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大臣

前引大臣清朝設置的侍衛處系統武職職官,員額10人,職掌導引皇帝移駕、出入、巡幸。

建置

順治初年(1644年)定侍衛扈從制度,設前引大臣10人,於內大臣散秩大臣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兼充。[1][2][3]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增設代行前引大臣10人,於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散秩大臣、委署散秩大臣內特簡兼充。皇帝出入、朝會、祭祀、謁陵、耕耤、經筵、大閱、受俘、接見外使,前引大臣皆於御駕前方導引。前引大臣皆著黃馬褂[4]

皇帝謁皇太后行禮時,前引大臣於隆宗門內等候,御駕至,前導至慈寧門階即停駐。祭祀郊壇時,前引大臣於太和門北側階梯下等候,御駕至,按翼前導,與後扈大臣隨行,自午門外乘馬至壇門外下馬,皆佩刀引扈御輦前後;到壇後,前引大臣在天壇圜丘三成階上站立,方澤壇日壇月壇則於二成階下站立。祭祀祈年殿、饗太廟時,前引大臣由左階升駕入殿門,於中門外一成階上東西面排列站立。祭祀社稷壇時,前引大臣站立於內壝門外。展拜堂子時,前引大臣站立於甬道北側。祭祀先農壇時,前引大臣站立於階梯下方。遇駕耕耤、駕臨具服殿時,前引大臣站立於殿前階上。御駕前往耤田時,引導至耕所,三推禮成,引導由觀耕台午階升駕,於御座前左右依序站立。大閱時,前引大臣與後扈大臣均穿著甲冑引扈。[5]朝會時,前引大臣10人在寶座前,面向東方或西方,面對面站立。[6]

參考文獻

  1. ^ 清史稿》,卷一百十七,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侍衛處。
  2. ^ 宗室崑岡等奉敕修,《(光緒)欽定大清㑹典事例》,卷一千一百六,侍衛處,建置設官。
  3. ^ 宗室昭槤,《嘯亭雜錄》,卷四,領侍衛府。
  4. ^ 朱金甫、張書才編,《清代典章制度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工具書叢刊),第519頁。
  5. ^ 嵇璜等奉敕修,《欽定皇朝通典》,卷六十八,兵一,領侍衛府。
  6. ^ 履親王允祹等奉敕修,《(乾隆)欽定大清㑹典》,卷二十,禮部儀制清吏司,嘉禮,朝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