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

童謠

兒歌,又稱童謠,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曲色旋律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簡單琅琅上口,使兒童容易記憶(但未必各年齡層都能充分理解)。這類的歌曲可能是民謠(如丟丟銅仔)、模擬兒童的思想和內心世界所做的曲子(如妹妹背著洋娃娃),或是大人將現實社會與未來期許簡化放進歌曲(如只要我長大),今代也有相當數量為動畫卡通的主題曲(如櫻桃小丸子主題曲)。歷史上民變的領導人,往往利用童謠散布政治立場,甚至讓民眾認為是一種預言。

國語/普通話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一首歌曲《國民革命歌》歌詞為:

後來又流行了一首相同曲調的兒歌《兩隻老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了不少以革命為題材的兒歌,這些歌曲都曾經流傳於中國,但由於中國政府的政策改變,很多兒歌都已經失傳了。

下面是兩首女生在玩跳橡皮筋時,一邊跳一邊唱的兒歌。

下面這首兒歌《一分錢》隨着時代的改變,演化成很多的版本,這是原始版本:

下面這首兒歌是為了紀念中國革命戰士董存瑞

有一些則傳唱至今: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粵語

粵方言地區亦有不少獨特的兒歌,貼近人們的生活,琅琅上口。例如下面這首在廣州廣為流傳的「落雨大」:

上面的「董存瑞」兒歌亦有粵語版本:

但由於受推廣普通話的影響,不少粵語童謠有消失的危險[1]。許多幼兒園教師不會粵語,只教普通話兒歌,導致小朋友不會唱粵語兒歌,對此,有專家建議將這些廣府文化編入教材。[2]

歷史上的兒歌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事件和兒歌有關,例如:

  • 秦末:大楚興、陳勝王。(假託為狐狸所唱)
  • 西漢: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趙飛燕
  • 東漢: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卓
  • 孫吳諸葛恪,何弱弱;蘆單衣,蔑鈎絡;何處尋,石子岡。

註釋

  1. ^ ngok7 ngok7脆:形容脆。

參考文獻

  1. ^ 久违嘅粤语童谣. 信息時報. 2012-08-22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4) (粵語). 
  2. ^ 幼儿园不闻广味童谣. 羊城晚報. 2009-04-17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3. 小皮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童謠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