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
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原稱南越王宮博物館)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316號,是西漢南越國國宮署遺址主題博物館,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包括御花園遺址、南越國宮殿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以及各朝官署遺址等等。御花園遺址於1995年被發現,在遺址中發掘出方池、彎月池、曲渠、平橋及步石等宮殿園林的遺蹟;宮殿遺址於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被發現,目前只清理完成其中一座大型宮殿的「散水」部分。遺址包括三大重點:南越王宮苑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及於2000年起不間斷在城市中心出土的遺物。1996年11月20日,該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11日,向公眾開放部分整理修復完的大約3,000多平方米的遺蹟,及於10,000多件發掘品中精選部分文物向公眾展出。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廣東省廣州市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秦、西漢 |
編號 | 4-35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20日 |
世界歷史遺址基金會公布的「2012世界遺址觀察名單」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
2021年9月8日,因應南越王博物院(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成立,原南越王宮博物館成為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的一部分。[1]
發掘過程
早期發掘
1995年,一座大型石砌水池在位於中山四路的廣州市電信局大院內的基建工地被發現。經過初步查探,水池面積大約4,000平方米,水池中的建築為國內首次發現的石構建築,被認定為秦漢時期南越國的王宮遺址。同年,以南越國宮署遺址之名列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1996年,在石池之西又發現一口築造精良的南越國食用水井。1997年,在信德文化廣場工地發現一條150米的自西向東的曲流石渠,渠底鋪有黑色的卵石。在石渠東面盡頭的彎月形水池中,發現了數百龜鱉的殘骸。石渠中還有果核和樹葉。水自石池處引出,經過石渠後通過木質的暗槽口流入珠江。這條石渠被推斷為南越國宮署內的御花園,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人造園林水景。1997年,以「南越國御苑遺蹟」再次列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
發現宮殿遺址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御花園遺蹟西側一牆之隔的兒童公園內進行試掘,發現南越國宮殿遺蹟。為此,廣州市政府決定將兒童公園進行搬遷,由文物部門進行全面的發掘。2002年9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聯合組成發掘隊,開始對原兒童公園進行發掘。發掘區由南向北被分為3個區。至2003年5月,Ⅰ區東部和整個Ⅱ區已經被發掘至清代文化層,清理出廣東布政司署、容豐倉、禺山書院及抗戰時期日軍廣東神社的遺蹟。2003年8月起,考古隊繼續對清代以下的文化層進行發掘,發現了唐、宋、元、明時期的類似官署的建築,以及五代南漢國的大型宮殿遺蹟。[3]。至2004年底,已經發現了南越國時期的一號、二號宮殿。考古學家認為,「由於對漢初南越國的宮署情況,文獻無證,因此這批建築遺蹟的出現,無疑為研究漢代宮署園林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例」[4]。
宮殿形制模仿西漢的長安城,有規模龐大的排水系統。一號宮殿位於趙佗城的東南方,其東南面是御花園,很有可能是模仿長安城的長樂宮建造,而其西面的二號宮中的散水面上出土的一塊陶器殘片上印有的華音宮三字,表示二號宮殿可能名為華音宮。
在南越國宮殿遺址旁,又發現有南漢國宮殿的遺址。遺址建築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在發掘現場西部和南部也各找到其他宮殿的鋪磚鋪石板地面,做工精美。
出土文物
南越國宮署遺址中出土的重點遺址包括南越國宮殿、六朝的高台建築、唐代磚砌路面、五代南漢國的宮殿和苑池、宋代大殿、明清布政司署、法國領事館以及民國時的廣東神社和胡漢民公園的遺蹟。
在南越國宮殿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萬歲」瓦當、雲紋瓦當、帶釘瓦、大型花紋磚、凹面磚等各類建築材料,大量帶「官」、「公」、「宮」、「居室」等內容的戳印瓦片,少量帶釉的繩紋瓦片;還有陶罐、盤、瓮等生活用品。
2005年,在南越國宮殿遺址中出土南越木簡100餘枚,為南越王宮中的檔案文書[5]。
2008年3月,遺址中出土南漢國宮殿使用的黃釉陶鴟吻,高約1米,寬80厘米左右,重量逾70斤。
參見
參考文獻
- ^ 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現嶺南文化多元交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澎湃新聞.2021-09-08
- ^ 2.0 2.1 历年十大考古发现名单. [2008-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20).
- ^ 廣州兒童公園附近發掘出罕見南漢宮殿遺址[永久失效連結]
- ^ 南越國遺址又有重大發現一號宮殿見天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廣州出土西漢南越國木簡[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