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簡稱紫金山天文台、紫台,英語: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CAS)是中國科學院在天文領域的一所重要研究機構。前身為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和由天文研究所建於1934年的國立紫金山天文台。1950年5月20日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是中國近現代天文學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
---|---|
機構位置 |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址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天文路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元化路8號 (科研新區) |
郵政編碼 | 210034 |
機構概況 | |
創建時間 | 1928年 |
研究領域 | 天體物理和天體力學 |
主管機構 |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
下屬機構 | 暗物質與空間天文研究部 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研究部 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 碎片研究部 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 |
機構人員 | |
院長 | 趙長印 |
副院長 | 毛瑞青 吳雪峰 范一中 |
員工人數 | 310 |
網頁 | www |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1年 |
編號 | 4-233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位於南京玄武區紫金山海拔267米的第三峰天堡峰上,由於灰霾和光污染原因於20世紀80年代末改為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自南朝劉宋初年開始,紫金山北麓余脈的雞籠山建立了「日觀台」,又稱「司天台」,宋元明時期日觀台經過多次擴建成為欽天台並添置了簡儀、渾天儀等多樣的儀器[1],此後隨着明清時期政治中心的北移欽天台逐漸荒廢[2]。
1913年,從比利時學成歸來的時任中央觀象台台長高魯首次提出在紫金山的最高峰籌集天文台。1927年民國政府在南京建立,高魯向主持國立中央研究院工作的蔡元培提出興建天文台,同年4月國立紫金山天文台正式開始籌建[3]。1928年2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高魯擔任首任所長,並負責為研究所選址和添置設備。1929年高魯歷任後,余青松接任所長,他與建築大師楊廷寶一起完成了對紫金山天文台的勘察選址和設計工作[3][4]。台本部由楊廷寶設計建造,是紫金山天文台中最早完成的建築,其餘建築由余青松自行設計建造。[5]1934年9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正式竣工,紫金山天文台成為中國第一座現代天文台,竣工後的紫金山天文台也成為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的辦公駐地[6]。
1949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後,次年4月6日在南京接管了包括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內的5個研究所[7]。1950年,根據中科院研究機構的改組方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8]。1950年5月20日張鈺哲被政務院委任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9][10]。1938年至1946年紫金山天文台因抗日戰爭隨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西遷至昆明東郊的鳳凰山,抗戰結束後天文研究所遷回南京時在鳳凰山留下一個工作站成為了雲南天文台的前身[11]。
1949年後,紫金山天文台曾成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上海聯合工作站,接管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的徐家匯觀象台和佘山觀象台(後獨立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相繼於50年代成立的天津緯度站、北京授時台則在1962年發展為國家天文台的前身北京天文台[12]。紫金山天文台主辦的《天文學報》等刊物亦在1966年至1974年期間停刊[13]。紫金山天文台在文革後才得到逐步恢復。
由於80年代末起,南京夜間光污染嚴重,紫金山天文台的晚間專業觀測的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此外受到灰霾的影響天文台需要更為頻繁的花費大量經費擦拭鏡頭,又因紫金山天文台的主要觀測工作,已由青海德令哈等外地優良觀測台址承擔,紫金山的天文觀測項目逐步減少,除保留諸如太陽黑子、太陽射電、太陽光譜等白天進行的觀測項目外,主要做為開放遊客參觀,擔當天文博物館的功能 [14]。1996年,國務院將紫金山天文台以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名義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
機構設置
研究部
紫金山天文台以天體物理和天體力學為主要研究方向,共設置了四個研究部[16]:
- 暗物質和空間天文研究部:成立於1976年,前身是空間天文實驗部,主要在空間天文領域開展研究,重點研究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技術[17]。
- 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研究部:成立於2006年,主要在射電天文觀測和南極地區的天文觀測領域開展研究[18]。
- 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成立於1957年,前身是中科院人造衛星觀測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碎片觀測和航天器精密定軌[19]。
- 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主要研究領域為深空探測和天文曆法[20]。
實驗室
紫金山天文台有4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1]:
- 中科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重點實驗室:隸屬於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從事碎片觀測和航天器精密定軌研究。
- 中科院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隸屬於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與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共建,從事行星深空探測領域的研究。
- 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隸屬於暗物質和空間天文研究部,進行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領域的研究。
- 中科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隸屬於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研究部,進行射電天文觀測領域的研究。
觀測站
紫金山天文台轄有6個野外觀測台站分別是[22]:
青海德令哈射電天文觀測站
青海德令哈射電天文觀測站,簡稱青海觀測站,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位於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德令哈,海拔3200米,東經97°33',北緯37°22'。該站運行有中國最先進的13.7米口徑毫米波波段射電望遠鏡。
江蘇盱眙天體力學觀測站
江蘇盱眙天體力學觀測站,簡稱盱眙觀測站,位於江蘇省盱眙縣鐵山寺跑馬山,東經118"28′,北緯32°44′,海拔高度180米。該站裝備了中國口徑最大的施密特望遠鏡——口徑105/120厘米的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和口徑65/73厘米水平式空間碎片探測望遠鏡。
江蘇贛榆太陽觀測站
天文台贛榆太陽觀測站,簡稱贛榆觀測站,位於江蘇省贛榆縣境內,是江蘇境內幾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之一,多數年份日照時間超過2200小時,裝備有有一架口徑為26公分的太陽精細結構望遠鏡。
黑龍江洪河觀測站
黑龍江洪河觀測站,簡稱洪河觀測站,位於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地區的洪河農場內,裝備了4台光電觀測設備,包括1套光電望遠鏡陣、1台精密跟蹤望遠鏡和2台聯動望遠鏡。
山東青島觀象台
山東青島觀象台,簡稱青島觀象台,位於山東省青島市 ,1898年由德國人創建,在開展太陽研究方面較為突出。
雲南姚安觀測站
雲南姚安觀測站,簡稱姚安觀測站,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西湖嶺,該地區日照時間長觀測條件好,裝備有4個3層直徑6米的天文圓頂。
歷任台(所)長
自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至今,有多位科學家執掌天文台(研究所)[23]:
學術工作與成就
學術刊物
紫金山天文台負責多種學術刊物和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包括[10]:
- 《天文學報》(季刊)
-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英文)
- 《中國天文年曆》:現在,紫金山天文台負責編訂曆法,《中國天文年曆》為中國大陸官方的農曆標準,其地位類似於明清的時憲歷。
-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已停刊)
- 《天文測量簡歷》(已停刊)
發現新天體
周期彗星
- 紫金山一號(62P/Tsuchinshan 1,1965年1月1日由張鈺哲發現)
- 紫金山二號(60P/Tsuchinshan 2,1965年1月11日由張鈺哲發現)[24]
-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長週期彗星, 2023年1月9日發現
小行星
1955年至1983年間,在紫金山天文台共發現了147顆小行星。1983年後由於光污染等原因造成觀測障礙,該台未再發現任何小行星。[14]
圖集
-
簡儀
-
紫金山奠基紀念碑
參閱
參考文獻
- ^ 南京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 (編). 百里秦淮话沧桑. : 181. ISBN 9787806149898.
- ^ 楊新華, 盧海鳴 (編). 南京明清建筑. 2001. ISBN 9787305036699.
- ^ 3.0 3.1 南京發布. 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搜狐歷史. 2017-08-12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 ^ 丁蔚. 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余青松. 天文愛好者. 1997, 1 (10)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 ^ 楊廷寶. 黎志濤; 鮑莉; 吳錦繡 , 編. 杨廷宝全集·一·建筑卷(上).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1: 159–161. ISBN 978-7-112-24661-8.
- ^ 朱琪紅. 青春励志故事张钰哲:追星不移. 中國青年網. 2012-09-01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 ^ 中科院. 中科院编年史1949. 2009-09-28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 ^ 中科院. 中科院编年史1950. 2009-09-28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4).
- ^ 中科院. 纪念张钰哲院士逝世三十周年.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 ^ 10.0 10.1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紫台简介.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简介. 2015-11-13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概况2012 (PDF). 2012-01-01 [2018-07-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7-22).
- ^ 《天文學報》編輯部. 天文学报过刊阅览.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7).
- ^ 14.0 14.1 胡玉梅. 紫金山天文台 “改行”做博物馆. 現代快報. 2013-03-23: A02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 ^ 國家文物局.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 1996-11-20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研究室组综合概况.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9).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1).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研究部.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7).
- ^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院重点实验室.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7).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观测台站.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4).
-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历任台长.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4).
- ^ IAU. Periodic Comet Numbers.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
外部連結
- 紫金山天文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極天文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