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抽殺律
十一抽殺律(拉丁語:Decimatio,decem的意思是「十」)是羅馬軍隊中,對叛亂或者大規模臨陣脫逃的部隊施以集體懲罰的一種手段。採用十一抽殺律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部隊中的恐慌與怯戰心理,堅定士兵們作戰的決心。但事實上,十一抽殺律往往產生相反的後果。由於士兵們直面其戰友被自己人而非敵人屠戮,因而士氣低落或對自己的指揮官失去信任。由於屬於集體懲罰措施,十一抽殺律並不常見[1]。
適用範圍
執行十一抽殺律的情況可能包括(視情況而定,並不是每次都執行)且不限於:
- 叛亂、譁變
- 大規模潰敗或臨陣脫逃
- 丟失軍旗、軍徽
執行方式
要被處以十一抽殺律的部隊將被分為每十人一組進行抽籤,被抽中者將被處死,方法通常是用石頭砸死或者用棍棒和曲柄輪殺死。倖存者將只能在羅馬軍隊駐地外過夜而不能受到羅馬軍隊的保護。同時其口糧也不再是小麥,而變為了通常是用以餵食牲口的大麥[2][3]。
執行十一抽殺律時,被處罰部隊的全體成員都需要參與抽籤,因此無論當事人的軍銜或者之前獲得過何種榮譽,也無論他們是否參與了叛亂或從戰場上逃脫,都有可能被選中而處死。
使用案例
發生在前471年的羅馬共和國的早期戰爭之一-羅馬人與沃爾斯奇人的戰鬥,是現存最早有關十一抽殺律的文獻記載之一[1]。
在前71年,克拉蘇又在於斯巴達克斯戰爭中恢復了此一制度。有學者將戰爭的勝利歸因於十一抽殺律[4][5]。據說他總共殺了約4000名兵士,以表示「他比敵人更可怕」[6]。
在對帕提亞作戰中,馬克·安東尼也曾下令執行過十一抽殺律[2][3]。此外,愷撒也曾被傳聞在對龐培的作戰過程中,對第九軍團處以十一抽殺律,但被普遍認為是訛傳[7][8],愷撒只是將該軍團全部解散[9]。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安東尼·畢沃爾的《斯大林格勒》之記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曾有蘇聯紅軍的師長對所有潰退回預備隊界限的士兵進行「十一抽殺律」:他向每十個逃兵中的一人之面部進行射擊,直至其手槍彈藥用盡[10]。
參考文獻
- ^ 1.0 1.1 Sara Elise Phang. Decimation. Roman Military Service: Ideologies of Discipline in the Late Republic and Early Principa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124–125 [2008-12-26]. ISBN 05218826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3) (英語).
- ^ 2.0 2.1 Eleanor Goltz Huzar. PARTHIA INVICTA. Mark Antony: A Biograph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9: 178 [2008-12-26]. ISBN 08166086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英語).
- ^ 3.0 3.1 Stephen Dando-Collins. Mark Antony's Mistake. Mark Antony's Heroes: How the Third Gallica Legion Saved an Apostle and Created an Emperor. John Wiley and Sons. 2008: 56 [2008-12-26]. ISBN 04702245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 (英語).
- ^ 古罗马起义将领斯巴达克为何率军南下. [2008-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5).
- ^ 斯巴达克斯起义. [2008-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0).
- ^ 世界历史词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5: 7 (中文).
- ^ Did Julius Caesar Decimate Legion?. [2008-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6) (英語).
- ^ Adrian Goldsworthy. Caesar: Life of a Colossu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07. ISBN 0300120486 (英語).
- ^ 蘇維托尼烏斯. 第一卷 神圣的朱里乌斯传 第69节. 罗马十二帝王传. 張竹明 王乃新 蔣平譯. 商務印書館. 1996: 34. ISBN 7100022029 (中文).
- ^ Antony Beevor. Stalingrad: The Fateful Siege 1942-43. Viking. 1998: 117. ISBN 014024985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