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開[1],出席的代表有755人,其中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2]。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 |
---|---|
又名 | 中共七大 |
日期 | 1945年4月23日 | - 6月11日
地點 | 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延安市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
主持人 | 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 |
參與者 | 中共七大代表:547人 |
主要內容 | 選舉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和 第七屆中央監察委員會 |
準備
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的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大會的主席台上懸掛著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的巨幅畫像,毛澤東的巨幅畫像上方懸掛着一條「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標語,毛澤東畫像的兩邊掛着中國共產黨黨旗,會場兩側的牆上張貼着「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等標語,會場後面的牆上掛着「同心同德」四字。會場的牆邊插着24面紅旗,象徵着中國共產黨24年奮鬥的歷程。紅旗插在「V」字形木座上,「V」字形木座象徵革命勝利。
代表被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才20歲左右。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彭德懷、康生、陳雲、陳毅、賀龍、徐向前、高崗、張聞天和彭真15人組成主席團,選舉任弼時為大會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
經過
在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致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並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其中提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報告;任弼時作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問題的報告[3]。大會通過了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統一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指針,並提出要為建立聯邦共和國而奮鬥。大會選舉產生了組成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新的中央委員會由44名中央委員會委員和33名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組成。在閉幕式上,毛澤東作了題為《愚公移山》的結束詞,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
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召開的。它制定了中國共產黨之後的綱領和策略,通過之前的整風運動,使中共黨員特別是高級幹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得以提高並增強團結,鞏固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此次大會為中國共產黨與八路軍、新四軍實行抗戰後期的戰略轉變,為即將到來的國共內戰在理論、思想、組織等各方面作好了準備[4]。
參考文獻
- ^ 劉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12: 426. ISBN 7-5326-4071-X.
- ^ 本書編寫組編. 历史知识手册.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5-07: 162. ISBN 7-5671-1744-4.
- ^ 劉金田主編.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5: 288. ISBN 978-7-208-13795-0.
參見
前任: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第七次 |
繼任: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