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緄(?—167年),東漢巴郡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人,字皇卿鴻卿[1]

生平

年少成名

馮緄少年學習《春秋》《司馬法》《大杜律》。建光元年,其父馮煥為幽州刺史,疾忌姦惡。於是被仇人偽造璽書譴責,命遼東都尉龐奮收押馮煥。馮煥當時打算自殺,年少的馮緄懷疑詔書有假,便建議馮煥上書自訟。後果然洗脫罪名,但恰逢馮煥在獄中去世,漢安帝以馮緄為郎中。

歷仕州郡

後歷郡中要職,舉孝廉,曾任廣都長、武陽令,至廣漢屬國都尉漢順帝時馮緄為御史中丞,督徐州揚州二州,與滕撫趙序等將領,鎮壓九江范容、周生,陰陵徐鳳、馬勉、廣陵張嬰等諸賊。但因強行迫使州郡進兵而被罰。後被司徒府徵辟,遷廷尉左監正、治書侍御史。出任隴西太守。馮緄在任上,用恩信曉諭羌人投降,羌人都停止活動各自散歸原處,因事被免職,後因羌人暴動,復任隴西太守,以疾病被徵召入朝任議郎,復任治書侍御史、尚書,出任遼東太守。後來再次入朝任京兆尹,轉任司隸校尉,所在之處都樹立了威刑。

平定荊南

延熹五年,湖南蠻夷起兵,長沙叛軍在之前進犯益陽,並屯聚許久,到這一年,徒眾更加強盛。而零陵的叛軍也與他們勾結,合兵共二萬餘人,攻燒城郭,殺傷長吏。而武陵蠻夷也趁機反叛,搶掠江陵一帶,荊州刺史劉度、南郡太守李肅都棄官而逃,荊南全都陷於敵手。朝廷於是拜馮緄為車騎將軍,領兵十餘萬平定荊南。馮緄的軍隊抵達長沙,叛軍聞訊後,都到營中求降。馮緄趁此機會立即率兵進擊仍然還在作亂的武陵蠻夷,共斬殺四千多人,受降十多萬人,荊州得以平定。詔書賜馮緄錢一億,馮緄堅決不受。

黨宦事免

監軍使者張敞秉承宦官的旨意,上奏彈劾馮緄帶兩個奴婢穿戎服隨軍出征,又常在江陵刻石紀功,請求下詔審理。尚書令黃雋認為有罪但不致糾纏。但其後長沙盜賊又起兵,攻擊桂陽、武陵二郡,馮緄因為還軍,遭免職。不久,又拜將作大匠,轉任河南尹。馮緄上書奏時任河內太守為中常侍左悺之弟。違反舊制,宦官的子弟不得在朝任職。但桓帝不採納他的意見。後改任廷尉,為被宦官誣陷的荊州刺史李隗、南陽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劉質等人辯白,認為他們不應該被處以重刑。又山陽太守單遷因罪下獄,馮緄考查定其死罪。單遷是單超的弟弟,於是諸宦官互相包庇,一共誣告馮緄。馮緄與司隸校尉李膺、大司農劉祐一起被罰在左校工作。應奉上疏為馮緄等人説情,馮緄得以免罪,被釋出。後又拜屯騎校尉,再任廷尉。永康元年卒於任上。

家庭

兄弟

後代

延伸閱讀

[]

 後漢書·卷38》,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資料

  • 後漢書》卷三十八·張法滕度楊列傳第二十八
  • 《車騎將軍馮緄碑》
  1. ^ 後漢書》作鴻卿,車騎將軍馮緄碑作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