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通(927年—988年),亦稱寶雲義通寶雲通公,字「惟遠」,俗姓尹,高麗僧人,中國天台宗第十六祖,有天台宗「中興之祖」之稱,門下弟子有法智知禮慈雲遵式等。

天台宗第十六祖——寶雲義通大師

生平

公元927年,義通出生於高麗,族姓尹。據稱義通「生具梵相,頂有肉髻,眉毫宛轉,長五六寸許」。他自幼剃度佛門,在龜山院拜釋宗為師,受具後學習《華嚴》、《起信》。[1][2][3]

據記載,義通在五代後晉天福年末(936-947年)渡海來華求法,起初師從天台山華頂雲居德韶國師,後在螺溪義寂學習天台教義約二十年。北宋乾德年間(963-968年),義通原本準備學成歸國,借道四明(今浙江寧波)時遇時任四明郡守錢惟治(吳越王錢俶之子)挽留,留在明州傳法。開寶元年(968年),漕運使顧承徽舍宅為寺,請義通為師。[1][2][4]

義通主持的禪院發展迅速,「殿宇房廊一百餘間,佛像七十尊,主客僧五十八人」。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法智(天台宗第十七祖)開始在義通門下受法。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義通弟子延德赴京請宋太宗賜額,翌年四月被賜額「寶雲」。義通主持的禪院從此改名為「寶雲寺」,義通也被尊為「寶雲義通」、「寶雲通公」。在寶雲寺,義通「敷揚教觀幾二十年,受其度者不可計數」,「譽振中國」。法智知禮慈雲遵式大師皆為其在寶雲寺的門下弟子。[1][5]

端拱元年(988年)十月二十一日,義通在寶雲寺圓寂,享年62歲。門弟子將其遺骨「葬於育王山之陽,寺西北隅」[1]

影響

在義通到四明傳法之前,天台教一直是以天台山為中心,義通時期則轉到了四明。明代幽溪傳燈在其《天台山方外志》中稱:「台教正統,智者而下迄螺溪凡十二世,皆弘道茲山。自寶雲傳教四明,法智中興之後,是道廣被海內,而四明、三吳尤為繁衍。台山者始漸浸微,亦猶佛教盛傳震旦,而西域是後晦不明。」 [1]

五代,中國天台宗行將終結。以義通為代表的來華高麗留學僧人為天台宗的中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義通思想主要是通過面授傳給其大弟子天台宗「中興教主」知禮(天台十七祖)。義通也因此被尊為天台宗「中興之祖」(天台十六祖)。[2][5]

《寶雲振祖集》收錄的日本人鏡上義銛所作《南湖師祖寶雲尊者齋忌疏》稱:「中興教觀寶雲尊者大師,應身日本」 。[1]

著作

  • 《金光明玄贊釋》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天台宗文集:天台外宗时期——韩国义通成为天台宗十六祖. 佛教導航. 2013-09-17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2. ^ 2.0 2.1 2.2 張風雷. 高丽义通与宋初天台宗之中兴. 《佛學研究》. 2007年00期. 
  3. ^ 楊渭生. 义通、谛观与天台宗——宋与高丽佛教文化交流之二. 《韓國研究》. 第六輯 2002年. 
  4. ^ 方祖猷. 宋明州高丽义通大师所建宝云寺考. 《韓國研究》. 第三輯 1996年. 
  5. ^ 5.0 5.1 邵燦園. 中国天台宗中兴与高丽入学僧留华传法.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 5 卷 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