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採石場

「光之採石場」(法語:Carrières de Lumières)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萊博小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但已廢置的採石場。2012年法國著名私營藝術管理機構「文化空間」法語Culturespaces 將其轉化為一「沉浸式數位體驗」藝術中心:「光之採石場」,其展出不僅引起國際轟動,亦掀起全球「沉浸式數位藝術」之風潮。

「光之採石場」入口
「光之採石場」北廳
「光之採石場」展場
「光之採石場」展場
「光之採石場」展場
「光之採石場」展場

前身

充滿傳奇的「採石場」

「採石場」位於萊博山城腳下的「地獄谷」英語Val d'Enfer[註 1] 「地獄谷」是一片由石灰岩構成的谷地,歷經長期風化、水蝕形成許多奇形怪狀之巨石、斷岩或岩洞,予古人蠻荒、蒼涼之感因而得名。「地獄谷」催生過許多傳說,例如它是觸發但丁寫下《神曲•地獄篇》的地方,或是當年撒拉森人於逃亡中倉促埋下寶藏之處。「地獄谷」亦是早期諾貝爾獎詩人密斯特拉筆下「女巫穴」之所在。[1]

「地獄谷」做為採石場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二世紀高盧人的時代。二十世紀30年代因更具經濟效益的鋼筋混泥土已開始廣泛的被使用,造成「地獄谷」採石場紛紛走向歇業的命運。[2]如今「地獄谷」已成為規劃得相當好、適合健行或是單車遊的天然公園。[3]

《奧菲的遺言》

1959年,赫赫有名的導演、詩人劇作家 考克多 發現了「地獄谷」採石場之獨特魅力並拍下由其本人擔綱演出、極具超現實意味的實驗電影《 奧菲的遺言 》。[4]當時大名鼎鼎的畢卡索亦於片中客串演出。沈寂了20多年的「地獄谷」採石場因而再度浮現到人們的腦海裡。

「影像大教堂」

「沉浸式」體驗、「沉浸式」展演,自2012年「光之採石場」推出其顛覆傳統的「沉浸式」數位藝術體驗展之後,「沉浸式」迅即蔚為風潮。關於「沉浸式」,其實早在1960年代初期,法國「圖像語言」專家、法國著名「影像人協會」法語Gens d'images 創立人阿爾貝·普萊西法語Albert Plécy 就已預見圖像走出框架不再受縛,且觀賞者就在其中而非處於其外的一種嶄新「沉浸式」之投影形式。[5]1975年,阿爾貝·普萊西的理想 -「影像大教堂」(Cathédrale d'Images) - 終於可以付諸實現,他找到了心中最合適的展場:「地獄谷」採石場。[6]在完全沒有前例可循之下,經過一年多的實地規劃、琢磨、測試,阿爾貝·普萊西與其團隊在1977年復活節的那個週日正式推出「影像大教堂」之首展。[5]

展場總面積四千平方公尺,由多個以石柱為天然分隔的「展廳」組成。阿爾貝·普萊西以最簡單的24x36幻燈片、但將其放大數千倍後投射至高度有時可達12公尺的石壁及石柱上,每個投射出的畫面至少都有100平方公尺之幅度。在聲量不大的音樂伴隨下,觀展者歷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感官之旅。「影像大教堂」的展出徹底改變了過去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令觀展者無不讚其壯觀與震撼。而阿爾貝·普萊西卻坦言如有更多的資金、更完善的設備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壯觀與震撼![5]

「影像大教堂」自此每年推出一個結合了音樂與影像的主題展,隨著科技進步,展出方式也逐漸轉為3度空間(牆面石柱面之外,投影面已擴展到地面與「洞頂」),只是沒有目前「光之採石場」之規模。「影像大教堂」的成功每年為人口不足四、五百的萊博小鎮帶來20多萬的觀展人潮,成為萊博市府重要財源。 然而它的成功也讓它成為同業覬覦以及政客謀利之對象。2010年,萊博小鎮將「影像大教堂」展場營運權交給了財力雄厚的「文化空間」。為此,萊博小鎮被判賠償「影像大教堂」原經營者5百80萬歐元的損失及利息。「文化空間」則因完全承繼了原經營團隊的展出形式與風格,被判向原經營者賠償30萬歐元之損失及利息。[7]

「光之採石場」

嶄新體驗

2010年「文化空間」接下「影像大教堂」經營權。經過一年多的籌劃,2012年「文化空間」以「光之採石場」為名推出首展「高更、梵谷,色彩藝術家」(Gauguin, Van Gogh, les peintres de la couleur)。展出形式基本上沿襲著「影像大教堂」結合音樂與影像(以古典名作為素材)之沉浸式理念,但以最高規格的百台投影機、更強大的專業陣容、同時提高音樂至與影像對等之比重,將素材以前所未有的3D動畫方式投射於7000平方公尺的牆面石柱面地面及洞頂上。[8][4]此次3D動畫展演徹底改變了過去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360度環繞空間的視覺效果與搭配得宜的音樂無不使觀展者倍感炫目、新奇與震撼。展演受歡迎之程度可由歷年觀展人數說明:首展人數近24萬(239 000),與過去「影像大教堂」時代沒有太大差距,但之後快速成長,目前每年觀展人數近60萬。[8]

歷年展出主題

「光之採石場」展出時間為每年三月初至次年一月初。近兩年為雙主題展。

  • 2020-2021
    • 達利,未盡之謎」(Dali, l'énigme sans fin)
    • 高第,幻想建築師」(Gaudi, architecte de l'imaginaire)
  • 2019-2020
    • 「夢日本,飄浮世界」(Japon rêvé, images du monde flottant)
    • 梵谷,星夜」(Van Gogh, La nuit étoilée)
  • 2018-2019,「畢卡索與西班牙大師」(Picasso et les maîtres espagnols)
  • 2017-2018,「波希勃魯蓋爾阿爾欽博托,從幻想到神奇」(Bosch, Brueghel, Arcimboldo. Fantastique et merveilleux)
  • 2016-2017,「馬克·夏卡爾,仲夏夜之夢」(Chagall, Songes d'une nuit d'été)
  • 2015-2016,「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文藝復興三巨匠」(Michel-Ange, Léonard de Vinci, Raphaël. Les géants de la Renaissance)
  • 2014-2015,「克林姆維也納,一世紀金燦與色彩」(Klimt et Vienne. Un siècle d'or et de couleurs)
  • 2013-2014,「莫內雷諾瓦夏卡爾,地中海之旅」(Monet, Renoir... Chagall. Voyages en Méditerranée)
  • 2012-2013,「高更梵谷,色彩藝術家」(Gauguin, Van Gogh, les peintres de la couleur)

榮譽

2018年,「文化空間」以「光之採石場」優異的「沉浸式體驗」榮獲享有「主題樂園」界奧斯卡金像獎之稱的「主題娛樂協會」獎(THEA Awards)。該獎由國際「主題娛樂協會」英語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簡稱TEA)設置,始於1994年。[8]

迴響

「光之採石場」成功推出之後,「文化空間」以國際「沉浸式」藝術開發先驅者身份 又相繼在法國巴黎波爾多以及韓國濟州島成立了三個同型之「沉浸式」光影數位藝術中心,且都以具有文化意義之歷史建築為展場:

  • 「光之工坊」(Atelier des Lumières)

2018年,「文化空間」在巴黎完成了第一個「沉浸式」數位藝術中心之建置,並推出首展。展場本為一間建於1835年的鑄鐵廠。[9]

  • 「光之地堡」(Bunker de Lumières)

2018年,「文化空間」與韓國最大交通及電子現金公司 TMONET在韓國濟州島完成「光之地堡」「沉浸式」數位藝術中心之建置並推出首展。展場原本是韓國為發展軍事通信設備而建造的地堡。[10]

2020年,「文化空間」在波爾多推出「光之池」「沉浸式」數位藝術中心首展。展場改造自二戰期間德軍在法國建造的波爾多潛水艇基地英語BETASOM。展場面積為巴黎「光之工坊」的5倍、萊博「光之採石場」的2倍。[11][12]

註釋

  1. ^ 含鋁豐富的鋁土礦於1821年首次由法國地質學家皮耶‧貝禾吉耶英語Pierre Berthier在萊博村附近「地獄谷」發現,並以發現地為其命名:Bauxite。拉丁語系也都以此為名,只是字末稍有不同,英文則完全相同。

參考

  1. ^ Grégoire Desanti. Les Baux, haut-lieu de Provence(萊博-普羅旺斯名城). Bulletin de l'Association Guillaume Budé. 1956 2 pp.79-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法語). 
  2. ^ Les carrières du Val d'Enfer (「地獄谷」採石場). Frequence-sud.f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法語). 
  3. ^ Alpilles Val d'Enfer à vélo (阿勒畢亦「地獄谷」單車行). Cheminsdesparcs.f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6) (法語). 
  4. ^ 4.0 4.1 Dans les coulisses des Carrières de Lumières en Provence(在普羅旺斯「光之採石場」的後台). France.f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法語). 
  5. ^ 5.0 5.1 5.2 Jean-Claude Macquet. La cathédrale d'images des Baux-de-Provence (普羅旺斯萊博的「影像大教堂」). 《Communication & Langages》. 1977 34 pp. 12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8) (法語). 
  6. ^ Picasso presented in Image Totale. Imagine-picasso.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英語). 
  7. ^ Renaud Lecadre. Baux-de-Provence : la drôle de carrière d’Engie dans la culture(普羅旺斯博萊:Engie集團的文化涉入). Libération.fr. 2018-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法語). 
  8. ^ 8.0 8.1 8.2 Carrières de Lumières - Une immersion extraordinaire dans l’art et la musique (「光之採石場」- 音樂與藝術之奇異沈浸). Culturespaces, partager la cultur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法語). 
  9. ^ Atelier des Lumières(「光之工坊」). Atelier des Lumières官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法語). 
  10. ^ Bunker de Lumières(「光之地堡」). Bunker de Lumières官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英語). 
  11. ^ Plongeons dans les Bassins de Lumières à Bordeaux (讓我們沈浸於波爾多的「光影池」). France.f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1) (法語). 
  12. ^ Bassins de Lumières(「光之池」). Bassins de Lumières官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法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