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光華華文小學
此條目疑似為廣告或包含宣傳性內容。 (2021年1月26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1月26日) |
北海光華華文小學(馬來語: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Kwang Hwa, Butterworth,簡稱SJK (C) Kwang Hwa)是馬來西亞威北縣北海的一所華文小學,於1936年成立。[1]
北海光華華文小學 | |
---|---|
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Kwang Hwa, Butterworth | |
地址 | 馬來西亞 Jalan Raja Uda, 12300 Butterworth, Pulau Pinang |
座標 | 5°25′40″N 100°22′59″E / 5.4279°N 100.383°E |
原名 | 時代,崇毅 |
類型 | 半津貼學校(Sekolah Bantuan Kerajaan)、國民型華文小學 |
創辦日期 | 1936年 |
創始人 | 王振譽 |
學區 | 威北縣 |
授權機構 | 威北縣教育局 |
學校編號 | PBC2042 |
主席 | 準拿督洪亞福(2017-) |
校長 | 李巧鸞 (2021-) |
副校長 | 羅慧珍(行政課程) 彭祥全(學生事務) 黃獎利(補助課程) 盧毓媚(下午班) |
教師人數 | 98(2019年) |
學生人數 | 1,477(2019年) |
班制 | 上、下午(直至2020年) 上午(2021年起) |
學生教師比例 | 15:1 |
語言 | 華語、英語、馬來語 |
教室數量 | 33 |
校訓 | 勤樸公忠 |
校歌 | 光華學校校歌 |
傳真號碼 | +604-3322705 |
最後更新:2021年1月26日 |
歷史
1936-1945
太平局紳士王振譽氏等創辦時代學校,聘王劍霞氏掌校。日軍侵占馬來亞,時代學校與崇毅學校停辦。日本投降後,地方人士極力推動復校工作,將時代學校與崇毅學校合拼,易名為光華學校,仍委任王劍霞氏主持校政,當時學生僅一百二十七人,教師三位。[2]
1946-1955
學生人數增加,成立第一學期建不交委員會,興建三間教室。學生人數又增加,成立第二期建校委員會,擴建兩間教室。成立第三期建校委員會。在於1955年購買了校地二英畝余。[2]
1956-1965
第三期建校委員會購買校地近三畝及改建前校舍。1956年11月政府為普及數育,發功[火炬運動]學生人數激增,逐組織第四期建校委會,眾推董事長陳炳裕氏兼任主席,黃索春,黃世扁二位先生為副主席,州議員彭如德先生為總務,倪輝鐵先生為財政,王劍霞校長為文書,其他熱心人士為委員,共肩建校重任。光華小學在彭如德先生等爭取之下,由政府方面得到北海飛鳳社地產貳萬壹仟元,同年舉辦娛樂市,獲損款壹萬壹仟左右。在1959年新建八間教室及厠所一列。王劍霞校長因年老多,在1961年宣告退休,渠執掌光華垂二十餘年,畢生精力已貢獻於教育,誠令人敬佩。學校也接受政府津貼,董事部聘倪子仲校長主持校政,學生人數八百餘名。惠蒙國會議員陳請美氏代向政府申請建校輔助金興建第一座禮堂,食堂,教室三間等。1964年農曆正月初一恭請檳州首席部長拿督王保尼主持新禮堂開幕典禮和舉辦娛樂市籌款。[2]
1966-1975
1966年的學生人數達到1,500餘名。這使建委會決定擴建校園,並向社會人士作滁伯之呼,增購校地大百多方尺作為運動場所。建築雙層教壑八間沒廁所。1967年11月4日恭請教育部長基爾·佐哈里主持新教室落成典禮,同時舉行一圖工教具展覽會及遊藝會。1971年,學生人數已達2071人。學校再接再厲組織第五期建校委員會,仍推舉董事長陳倆欲氏為建委會主席,推舉黃榮春,黃世扁,陳亞操,李金金倉諸熱心人士與副主席,彭如德氏為總務,司徒請氏為財政,魏松堅氏為募捐主任。自發動捐款似來深耳社會人士熱烈支持,蒙國會議員陳溝美氏向政府申請得建校輔助金增建新教室十六間。1972年2月26日恭請陳清美氏為新教室主持奠基典禮。連同以前八間教室構成座三層樓大廈。1973年農曆正月初至初六舉辦盛大娛樂市,籍以等募新建禮堂達三十尺,內設兩座羽球場,舞台寬敞兼有男女演員化妝室,洗手間等設備完善。建委會定於6月15日恭請副教育部長陳聲新先生主持新禮堂開昦典禮。[2]
1976-1985
出版《北海光華學校建紀念特刊》,10月9日舉行創校四十周年紀念懇親遊藝晚會。1977年,學校設立冷氣圖書館,同時擴建食堂及維修校園籬笆。1978年7月1日學校學生百人樂隊於北海市政局大操場舉行成立典禮。1979年2月28日倪子仲校長光榮退休。倪校長自1962年接掌光華校政時校舍簡陋,經過倪校長精心策劃,與董事部建委會諸賢達並肩合作,共同推動光華校務之發展,前後多次發動籌款增建課室增購校地,建設禮堂;幷領導全校教職員整頓校政,提高教學水準,以優良成績提高校譽。在3月1日 ,教育部委派林懷龍校長接掌光華校政,委任楊允添醫生及郭志國醫生為義務校醫,於1980年底學校重新粉刷大禮堂,井主辦全檳州華校男女幼童軍大集會。學校董事部於1981年成立籌款委員會,擬定計劃,舉行盛大遊藝晚會,籌募發展基金,修建學生廁所及籃球場,改建腳踏車亭,並建設磚牆鐵枝籬笆等。1984年,學校建設一座三層樓與大禮堂之鋼骨水泥走廊。在1985年成立第六期學校建校委員會以身作則,率先捐獻巨資因此登高一呼, 萬山迴響。數月之間,籌款30餘萬元。7月27日 ,家教協會與校友會聯辦《光華行》,蒙全校學生家長熱烈響應,社會人士大力支持,籌得建校基金10萬零五干元。當年威北各街區慶祝中元節,節約酬神費捐獻予學校三萬餘元,全部籌款總數共達四十餘萬元。北海光華小學是馬來西亞學生人數最多的華文小學之一。1980年學生人數曾增加到3406名。雖然受到教育局的嚴格控制,但光華小學學生人數直到1994年前都保持在3千多名的數目。[2]
1986-1995
增建第二座三層樓新校舍共十八間教室與食堂宣告建設完,新校舍於6月1日恭請學校名譽董事長兼第六期建委會募捐主任郭忠輝先生主持動土典禮,並於同年7月19日恭請董事長兼第六期建委會主席陳炳裕先生主持奠基典禮。1987年擴建三層樓新課室及新禮堂落成啟用。1989年10月18日檳州行政議員峇眼惹瑪議員石清霖移交首相批准持別津貼金十萬元.充為學校擴建三層樓新校舍基金。禮聘郭謝百科藥房為本校第三位義務校醫。12月20日, 呈涵向檳城州政府申校土地充當學生運動場。1990年5月6日成立光華學校陳炳俗獎學金,選舉彭如德為董事長。7月15日補選彭如德為第六期建校委員會主席。9月17日恭請時任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林良實為學校擴建三層樓新課室主持開幕典禮。1991年4月21日成立第七期建校委員會。5月20日威北土地局來函批准學校之申請將校後錄792及793之部分土地充為學校運動場。10月24日,學校名譽董事長,建委會副主席兼校友會會長黃卿強主持第三座三層樓新校舍興工破土典禮,開始興建一座三層十八間新課室。學校學生合唱團榮獲全國童聲合唱比冠軍。在吉隆坡太陽錄音中心制卡式錄音帶。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政務次長石清霖醫生為學校主持發售合唱團錄音帶推展禮。馬來西亞廣播電台播放該校合唱團錄音帶所錄歌曲。第七建校委員會改建學校單層小禮堂為三層樓行政樓。1992年1月2日,學校建設校後草場35740方尺落成啟用。菫事長兼建委會主席彭如德主持第三座三層樓新校舍奠基典禮。而9月4日,第一次在本校草場舉行運動會。1993年教育部長寄來石清霖醫生前所宣布之建校津貼五萬元。7月1日,名譽董事長兼建校委員會副主席蔡振隆主持三層行政大樓興工動土典禮。10月8日,囯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政務次長石清霖醫生國內為學校第三座三層樓新校舍主持開幕典禮。12月18日,威北威中縣教育局頒發最傑出華文小學獎予該校。1994年行政樓建設完成。圖書館及教師辦公室遷入新行政樓. 學校學生受邀請到檳城廣播電台錄音。5月30日及31日大馬廣播電台播放學校學生[展獻才華]節目。6月15日,恭請檳城首席部長許子根為學校新行政樓主持開幕典禮。7月4日林懷龍校長光榮退休。林懷龍校長執掌光華校政長達15年,畢生精力皆貢獻於教育,堅守崗位實在難能可貴。林懷龍校長精心策劃不論在學術領域,課外各種比賽或運動方面,都有特出的表現,獲得輝煋的成績。林懷龍校長退休後,教育局委派林榮成校長出掌光華學校。[2]
1996-2005
1999年4月11日董事聯合家教協會及校友會成立籌募學校發展基金工委會幷定8目15日在校園首次辦義賣會,目標為二十萬令吉。經過三大機構的努力,共籌獲三十四萬三干兩百八十四令吉,遠遠起出籌委會目標。2001年,林榮成校長光榮退休。林榮成校長執掌光華校政長達八年,把最寶貴的時光奉獻予光華學校 ,將學校的發展和校譽推向更高的境界。林榮成校長退休後,教育局委派林洛溶校長接任執掌光華學校。林洛溶校長學問淵博,精通中英巫文,學校行政經驗豐富,與董事部、家教協會及校友會合作無間,共同發展校務。2003年,學校三大機構成立籌募發展基金工委會,議決舉辦第二次義賣會及[光華火炬行],籌募學校開銷經費及提升學校設備。獲得社會熱心人士及學生家長的熱烈響應支持,總共籌獲46萬5干令吉。董事會進行提升及維修學校禮堂 . 裝置空調冷氣設備。為了達致現代管理目標及提高行政效績,學校於2004年積極推行學校行政電腦化及圖書館電腦化管理系統。
歷任校長
校長 | 任職年份 | 退位年份 |
---|---|---|
王劍霞 (已故) |
1936年 | 1961年 |
倪子仲 (已故) |
1961年 | 1979年 |
林懷龍 | 1979年 | 1994年 |
林榮成 (已故) |
1994年 | 2001年 |
林洛溶 | 2001年 | 2017年 |
曾素紅博士[3] | 2018年 | 2021年 |
李巧鸞 | 2021 | 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