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201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互聯網的移動化與廣泛運用,以及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及應用。

歷史

2012年11月,易觀國際集團董事長於揚首次提及「互聯網+」,認為互聯網是下一個社會基礎設施,世界上任何的傳統行業和服務行業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1]。2013年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到了互聯網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就是「互聯網+」[2]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3]

內涵

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催生了創新2.0,而創新2.0又反過來作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態的形成與發展,重塑了物聯網、雲計算、社會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創新2.0模式的發展和演變,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體驗實驗區) 、Fab Lab(個人製造實驗室、創客)、AIP(「三驗」應用創新園區)、Wiki(維基模式)、Prosumer(產消者)、Crowdsourcing(眾包) 等典型創新2.0模式不斷湧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推動了「互聯網+」的浮現,這種互動演進可參閱《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一文[4]。互聯網隨着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入應用帶來的創新形態演變,本身也在演變變化並與行業新形態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工業4.0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以及Fab Lab及創客為代表的個人設計、個人製造、群體創造。可以說「互聯網+」是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學者認為「互聯網+」是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提法的升級版,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其關鍵是創新,要將當前在中國大地正在掀起的創客的創新創業大潮引導其使用互聯網及創新2.0這個利器,以期完成中國當前新常態的經濟轉型和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這樣才能讓「+」更有意義,也為『互聯網+』時代為全面發展信息經濟做好開局。[5]

發展

「互聯網+」在較早被提出時,聚焦在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和改變。[6]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孕育着「互聯網+」的機會。「互聯網+」「+」是什麼?是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馬化騰提出「互聯網+」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聯網加媒體產生了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互聯網加娛樂產生網絡遊戲;互聯網加零售產生電子商務,已經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加金融,使得金融變得更有效率,更好地為經濟服務。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傳統行業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力量仍然是無比強大的,互聯網是推動傳統行業的有利工具。從18、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技術到19、20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了電力的技術以來,很多的行業發生了變化。互聯網誕生後,也進一步推動了知識的產生及傳播。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可以更有力的推動各傳統行業發展的工具。當然,互聯網也會推動和衍生出很多新的事物、新的機會。

隨着互聯網深入應用,特別是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發展與向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滲透,信息技術推動的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形成日益受到關注。[7]創新形態的演變也推動了互聯網形態、信息通信技術形態的演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和發展,在與知識社會創新2.0形態的互動中也進一步推動了創新形態的演變,湧現出Web2.0開源軟件、微觀裝配、創客等創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Lab、FabLab、創客、維基威客眾包眾籌等創新2.0典型模式。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央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新常態」,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的下一打創新機遇,簡政放權、強化法治、鼓勵創新創業、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並出台一系列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舉措。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也就具有了更豐富、更深刻、更富時代特徵的內涵。報告中指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並全力推進創新、創業,全面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進入創新2.0時代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8]

趨勢

個人電腦互聯網、無線互聯網,物聯網等,都是互聯網在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的一種提法,這也是談論未來變化的一個基礎。未來「連接一切」時代還有很多的想象空間。當然「互聯網+」不僅僅是連接一切的網絡或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各個傳統行業。除了無所不在的網絡(泛在網絡),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普適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形成和推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無所不在的創新(創新民主化),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正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和演進共同租用,改變着人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並給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的無限的機遇。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概念是以信息經濟為主流經濟模式,體現了知識社會創新2.0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重塑。而目前的新常態是信息經濟發展的起步,或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的開端,今天經濟的轉型和增長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知識社會創新2.0模式是創新驅動的最佳選擇。「互聯網+」不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演進的新形態、也意味着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逐步形成演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機遇,推動開放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中國經濟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于揚: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 騰訊科技. 2012年11月14日 [2015-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2. ^ 腾讯15周年,马化腾指明7条“未来之路”. 創業邦. 2013-11-11 [2015-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中國日報. [2015-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2015年展望.创新2.0研究.. 創新2.0研究.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1). 
  5. ^ 学者热议:李克强提的“互联网+”是个啥概念?. 人民網. [2015-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6. ^ 于扬:“互联网+”公式酝酿移动互联网核聚变. 易觀網.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6). 
  7. ^ 知识社会呼唤创新2.0. 移動政務研究.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1). 
  8. ^ 李克强力促给互联网科技企业更大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網. 2016-04-23 [2016-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4). 
  9. ^ 互联网的神奇和挑战. 創新2.0研究.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