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貴平(5世紀?—534年11月10日),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征北大將軍、太傅、領大司馬、安定靖王拓跋休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貴平從羽林監轉任射聲校尉魏孝莊帝元子攸初年,元貴平擔任散騎常侍宗正少卿建義元年四月甲辰(528年5月21日),諫議大夫元貴平被封為東萊王[1][2],食邑一百戶,又任平北將軍南相州刺史。當時羊侃在兗州反叛,朝廷敕令大行台於輝、大都督東萊王元貴平和都督王老生等人前往討伐,平定了羊侃的叛亂[3]。魏孝莊帝殺死爾朱榮,元貴平加武衛將軍,兼任侍中,為河北、山東慰勞大使。元貴平行進到定州東北,幽州大都督侯淵假裝投降,元貴平相信了他,侯淵將元貴平拘捕起來跟隨自己,送到晉陽,元貴平後來回到洛陽[4][5][6]

魏節閔帝元恭時期,元貴平以本官代理青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二月,鎮遠將軍崔祖螭張僧皓率領青州七郡的部眾反叛北魏,包圍青州的東陽城,賊寇十分強盛,圍困逼迫東陽城一百多天。元貴平想要崔光伯出城慰勞,崔光伯的孿生哥哥崔光韶說:「城民驕縱,由來已久,人人忿恨,怨氣很盛。古人說:『眾怒如同水火』,由此看來,今天是不可以用勸慰制止叛亂的。」元貴平強迫崔光伯出城,崔光韶說:「刺史受委任管轄一方,總管萬里,但是治理的大事不與國士商議,與你共腹心的都是奉迎小人。既不能綏撫遏制以杜絕事變在萌芽中,又不能安坐觀察,等待敵人氣焰衰搓。逼迫我弟弟做沒有意義的事,如果他單騎獨往,可能被拘留,如果以兵眾臨敵,勢必引起相互敵對,可以預料無濟於事。」元貴平逼迫不已,崔光伯不得已出城,被流箭射死[7][8][9]。元貴平率領城中百姓固守,又命令將士打開城門交戰。救援大軍趕到,於是擒獲了崔祖螭等人,將他斬首。元貴平返回京城,擔任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升任左衛將軍宗師,又在太昌元年七月丙辰(532年9月9日)升任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10][11]

元貴平為人陰險刻薄,為魏孝武帝元修所信任,外任青州刺史,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魏孝武帝與丞相高歡有矛盾後,元貴平與齊州刺史侯淵、兗州刺史樊子鵠暗中秘密通信往來,互相串聯勾結,觀察時世的變化。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後,東魏朝廷任命侯淵代理青州刺史,元貴平自以為是斛斯椿的黨羽,也不卸任交接。侯淵進兵襲擊高陽郡,攻克之後將部曲和家小安置在城中。元貴平派遣自己的世子率兵攻打高陽城,侯淵親自率領騎兵趁夜趕到青州,見到城中百姓送糧的隊伍首尾相接,侯淵欺騙送糧的人說:「行台軍隊已至,殺戮殆盡,我是東萊王世子的下人,如今已經逃跑回城,你們還去幹什麼?」大家都相信了侯淵的話,就丟下糧食跑了。天明後,侯淵又對路上行人說:「行台軍隊昨晚已經到了高陽,我是前鋒,今天剛到這裡,不知侯淵大人在哪裡?」城中百姓驚恐萬分,就抓住元貴平出城投降。侯淵知道自己反覆兩端,心中很不安,於永熙三年冬十月戊辰(534年11月10日)將元貴平斬首,把他的首級送到京城[12][13][14][15][16][17]

其他

魏孝武帝元修前往元貴平私人住宅時見到了元貴平的女婿陸騰,與他談話,感到很高興,對元貴平說:「阿翁真是得到了好女婿[18]。」

家庭

兄弟

子女

參考資料

  1. ^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甲辰,追復故廣陽王淵、故樂安王鑑爵。通直散騎常侍、敷城王坦為咸陽王,諫議大夫元貴平為東萊王,直閣將軍元肅為魯郡王,祕書郎中元曄為長廣王,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復先爵隴西王,扶風郡開國公馮冏、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並復其先王爵,以北平王超還復為安定王。
  2.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甲辰,以敷城王坦為咸陽王,以諫議大夫元貴平為東萊王,以直閤將軍元肅為魯郡王,以祕書郎中元曄為長廣王,以馮翊郡公源紹景復先爵隴西王,扶風郡公馮冏、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並復先王爵,以北平王超還復為安定王。
  3. ^ 大同北朝藝術研究院.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6年5月: 16–17、93–95、118–119. ISBN 978-7-5010-4630-0 (中文(簡體)). 
  4. ^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珍平弟貴平,羽林監、轉射聲校尉。莊帝初,除散騎常侍、宗正少卿,封東萊王,邑百戶。除平北將軍、南相州刺史。莊帝既殺爾朱榮,加武衛將軍,兼侍中,為河北、山東慰勞大使。至定州東北,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執,送於晉陽。後還洛。
  5.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及爾朱榮之死也,范陽太守盧文偉誘淵出獵,閉門拒之。淵率部曲屯於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莊帝使東萊王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淵乃詐降,貴平信之,遂執貴平自隨。
  6.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莊帝使東萊王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乃詐降,貴平信之,遂執貴平自隨。
  7. ^ 《魏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前廢帝時,崔祖螭、張僧皓起逆,攻東陽,旬日之間,眾十餘萬。刺史、東萊王貴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勞。兄光韶曰:「城民陵縱,為日已久,人人恨之,其氣甚盛。古人有言『眾怒如水火焉』,以此觀之,今日非可慰諭止也。」貴平強之,光韶曰:「使君受委一方,董攝萬里,而經略大事,不與國士圖之。所共腹心,皆趨走群小。既不能綏遏以杜其萌,又不能坐觀,待其衰挫。蹙迫小弟,從為無名之行。若單騎獨往,或見拘縶,若以眾臨之,勢必相拒敵,懸見無益也。」貴平逼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數里,城民以光伯兄弟群情所繫,慮人劫留,防衛者眾。外人疑其欲戰,未及曉諭,為飛矢所中,卒。
  8. ^ 《北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節閔帝時,崔祖螭、張僧皓起逆,攻東陽,旬日間,眾十餘萬。刺史、東萊王貴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勞。兄光韶爭之曰:「以下官觀之,非可慰喻止也。」貴平逼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未及曉喻,為飛矢所中,卒,贈青州刺史。
  9.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魏鎮遠將軍清河崔祖螭等聚青州七郡之眾圍東陽,旬日之間,眾十餘萬。刺史東萊王貴平帥城民固守,使太傅諮議參軍崔光伯出城慰勞,其兄光韶曰:「城民陵縱日久,眾怒甚盛,非慰諭所能解。家弟往,必不全。」貴平強之,既出外,人射殺之。
  10. ^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前廢帝時,以本官行青州事,屬土民崔祖螭作逆,賊徒甚盛,圍逼東陽一百餘日。貴平率城民固守,又令將士開門交戰。大軍救至,遂擒祖螭等,斬之。還,除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遷左衛將軍、宗師,又遷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11.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丙辰,以宗師、東萊王貴平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12.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冬十月戊辰,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行青州事侯淵克東陽,斬刺史東萊王貴平,傳首京師。
  13. ^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貴平人才險薄,為出帝所信。出為青州刺史,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害。
  14.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出帝末,淵與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密信往來,以相連結,又遣間使通誠於獻武王。及出帝入關,復懷顧望。汝陽王暹既除齊州刺史,次於城西,淵擁部據城,不時迎納。民劉桃符等潛引暹入據西城,淵爭門不克,率騎出奔,妻兒部曲為暹所虜。行達廣里,會承制以淵行青州事。齊獻武王又遺淵書曰:「卿勿以部曲輕少,難於東邁。齊人澆薄,唯利是從,齊州城民尚能迎汝陽王,青州之人豈不能開門待卿也。但當勉之。」淵乃復還,暹始歸其部曲。而貴平自以斛斯椿黨,亦不受代。淵進襲高陽郡,克之,置部曲家累於城中,身率輕騎游掠於外。貴平使其長子率眾攻高陽,南青州刺史茹懷朗遣兵助之。時青州城人餽糧者首尾相繼。淵親率騎夜趣青州,詐餽糧人曰:「台軍已至,殺戮都盡,我是世子下人,今已走還城,汝何為復去也?」人信其言,棄糧奔走。比曉,復謂行人曰:「台軍昨夜已至高陽,我是前鋒,今始到此,頗知侯公竟在何處?」城人凶懼,遂執貴平出降。淵自惟反覆,慮不獲安,遂斬貴平,傳首京師,欲明不同於斛斯椿也。
  15.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孝武帝末,深與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使信往來,以相連結。
  16.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而貴平自以斛斯椿黨,亦不受代。深襲高陽郡克之,置部曲家累於城中,親率輕騎,夜趣青州,城人執貴平出降。深自惟反覆,慮不獲安,遂斬貴平,傳首於鄴,明不同於斛斯椿。
  17.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六》:初,魏孝武帝既與丞相歡有隙,齊州刺史侯淵、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陰相連結,以觀時變;淵亦遣使通於歡所。及孝武帝入關,清河王亶承制,以汝陽王暹為齊州刺史。暹至城西,淵不時納。城民劉桃符等潛引暹入城,淵帥騎出走,妻子部曲悉為暹所虜。行及廣里,會承制以淵行青州事。歡遺淵書曰:「卿勿以部曲單少,憚於東行,齊人澆薄,唯利是從,齊州尚能迎汝陽王,青州豈不能開門待卿也!」淵乃復東,暹歸其妻子部曲。貴平亦不受代,淵襲高陽郡,克之。置累重於城中,自帥輕騎游掠於外。貴平使其世子帥眾攻高陽,淵夜趣東陽,見州民饋糧者,紿之曰:「台軍已至,殺戮殆盡。我,世子之人也,脫走還城,汝何為復往!」聞者皆棄糧走。比曉,復謂行人曰:「台軍昨夜已至高陽,我是前鋒,今至此,不知侯公竟在何所!」城民恟懼,遂執貴平出降。戊辰,淵斬貴平,傳首洛陽。
  18. ^ 18.0 18.1 《周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尚安平主,即東萊王貴平女也。魏孝武幸貴平第,見騰,與語悅之,謂貴平曰:「阿翁真得好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