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銀行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0月29日) |
華中銀行是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存在於華中地區的一家銀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政權建立,為發鈔行。其發行的鈔票稱為華中幣。
創建
1944年起,新四軍對華中日偽軍發起反攻,蘇北、蘇中、淮北、淮南等抗日根據地逐漸連成一片。1944年底,中共華中局決定統一銀行發行的貨幣。1945年8月1日,根據新四軍部命令:「成立華中銀行,並授權發行華中券」。
華中銀行總行行長陳穆,副行長徐雪寒、龔意農,秘書長孫更舵。總行設在盱眙縣張公鋪。下設:
- 發行局
- 業務局
- 稽核局
- 營業部
- 直屬清江支行
- 華豐錢莊
- 匯通鹽號:華中銀行與兩淮鹽務局共同組織運銷機構,專門負責向江南運銷食鹽
- 華中印鈔廠管理處
- 華中銀行一分行:原江淮銀行
- 華中銀行二分行:原江淮銀行,設在高郵。行長鄧克生。
- 華中銀行三分行:淮南銀行
- 華中銀行五分行:鹽阜銀行
- 華中銀行六分行:淮海銀行
- 華中銀行七分行:淮北地方銀號。
華中銀行共計轄7個分行、19個支行、39個辦事處、五個工廠,其中三個印鈔廠,一個造紙廠,一個修配廠(又叫鐵工廠)。
1945年11月蘇皖邊區政府成立,華中銀行隸屬邊區政府。華中幣與各地抗幣等價混合流通,不受地域限制。各公營機構都收用華中幣。[2]
1946年春,華中銀行兩次把各行的庫存黃金、銀元集中到總行解送山東黃河以北的大後方。1946年12月華中銀行總行北撤山東,1947年1月底與北海銀行合併辦公。華中銀行蘇中辦事處堅持敵後留守。1947年4月1日華中銀行總行與北海銀行總行在組織機構上統一合併,但仍然保留兩個銀行的名義。1947年8月16日陳穆接替艾楚南繼任北海銀行行長,副行長灑海秋。[3]
1947年10月華中銀行總行南下,1947年11月22日華中銀行總行在蘇北射陽縣復建,行長忻元錫,副行長鄧克生、孫更舵。1948年9月華中銀行總行隨軍前移,金庫設在(宿遷)王集東、西村70間空房裡。渡江戰役前,總行設在泰州的三野前指附近。
解放區貨幣統一
隨着國共內戰的發展,共產黨逐漸占領整個中國北方,華北與山東兩大中共解放區完全連成片,南下的北方野戰部隊、地方武裝和民工隨身攜有各解放區的貨幣,如晉察冀邊幣、中州幣、北海幣等。因此自1948年10月5日起,北海幣與冀南銀行發行的冀南幣、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的邊幣,在華北與山東兩地區准許按固定比價相互流通,北海幣與冀南幣比價1:1,北海幣與晉察冀邊幣比價1:10。
1948年11月13日起,北海幣在華中各解放區內以1:1的比值與華中幣混合流通,15日華中銀行停止發行紙幣,並逐漸收回華中幣,北海幣成為山東解放區和華中各解放區的法定貨幣。
1948年12月26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召開聯合支前會議,研究了戰區貨幣的流通問題,提出在華中地區北海幣與華中幣等值流通;華中幣在中原地區也不流通;華中幣1元可兌中州幣五元。
1949年2月根據華東局指示,參加渡江戰役的南下部隊及地方人員一律攜帶人民幣或華中幣。
結束
為進一步統一貨幣,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合併為中國人民銀行,以華北銀行為總行,發行新幣人民幣,同時收兌各解放區貨幣。人民幣對華中幣的比價為1:100。華中銀行撤銷,改組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華中銀行共發行華中幣3148億元;發放農業、工商業等各類貸款26億元。華中幣伍角、壹元、貳元、伍元、拾元、貳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貳百元、伍百元、壹千元、貳千元、伍千元共13種不同面值的貨幣,大的版別51種,細微版別達70餘種(其中含有一部分未發行票樣)。另外,還發行有一定數量的流通券、本票、公債券等。
參考文獻
- ^ “记抗战时期华中银行二三事”,本报记者 王峰 通讯员 王青,《金融时报》,2016年10月10日.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2日).
- ^ 《江苏经济报》:华中银行与两大战役,2014年2月25日.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2日).
- ^ 王青:《陈穆与华中银行》 发表于《中国金融》 2008(3):84-86. [201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