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邊帶調製
在無線電通信中,單邊帶調製(SSB)或單邊帶抑制載波(SSB-SC),是一種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電能和帶寬的調幅技術。調幅技術輸出的調製信號帶寬為源信號的兩倍。單邊帶調製技術可以避免帶寬翻倍,同時避免將能量浪費在載波上,不過因為設備變得複雜,成本也會增加。
調變方式 | |||||||||||||||
---|---|---|---|---|---|---|---|---|---|---|---|---|---|---|---|
連續調變 | |||||||||||||||
| |||||||||||||||
脈衝調變 | |||||||||||||||
類比 | PAM · PDM · PPM | ||||||||||||||
數位 | PCM · PWM | ||||||||||||||
展頻 | |||||||||||||||
CSS · DSSS · THSS · FHSS | |||||||||||||||
另見 | |||||||||||||||
調變 · 線路碼 · 調製解調器 · ΔΣ調變 · OFDM · FDM | |||||||||||||||
歷史
單邊帶調製的專利[1]由約翰·倫肖·卡森於1915年12月1日在美國獲得。美國海軍在一戰以前就曾在它的無線電電路試驗過單邊帶調製。[2][3] 從1927年1月7日從紐約到倫敦的長波跨大西洋公共無線電話電路開始,單邊帶調製第一次進入商業服務。大功率單邊帶發射機位於紐約羅基波因特和英國拉格比。接收機位於緬因州霍爾頓和蘇格蘭庫珀的僻靜之處。[4]
單邊帶調製一般使用在長途電話線路上,是FDM(分頻多工)技術的一部分。FDM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被電話公司使用,這一技術使得多路語音信號可以通過一條物理電路進行傳輸。單邊帶調製技術通過將信道分為4000Hz的等份,每一份傳輸頻寬為300–3,400Hz的語音信號。
數學表述
在其中一個基帶波形來自其他基帶波形,而非獨立信息的特殊情況下,單邊帶具有正交幅度調製(QAM)的數學形式:
其中 是信號, 是它的希爾伯特轉換,而 是無線電載波頻率。[5]
要理解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將 s(t) 表示成兩個復值函數的和:
其中 表示虛數單位, 是 的解析表示,而 是它的復共軛。這個表示將 的非負頻率分量和非正頻率分量分開。換句話說:
其中 與 分別是 和 的傅里葉變換。頻率平移函數 只包含 的一邊。因為只含有正頻率成分,所以它的傅里葉逆變換為 的解析表示:
用相干解調將 恢復成 的過程是與幅度調製相同的:乘以 並用低通濾波器除去 頻率附近的「倍頻」成分。如果解調載波不能得到正確的相位(這裡是餘弦相位),解調信號就會是 與 的某種線性組合,這在語音通信中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解調載波頻率不是十分正確,相位會周期性地漂移,在頻率誤差很小的情況下,又會處在語音通信可接受的範圍內;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有時甚至會容忍更大的頻率誤差,就會引起不自然的聲音音調變化現象)。
下邊帶
也可以作為復共軛 的實部來恢復,該復共軛表示 的負頻率部分。當 足夠大時, 沒有負頻率,乘積 是另一個解析信號,它的實部是真正的低邊帶傳輸:
需要注意的是,兩個邊帶信號的總和: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的經典模型。
信號產生方法
帶通濾波
一個調幅信號,由載波信號和兩個頻移後的調製信號構成。兩個頻移後的調製信號分別在載波信號的兩側,其中頻率較低的那個信號是頻率反轉後的信號。俗稱為邊帶。
一種生成單邊帶調製信號的方法是將其中一個邊帶通過濾波去除,只留下上邊帶或者下邊帶。而且載波一般也需要經過衰減或者完全濾除(抑制)。這通常稱為抑制單邊帶載波。假如原調製信號的兩個邊帶是對稱的,那麼經過這一變換後,並不會造成任何的信息遺失。因為最終的射頻放大器只發射一個邊帶,這樣有效輸出功率就會比普通的調幅方式大。單邊帶調製雖然具有使用帶寬小、節省能量的優點,但是它無法被普通的調幅檢波器解調。
哈特利調製
另外一種產生單邊帶調製信號的方法為哈特利調製。這種調製方法是根據R·V·L·哈特利命名的。該調製方法使用了相移方法來抑制不需要的邊帶。具體方法是,先將原始信號相移90°、載波信號也相移90°,再將原信號與原載波信號調製,相移後的信號與相移後的載波信號調製,這樣就生成了兩個調製後的信號。這兩個調製後的信號通過加減,就可以獲得邊帶信號。這種調製方法的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允許解析單邊帶信號的表達式。這樣有利於更好的理解單邊帶信號的同步檢測效果。
將信號相移90°無法依靠簡單的延遲信號得到。在模擬電路中,通常使用相移網絡來實現。在真空管收音機流行的年代,這種方法非常流行,但後來因為成本的問題,使用的越來越少了。不過,現在這種調製方法在業餘無線電和數字信號處理器領域很流行。利用希爾伯特變換,可以在數字電路中以低成本實現這種調製方法。
韋瓦調製
另一種實現方法是韋瓦調製,該方法僅使用低通濾波和正交混合就可以實現,是數字化的理想方法。
韋瓦調製的過程是,首先信號經過正交調製,然後再經過低通濾波,再經過正交調製。之後取和,則獲得上邊帶信號,取差,則獲得下邊帶信號。
載波抑制單邊帶調製
殘留邊帶(VSB)
殘留邊帶調製(VSB)是介於單邊帶(SSB)調製與雙邊帶(DSB)調製之間的一種調製方式,它既克服了DSB信號占用頻帶寬的問題,又解決了SSB濾波器不易實現的難題。
在殘留邊帶調製,除了傳送一個邊帶外,還保留了另外一個邊帶的一部分。對於具有低頻及直流分量的調製信號,用濾波法實現單邊帶調製時所需要的過渡帶無限陡的理想濾波器,在殘留邊帶調製中已不再需要,這就避免了實現上的困難。
它的幾何含義是,殘留邊帶濾波器的傳輸函數 在載頻 附近必須具有互補對稱性,它可以看作是對截止頻率為載波頻率的理想濾波器的進行「平滑」的結果,習慣上,稱這種「平滑」為「滾降」。顯然,由於「滾降」,濾波器截止頻率特性的「陡度」變緩,實現難度降低,但濾波器的帶寬變寬。
殘留邊帶信號顯然也不能簡單地採用包絡檢波,而必須採用圖3-16所示的相干解調。
由於VSB基本性能接近SSB,而VSB調製中的邊帶濾波器比SSB中的邊帶濾波器容易實現,所以VSB調製在廣播電視、通信等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
- ^ US 1449382 John Carson/AT&T: "Method and Means for Signaling with High Frequency Waves" filed on December 1, 1915; granted on March 27, 1923
- ^ The History of Single Sideband Mod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g. Peter Weber
- ^ IEEE, Early History of Single-Sideband Transmis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swald, A.A.
- ^ History Of Undersea Cab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27)
- ^ Tretter, Steven A. Chapter 7, Eq 7.9. Lucky, R.W. (編).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Using DSP Algorithms. New York: Springer. 1995: 80. ISBN 0306450321.
一般參考
- Partly from Federal Standard 1037C in support of MIL-STD-188
延伸閱讀
- Sgrignoli, G., W. Bretl, R. and Citta. (1995). "VSB modulation used for terrestrial and cable broadcas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v. 41, issue 3, p. 367 - 382.
- J. Brittain, (1992). "Scanning the past: Ralph V.L. Hartley", Proc. IEEE, vol.80,p. 463.
- eSSB - Extended Single Sideb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