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
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SMJK CHONG HWA, KUALA LUMPUR),簡稱中華華中,是一間坐落於馬來西亞吉隆坡文良港的改制國民型華文中學,是吉隆坡兩間國民型華文中學之一(另一間為吉隆坡尊孔華文中學)。
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 | |
---|---|
地址 | 馬來西亞 SMJK Chong Hwa, Jalan Gombak, 53000 Kuala Lumpur |
座標 | 3°11′57″N 101°42′17″E / 3.199099°N 101.7048279°E |
其它名稱 | 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Chong Hwa |
類型 | 國民型華文中學 |
創辦日期 | 1919年3月21日 |
創始人 | 葉養騫、黃重吉、洪啟讀 |
學區 | 文良港(Setapak) |
學校編號 | WEB0247 |
校長 | 陳秀珠 |
副校長 | 陳薇貞 |
職員人數 | 約60人 |
年級 | 預備班 中一至中五 中六(大學先修班) |
學生人數 | 約3000人 |
語言 | 馬來語、華語、英語三語並重 |
校訓 | 禮 義 廉 恥 |
校色 | 黃色與藍色 ██ |
校刊 | 前鋒(年度校刊),又稱:The Champ |
學校網址 | 隆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
宗旨、使命、目標
宗旨
- 提高文化層次,邁向燦爛前景
- MEMARTABATKAN BUDAYA KE ARAH KECEMERLANGAN[1]
使命
- 提供全面及高素質教育。
- 塑造品學兼優及課外活動卓越表現的學生。
- 培養有勇氣及有能力面對生活挑戰的學生。
- 維護改制中學三語並重的傳統。[2]
目標
- 全面及綜合地發展學生之潛質,使之在智力、情感、心理與生理方面能平衡和諧。
- 造就具有豐富的學識、積極的態度、崇高的品德、紀律觀念、領袖素質、責任感,並有能力達至個人幸福的大馬公民,從而為社會與國家的和諧及繁榮作出貢獻。
- 培養學生面對各種生活挑戰的勇氣與能力。
- 保留及發揚國民型華文中學的傳統 - 注重三語及數理科的教學。
- 貫徹學術和課外活動並重的教學方針,以使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成為模範學校。[3]
學校行政
職務 | 名字 |
---|---|
校長 | 陳秀珠 |
行政及學術副校長 | 陳薇貞 |
學生事務副校長 | 張雅貞 |
課外活動副校長 |
校史[5]
1919年 | 在文良港一帶,關心民族教育的僑領葉養騫、黃重吉和洪啟讀諸先生,集議興學,即獲熱烈響 應與支持。中華學校[6]在1919年3月21日宣告誕生。 |
創立之初,中華學校租賃文良港街頭三問兩層式磚瓦鋪權充校舍。後來學生人數日增,董事會乃集資購置現今文良港小學校址的地段,蒙社會士籌款下興建校舍。 | |
1922年 | 學生遷入新校舍上課。當時所用到的教室共四間,另二間則作為辦公室及圖書室。 |
1927年 | 董事會總理陳連記先生捐獻一輛校車(首輛校車)。 |
1937年 | 學生人數達三百餘人。 |
1938年 | 董事會籌款增建一座兩層式磚瓦校舍。 |
1939年 | 增辦中學部,並首創男女同校制,校名改為"雪蘭莪中華中小學校"。梁龍光先生受聘為首任校長。校歌由梁龍光校長撰詞,音樂教師陳洛漢先生譜曲而成。中學部開始實行文、理分科。該校有遠自越南、泰國與印尼的學生,學生人數高達九百餘人。 |
1940年 | 梁龍光校長另謀高就辭職,由劉經生先生繼任校長。熱心董事捐獻兩地段供該校發展之用途。由於受到教育法令所限,董事會不得已在鵝嘜路地段趕工搭建三大棟亞答校舍供中學部應用。 |
1941年 |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侵馬來亞,該校中小學部被迫停辦。校舍不幸頓成廢墟,所有圖書、儀器、教具等均化為烏有。歷年努力毀於一旦。 |
1945年 | 馬來亞光復後,董事會積極籌謀復校事宜。11月1日,小學部複課。 |
1947年 | 林丙寅校長停止招收高中生(人事變動),使高中一度中斷。 |
1950年 | 黃則吾校長整頓校政,添置設備。這一年由陳洛漢老師指導銅樂,學校童子軍也成立了。 |
1951年 | 政府招募華人青年加入聯合邦警察部隊。很多華青為迴避而返回中國大陸,導致該校學生人數減少。同年,學校遵守新教育法令,均改為三學期制。 |
1954年 | 葉少春先生代理校政。學子達二千人,教室不敷應用。 |
1955年 | 中學新校舍尚未動工,暫時借用小學l6間教室上課。 |
1956年 | 王白山校長敦請當時的副教育部長朱運興先生主持興建新校舍動土禮,以示隆重。 |
1957年 | 中學部校舍正式動工興建。 |
1958年 | 7月,新校舍落成,中學部即遷往鵝嘜路校舍上課。當時該校中學部正發展至三十班,學生人數達一千三百餘人。小學部接受政府津貼改為標準型華文小學,中小學至此正式分家。 |
1962年 | 政府發布《1961年教育法令》,只資助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中學及以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中學。為適應政府教育新體制,該校未經董事會議通過而改制,接受政府的部分津貼成為國民型華文中學,不接受津貼者則繼辦獨立中學以堅持華文教育,從此中華中學一分為二。華中依照改制條約,仍繼用1958年以來建竣的校舍,在上午班上課,由鄭仕波先生掌校。中華中學下午班後改名為中華獨立中學。 |
1979年 | 陳迪隆先生正式被委為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 |
1982年 | 隆中華獨中遷至怡保路新校舍,華中繼續留在原地。 |
1984年 | 中華華中發展一日千里,繼而建起圍牆,使學校不再受外界干擾。 |
1985年 | 中華華中開辦電腦班,組織學生聯合會以鼓勵學生與校方攜手合作,以培養自治,自動自發的精神,防止不良社會風氣的侵入,同時逐漸提高學生的素質。 |
1988年 | 音樂與電腦科雙雙被列為學生必修科。 |
1990年 | 開辦大學先修班,並分為理科班與文科班。 |
1994年 | 為了使學生有更好的環境與設備,增建了三座冷氣講堂。9月8日,陳迪隆校長榮休,黎煜才副校長被委任為代校長。 |
1995年 | 陳寶武先生正式被委為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 |
1999年 | 為了使順利考上中六的學生能在舒適及設備完善的環境下進修,興建了四問冷氣教室。同時,為了使學生不在日曬雨淋的情況下進行慶典與活動,校方在籃球場興建了一座頂蓋,讓學生能在設備健全的環境下學習。8月8日,陳寶武校長榮休,周福彩校長在10月16日接任。 |
2003年 | 實行混合班制度,至今學生們在品德和學業上都有明顯的進步。1月1日,劉月瑤老師被委任為第一任課外活動主任。 |
2004年 | 為了發掘該校學子的潛能與才華,籌措清貧子弟助學基金及學生活動基金,該校家教協會於l0月23日主辦《緣系中華·獻中華一份愛》文娛晚會。 |
2005年 | 限定每位新生都必須參加至少一樣課外活動,以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五位華文老師被調職到華小職教。7月1日,柯梅英副校長調升至SMK Bukit Bintang(L) Petaling Jaya擔任校長。 |
2006年 | 為了籌募學校精明化基金,該校家教協會於8月12日主辦《06中華行》。 |
2008年 | 4月19日,周福彩校長榮休。該校課外活動副校長劉玥瑤在5月1日升任校長。劉玥瑤校長也是該校第一位女性校長。 |
2009年 | 歡慶九十周年校慶,該校成功在6月21日舉辦了義賣會和7月25日舉辦《秋樂》華樂演奏會。8月23日,劉玥瑤校長調任至SMK La Salle,Sentul. 由梁金來校長在8月24日接任校長。由於梁校長不諳華文,11月 15日,梁校長被調任至SMK St.John,蔡植群校長在11月16日接任校長職位。 |
2010年 | 為了改善學生學習環境,該校提升了各項設備,如:更新電腦室,後方課室、音樂室、華樂室、視聽室和講堂冷氣化,視聽室和講堂精明化。在蔡校長及副校長們的領導下,學校紀律得以改善,學術和課外活動更是邁向卓越之路。 |
2011年 | 1月10日舉行電腦室開幕儀式。董事部共耗資十五萬提升電腦室的電腦設備與軟件、推薦課程以及更換桌椅,向達致學校於2013年成為卓越學府的宏願跨前一大步。為解決課室不足、校舍殘舊及缺乏軟硬體設備的困境,校方決定展開建校計劃,增建一座4層樓高的行政樓及多元化大禮堂,工程估計需耗資800萬令吉。四機構於3月21日歡慶92周年校慶當日舉行籌募擴建校舍基金計劃啟動禮。董事長拿督林剛河於啟動禮上宣布捐獻238萬令吉。6月18日舉辦"籌募擴建校舍基金千人宴"。10月23日於王岳海大禮堂舉辦了十大義演。12月9日進行新校舍動土禮。 |
2012年 | 1月20日,首相納吉蒞臨,與師生歡慶壬辰年春節並宣布撥款250萬充當擴建校舍基金。2月20日,巫統代表移交政府撥款250萬支票。7月10日,舉辦新校舍奠基禮,展開了新校舍建築工程。 |
參考資料
- ^ 摘自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摘自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摘自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摘自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摘自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官方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文良港中華小學、吉隆坡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及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