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獻文

中國動物學家

伍獻文(1900年3月15日—1985年4月3日)[1][2],字顯聞浙江瑞安人,中國動物學家,中國魚類學和線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伍獻文
性別
出生1900年3月15日
 大清浙江省溫州府瑞安縣
逝世1985年4月3日(1985歲—04—03)(85歲)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九三學社
經歷

生平

1921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更名國立東南大學[3]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農業專修科(今南京農業大學),在校時師從秉志等人。畢業後任教福建廈門集美學校。1922年廈門大學正式成立,擔任廈門大學動物學系助教,指導學生動物學實驗。1925年秉志來到廈門大學,伍獻文遂註冊為動物學系學生,一面給秉志當助教,一面學習,1927年獲廈門大學理學士學位。同年到國立中央大學生物學系任動物學助教。1929年,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贊助,他到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科學博士學位[4]

1934年,他參與創辦中國動物學會,任學會理事。不久,國立自然博物館先後改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伍獻文任研究員。1935年6月至11月,他組織全所科技人員對渤海灣山東半島海洋生物展開調查,這是中國首次自行組織的海洋綜合科學考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領動植物研究所輾轉遷移陽朔、重慶北碚等地。1946年,伍獻文隨單位至上海。1947年兼任江蘇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5]。1949年上海戰役前夕,由於對國民黨的統治不抱有幻想,他與動物研究所全體職工拒絕了將研究所遷往台灣的提議[6]北平解放後,他前往北平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議[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兼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主任。他領導魚類分類組科技人員走訪中國各地的水域,並採集魚類標本,着重對占中國淡水魚類一半的鯉科魚類進行研究。1954年,研究所及太湖研究室遷到武昌,成為以淡水生態學為主的中國水生生物學研究中心。1955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中國鯉科魚類志維基數據所列Q124480516》上卷出版,在國內引起重大反響。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備受攻擊,被迫停止研究,直至文革後期才繼續開展。1977年《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出版,兩卷共70餘萬字,系統描述了中國鯉科魚類113屬412種[8][9]

1977年,伍獻文就任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不久又兼任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10]。1979年,他又與朱元鼎等共同發起組織中國魚類學會維基數據所列Q114929159,被選為名譽理事長。1982年,因為在魚類分類維基數據所列Q121094895領域的傑出貢獻,他的研究成果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3年,他當選為英國林奈學會外籍會員[11]

1985年4月3日,伍獻文病逝於武漢,享年85歲[12]

著作

  • 1964年,《中國鯉科魚類志維基數據所列Q124480516》上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77年,《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
  • 1981年,《鯉亞目魚類分科的系統及其科間系統發育的相互關係》,發表於《中國科學》。其論點被引用於權威性著作《世界魚類》第二版。
  • 《中國河蟹志略》
  • 《中國之蠍及蠍珠》

參考來源

  1. ^ 伍獻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 2016-7-20
  2. ^ 水生所師生深切緬懷伍獻文院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5-4-7
  3.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後共有十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13年
  4. ^ 姜振寰主編. 世界科技人名辞典.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1.10: 1033. ISBN 7-5406-4403-6. 
  5. ^ 張衡主編. 民国科教精英百人传.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13.10: 49–51. ISBN 978-7-5533-0373-4. 
  6. ^ 李賜華主編. 瑞安人物录.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8.05: 166–167. ISBN 978-7-80238-301-2. 
  7. ^ 孫文治主編;朱建設,徐浦偉,戴清副主編. 东南大学校友业绩丛书 第1卷.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2.05: 281. ISBN 7-81050-963-2. 
  8. ^ 趙化勇主編. 盛世中华脊梁风采 科学家风采.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10.08: 136–138. ISBN 978-7-5043-6203-2. 
  9. ^ 李蕤. 打开鱼类宝库的大门━━记鱼类学家伍献文.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1). 
  10. ^ 丁守和等主編;《世界當代文化名人辭典》編委會編. 世界当代文化名人辞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08: 145. ISBN 7-5402-0258-0. 
  11. ^ 呂章申主編. 中国近代留法学者传.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8.12: 97–101. ISBN 978-7-80047-780-5. 
  12. ^ 《科學與人生》編委會編. 科学与人生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传略.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8.01: 35–50. ISBN 7-5615-2978-3.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