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裴隆
瑪麗亞·埃斯特拉·馬丁內斯·卡塔斯·德·庇隆(西班牙語: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de Perón,西班牙語發音:[isaˈβel maɾˈtines ðe peˈɾon];1931年2月4日—),又稱伊薩貝爾·馬丁內斯·德·庇隆(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前阿根廷總統。她原為芭蕾舞劇團演員,後來嫁給流亡的阿根廷前總統胡安·庇隆。胡安·裴隆第三次當選為阿根廷總統時,伊薩貝爾擔任副總統。丈夫去世後她繼任總統,成為阿根廷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正副總統,也是西半球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1],但在任不到兩年便被政變推翻。
伊莎貝爾·裴隆 西班牙語: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 | |
---|---|
阿根廷第41任總統 | |
任期 1974年6月29日繼任-1976年3月24日遭軍方解職 代理:1974年6月29日 — 1974年7月1日 | |
前任 | 胡安·庇隆 |
繼任 | 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 |
阿根廷正義黨第2任主席 | |
任期 1974年-1975年 | |
前任 | 胡安·庇隆 |
阿根廷第28任副總統 | |
任期 1973年10月12日-1974年7月1日 | |
總統 | 胡安·庇隆 |
前任 | 職位空缺 |
繼任 | 職位空缺 |
阿根廷第一夫人 | |
任期 1973年10月12日-1974年7月1日 | |
總統 | 胡安·裴隆 |
前任 | 諾瑪·羅培茲 |
繼任 | 艾莉西亞·哈特里奇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1931年2月4日 阿根廷拉里奧哈 |
國籍 | 阿根廷 |
政黨 | 正義黨 |
配偶 | 胡安·庇隆(1961年結婚) |
居住地 | 西班牙馬德里 |
簽名 |
早年經歷
瑪麗亞·庇隆出生於阿根廷拉里奧哈的一個中下層之家[2],五年級時她就不得不輟學[3]。20世紀50年代她成為了夜總會的舞女,並且取了伊薩貝爾這個名字作為藝名。[4]伊薩貝爾原為塞萬提斯國家芭蕾舞劇團演員,1956年在巴拿馬巡迴演出時遇到頭一年被政變推翻的前總統胡安·多明戈·裴隆將軍,遂隨其流亡,1961年11月15日他們在西班牙結了婚,伊薩貝爾成為胡安·裴隆的第三任妻子[4][5]。由於庇隆在政變中被推翻,他被禁止返回阿根廷,於是他的妻子成為了他的代理人[6]。1973年5月訪華[7][8][9]。1973年9月,庇隆夫婦作為正義黨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回國,搭檔競選獲勝,庇隆再次成為總統,庇隆夫人成為第一位女副總統兼議長。
伊薩貝爾總統
1974年6月28日,胡安·貝隆的心臟多次發病。正在歐洲的伊薩貝爾被召回阿根廷,並在第二天秘密宣誓成為代理總統[6]。1974年7月1日,胡安因為支氣管炎和流感逝世。之後時任副總統的她接任總統,就職時43歲,成為阿根廷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同時也是拉丁美洲最年輕的國家元首,她同時也接任正義黨主席[10]。伊薩貝爾上任後開始尋求國民的支持,一開始,就連之前和胡安·貝隆不合的極端政治團體都公開表示支持。不過後來伊薩貝爾取消了和選民以及政治團體之間的會面,國民對她的喪夫之痛也漸漸消退。她的政府開始清除左翼勢力,之後又發生了一系列政治謀殺,1974年9月開始人們組織了一連串的罷工活動。從此民眾們重新認識了伊薩貝爾,對她的支持也開始跌落[11]。
另外,伊薩貝爾政府中的社會福利部長洛佩斯‧雷加也是民眾反對的對象。此人審查各種國內外政策,幾乎成了實際上的總理[12]。雷加還參與組建了阿根廷反共聯盟,這個準軍事組織在1973年到1974年之間進行了大約300起謀殺活動。對象包括前總統阿圖羅·弗隆迪西的兄弟西爾維奧·阿圖羅·弗隆迪西(Silvio Frondizi)等人[13]。面對財政赤字,財政部長決定使用激進的休克療法。他將比索貶值一半,5月和8月間的消費品價格翻倍,由此引發的抗議活動席捲了整個阿根廷[14]。
她選擇向軍方求助,任命魏地拉為軍隊領導並允許軍方自由處置破壞分子。為了避免政變,伊薩貝爾在1975年末提前進行了選舉[5][15]。1976年3月23日,工作到很晚的伊薩貝爾跟工作人員一起為自己的行政主管慶祝生日。她得到軍方正在進行可疑活動的警告,於是登上了總統專用的直升機。可是這架直升機沒有把她帶到總統住宅,反而去了空軍基地。在那裡,伊薩貝爾被解除職務並遭到逮捕[16]。此後,親貝隆的許多政府官員遭到逮捕,其中有些在隨後的骯髒戰爭中消失[17]。伊薩貝爾本人在拉安戈斯圖拉鎮等地被關押了5年,1981年她被流放至西班牙。1983年軍人統治結束民主政府允許她回國,同年她返回阿根廷。1985年辭去正義黨主席,退出政治[18]。之後居住在西班牙[17]。
阿根廷的國際通緝令
2007年1月11日,阿根廷門多薩省法官對她發布了一份國際通緝令,罪名是她在1974年至1976年當政期間與一位名為埃克托爾·阿爾多·法傑蒂·加列戈的學生失蹤案件有牽連,當時的貝隆總統簽署了三項法令,允許採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行動打擊反政府行為[19]。2008年3月28日阿根廷的引渡要求最終被西班牙最高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而伊莎貝爾·貝隆及其律師則認為當事人年紀太大不符合引渡條件[20]。
參考文獻
- ^ Isabel Perón - President (non-U.S.). Biography.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 ^ Binayán Carmona, Narciso. Maria Estela Martinez Cartas said one day: Zanga Cutiricutanga, that words were a tipic words in that years.Historia genealógica Argentina. EMECE, 1999, p.578.
- ^ Buckman, Robert T. The World Today Series: Latin America 2007. Harpers Ferry, West Virginia: Stryker-Post Publications. 2007. ISBN 978-1-887985-84-0.
- ^ 4.0 4.1 Eloy Martínez, Tomás. La Novela de Perón. Random House, 1985.
- ^ 5.0 5.1 The History of Peronism (Part II). [201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 ^ 6.0 6.1 Page, Joseph. Perón: A Biography. Random House, 1983.
- ^ 馬銀春「讀三十六計學做人做事」5 中國檔案出版社 2007/01/01
- ^ 參考消息1973.05.08
- ^ El peronismo abre nuevos frentes en el Tercer Mundo. ruinasdigitales. [201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1).
- ^ 1974: First female president for Argentina.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Crawley, Eduardo. A House Divided. St. Martin's Press, 1985.
-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1976 (subject: Argentina).
- ^ Andersen, Martin. Dossier Secreto. Westview Press, 1993.
- ^ Lewis, Paul. The Crisis of Argentine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0.
- ^ The night before the Argentine military coup 24 March 1976, according to Videla.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Lewis, Paul.Guerrillas and General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2.
- ^ 17.0 17.1 Detienen en Valencia al ex dirigente de la Triple A argentina Almirón Sena. EL MUNDO. 2006-12-28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1985: Argentina.
- ^ 阿根廷法官下令逮捕前总统伊萨贝尔·庇隆. 網易. 2008-04-29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 ^ 西班牙拒绝引渡阿根廷前总统伊莎贝尔·庇隆. 網易. 2008-04-29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前任: 胡安·庇隆 |
阿根廷總統 | 繼任: 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