 (UTC)
- 其实注音话题,让我想起某个模板{{Infobox Chinese}}。如中国条目有用到,中国不是“常用字”了吧,还不是有人列出各种语言注音。{{Infobox Chinese}}是否有滥用情况,现有规范,或者说修改的规范是否等于缩减{{Infobox Chinese}}使用范围,甚至是删除。--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1日 (五) 04:50 (UTC)
- Template_talk:Infobox_Chinese里讨论过,其实就是英维搬过来,是您维社群“拿来主义”的后果。--Ghren🐦🕖 2023年7月21日 (五) 11:39 (UTC)
- {{Infobox Chinese}}显然不只注音的用途,还有展示同一词汇在汉语文化圈的不同表述,中维不是滥用是误用。en:Greater China就标了越南语、日语、朝鲜语。--PexEric 💬|📝 2023年8月3日 (四) 07:56 (UTC)
- 大陆我是觉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字(刚好等于你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一级字)就够了,不需要加入二级字,台湾你也没有列入二级字(就是教育部的6341个次常用字)啊,这样似乎是台湾跟香港地域中心,有点双重标准。--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1 (UTC)
- 大陆有3500个一级字(现代汉语常用字)、3000个二级字、GB2312码定义3755个一级字,台湾有4808个常用字、6341个次常用字、Big5码定义5401个常用字,香港有4762个常用汉字。--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5 (UTC)
- 而且大陆的二级字有点夸张了,你看最后一个字是根本不会用到的“齉”字,所以大陆我觉得还是3500个一级字就好了,不然对大陆人不太公平(有点地域中心),再说,大陆的3000个二级字都可以了,台湾的593个夹在中间的字(Big5码的5401个常用字但非教育部的4808个常用字)却不行,这样完全不合理(还是你们可以考虑台湾的部分以5401字版本的常用字表为标准),这里只是提一下我的意见,因为大陆的3000个二级字很多都跟台湾教育部的6341个次常用字在同一个等级了。--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40 (UTC)
- 回复118.170.4.163:感谢您的调查。
- 认为二级字有部分随着时代变化变得更常用了,如4161 剌、4276 爰、4389 怼、4819 喵。而且认识的不一定是常用的,比如:5021 婵(貂~)、5073 蛰(~伏)、5534 飕(凉~~)、5794 粽(~子)、5832 嫖(~娼)和部分化学字等,都是只有在特定词组中才会出现的字。如果没有人想要重新编写,那么我建议先按照一二级执行,然后根据实践慢慢剔除不常用的字。
- 同意使用5401个字的BIG5码,@Sanmosa--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2:48 (UTC)
- “芯”字是Big5码的5401个常用字之一,但是并非台湾教育部的4808个常用字之一,另外“芯”字也是在大陆的常用字列表(一级字,也就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以及香港的常用汉字列表中,所以“芯”字到底该不该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我觉得应该要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7 (UTC)
- 我认为芯不需要标音,您想说明什么?--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3:16 (UTC)
-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台湾的部分用的是教育部的4808字版本的常用字,由于芯字不在这4808字当中,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芯字需要标音,因为“仅在上述其中一或两个常用字表中出现的汉字由于有相当大的机会在不使用该常用字表的地方并非常用字,为避免对该等地方的读者造成阅读上的障碍,该等汉字一概不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24 (UTC)
- 我认为芯不需要标音,您想说明什么?--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3:16 (UTC)
- “芯”字是Big5码的5401个常用字之一,但是并非台湾教育部的4808个常用字之一,另外“芯”字也是在大陆的常用字列表(一级字,也就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以及香港的常用汉字列表中,所以“芯”字到底该不该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我觉得应该要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7 (UTC)
修正条文:
|
- 是否应该注音除了“是否为常用字”还要考虑是否容易读错。包括以下几点:
- 有边读边是否适用,例如“芯”就不太有读错的可能。
- 是否容易和其他字混淆,例如“剌”、“爰”就容易和其他字混淆。
- 大陆和台湾的规范读音不同的情况,例如“蛰”的大陆规范读音为zhé,台湾规范读音为zhí。
因此我觉得应该保留给编者一些自由裁量的空间。--GZWDer(留言) 2023年7月30日 (日) 18:05 (UTC)
- “芯”字是在大陆的常用字(3500个一级字)列表以及香港的常用汉字(4762字)列表中,以及Big5码的5401个常用字中,所以“芯”字应视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常用字。--118.170.0.171(留言) 2023年7月31日 (一) 12:01 (UTC)
连结至维基词典方案
如同上面所言,既然在一些情况下存在陆台读音不同的情况,加上又要配合港澳读者使用粤语拼音,我提倡以更加显眼的方式将用户导向维基词典,取代有太多例外情况又繁琐的标音。@落花有意12138、Sanmosa、ItMarki、MilkyDefer、Kethyga、T45614631、Yumeto、Nostalgiacn、Ghren:不知大家怎么看?--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05:04 (UTC)
- 在中文维基词典能明确区分各种读音之前反对链接到中文维基词典,可以比较一下wikt:参#读音和en:wikt:参#Chinese的内容。链接到的项目至少要像这样。--GZWDer(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09:07 (UTC)
- 不难解决。既然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标音(即不再在维基百科作任何标音),那么只要要求“连结的维基词典条目需符合特定要求(必须是完整的条目,并明确反映不同词义不同地区的读音差异)”就行了。这还附带能鼓励用户建设维基媒体网络,改进词典方的不足。会否能解决您的疑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0 (UTC)
- 好像记着哪里写过,维基百科同时也要照顾比如离线使用的用户,即未直接连接到维基词典的。个人感觉可以像传统的工具书中,对于明显不常见的可以考虑加入注释中,条目正文其实必要性不大。--Kethyga(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6 (UTC)
- @GZWDer:另,参本身只是消歧义条目,没有分词义的多个读音很正常。维基词典有词组的条目,那么参宿可以指向wikt:参宿或en:wikt:参宿、人参指向wikt:人参、海参指向wikt:海参,那就能提供条目对应的读音,这部分不会存在很大问题。@Kethyga:没有印象有此说法,能否提供连结?--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8 (UTC)
- 不难解决。既然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标音(即不再在维基百科作任何标音),那么只要要求“连结的维基词典条目需符合特定要求(必须是完整的条目,并明确反映不同词义不同地区的读音差异)”就行了。这还附带能鼓励用户建设维基媒体网络,改进词典方的不足。会否能解决您的疑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0 (UTC)
- 我去看了方针维基百科不是词典,里面已经提到维基词典是记录“读音”、“各方言的发音”,这不是维基百科处理的内容,LuciferianThomas你的建议其实只是重温既有方针吧。个人认为上文注音建言,应该就是否违反WP:NOTDICT做出说明。个人认为保持方针做法,由维基词典负责读音等内容,维基百科既有的{{Infobox Chinese}}使用情况更应该清理和规管。--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5 (UTC)
- WP:NOTDICT是说不要只给读音、释义、出处、用法、相关词汇、例句,而不是这些不能放在维基百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6:06 (UTC)
- WP:NOTDICT说了维基百科不是词典,两者侧重点不同,这些内容应该是词典处理。依你的“不要只给”解读,每个条目都应该必备{{Infobox Chinese}},作品条目应该都有个分章写“全球译名”,列出各地读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1:47 (UTC)
- @Nostalgiacn:请不要曲解他人发言。条目不能只包括注音 ⊬ 条目必须包括注音。——试图纠正逻辑错误的落花有意12138于2023年7月23日 (日) 03:52 (UTC)
- 请看上文LuciferianThomas的留言“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标音(即不再在维基百科作任何标音)”,个人是认为LuciferianThomas的说法是“重温既有方针”(WP:NOTDICT)。我质疑既有{{Infobox Chinese}}的问题,LuciferianThomas给出的回应是“不是这些不能放在维基百科”。两种说法的冲突,是个人迷惑的地方,个人没有曲解,只是希望厘清WP:NOTDICT的内容适用界线。
- 我也希望你这位提案发起人可以回应一下,个人上面“现有规范,或者说修改的规范是否等于缩减{{Infobox Chinese}}使用范围,甚至是删除”的疑问。--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5:24 (UTC)
- @Nostalgiacn:我猜测路西法人的意思是加了维基词典的不再加注音。
- 之前没有注意到这一个模板,认为这个模板是符合注音要求的。但是如果要标得很详细,应该去维基词典。我的意见是{{infobox_Chinese}}应该是执行注音的一个方法,应该遵守上面提案的内容。--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3日 (日) 08:47 (UTC)
- 不是不能做但不代表要做。“不是不能吃屎”就等于必须要吃屎吗?--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3日 (日) 14:47 (UTC)
- 这样理解的话,WP:NOTDICT应该从“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改为“维基百科不只是词典”。落花有意12138和Sanmosa的方案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无论用字是否常见都可以注音,他们的方案给我的感觉是有一个前提就是维基百科不能标注音,或者偏向不标注音,需要特别增加条文为不常用字加注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04:05 (UTC)
- 我们都在说“维基百科不是辞典”代表“维基百科的条目不能只有这些内容”,也解释了“不能只有这些内容不代表需要包含这些内容”,但阁下跳针在说“不能只有这些内容所以全部都可以有”,所以为什么就不能是原先法无禁止但现在提倡规范?为什么必须是原先方针已有的限制才能规范,方针没禁止的就是“不必要的规范”?--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4日 (一) 06:57 (UTC)
- 感谢讲解,原方案的情况,个人认为方针无禁止,倡议就没有太大必要。个人倾向使用维基词典处理这些问题,一如你的建议。字怎么念个人不太关心,毕竟注音如何不妨碍打字。查外文资料,我也不会深究原文怎么读。--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08:30 (UTC)
- 我们都在说“维基百科不是辞典”代表“维基百科的条目不能只有这些内容”,也解释了“不能只有这些内容不代表需要包含这些内容”,但阁下跳针在说“不能只有这些内容所以全部都可以有”,所以为什么就不能是原先法无禁止但现在提倡规范?为什么必须是原先方针已有的限制才能规范,方针没禁止的就是“不必要的规范”?--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4日 (一) 06:57 (UTC)
- 这样理解的话,WP:NOTDICT应该从“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改为“维基百科不只是词典”。落花有意12138和Sanmosa的方案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无论用字是否常见都可以注音,他们的方案给我的感觉是有一个前提就是维基百科不能标注音,或者偏向不标注音,需要特别增加条文为不常用字加注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04:05 (UTC)
- @Nostalgiacn:请不要曲解他人发言。条目不能只包括注音 ⊬ 条目必须包括注音。——试图纠正逻辑错误的落花有意12138于2023年7月23日 (日) 03:52 (UTC)
- WP:NOTDICT说了维基百科不是词典,两者侧重点不同,这些内容应该是词典处理。依你的“不要只给”解读,每个条目都应该必备{{Infobox Chinese}},作品条目应该都有个分章写“全球译名”,列出各地读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1:47 (UTC)
- WP:NOTDICT是说不要只给读音、释义、出处、用法、相关词汇、例句,而不是这些不能放在维基百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6:06 (UTC)
- (+)支持:防止误会和空转,这里表达个人意向,个人认同LuciferianThomas不再在维基百科作任何标音的方案,相关功能应该由维基词典处理。不过个人对方案和相关方针是否有冲突,某些模板是否受到影响带有疑问。--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5:44 (UTC)
- (+)倾向支持:不过就如上其他编者的意见,要先确保连过去有相对的读音可看,且离线板用户也有要有另一手段可见相关读音。以及部分模板如地区用词用在开头时就不支持都能完全在首字标音。还有我个人想知道若是连续难读的字该如何处理。--WiToTalk 2023年7月23日 (日) 06:01 (UTC)
- 不认可连结到维基辞典的方案。维基辞典本身是不可靠来源,单纯要提供读音的话,可以写个模板,引导到汉典、yue:粤语审音配词字库之类的地方去。而且,读音本身也不过几个字符而已,与其提供连结,倒不如直接注音对读者来说较为方便。
- 另外,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么就按传统学术书籍的使法,什么生僻字也好,都统统不标;要么就当您维是中学生百科全书这样,什么生僻字都注音。提供连结到维基辞典或者是汉典也好,有种不上不上的感觉。--Ghren🐦🕘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1 (UTC)
- 维基辞典确实是不可靠来源,但仍可作可靠来源的汇整,比起现在的标音完全连来源都没有、也没位置标要好。这类同维基百科不接受以维基百科作来源,内部链接仍是必须品一样,连结过去只是给人参考,而非作为来源,所以是否不可靠来源并非最最最重点。况且与其连结到外部站点,不如顺便提高维基词典的内容素质更好;若连维基媒体的站点都不使用维基词典,那维基词典设置来有什么意义?--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6:06 (UTC)
- 需要连续注音的温州江心寺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yún,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sàn)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cháo,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有些东西不光光说不是生僻字就一定会认识。----Cat on Mars 2023年7月24日 (一) 15:57 (UTC)- 那个不是条目定义句,大可保留标音;但标音后逐字连结至维基词典或许对读者更好,不然标了除了会读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作用。--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5:59 (UTC)
- (!)意见,妈阁庙的“妈”常被当地人读作“蚂”,读者应该不能单从wikt:妈就看得出来。另外(※)注意,如果提案是针对条目定义句,那么涉及的规则应该是Wikipedia:格式手册/序言章节#发音。--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25日 (二) 06:19 (UTC)
- 不应单单指向wikt:妈,而是应连结至wikt:妈祖,此处粤语有标可读阴平和阳上、闽南语读阴上。不过官话而言我更倾向这仅是借用闽南语读音的俗读,不应标记为标准音。--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3 (UTC)
- 但本身不了解的读者看了wikt:妈祖衹会知道粤语有 /maa1 zou2/ 和 /maa5 zou2/ 两种读音,而不会知道 /maa5 zou2/ 才是当地常用,更不会懂后者是从闽南语借读。--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25日 (二) 08:24 (UTC)
- 不应单单指向wikt:妈,而是应连结至wikt:妈祖,此处粤语有标可读阴平和阳上、闽南语读阴上。不过官话而言我更倾向这仅是借用闽南语读音的俗读,不应标记为标准音。--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3 (UTC)
- 维基词典这方案不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8日 (五) 05:24 (UTC)
过两天草拟正式提案条文。--路西法人 2023年7月30日 (日) 08:43 (UTC)- 忙ing,应该一周内会有。--路西法人 2023年8月3日 (四) 18:01 (UTC)
- 连入维基词典自然没有问题,但是词典链接作为外部链接,本身放在附录,不利于读者查找。况且大部分情况只是单字生僻,恐怕格式上难以处理。--PexEric 💬|📝 2023年8月3日 (四) 08:09 (UTC)
我提倡以更加显眼的方式将用户导向维基词典
--路西法人 2023年8月3日 (四) 17:12 (UTC)
- 没下文吗?本人说几句。除了字词转换机制,我觉得还可以用括号注音,然后在括号中加一个小的链接,比如:
- 这样就可以解决链接不够显眼的问题。--ItMarki探讨人生 2023年8月20日 (日) 14:48 (UTC)
修改格式手册以明确不在中英文混排时添加空格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各位好,
中文和其他书写系统或者数字混排时是否添加空格一直是本站的争议话题。支持此做法的编者认为加空格在软件界面文案和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中有大量应用,且W3C中文排版需求也建议中英文混排时添加空白;而反对此做法的编者认为加空格不是所有领域的编者都有的习惯,或者认为添加空白应该是文字渲染引擎(如浏览器或操作系统)渲染时做的事。
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主流浏览器支持自动在字符混排时添加空格(CSS Text Level 4有text-autospace
属性,但截至目前没有主流浏览器实现)。如果有渲染时自动添加空格的方法的话,那么既可以照顾不习惯加空格的编者,也正好对应认为应该由浏览器加空格的编者的观点,同样也符合了支持加空格的编者的最终目的,个人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
而本人先前制作了中英文自动添加空白小工具(Beta Cluster、先前讨论)以使用JavaScript自动在混排时添加不可选中的空白区域。空白区域视觉上约为1/4字符大小,与iOS/macOS自动添加的间距相等,理论上可以做到类似CSS草案的效果。
这样,编者在编辑时不加空格,而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启用小工具与否,就可以较为完美地解决这个争议持久的问题。
然而,现时格式手册并未明确规定混排时是否应该添加空格。我认为为了推进部署小工具,需要在格式手册中明确在编写条目时中英文混排时不添加空格。
现提议对MOS:SPACE作出如下修改:
|
|
以上。--碟之舞📀💿 2023年9月17日 (日) 06:20 (UTC)
- 这提案理由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没有其他合理依据,我将反对提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7日 (日) 10:17 (UTC)
- @Ericliu1912:理由补充完整了,请见上。--碟之舞📀💿 2023年9月17日 (日) 14:37 (UTC)
- “匪夷所思”还不至于,不过我感觉修改后的条文的实际意涵好像跟修改前也没变化。虽然如此,修饰一下用语总是好的,提议条文看上去让人感觉舒服一些。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18日 (一) 15:08 (UTC)
- 原本的理由是单纯因为要引进小工具就修改格式手册,那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8日 (一) 15:36 (UTC)
- 同Sanmosa,修改前后的标准没变,但可能提案人觉得之前版本不好理解。就是修饰语句,与小工具的关系没那么大,但便于理解是对的方向。--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8日 (一) 19:43 (UTC)
- 因为原条文中写的是“在中文语境内,文字之间应该不留空格”,而这个“文字”(至少我的反应)是解读为“汉字和汉字之间”,所以提案中在后面加上混排时也不添加空格来明确这一点。--碟之舞📀💿 2023年9月19日 (二) 01:01 (UTC)
- 文字包含字母文字。--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9日 (二) 01:15 (UTC)
- 因为原条文中写的是“在中文语境内,文字之间应该不留空格”,而这个“文字”(至少我的反应)是解读为“汉字和汉字之间”,所以提案中在后面加上混排时也不添加空格来明确这一点。--碟之舞📀💿 2023年9月19日 (二) 01:01 (UTC)
- (+)倾向支持。--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9月18日 (一) 19:55 (UTC)
- 目前看下来暂无异议。现 公示7日,2023年9月27日 (三) 04:09 (UTC) 结束。--碟之舞📀💿 2023年9月20日 (三) 04:09 (UTC)
- @Diskdance:我认为可以将相关语句精简为“文字之间(包含中、外文字母及数字混排)不应该添加空格”,您认为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20日 (三) 09:23 (UTC)
- 没有问题,谢谢提议。--碟之舞📀💿 2023年9月20日 (三) 09:43 (UTC)
- @Ericliu1912:您的写法变成外文和数字混排也不加空格了。--路西法人 2023年9月24日 (日) 05:20 (UTC)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24日 (日) 07:10 (UTC) 我再自己改了一下。——
- 其实Eric的方案第一眼看上去也没那么容易产生误解,但是行文更明确总归是好的。我也稍微调整了一下,看上去更工整一点,意思不变。--碟之舞📀💿 2023年9月24日 (日) 08:00 (UTC)
- @Diskdance:我认为可以将相关语句精简为“文字之间(包含中、外文字母及数字混排)不应该添加空格”,您认为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20日 (三) 09:23 (UTC)
- “不在中英文混排时添加空格”最好改成“在中英文混排时不添加空格”,因为我第一眼看到以为说要添加空格。--Fung_Tze-Long(留言) 2023年9月24日 (日) 10:16 (UTC)
公示结束,期间无反对意见。该修订案通过。--碟之舞📀💿 2023年9月27日 (三) 04:57 (UTC)
-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