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速孤神慶

乙速孤神慶(599年—660年10月3日),字昭祐,京兆醴泉縣陝西禮泉縣)人,貞觀十七年任太子李治的右衛率府勛衛郎將,李治即位後任太子李忠的右虞候副率和檢校左、右領軍衛將軍。

家世

元和姓纂》卷十五載:「乙速孤,代人,隨魏南徙河南。後魏儀同乙速孤明(顯),生台,梁郡太守;生貴,北齊和仁公、隋左庶子。貴生安,安生晟,晟生神慶,唐衛率左領將軍。」

  • 五代祖:乙速孤顯,後魏拜驃騎大將軍,賜姓為乙速孤氏
  • 高祖:乙速孤台,梁郡太守
  • 曾祖:乙速孤貴,北齊右衛大將軍、儀同三司、使持節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北周上開府儀同三司、〇附大夫,隋河州諸軍事、河州刺史、河州總管、太子右庶子、和仁郡開國公
  • 祖父:乙速孤安,北周長州刺史,隋益州都督,襲封和仁郡開國公
  • 父親:乙速孤晟,唐左車騎將軍、驃騎將軍

歷任官職

  • 義寧初(618年),歸附唐高祖李淵,入李世民秦王府,授通議大夫,任右親衛。
  • 武德四年(621年),從李世民破王世充於千金堡,俘虜竇建德,以功加勛柱國,賜物二百段。
  •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參加玄武門之變
  • 貞觀五年(631年),授右衛勛衛果毅都尉長上。
  • 貞觀八年(634年),授右勛衛校尉。
  • 貞觀十年(636年),授游擊將軍,守左領軍長〇府〇別將,鎮守永豐倉
  • 貞觀十二年(638年),檢校右勛衛上府郎將。
  • 貞觀十七年(643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守太子右衛率府勛衛郎將。
  •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護衛太子李治於定州監國。
  • 貞觀二十年(646年),父親乙速孤晟去世,丁憂去職。
  •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詔授太子右衛率府翊衛郎將,同年李治繼位為帝,授右衛郎將。
  • 永徽三年(652年),除右驍衛翊衛中郎將
  • 永徽五年(654年),詔授太子李忠的右虞候副率。
  • 顯慶二年(657年),從唐高宗駕幸洛陽,任檢校左領軍衛將軍。
  • 顯慶五年(660年)正月,從唐高宗駕幸并州,六月回到洛陽,轉任檢校右領軍衛將軍,仍知六閒馬事。不久又兼太子右衛率。八月二十四日(660年10月3日)去世,年六十二。

乙速孤神慶碑

乙速孤晟、乙速孤神慶、乙速孤行儼祖孫三代皆葬在唐太宗昭陵以北約四十里的禮泉縣叱干村,乙速孤神慶碑原立於墓前,今不復存,何時毀失,無從考察。全唐文有錄,苗神客撰文,僧釋行滿書。

唐故右虞候副率檢校左領軍衛將軍上柱國乙速孤府君碑銘(並序)
朝散大夫守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濟南縣開國男苗神客撰
淨〇寺釋行滿書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生不可以無宰,俟有道以存之;位不可以無寄,屬有德以尊之。故創極剖天,張維辟宇。大君有作,〇〇〇而乘雲;〇士聿興,仰登山而捧日。可久可大,闡洪業而非常;立德立功,垂大名於不朽。存而為一時之傑,歿而為一代之英,爰有異人,今可得而聞矣。公諱神慶,字昭祐,其先王氏,太原人也。昔房〇以天戈耀象,六英開鳳舞之祥;後棄以星祑興農,萬里厝鸞歌之域。帝圖克峻,王道攸歸。周德方隆,翦商以光其業;齊功可遂,敗敵而有其勛。官族著乎天下,〇緒傾乎海內。五代祖顯,後魏拜驃騎大將軍。偉德挺生,稟嵩岱之精魄;洪川派別,洩江海之波瀾:特拔千仞,盤紆九野。遂賜姓為乙速孤氏,始為京兆醴泉人焉。有命承家,代功居寵,然後以周畿委輅,奉春異鐘鼎之門;漢殿乘軒,田秋匪珪璋之操。〇其榮閥,故無得而傅之。曾祖貴,齊右衛大將軍、儀同三司、使持節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周上開府儀同三司、〇附大夫,隨河州諸軍事、河州刺史、河州總管、太子右庶子、和仁郡開國公。祖安,齊前鋒都督,周右武候、右六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長州諸軍事、長州刺史,隋益州都督,襲封和仁郡開國公。拜前拜後,惟昭惟穆,咸以忠貞之操,並資文武之材。科始一心,雖百君而每合;出入三代,居八命而逾榮。父晟,皇朝上開府、右武候、右廿府、左車騎將軍,轉驃騎將軍。令緒逾崇,高門克大,岳靈鳳德,紹賢哲以相趨;河目黽紋,〇公侯而繼出。公山資海授,星傑雷英,跨俗騰彩,驚時駮矚。雖仲連飛兔,追日電以長鳴;而諸葛臥龍,候風雲而戢景。俄屬黿鼉駕海,猨鶴凌江,黃神吟而宇縣分,素靈嘆而區域震。高祖神堯皇帝開天躧步,翼日騰精,偃橫流於九海,盪洪氛於八極。雲雷噴薄,興於晉水之湄;天地氤氳,辟於渭川之滲透。於時邑居幅裂,豪俊棋分。鵲起逢時之心,寰中既擾;烏止於誰之室,宇內攸瞻。公乃存悟井之深幾,載驅驪阜;知躍泉之秘跡,言訪龍田。獄訟歸禹,不忘於寤寐;歌舞迎周,獨斷於襟抱。以義寧之始,乃奉見於涇陽,初蒙恩命,預參秦府,從平京邑,授通議大夫,賜物六十段。戎章克峻,雖策勛而既重;國圖伊始,以門胄而方榮。乃取祖長州府君之資任右親衛。於時雖地開金策,翦鶉甸而斯安;而池〇玉〇,亂難津而未靖。公於是奉陪八校,薄伐三川,從討王充,破青城堡,賜物一百段,並袍彩牛等,加勛大將軍。武德元年又征薛舉,二年復破武周。神兵四舉,每推立於後服;英圖百勝,必賈勇於先登。時宋金剛尚憑地險,更勞天伐。公乃因機有捷,燭雲火之高輝;應變無方,刊風灰之遠陣。平冠之後。蒙賜馬及金鞍彩物百段。王充以巨猾窺舋,假位號於成周;建德以大資因時,竊仁義於全趙。恃連難之援,以興危邦;託刑馬之盟,方為與國。太宗乃韜龍豹,旅貔貅,黃鉞排天,朱旗斷霧,沸洛川而憤角,震嵩岩而疊鼓。王充以迭食為命,不移蛩駏之心;建德以弱甲相依,舞舛螳螂之衛。公乃懷奇請奮,受命長驅,破王充千金堡,並從擒建德。預軒聖於玄符,奉翹績於丹浦。燕趙俄獲,蚌為脯而無遺;虞虢終亡,馬服輿而不失。加勛柱國,賜物二百段。劉黑闥擁銅馬之餘孽,氣蘊圖南;阻金鳳之〇川,兵雄趙北。公乃從平清漳洛水,二〇〇因遂俘之。授上柱國,賜物百段,並〇馬等,彩物一百五十段。粵以超時之效,恆當不次之恩。滿寵受田,殊非異賞;李忠錫馬,遠多慚色。尋又從破徐員朗,復著奇勳。既而聖情載洽,念功勞止,特蒙賜〇,用表深榮。太宗以玄雲入戶,未改唐侯之爵;白水開錢,猶踐蕭王之號。秦王府妙資左右,公以良家首辟〇令長上,仍賜大袍。既而飛燕侵〇,長虹竭井。雖域中四大,正西北之傾維;而天下一家,有東南之反氣。太宗乃殄茲方命,殲厥流言,推大義以龔行,宏至公而克翦。公以九年六月四日,載靜奸回,因而侍衛,十〇不〇。既而汾陽脫屣,代邸承祧,高鳥盡而藏弓,歸獸存而去戰。公乃方從挾策,且欣蠧矢,結墳籍而為罟,驅禮義以為禽。然以七德攸歸,五營斯佇,方始執鞭之任,式隆初簣之基。以貞觀五年授右衛勛衛果毅都尉長上,六年〇〇,七年賜絹一百匹,八年授右勛衛校尉。公以懷才樂道,緯武經文,〇而時習,顛沛必於函丈;功成不居,終始存乎退尺。每策勛而命賞,常後已而先人。所以幽谷非遷,望喬木而韜響;澠池徒奮,坐大樹而銷聲。雖薄〇之志每深,而厚祿之期終及。十年蒙授游擊將軍,守左領軍長〇府〇別將,仍於永豐倉留守。佳兵七萃,左帶皇畿,敖庾千箱,傍臨陝服。正壘壁其斯重,瞻海陵其巳陋。聿兼其任,隆寄存焉。十二年以〇〇璇極西顧,玉鸞東驚。皇輿帝早,肅龍駕於風雲;天動神行,揚鳳旗於日月。董司戎禁,載佇忠賢。車駕自東都還京,乃敕公檢校右勛衛上府郎將。十七年以震宮養德,乾心佇〇,乃下詔曰:「〇〇〇志懷強濟,計略沈遠,勞效著於戎旅,恪勤宣於階闥。宜加榮擢,周衛儲闈。可守太子右衛率府勛衛郎將。」於是青闈振景,絳地增輝。招搖之桂,連芳共〇;蒼琅之竹,比節同〇。十九年馬邑愆職,無蹈於驟山之義;龍顏憑怒,有事於遼水之陽。騖雷輜於碣石,洗天兵於海島。時高宗天皇大帝銅樓毓粹,玉裕流溫,中義在懸弓,宜扈於擒縱。而時方主鬯,實資於監撫,乃於定州留守,命公〇〇奉儲闈。廿年丁驃騎府君憂去職。逷輟移巷,深悲陟岵。絕漿九日,已摧唐頌之心;茹痛三年,每泣高柴之血。廿三年詔授太子右衛率府翊衛郎將。犀鈎在飾,鶴〇登榮。抑禮援琴,仍奏樂風之韻;踰期改燧,更承重日之輝。既而龍躍在天,正銀題於紫極;鴻飛漸陸。振玉羽於元霄。高宗即位之後,授右衛郎將。永徽三年,除右驍衛翊衛中郎將。張奐坐帷,奮雄邊之遠略;馬卿建節,馳喻蜀之高文。才宦雙美,括囊千載。五年詔授太子右虞候副率,尋加兼太子右虞候副率。徐邈授經之彥,師表攸存;卞敦良將之才,閑邪是屬。公之授也,斯實兼焉。俄屬六麟徐駕,御西京之霧;雨五斗遐拂,俯東洛之風煙。鈎陳〇委,英賢是賴。駕幸東都之日,檢校左領軍衛將軍,尋又駕幸并州,敕公於并州先置。還東都日。檢校右領軍衛將軍,仍知六閒馬事。溫驪籋雲,賁〇〇於雪谷;瑞〇生風,御珠耀於〇〇。職無不理,帝有嘉焉。俄又兼太子右衛率,〇惟〇秩,實〇茲〇。〇〇〇〇〇建功,茂仲以主門興績。瞻言故實,英尚斯途,公以儔之,則為優矣。方冀有仁必壽,有壽必隆。而位未極於釣璜,〇問望周之浦;齒不延於練玉,遽頹觀魯之峰。以顯慶五年八月廿四日,遘疾〇〇終於〇〇〇〇〇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二。冕旒興悼,哀榮兼極,敕書垂慰,賵贈逾隆,詔問嗣子行儼等,並賜物二百段。粵以龍朔三年歲次癸亥二月乙酉朔十九日巽時,永厝於雍州醴泉縣履中川,以從先旨,禮也。惟公降辰象緯,誕靈川岳,德光寶璧,舒白氣以成虹;才苞利器,橫紫氣而射斗。昔在髫初,即踰常類。嶷然殊狀,如旭日之吐青山;湛乎深識,若明月之含碧海。克岐日就,至性天成。教以義方,則行之靡失;趨而有訓,則奉以無違。承顏必當於隱犯,知年每形於喜懼。不愆於德,瞻梓無以措其徽;未嘗有過,折蔥無以〇其罰。洎乎歷丁艱疚,殆不勝喪。在驃騎府君之憂,公時已班隆貴,屢將毀滅,痛深朝野。於時乃有巢燕,乳於倚廬,觀聽嗟〇,古今攸絕。豈止許孜永慕,棲鴝翟於虛檐;丁密窮哀,〇鴹鳧於〇沼:若斯而已矣,加以友於成性,〇愛為懷。共駕無暌,屢極鍾輿之〇;同衾有慰,每追姜室之歡。兄弟數人,公為其長,居上斯睦,撫下惟仁,奕奕增映,怡怡可樂。其後五門將辟,三荊遽慘。公乃責深自箠,悲共氣而無終;訓切在原,泣分形而有異。雖同胞竟阻,王修之喻罕遵;而推產不干,卜式之資〇給。公以鼎貴餘業,財逾鉅萬,一無所取,咸以讓焉。遐邇嗟服,宗姻駭嘆。公以幼承教義,早聞詩禮,德思潤已,學尚專門。俄屬有隋盪覆,生人殄喪,擲書劍而事干戈,棄俎豆而修軍旅。故得藝殫弧矢,精極韜鈐。戟枝楊葉,窮取睽之妙;金遺玉堂,盡殆戎之術。所以革車每次,大憝斯殲;〇應〇策,兵無挫銳:非以賞而邀利,寧以功而自伐。然而因時命律,積稔論兵。受而莫違,當厚惠而居百夫之長;推而不有,委榮名而辭萬戶之侯。卓矣高蹤,魯連豈唯於蹈海;安乎卑位。曼倩遂勞於執戟:大雅君子,斯之謂焉。子國子明經高第、朝請大夫、行綿州司馬行儼;寧遠將軍、守岐陽府長上折衝行均;游擊將軍、守甘泉府左果毅都尉行方等,或傳經綜業,或良弓嗣美,誠在孝而斯勇,實致果而為雄。仁者安仁,心無昧於觀行;將門有將,理不差於必復。既而匪莪嬰酷,悴柏纏哀,攀蠹索而增慕,循鑿楹而載感。於是乃與昆季,聚族興言,以為陵谷難恃。風猷易絕,雲台入畫,莫究遺芳;天祿藏書,方成蠹簡。欲垂不刊之跡,必存無愧之辭。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庶使波溢渤澥,識墮淚於千齡;麓徙琅琊,傳受辛於萬古。其詞曰:
立功立德,惟武惟文。銘戈著范,勒鼎昭勛。名懸日月,氣稟風雲。誰其克紹,卓矣夫君。
緒派伊笙,〇隆淮筮。肇錫官族,即榮昌裔。袞服有輝,旗章靡替。明德斯謀,高門是繼。
英英亮狀,灼灼瑰奇。不愆於道,無忒其儀。光含巨闕,彩振長離。公〇比驥,呂望非螭。
運屬時屯,道參人傑。鵬圖鳳舉,雲迥風烈。濟水秦亡,登山趙滅。功成百勝,途夷九折。
已建宏勛,俄膺懋寵。期門甫陟,羽林初奉。帝庾斯衛,儲兵載擁。宇省才高,司偕位重。
官連四萃,望越五營。聲芳漢將,器表周楨。未登召室,遽掩佳城。哀纏國寶,痛結人英。
樹慘王哀,松凋許泣。九泉長送,百身何及。鶴兆方兼,烏墳永戢。山秋月思,野寒風急。
傳鈎令緒,待漏英才。蘭期奄隔,楸思俄開。圖芳隧路,紀德泉台。九原徽烈,萬古風埃。

子女

參考

  • 《昭陵碑石》
  • 《元和姓纂》
  • 《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