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圖法
親和圖法(英文:Affinity Diagram),又稱KJ法,是一種用於整理創意、想法和數據的工具,是質量管理新七大工具之一。此工具由日本人類學家川喜田二郎(羅馬化:Jiro Kawakita)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故亦得名KJ法。[1]
該工具通常在項目管理中使用,目的是將頭腦風暴產生的大量創意和想法根據其自然關係進行分組,以便進行審視和分析。[2][3][4]它也常作為整理現場採訪筆記和見解的方法被應用於情境調查之中。它還可用於整理其他自由式內容,例如開放式調查問卷、呼叫日誌或其他定性數據。
過程
親和圖通過以下步驟整理想法和創意:
- 將每個點子記錄在卡片或筆記上;
- 找到看起來相關的想法;
- 將所有卡片進行分組。
在卡片被分組後,團隊就可以將大的集群分類成子組,以便於管理和分析。[5]
通常情況下,若要頭腦風暴和應用親和圖達到最好的效果,則需要關鍵利益相關者在內的跨職能團隊共同參與。
引文
- ^ Improving Performance Through Statistical Thinking By Galen C. Britz
- ^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21,Glossary §3 Definitions.
- ^ Affinity Diagram - Kawakita Jiro or KJ Metho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June 6, 2010
- ^ Using Affinity Diagrams to make sense from brainstorming. [2007-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Value: Its Measurement, Design and Management By M. Larry Shillito
- ^ NHS Improvement network. [2007-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參考
-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guid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7th. Newtown Square, PA. 2021. ISBN 978-1-62825-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