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侵略大同盟
歷史
1949年5月15日,上海之戰正酣之際,在廣州即將上任的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在其官邸邀請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以及無黨派「社會賢達」,籌備組織跨黨派的反共聯合組織,到會者50多人。錢穆在《師友雜憶》中如此陳述:「……及共軍渡江,上海戰事日緊,中華民國政府大部分機關已遷至廣州。一日,應行政院院長閻錫山邀,晤之其官邸。同受邀者,多青年、民社兩黨黨員,以學校教授資格者,惟餘一人。」[1]陳啟天(青年黨主席)、萬鴻圖(行政院政務委員)、錢穆、張其昀等先後發言。會議最後決定,凡參加本日談話會者,均為發起人,並選舉閻錫山、陳啟天、程天放、萬鴻圖、張其昀、錢穆、王師曾、袁守謙、楊公達、蔣勻田、谷正鼎、馬超俊、高信13人為綱領起草委員。[2]
1949年5月25日,確定了「中國反侵略大同盟」為正式名稱,當天下午3點在廣東省議會舉行成立大會,出席的盟員數百人。會議通過了大同盟宣言,閻錫山發表長篇講話。[3]以「團結全國各黨派暨各界人士中愛好民主自由之反共救國分子,發揮反侵略之組織力量,徹底肅清中國共產黨,抵抗共產國際受略,維護國家獨立,保障人民自由,促進世界和平」為宗旨。以閻錫山為主席。決定在政府所在地設總部,省市設支部,縣市設分部,分部下設小組為基本組織。總部設執行委員會,內設秘書、組織、宣傳3組。 [4]
1949年8月10日,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出席「反侵略大同盟」執委會,並以《共產黨何以席捲中國大陸?━對美國白皮書之觀感》為題做了致辭,詳細分析了中共僅僅用三年時間打敗國民黨、暴力奪權成功的八大原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