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歷史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前身是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建於1953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校尉胡同5號。館藏品1.3萬多件。1998年,「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1]2012年,位於校尉胡同的「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被列為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新館於2008年3月竣工,位於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的中央美術學院校園內。該館總面積14777平方米。展覽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米。地上四層,地下二層,局部地下一層。其中,地上二層為常設展廳;專題展廳設在地上三層及四層。藏品庫房位於地下二層。公共服務設施多數位於地上一層,包括國際會議廳、總服務台、寄存處、咖啡廳、書店、禮品店等等。 [1]
展覽
2012年11月27日,該館推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西畫部分)」,展出至2013年6月。此展覽由該美術館自主策劃,是對館藏國立北平藝專作品的第一次專題展出。[2]展出的部分主要作品有:[3][4]
- 艾中信《枕戈達旦》、《雪裡送炭》(1947年)、《紫禁城殘雪》(1947年)、《蜀山隆冬》(1943年)、《斑鳩》(1946年)
- 李毅士《陳師曾像》(1920年)、《王夢白像》(1920年)
- 徐悲鴻《男人體正側面速寫》(1924年)
- 吳法鼎《旗裝女人像》(1920年代)
- 齊振杞《郊區平民》、《東單小市》(1948年)、《東單操場》(1948年)、《無題(會戰)》(1940年代)、《雙人肖像》(1944年)
- 吳作人《縴夫》(1933年)、《開會的人》(1933年)
- 蕭淑芳《廬山》(1933年)、《北海溜冰》(1935年)
- 孫宗慰《自畫像》(1940年代)、《青城幽徑》(1947年)、《蒙藏女子歌舞》(1942年)、《灌縣風景》(1943年)、《梵音》(1947年)
- 馮法祀《捉虱子》(1942年)
- 戴澤《農民小組會》
- 李宗津《平民食堂》(1947年)
- 富家珍《女人體》(1939年,輔導老師為林乃干)
- 矢崎千代二《北海》(1947年)、《故宮角樓》(1947年)
- 宋步雲《白皮松》(1947年)
- 常書鴻《靜物》(1940年代)、《靜物》(1940年代)、《女人體》(1940年代)
- 秦宣夫《王臨乙像》(1945年)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美术馆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于2013-04-10查阅.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 ^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开幕,艺术中国,2012-11-27.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3).
- ^ 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精品展亮相中央美院美术馆,99艺术新闻网,2012-11-28.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 ^ 那些年,那些藝術青年(圖),天津網,2012-12-24[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