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兵工廠舊址群

中央兵工廠舊址群位於江西省興國縣興蓮鄉官田村。舊址群保存完整,包括總務科舊址、槍炮科舊址、彈藥科舊址、利鐵科舊址、工人俱樂部舊址,總占地面積為3597.02平方米[1]。1987年舊址群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作為興國革命舊址的一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國革命舊址
中央兵工廠舊址群
總務科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江西省興國縣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29~1933年
編號第六批第971項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歷史

 
各舊址在官田村的分布示意圖

1931年10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興國縣興蓮鄉官田村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個大型綜合性兵工廠,即中央兵工廠,又名中央紅軍兵工廠、中革軍委兵工廠。中央兵工廠下設總務科、槍炮科、彈藥科、利鐵科、工人俱樂部、護廠特務連和醫務科。[1]

中央兵工廠駐官田村有兩年零六個月。初建時僅有幾十名工人,後來發展到400多人。兵工廠駐官田期間,修配和製造了大量槍支彈藥。

1934年4、5月間,中央兵工廠從興國官田遷往瑞金崗面。同年10月,編入教導師隨紅軍參見長征,後來成為八路軍兵工生產的骨幹力量。

各舊址簡介

總務科舊址

總務科(厂部)舊址原為陳姓大戶人家的私宅,始建於清代晚期。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懸山頂、前後兩進、中開天井、飛檐雕龍刻鳳,深彩抹金。前有照壁、圍牆和牌坊式門樓。占地面積為1022.4平方米[1]。屋後左側建有水井,右側建有洗澡房。

總務科是厂部的中心樞紐機關,擔負着全廠總管家的角色。它主要負責日常行政事務處理及後勤保障供給工作。總務科共有七八人,分管文秘、財務、事務、醫務、保管和食堂等項事宜。

槍炮科舊址

 
槍炮科舊址

槍炮科舊址原為陳氏宗祠(總祠),始建於清順治年間。磚木結構,封頭山牆,硬山屋頂,面開三門,麻石門框。占地面積為414平方米[1]

槍炮科把上中下三個大廳設為車間。職工數量最多時有二百餘人。槍炮科修理步槍、機槍、駁殼槍、迫擊炮和山炮,並製造步槍。

彈藥科舊址

 
彈藥科舊址

彈藥科舊址原為陳姓文華公祠(分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磚木結構,封頭山牆,硬山屋頂,面開三門,麻石門框。占地面積為355平方米[1]

彈藥科初創時有100餘名職工。科內設炸彈、火藥、子彈各股。子彈原料主要來源於廢舊子彈殼,及銅錢、銅板、銅盆、銅鎖等。造彈藥的原料有硫磺、洋硝、雄精、木炭和硝鹽等。

利鐵科舊址

 
利鐵科舊址

利鐵科舊址原為村民私宅,始建於1924年。干打壘土木結構,兩層樓房,懸山屋頂,占地面積為230平方米[1]

利鐵科(含雜械科)初創時有一百多職工,絕大多數是女工和十五、六歲的童工。利鐵科主要生產刺刀、大刀、鐵鍬、鐵鎬、銼刀、馬鞍、馬鐙、皮帶、炮盒、鳥銃和土炮等。

工人俱樂部舊址

 
工人俱樂部舊址

工人俱樂部舊址原為萬壽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許真君古廟。土木混合結構,懸山屋頂,前後兩進,前棟前有戲台,中間為觀戲院坪,後進為神龕太殿。左右對稱配建兩層廂房。戲台柱上保存有一副對聯,左聯為「主義尊馬列」,右聯為「政權歸工農」,橫批為「一切為了革命戰爭」。整個建築占地面積為628平方米[1]

其它舊址

2018年3月中央兵工廠舊址群中的特務連舊址和雜械廠舊址分別列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

參考文獻

  • 各舊址門前的解說牌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興國革命紀念館. 2013-10-25 [2018-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中文). 
  2. ^ 我县新增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興國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8-03-29 [2018-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